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梅林,毕业于吉首大学,进修于中国传媒大学,现任长沙学院中文与新闻传播系播音主持教研室主任、教授。系中国演讲协会理事、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湖南响语演讲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出版《超越与陷落:李清照的历史审理与现代解读》等专著,主持和参与多项省级课题。
第一节 演讲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交流的频繁和人际交往的活跃,演讲口才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现代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在发达国家,学习演讲口才早已蔚然成风。
可以说,三百六十行,行行都需要演讲口才。而缺乏演讲口才的人,将会在事业、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感到寸步难行。一位美国政要说:个性和口才的能力比起外语知识和哈佛大学的文凭更为重要。
主持人,无论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广播节目主持人、网络主持人还是婚庆礼仪主持人,用老百姓最通俗的话说:都是吃“开口饭”的。什么叫做吃“开口饭”?吃“开口饭”,就是靠嘴巴吃“饭”,靠“演讲口才”吃“饭”。吃“开口饭”的职业,就是靠出色的“演讲口才”立足的职业。口才训练大师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约有15%取决于技术知识,85%取决于人类工程——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和激发他人热忱的能力。”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和激发他人热忱的能力,这对于主持人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发表自己的意见”“ 激发他人的热忱”正是主持人工作的基本内容。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说话”,虽然有记者采写的文稿依据,有编导的串联提纲,但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是没有现成文本依据的“现在进行时”,比如对嘉宾的采访、与搭档的配合互补、与现场受众的互动、随时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的应变补救……这些都离不开演讲口才。具备出色的演讲口才的人不一定都是主持人,但优秀的主持人一定具备出色的演讲口才。
学习演讲口才可以帮助小主持人提高情商、智商、表达、表现等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自信心,使小主持人天性更加开放,组织能力、思维能力更加优秀突出。要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主持人,一定要具备出色的演讲能力。
第二节 演讲的概念
“演”可以理解为“演绎”。“演绎”,是指讲话有一定的逻辑推演,讲话必须运用逻辑关系或事实依据把道理讲得清楚明白。
“演”也可以理解为“表演”的意思。这里说的“表演”,是指讲话者要调动一定的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艺术手段为所讲的内容服务。但一定要注意,演讲的“演”,不同于演艺人员扮演角色或朗诵、歌唱、表演节目的艺术表演,而应该是真实自然地展现自己。当然,它可以借鉴甚至移植朗诵、话剧、相声、评书等表演艺术形式的一些特点和因素。
著名演讲教育家邵守义先生说过:“任何一种蕴含艺术性的活动,都有其独特的物质传达手段,形成自己的特殊规律,揭示自身活动的本质特点。”演讲不同于朗诵、话剧、相声、评书等表演艺术,表演艺术侧重于欣赏性,而演讲的内容更注重典型性、鲜明性、鼓动性以及现场的互动性。
我们可以这样来解释“演讲”:演讲就是说话者为了感召听众并促使其行动而面向一群人的连续不断的讲话。为了更好地影响和感召听众,讲话者需要借助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艺术手段,并运用逻辑推演系统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抒发真实的情感。
第三节 演讲的提高
美国演讲家卡耐基说:“演讲绝不是上帝给予少数人的特别的才能。”世界上没有什么天生的演讲家,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奋斗不息的你。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演讲口才呢?演讲家颜永平先生根据多年的演讲实践,总结了“多看、多听、多问、多写、多记、多想、多学、多练”的“八多”理论。
第一多:“多看”。多看一些演讲与口才方面的书籍和文章,多看一些名人的演讲录像,多看一些电视谈话节目和电视论辩赛。“多看”还表现在要求演讲者要认真仔细地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观察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和变化,观察与演讲内容相关的事物。演讲者在台上演讲时,还要多看听众,多用眼睛和听众进行交流,观察听众的表情和反应,以便及时调整演讲思路和演讲内容。
第二多:“多听”。多听别人演讲,多听别人说话,以提高有声语言的表达能力。多听电台、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播音、主持节目,提高自己普通话的标准程度和音色、音质、音量的水准,以达到演讲语言流畅悦耳、优美动听的目的。多听(看)自己的讲话练习或录音(像)。
第三多:“多问”。演讲是一门学问,有许多客观规律和成功的经验。需要我们用心去求教,去学习,去研究。
第四多:“多写”。多写发言稿、演讲稿。多写一些学习演讲与口才的心得体会,多写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思的闪光语言。
第五多:“多思”。说话者既要才思敏捷、思维灵活,又要深思熟虑、三思而“言”。
第六多:“多学”。多学知识,多学演讲技巧,多学做人。演讲是一种思想性、政治性较强的现实活动,演讲是真理的呐喊,演讲是心灵的共鸣,演讲是人格的展现。因此,演讲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思想情操和无穷的人格魅力。只有这样,演讲者才能说服人、感染人、打动人、鼓舞人,从而促使人们去行动。
第七多:“多记”。这里的“多记”是指把知识储存起来,记在脑子里。记忆是演讲者储存材料、发挥联想、出口成章的前提条件,优秀的演讲家往往都有惊人的记忆力。一个演讲者要口若悬河、出口成章、言之有物,就必须要有知识的储备和高超的记忆力。
第八多:“多练”。演讲口才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无师自通的。同其他任何才能一样,演讲口才的获得来之于勤奋的学习、刻苦的练习。
如果小主持人从现在开始,就踏踏实实做好这“八多”,再配合下面几件事情,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出色的演讲家。
第一件事:培养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乐于积极地去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倾向。人的兴趣不仅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优先地发生注意的倾向,而且还是推动一个人积极地去认识或处理某种事物的一种内在动力。口语表达需要大家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多学习,多积累。要学会自己钻研有关的问题,搜寻阅读有关的书籍材料,还要学会和别人交流心得体会,听取别人的经验意见。
第二件事:树立自信
恐惧是一种保护自己避免陷入困境的本能表现,这完全是对演讲场面不熟悉的一种正常反应。当我们对这种场面习以为常,而且我们自信能够驾驭它的时候,恐惧就将烟消云散。
第四节 演讲的误区
演讲误区一:机械做作,表演式背稿。
在各级各类的演讲比赛及演讲活动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表演式背稿的情况。在“中国·湖南‘响语演讲颂祖国’电视网络演讲大赛”初赛海选时,我们就发现有些报名参赛的小朋友,被老师和家长精心化了妆(明显偏浓的妆),很努力地在背稿,声音很响亮,表情很夸张,动作一板一眼。这样的演讲就是走入了“表演式背稿”的误区,比赛成绩当然就不会理想。究其原因,他们对演讲的概念理解有了偏误,把演讲的“演”字仅仅理解为表演的“演”,结果就变成了在台上很努力地表演。而演讲稿又是家长或者老师代写的,稿子里面的思想观点并不是演讲人的思维结晶,甚至完全不符合演讲者的思维特质,理解不了,没有感受,只好机械地背诵、费力地模仿,当然就会显得虚假和生硬。这种机械的表演式“背稿”的演讲,把不少小朋友变成了思想空洞、表达机械的学舌鹦鹉,不仅难以达到锻炼思维、开发心智、训练口才的目的,并且很有可能使他们变成循规蹈矩、机械拘谨或者满口空话、虚伪矫情的小大人,不仅扼杀了其充沛的创造活力,也破坏了孩子鲜活自然的生命形态。因此,在演讲中要格外注意,避免舞台表演式的诗朗诵腔。即使是在别人稿件基础上的演讲,也要经过认真思考、消化理解,化为自己的鲜活感受。
演讲误区二:畸形早熟,模仿成年人腔调。
2009年12月,网上流传数段视频,主角是一名9岁小男孩在疯狂地演说,网友们甚至封其为“演讲帝”。据介绍,该男孩名叫杨心龙,辽宁抚顺市某小学4年级学生。网上热传他的演讲视频合辑共六七个片段,在不同情境下录制,内容涉及政治、教育制度、家庭情感等。演讲期间他一直面对镜头,表情淡定,手部动作丰富,口若悬河,侃侃而谈。一部分网友认为杨心龙是“天才儿童”,另一部分人则指责“孩子从这么小就开始学着说大话、空话,教育制度和家长都该受到谴责”。认为杨心龙的表现与其年龄极不相符,失去童真,质疑其家庭教育。杨心龙的演讲和同龄人相比确实出类拔萃,他清晰伶俐的口齿,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表达,是绝大多数同龄孩子做不到的。但大多数网民却并不认可,一方面痛批杨父教育过失,一方面又指小孩官腔十足,并异口同声称这是一个“悲剧”。
作为一个年仅9岁的孩子,杨心龙的确有嘴皮子上的天赋,但他的知识积累、思维开发以及情商发展显然落后于嘴皮子上的表面功夫,因此其侃侃而谈中就难免显得空洞无物,既缺乏逻辑思辨的力量,也缺少心灵火花的迸发,更缺少孩子看世界的真实视角。在几乎所有的演讲中,他差不多就是不间断地一直在说。他的演讲表情和动作基本上是一个模式,缺少发自内心的感受。所以,听他演讲,很难引起心灵的震颤和情感的共鸣,而更多的感觉是:这是一部出色的演讲机器。
我们无意在这里批评这个可爱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一样,他就像一块等待雕琢的璞玉,家长和社会一定要顺着他的天然“纹路”去雕琢,顺其自然地去引导,千万不要把成年人的思想意识硬性灌输给他,更不要急着把他捧成所谓的天才。
第五节 成功的演讲
我们先看看一个“4岁的演讲家”是如何取得成功的:
在“中国·湖南‘响语演讲颂祖国’电视网络演讲大赛”湘南赛区决赛中,4岁的肖雅丹以其出色的演讲荣获特等奖,被媒体称为“4岁的演讲家”。雅丹的演讲,就是真实自然地展现出了一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自己。
童心颂祖国
敬爱的评委伯伯、叔叔阿姨、大哥大姐:
大家好!
我叫肖雅丹,今年4岁了。
妈妈告诉我,当我带着哭声来到这个世界上,我牙牙学语的第一个发音是“妈妈”;妈妈教我认识的第一个词是“中国”;当我第一次站在中国地图前,妈妈就对我说:“这就是我们的祖国。祖国呀,就是我们中国人的母亲,我们的妈妈!”噢!母亲就是妈妈,我又多了一位母亲,太好了!我天真地问:“祖国母亲有很多孩子吗?”妈妈说:“是的,有很多孩子,有13亿孩子。”“这么多孩子,她多大年纪了呢?”妈妈抚摸着我的头,笑着说:“祖国母亲呀,有五千岁了!”“原来祖国母亲这么大了呀!”“那她长什么样儿?”“她就像一只大公鸡,有960万平方公里。”妈妈微笑着回答。我惊讶地问:“她这么大的身体,我怎么看不见她?”妈妈微笑着说:“她就在我们的脚底下。”我抬起脚看了又看,母亲在哪里呀……从那时起,我稚嫩的心就常常想着祖国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