登陆注册
9665200000003

第3章 前言(2)

20世纪70、80年代,媒介社会学的研究开始兴盛。英美学者们发表了一系列实证研究,从媒介的意识形态角色、制度规范、组织运作、专业文化、社会关系和新闻从业人员的日常活动等各个方面,具体考察新闻制作的过程,这些研究被舒德森冠之以“新闻生产的社会学”(Schudson:1991)。媒介社会学的研究通过“系统地展示(重构)‘群体的偏见和建构的修辞’使得‘深层的新闻和新闻的深层’得以更加清晰地显现”(Jansen,1981:147)。学者们通常将媒介社会学分为三种研究取向:政治经济学取向、媒介的社会组织分析取向、文化研究的取向。政治经济学取向,是将新闻生产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结构联系起来,尤其是与作为媒介经济基础的所有制联系起来;媒介的社会组织分析取向,主要是侧重分析新闻媒介组织内部的结构和政策、新闻专业的规范、新闻生产过程的各种常规行为框架以及社会关系对记者工作的牵制;文化研究的取向,是将记者工作与更广泛的文化传统和象征表达系统相联系,注重新闻作为叙述形式所包含的价值观念(潘忠党,1997:36)。而在实际的研究中,这三种研究取向是很难截然分开的。本文也会使用三个研究取向中的某些范畴和概念。

美国的新闻史研究学派纷呈,论著汗牛充栋。就研究视角而言,大致可分为三类:(1)意识形态视角,将政治社会事件与态度作为解释大众传播史的首要因素;(2)专业视角,主要特征是探讨“恰当”的大众传播实务,试图以媒体对现有专业标准的贡献作为阐释和评价新闻传播历史的标准;(3)文化视角,其重要前提是媒介的运作与其所处环境关系密切,媒介是环境的组成部分,因而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Sloan,1991:1-9)。1974年,凯瑞在《美国新闻史的问题》(Problem of Journalism History)一文中提出美国新闻史研究遭遇尴尬,他认为美国新闻史研究中存在着“辉格式研究倾向”,即将新闻业的发展归因于自由和知识的发展,认为新闻的发展是由于人们理解力的提高和《第一修正案》带来的权力和自由的拓展(Carey,1982:1183)。他提出要超越这种将进步假设为历史最重要原则的解释历史的方法(Folkerts,1991:4)。威廉·斯隆(William David Sloan)认为尽管只有民族主义研究学派最接近凯瑞所说的“辉格式研究倾向”,但美国相当一部分传播史家已经接受了凯瑞提出的这个术语(Sloan,1991:3)。此后,美国新闻史家一直在为重新界定新闻史研究而努力,美国的新闻史研究也逐渐体现出方法和语境上的复杂性(Folkerts,1991:4)。

然而,试图从报道模式入手而进行的报纸社会史研究并不多见。舒德森在《发现新闻——美国报业社会史》一书中明确提出“故事模式”和“信息模式”。虽名为“发现新闻”,但此书的重点并不在于新闻本身,而是在于探求客观性理念如何成为新闻业的神圣职业意识形态。舒德森认为客观性是现代报纸的产物,所以《发现新闻》从现代报纸的发轫期——便士报开始谈起。此书注重探求媒介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媒介的影响,将便士报的兴起与民主政治时代的平等主义相联系,将媒体擎起客观主义这面大旗归因于对“事实”(fact)并非“真相”(truth)的怀疑,这都是很有启发意义的。但历史毕竟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虽然客观性理念成为新闻业的职业意识形态是在20世纪,但客观这个问题却决不是20世纪才产生的,从报纸一开始出现,或者从新闻一开始出现,客观性的问题就出现了,所以,考察新闻或客观性的眼光还应投射到报纸的最初发展阶段。

对于改革中的中国报业来说,具有300余年历史的美国报纸的形态和发展,特别是其报纸的经营,往往具有风向标的意味。国内近年来对于美国报业的关注持续升温。然而,这种关注多聚焦在美国当代报纸的发展,而对美国报纸发展史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希冀本书能有助于了解美国报纸的先天限制、其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必须有的专业规范,通过凸显美国报纸结构体制的内在矛盾和辩证张力,减少对美国报纸不恰当的想象,而这也会为中国报业改革提供镜鉴,观照他者亦为反观自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建设,中国媒介的经营管理体制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审视媒介组织的研究文章开始出现并呈上升趋势(黄旦,1997:72)。然而,对于西方传媒运作的借鉴决不是简单地照抄照搬,将“参照物”变为研究的起点或行动的终点:“由于西方的现代化‘程度’‘高’于我国,我们就可能因此觉得西方的新闻体制也‘优’于我国。于是西方的体制被赋予‘未来’我国新闻体制的含义,转换成我国新闻改革的内在目的”(潘忠党,1997:64)。中国的报业改革只能以中国的历史实践作为出发点和评判标准。

关于本文有几个问题需要加以说明:(1)在展现报道模式的内涵及特点的时候综合运用了“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两个维度,单个维度还不足以分析每种报道模式的特点;(2)虽然本研究以“报道模式的流变”为题,但研究并不认为每一种新的模式的出现就意味着已有的报道模式的消亡,实际上存在着几种报道模式共存的现象,本研究试图辨析的是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报道模式,它新在哪里,而新闻的内涵以及报纸的角色定位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参考文献

[1]Bernard Roshco.制作新闻[M].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211。

[2]黄旦.媒介是谁:对大众媒介社会定位的探讨——兼论大众传播研究的社会学框架[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2):65-72。

[3]潘忠党.新闻改革与新闻体制的改造——我国新闻改革实践的传播社会学之探讨[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3):62-80.

[4]潘忠党.“补偿网络”:作为传播社会学研究的概念[J].国际新闻界,1997(3):34-46.

[5]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974.

[6]Barnhurst,Kevin G.&;Nerone,John.The Form of News:A History[M].New York:The Guilford Press,2001:326.

[7]Carey,James W..The Discovery of Objectivity[DB/JSTOR].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87(5),1982:1182-1188.

[8]Folkerts,Jean.American Journalism History:A Bibliographic Essay[DB/EBSCO].American Studies International,1991,29(2):4-27.

[9]Jansen,Sue Curry.Reviewed Work(s):Discovering the News:A Social History of American Newspapers[DB/JSTOR].Theory and Society,10(1),1981:143-148.

[10]Schudson,Michael.Discovering the News:A Sociology of the American Newspapers[M].New York:Basic Books,Inc.,1978:227

[11]Schudson,Michael.The Sociology of News Production Revisited(Again)[A].In Curran,James&;Gurevotich,Michael.Mass Media and Society,2000 Edition,London:Hodder,Arnold,2000:175-199.

[12]Sloan,Wm.David.Perspectives on Mass Communication History[M].Hillsdale,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91:360.

[13]Tuchman,Gaye.Making News:A Stud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ality[M].New York:New York Free Press,1978:244.

同类推荐
  • 冲突与调适: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向

    冲突与调适: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向

    冲突与调适——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向冲突与调适——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向
  • 中国党政公文写作要领与范例

    中国党政公文写作要领与范例

    《中国党政公文写作要领与范例》——以写作的基础知识为主线,以其艺术性、技巧性为点,实例佐证为辅,选例准确,讲明要领。
  • 对话:中国网络电视

    对话:中国网络电视

    前言在中国,做电视本来是广电系统的独家盛宴。近几年,各方力量都开始进入视频领域,这个领域的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短短几年内,我们见证了在这个原本属于广电的视频领域,逐渐融入更多的行业,汇聚成一个“热闹江湖”的过程。我们花费一年时间,对进入视频领域的各方力量的“掌门人”进行了采访。他们的探索、实践、思考,体现了这个行业从萌芽、野蛮生长、混战到逐渐规律发展的过程,是“网络视频”或“网络电视”领域的宝贵财富。我们将这些思想汇集成册,希望能够成为这个行业发展到此阶段的一个见证。在本书的书名中,我们提到“网络电视”这个概念。目前在行业中,出现了很多……
  • 夏莲居著述集

    夏莲居著述集

    夏莲居是现代著名学者,学问渊博。其著述以文言写成,本书为其著述第一次集中整理出版,汇集了目前能够搜集到的夏莲居著述的所有文献,包括夏莲居一生编辑整理的各种古籍作品,还有著述的各种诗文作品。其中有包括关于古琴、书画等古代艺术与文物研究的专著,有关于山东省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的各种纪念诗文等,以及研究先秦诸子、宋明理学、禅学历史等方面的诗文。此次请学术专家进行了校勘标点,有利于现代人阅读与研究。
  • 中国传媒经典个案(1998-2008)

    中国传媒经典个案(1998-2008)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热门推荐
  • 星焰神匠

    星焰神匠

    一个有为青年,为寻转世妻子,毅然来到陌生的世界,闯修真、踏仙路。然而,掌星石碑的预言,招来无尽杀戮、血海滔滔……僵尸蛊虫复苏,妖魔鬼怪潜伏,追寻千年的恶魔母巢降临人间。佛道仙神,任你法力无边,也难敌同化之源……,石碑尘荒,血满天地……凌空虚度、腾云驾雾。长虹影叶、遁天翎羽。飞天仙禽、御剑之术。巨阙仙船,破虚神舟……,各种飞行之术展现出精彩绝伦的仙神世界……
  • 冷情公主pk恶魔王子

    冷情公主pk恶魔王子

    她,是一个孤儿,身世是一个密。他,是世界第二大黑帮冷帮的大少爷,有着恶魔之称的他遇到了她.........
  • 等不到的爱系列

    等不到的爱系列

    已经上了大学,依旧是不谙世事的孩子。青涩,这个专属于青春的代名词,在大学的校园里总是有一种特别的味道的,酸酸的,甜甜的···青涩酸甜,可能就是青春的味道。拿爱情纪念青春,拿青春换明天;十年老一岁,祭我不逝的青春年华...
  • 宗师传记

    宗师传记

    通往巅峰的道路总是艰难的,但这不是强者退缩与避让的理由。小人物也能书写传奇,用幽默来彰显智慧、用汗水来谱写赞歌,最终演化为别人眼中的气运加身。别问我为什么活的如此洒脱,因为我深知做英雄的代价是用命去搏。天地动,风云起,吾辈出;带吴钩,平天下,定乾坤。谢玄是山村里土生土长的小小少年,且看他如何让自己的生命与情感流光溢彩,终成一代宗师。——不敢自卖自夸,但会努力精彩。
  • 关注孩子从心理开始

    关注孩子从心理开始

    本书所选择的心理学故事告诉读者:这些奇特的心理问题或生活现象,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是否能够得到有效预防?如何更好地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以及哪些原理或效应可以有效运用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去?全书内容包括:梦境成真之谜、斯坦福模拟监狱实验、嗜酒如命为哪般等。
  • 六道剑君

    六道剑君

    洪黎大陆,是属于人类秘籍功法争相绽放的空间,他们凭借纷繁璀璨的秘籍功法以一人之力就能达到世界的顶峰,成为传说级别的人物。因此,人人都想要得到秘籍功法,所以秘籍功法就变得越来越多,自然也就有强有弱,强的能成为万人难以匹敌的人上人,弱的只能力敌两三个大汉。而在洪黎大陆里一共分为五块地区,即北疆、南域、西界、东境、中枢。
  • 狼

    一凛玄毛绝壑丛,千寻幽碧认重瞳。云巅独啸霜晨月,大野孤行雪地风。
  • 帝王泪:卿本红妆

    帝王泪:卿本红妆

    我是萧临,萧国的大皇子,萧国的唯一一个皇子,可是谁知,我——本红装。萧国皇帝萧乾意外中毒仙逝,萧国大皇子萧临继位,萧临继位后袁氏之子袁屹恒奉先皇之托来京任相,辅佐尚且不够成熟的萧临。面对萧国先皇去世,早有一统天下的野心的邻国炎国,虎视眈眈,趁机发动战争,盛极一时的萧国,面临着巨大危险。切看萧临在这场国家之间的斗争的成长史。爱恨情仇,从这里——上演……
  • 一夜承宠:魔尊的极品鼎炉
  •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本书是季羡林先生关于在清华读书和在北大工作的回忆性文章精选集,还包括季老在清华读书期间的《清华园日记》选编和初入北大执教期间的《北大红楼日记》选编。写作….时间跨越七十余年。 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季羡林忆清华”;第二辑:“季羡林清华园日记选”;第三辑:“季羡林评北大”;第四辑:“季羡林北大红楼日记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