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1200000018

第18章 理论假设:文化与文明之间的逻辑函数关系(1)

当一个学者从其自身的积累出发,最终集合在“文化/文明”的论题之下来尝试找到新出路的时候,几乎都首先会被外围繁复的山寨所迷惑——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视角的对文化与文明的定义和解释,构造了通向“文化/文明”路上的山寨甚至鹿砦、陷阱。这些山寨的寨主不乏历史文化名人,他们各执一词,他们的拥趸各霸一方——但大多又是弹着别人的琴,唱着自己的山歌。所以,对于此前形成积累的文化和文明的界定从量上和质上来分析都意义不大,因为其中有不少重复(包括自身的语义重复、后来定义重复以前定义)、个性(独特的感受、个人性格、临时具体化目标)、模糊(抽象提升能力问题、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清楚);况且,还有新的因素(主体、时空、技术的变迁)不断加入进来,使得有关文化和文明的定义问题更趋复杂。

仓颉造字,鬼神哭泣,这个神话是要凸显文字的巨大功用。综上,要把文化和文明的关系说清楚,为中国的崛起和未来文化建设提供思想性的出发点也是一件复杂和重要的大事。

历史和现实地来看,文化和文明的重新界定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学术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回想18世纪的德国思想界何以从“文化”的定义出发,与持续了几百年的英法“文明”概念相抗衡,在其有效推动下,最终推动统一了四分五裂的德意志民族意识,成就了如今的文明繁盛、文化发达的大国;回想“二战”以后的美国,又是如何内外兼修,硬是在一个大杂烩、大拼盘的背景下定义“美利坚文化”的内涵,起初造一口“熔炉”(Melting Pot)来冶炼打造美利坚人,后来又将这样的冶炼转化为“织锦”(tapestry);再看离我们最近的20世纪末21世纪初,作为美国精英知识分子代表的亨廷顿,又是如何深入认识到美国“沙拉碗”(Salad Bowl)的文化并立现实,深谋远虑地试图取代、颠覆自18世纪以来德国思想界开创的文化观念,为异色杂陈的美国多元文化硬找出一个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作为调和“沙拉酱”,用“文明冲突”引开人的视线,暗含着把美国所代表的文明塑为一尊的历史用意?当“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总统又如何在电视讲话中重提“文明”术语,用18世纪以前的,德国文化观念严厉批判的、英法在殖民主义时期缔造的“文明”、“野蛮”、“文明世界”概念来重新划分世界格局的?

那么,如今,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重新崛起,也面临着一系列同样的问题。除了像18世纪的英国关心“煤炭和钢铁产量”GDP的增长外,中国要用一个什么样的文化观念打造自己、冲破世界性的话语霸权,甚而有效推动国民和国家对于工业文明潜藏的文化的工业理性的暗礁,从马休·阿诺德所谓的“文化是追求完美”的角度来建构中国的文化观念,实现中国从强大走向伟大的过渡?此时我们来审视文化和文明问题的研究,把它们的关系说清楚确实是一件大事,对当前的中国不仅必要,而且还很紧迫。

第一节 文明和文化研究的几个视角

文化和文明研究的视角,目前可见的可以尝试归纳为这样几个。

一、“人”的视角

将文明和文化视为对人的功能的延伸。有三大代表性的领域。

1.作为文明基本要素的语言是人的延伸

美国语言学家爱德华·萨皮尔(Edward Sapi)认为,语言并非是简单的工具,它有自己的深层结构,并将这种结构的作用发挥为社会影响。这就是语言学研究中有名的“萨皮尔—沃尔夫假说”:“一个人的思想形式,是受他所没有意识到的语言形式的那些不可抗拒的规律支配的”(陈原,2000,p.108)。萨皮尔的研究早于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35年,不仅比麦克卢汉所谓“媒介即讯息”的观点更为详细、更具说服力,而且还可以涵盖其他文化系统(爱德华·T.霍尔,1988,p.9)。

2.兼具文明和文化特征的媒体是人的延伸

麦克卢汉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McLuhan,1964),其思想来自伊尼斯,“延伸”的概念取自爱德华·T.霍尔。“马歇尔·麦克卢汉常谈到内化和外化(他认为对人类起作用的过程),但他在运用延伸解释之前,很少人能懂得他的意思——延伸这一概念他是从我借去的——他在《古腾堡光华》一书中用过这一概念(1962)”(爱德华·T.霍尔,1988,p.21)。

3.文化和文明同时发挥着延伸转移的功能

霍尔提出的延伸转移(ET,Extend Transfer),内涵是一种外在文明成果与创造和享用这种文明成果主体的关系模式,主体在运用习得的技能享受现代工业文明带来的便利的时候,潜藏在这些文明成果内部的现代性的东西也延伸到主体身上,投射到主体行为过程中,形成与这种工业文明相适应的现代化的文化形式。换个角度说,所谓文化,就是文明延伸的复杂系统。这是霍尔的基本观点实质。霍尔提出:“如果人们想在这个地球上更好地生活,他们必须进一步了解不同的延伸和对我们的影响。例如,在某一特定社会制度里,信息的储存和流通方式,影响了技术延伸的综合。”“通过学习,人们学会讲自己的语言、阅读、溜冰、汽车、飞翔和滑雪。人们学会使用他的延伸,却忽视了其中的意义。”换句话说,学会了文明所提供的所有便利,也同样逃不脱这样的一些延伸的便利内部的逻辑函数关系的控制。因为,“文化实际上是延伸的复杂系统。文化受制于延伸转移及其包含的意义,就是说,文化即人,人即文化。更进一步说,人常被视为他的自身文化的淡化投影或者是从不符合标准的赝品,而在这一过程中,人性常被忽视或抹煞”(爱德华·T.霍尔,1988,p.34)。1955年出版的《无声的语言》中,霍尔提出:“文化即交流”(culture is communication)(爱德华·霍尔,1995,p.30);1976年的《超越文化》中,霍尔再次提出“文化即人,人即文化”(爱德华·T.霍尔,1988,p.34),则将超越的任务和重担放在了对传播的理解,进而对人性的超越层面上。这是他思想的进步,同时也突出了在文明的演进和文化的变迁过程中,同时作为文明的对象和文明演进系数的人的双面性——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二、符号视角

从符号的视角研究文化和文明,现在被冠以“符号学”,这是一个广博而深刻的领域,因篇幅和能力所限,这里不进行全面综述。但要提出的是,在对文化和文明的研究进行俯瞰的时候,符号学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极富创意的视点。社会文化学所研究的是成为各种社会活动之本的、在根本上与社会活动不可分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象征体系(general signifying system)(潘忠党,1997,p.69)。卡西尔(Ernst Cassirer)认为:“就有机体空间而言,就行动的空间而言,人似乎在许多方面都远远低于动物。动物天生就具有的许多技能,一个儿童必须靠学习才能掌握。”基于此,卡西尔认为,“与其研究知觉空间的起源和发展,我们更必须分析符号的空间”,因为“人并非直接地,而是靠着一个非常复杂和艰难的思维过程,才获得了抽象空间的观念——正是这种观念,不仅为人开辟了一个新的知识领域的道路,而且开辟了人的文化生活的一个全新的方向”(恩斯特·卡西尔,1985,p.56)。美国传播学者费斯克(John Fiske)提出:“(符号)隐含的价值和迷思(myth,“神话”——作者注)(应)是文化成员所共有的。而这个共通性要得以延续、发扬,只有靠在传播中经常‘露脸’。一个符号每露脸一次,其第二层次意义便能在文化使用者心中受强化一次……符号靠其使用者的使用才免于成为过时品;也唯有靠使用者在传播中与符号的一唱一和,才能保存文化里的迷思(myth)和隐含的价值。存在于符号与使用者、符号与迷思和隐含义之间的关系,正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关系”(Fiske,John,1995,pp.225-226),即文化与传播的关系。

三、行为视角

所谓行为视角,也是一种目的视角,是将文明和文化当作一种生活目标手段的看法,在这样的观点下,文明和文化的成果不过是诸多行为过程的结果和行为过程本身。“人类之目的在生活,此乃生物界之常态,文化乃人类用以达到此目的之手段。在形式上虽有种种变异,但自其所满足人类生活需要之功能上言,则绝对相同。此乃功能学派在理论上对于人类学之基本贡献也”(马凌诺斯基,2002,p.译序)。余英时在“从价值系统看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一文中,初步整理了历史哲学和人类学对文化的看法。克罗伯(A.L.Kroeber)和克拉孔(Clyde Kluckhohn)两位人类学家检讨了160多个关于“文化”的界说后,把文化看作成套的行为系统,而文化的核心则由一套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系统所构成。这个看法同时注意到文化的整体性和历史性,因此曾在社会科学家之间获得广泛的流行(余英时,2004,p.443)。这个所谓“成套的行为系统”经过时间的作用,逐渐沉淀为“体制性”的成果,并带上了体制性的期待。用史密斯的话来说,“文明不仅仅是一堆杂乱无章的新艺术和新手艺。文明是一种复杂得令人惊异的体制,它使人对世界和他在世界上的活动有了全新的看法”(G.埃利奥特·史密斯,2002,p.203)。

四、传播视角

这是本书的视角。也可以称为是过程的视角、关系的视角。有人类就有传播,通过符号和行为系统进行传播。人类的传播走过了简单的口口相传。文字和语言产生以后,传播事业从简单、个体、零散的信息提供者向大规模的媒体工业变迁,兼跨产业和文化两大领域,已经成长为一个兼跨两大部类,绝对不容忽视的产业类型,成长为一个能够贯通和影响其他产业的类型,成长为一个影响力不局限于产业领域的文化工业,成长为一个不仅提供信息的消费还通过媒体化生存现实的打造直接影响人们思想的产业——这就使得传播以及奠基于传播建构的一些产业方式本身就同时兼备文明要素和文化系数和文化成分的特征。如果说,传播业的出现整合着传统的产业类型,并且整合着文明演进和文化变迁的轨迹,并不过分。但在这同时,现代传播科技的发展,又通过各种新型媒介(medium)的提供,从方式、方法和理念上对既往的传统媒体传播时代进行着冲击、颠覆乃至置换。人类的传播事业和传播理论似乎从终点又回到了起点,又再一次聚焦作为文化焦点、文化生产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个体,以及个体对于信息的消费方式,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对于信息的消费和生产方式的研究上来。于是,从传播的视角,通过传播这个人类基本的行为方式,似乎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文化和文明内在和外在或紧密、或松散的逻辑关系,通过这样的历时的、过程的视角看到文明演进和文化变迁的脉络,进而把前面三个视角进行统合,试图达到一个对文化和文明关系认识的相对圆通的境界。

第二节 从传播视角看,文化和文明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文化和文明如何定义?这是任何一个开始文化和传播研究的人都必须面对并回答的问题。综合上述的分析和研究,本书提出如下看法:在人类诞生之初,人类逐渐积累的统称为文明;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一定的生存主体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这些积累的和外来的文明进行不断改造、升级和选择、利用所形成的精神性成果和形态,即形成了特定的文化。简而言之,文明是物质的,文化是精神的。

文明的演进和文化变迁充满时间和空间上的张力:它们共时性地表现出一种融合的趋势,现实生活中文明和文化似乎化为一体,分不清哪个是文明,哪个是文化;而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二者又表现出一种不断的分离趋势(在本书所界定的文化和文明的关系框架下),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是可以相对清晰地看到不同的文明如何作用于文化带来文化的变迁,而不同的文化又如何改造文明,促成文明的不同演进方向的。从空间角度来看文明和文化,则张力更大。在同一个地理空间下,会有诸如民族、国家、政党、集团、家族、社区、团体等不同的空间区隔角度,而不同的区隔角度下,文明和文化的博弈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关系。

同类推荐
  • 教师工作减压手册

    教师工作减压手册

    为了指导教师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我们特地编辑了这套“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图书,分为《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手册》、《教师职业道德与素质手册》、《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手册》、《教师快乐工作手册》、《教师工作减压手册》、《教师文化娱乐手册》、《教师饮食保健手册》、《教师身体健康手册》、《教师医疗预防手册》、《教师心理健康手册》10册。本图书除了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给予一定指导外,同时还对教师的身心健康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研究,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非常适合大中小学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在校专业大学生和有关人员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收藏的最佳版本。
  • 乱世犹闻读书声

    乱世犹闻读书声

    1912~1937年的中国,是一个“乱世”,不仅政局上混乱,思想上也剧烈地激荡着,诞生了无数“大家”。在民国那样一个乱世,中国教育为何还会有如此的成就。这本书为此26年的教育著史,为影响教育至深的教育家立传(蔡元培、马相伯、鲁迅、张伯苓、王国维、晏阳初、罗家伦、陶行知等),将教育事件与教育人物传记结合叙述,清晰地展现出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路程。对故纸堆的梳理,也许能引起您对当代教育的一些思考。
  • 宣威奥运

    宣威奥运

    本书介绍了中国运动员奋战第二十五届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有关情况,内容包括:备战奥运、进军奥运、奋战奥运。
  • 天下对联奇趣妙

    天下对联奇趣妙

    本书着笔于对联形式与内涵的剖析,从感情色彩上点燃它奇、趣、妙的光环和亮点。书中各呈纷披的对联,奇在令人拍案的工巧立意与构思,趣在读来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的内涵特色,妙在别致、脱俗和独特技巧的运用,可谓千姿百态,美不胜收。读者可从中赏析其奇、其趣、其妙,领略对联艺术的真谛与精华。
  • 传播与文化

    传播与文化

    本书是作者2005年出版的《跨文化传播的后殖民语境》一书的延伸。《跨》奠定了从事跨文化传播必须解释清楚的后殖民“文化语境”,本书在此基础上,又引入传播和新媒体(新媒介)语境,以“文明演进”为横轴,以“文化变迁”为纵轴,探讨传播科技和新媒体为世界和中国的文化变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本书梳理和重新界定文化与文明的含义和关系,建构了一个二者的逻辑函数关系模型,提出了“新媒体成就中国”的理论假设并作了论证。这本书也是为作者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建构一个中国视角下的跨文化传播学科所需要的理论体系一一在解决了研究语境、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概念问题之后。
热门推荐
  • 紫月的异界旅行

    紫月的异界旅行

    主人公本来是男生,却由于上帝的一次失误变成了女生,本来生活在平静世界却不得不到异界去探险。这些事情发生在幻想中,只是一场梦境,却通过作者的笔触让它变得颇具真实性。
  • 穿越在日本战国时代

    穿越在日本战国时代

    动荡的岁月,人性也变得扭曲。无论谁是谁非,只有活着才能创造历史。
  • 腹黑总裁追上来:宝贝,别乱跑

    腹黑总裁追上来:宝贝,别乱跑

    一场成人生日宴,她意外被人下药。请求他做她的解药。醒来后,发现给解药的人是自己的哥哥。【小剧场:一、“哥,我要买限量版的包包。”某女大声对坐在办公桌工作的男子说道。“嗯,买。”男子抬都没抬头,从抽屉里拿出一张黑卡,替给女子。二、“哥,我最近迷上了男神。”某女两眼发光,犯着花痴道。“嗯?谁啊?是不是你哥哥我?”“哈哈哈,哥,你少自恋,你猜猜看是谁。”某女哈哈大笑。三、“boos,小姐说她要旅游半个月。”“嗯,和谁啊?”男子淡定的拿出文件继续批改。“boos,跟,跟小姐的男神。”“是谁?”男子以为自己听错,不确定道。“boos,是小姐的男神——李易峰。”“什么?”男子不淡定了。】喜欢就加入书架~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琅琊再燃之苏宅宠妻狂魔养成记

    琅琊再燃之苏宅宠妻狂魔养成记

    一曲琅琊终多少儿女泪西风夜渡寒山雨家国依稀残梦里思君不见倍思君别离难忍忍别离狼烟烽火何时休成王败寇尽东流蜡炬已残泪难干江山未老红颜旧苏哥哥满血复活宠妻狂魔养成记苏宅日常N场记二爷我就是爱写焦糖沾着片刀的大苏文!!!!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穿越七王妃

    穿越七王妃

    季子辰一觉醒来,却发现自己穿越到了古代,并且惊恐地发现自己变成了相府六小姐。
  • 金乌战神

    金乌战神

    带着前世的遗憾、仇恨,失败的穿越者叶洛再次重生,觉醒上古金乌血脉,凭借地球画技成为令人仰望的大画师,赚取无穷财富,前世将自己害得家破人亡的李家,被叶洛轻蔑的踩在脚下:“碾压兽人,守护人类才是我的目标!”
  • 天地迷局

    天地迷局

    天有阴阳,地有五行,人居覆载之中,戴天履地,自有玄机悄然运行。本书将为大家讲述各种中国古代阵法、奇门易术,从而揭示五行世界中天道运行的秘密。
  • 大师的国民理想

    大师的国民理想

    近百年来,数十位学术和思想大师围绕中国的民族精神、社会改良、乡村建设、文化和教育改革等多个领域进行了艰苦追寻和不懈探索,希望本书能引发读者对国家、民族、个体命运发展和社会改革前景做更深层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