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1100000037

第37章 对伯明翰学派受众理论的反思(2)

莫利等人的研究证实了受众解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菲斯克的受众理论强调了受众的抵抗性和创造性,表达了对社会底层弱势群体的关注。菲斯克认为,处于社会底层的受众对文化产品主要进行抵抗性和颠覆性解读,例如,无家可归的流浪人在观看电影《虎胆龙威》时,为警察和当局对各种设施、建筑的破坏欢呼;俄罗斯犹太人在以色列观看《达拉斯》时,把它理解为“资本主义的自我批判”。通过抵抗性解读,受众有意识地规避了文本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冒犯了主流和权威,从而产生快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抵抗性和颠覆性也意味着创造性。

菲斯克认为大众文化是受众在同统治阶层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创造的,因而大众文化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而不是创造的结果,因此离开了受众的创造力,大众文化也就无从谈起。这一观点与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截然相反。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是由文化工业创造的标准化、统一化、复制化的文化,这种文化禁锢了大众的头脑,使大众成为顺从的、被动的、没有思考能力的个体。

菲斯克认为,大众文化是由大众自下而上、自己创造的文化。在创造大众文化的过程中,大众采取各种巧妙的战术,且战且退,以此规避主流势力的压迫,保留实力,保证创造过程长期进行。尽管受众的创造行为是一种无意识的表现,但结果却是积极的、主动的。

伯明翰学派对受众主体性的提出、创造性的强调代表了受众研究中的新方向,尽管菲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遭到了质疑和批评,然而,这种思路为受众研究开辟了新方向,具有一定的建设性。

第二节伯明翰学派受众理论的局限性

一、受众研究对政治经济学的偏离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研究政治经济学必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出发,研究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在结构,即生产关系运动中的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的关系。

道格拉斯·凯尔纳对政治经济学的内涵做出了精辟的论述:对于“政治”和“经济”这两个术语的参照让我们关注这样的事实:文化的生产和分配发生于特定的经济系统中,这个系统是由国家、经济、媒介、社会机构以及社会实践、文化和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构成的。因此,政治经济学包含了政治学和经济学,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包含了社会和文化的其他核心的维度。因此,在媒介研究中,把文化产品与其生产和分配制度与系统联系起来,进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政治经济学派认为,文化生产中的经济关系是决定媒体工业运作时必须遵守的重要因素,文化工业的经济结构决定了生产什么样的文化产品以及如何生产文化产品,因此,分析文化工业和文化产品,必须在资本主义的经济框架中进行,必须把文化产品当成文化工业生产和流通环节的一部分。大众传播的政治经济学试图“将注意力从将大众媒介看成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上转移,将大众媒介首先看成通过商品生产和交换直接创造剩余价值或通过广告在其他商品生产部门创造剩余价值的经济体”。因此,媒介研究不应该偏离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文化的考察维度。

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媒介机构的归属者和领导者不同,经营策略和指导方针不同,媒介的各种功能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彰显,受众对媒介的使用方式和媒介产品的接受方式也不同。例如,在计划经济中,文化产品的生产、分配和消费都按照国家的计划进行,生产何种文化产品、如何进行生产和配置都须由政府有关部门决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媒介机构归国家所有,媒介产品的制作和发布都由政府部门统一管理,因此,文化产品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媒介机构立足于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突出了教化功能和信息功能;受众把各种文化产品当成了解国家政策、学习国家有关文件的工具。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转变,国家逐渐放开了对媒介机构的直接管理,允许媒介机构自主生产。在这一新形势下,媒介机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为了获取受众的眼球和广告商的青睐,媒介把收视率、收听率作为节目是否成功的关键,因而媒介机构的教化功能逐渐让位于娱乐功能和休闲功能。

在不同经济体制下,媒介机构的各种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彰显,受众对媒介产品的选择权和接受程度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别。然而,政治经济学并不单纯地研究各种不同的经济体制,而是研究“政治的、经济的以及其他的社会现实维度之间的关系”。文化研究应该立足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研究文化产品得以从中形成的支配关系和权力结构,从而研究文化产品遭到抵制和接受的社会原因。因此,政治经济学有助于媒介产品的生产研究和接受研究。然而,在伯明翰学派发展的后期阶段,受众研究逐渐偏离了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这一现象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关注。

道格拉斯·凯尔纳批评文化研究丧失了早期的批判性和政治性:

文化研究可能轻而易举地退化为某种折中的平民主义,就如流行文化研究会的某些研究那样,它们大多只是对所处理文本产品发出叫好声而不是加以批判。忽略政治经济学,赞美受众和大众的愉悦,忽视社会阶级和意识形态,对文化文本的政治性不予分析或批判等,将会使文化研究变成另一种学术的分支而已,不仅无碍而且最终会使文化产业本身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他对这种研究状况的后果表示了极大的担忧:眼睛只盯着文本和受众,而排斥对文本得以产生和消费于其间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体制的分析,将截掉文化研究的重头戏,就像接受分析未能指出受众是如何通过其社会关系而形成,以及文化本身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产生受众及其对于文本的接受一样。尼古拉斯·加恩海姆在《政治经济学与文化研究》一文中,分析了对政治经济学偏离的两种表现形式,即回避经济对文化生产的基础作用以及否认性别和种族政治与阶级之间的关联,从而批评了文化研究中的民粹主义转向。

加恩海姆认为,在媒介分析中,伯明翰学派忽视了经济体制在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中的作用,把注意力过分集中于受众对文化产品的阐释、解读、接受和消费过程,片面夸大了受众的抵抗性、生产性和创造性,从而越来越偏离了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这一研究模式完全否定了统治阶层利用媒介实施的议程设置功能、媒介的舆论导向功能和价值导向功能,因而对受众的研究不能从源头上进行分析,从而导致了这种现象的产生:

是文化消费而不是文化生产,是休闲的文化实践而不是工作的文化实践,成为(文化研究)成为压倒一切的关注焦点。这反过来在政治上使右派得了便宜——这些右派在意识形态上的进攻,已被构建成了为说服人们把自己作为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来构建的努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恩海姆对这一现象提出了质疑:是的,人们并不以任何一种简单的方式被社会中的统治力量所控制;是的,人们能够并且经常的确是按照自己的目的重新解释和运用那些文化生产和分配系统提供给他们的文化材料、那些文本;是的,认识到人们在这样的实践中所做的情感投入以及他们从中所得到的欢乐是重要的。但是,难道任何一个制作了一个文本或者一个符号形式的人能够相信,解释是纯粹任意的或者快乐不能够用于操纵性的目的?加恩海姆批评伯明翰学派在受众研究中过于强调种族和性别和其他“潜在差异的制造者”在媒介阐释中的决定力量,从而否定了阶级对种族和性别和其他“潜在差异的制造者”形成过程中的决定力量,减少了对阶级差异的研究力度。加恩海姆承认,种族和性别的统治结构早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仍然存在,而且会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亡之后仍将存在。但是,首先必须承认经济基础对建立统治形式起着基础作用和决定作用,对于性别政治和种族政治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对性别政治、种族政治及其斗争的理解必须从对政治经济基础及其语境的分析着手,探讨以阶级构成为基本要素的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政治经济学派批评文化研究学派过于强调意识形态在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能动作用,而忽视了“经济基础的最终决定作用”。然而,在伯明翰学派受众研究的早期阶段,研究人员的确关注大众传媒的经济体制和实践活动之间的联系,关注社会意识形态形式和文本生产之间的关系。例如,威廉斯所提倡的“文化物质主义”认为,文化分析应该在文化产生和形成的社会关系、经济关系中进行;理查德·霍加特在《究竟什么是文化研究》一文中提出了文化研究的三种主要模式:基于生产的研究、基于文本的研究和对活生生的文化的研究;在编码/解码一文中,霍尔开篇就以马克思的生产—流通—消费—再生产为模型,考察了媒介信息的制作—发行—消费—制作这种过程是如何循环的:机制、关系和生产实践在某个环节(“生产/流通”环节)以符号载体的形式开始运作,这个符号载体是按“语言”规则构成的。“产品”就是以这种话语形式流通的。因而,这一过程在生产的一端不仅需要它的物质工具——“手段”,还需要自己的各种社会(生产)关系——诸多实践在传播机制内的组织与结合。应该说,伯明翰学派早期一直坚持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进行文化分析,但是,由于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的介入,以及对受众创造性的“顶礼膜拜”,使得该学派削弱了政治经济学的分析力度。霍尔认为文化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必然带有一定的意识形态功能,因而把媒介机构看成“自主的意识形态机器”,认为可以随意赋予文化产品以意识形态功能,然而霍尔没有详细分析在不同的经济势力或政治势力的控制下,媒介机构所赋予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与不同的政治、经济团体的利益关系。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媒介机构在经济上相互依赖,在政治上互相渗透,各跨国集团争相兼并、联合,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局势下,媒介机构所代表的意识形态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的特征,因而对受众的影响也不尽相同。这种特征很少进入霍尔等人的分析视野,因此,遭到了戈尔丁和默多克、凯尔纳等人的批评。

戈尔丁和默多克认为只有把大众传媒与其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中的地位相联系进行系统的研究,才能充分认识大众传媒作为“意识形态机器”发挥作用的方式。

在伯明翰学派的受众研究中,莫利主要关注受众在家庭这一私人领域中对媒介产品的接受状况,菲斯克从微观的层面关注受众在日常生活中对文化产品的抵抗行为,这种微观研究方法很少涉及政治经济学的宏观层面。因此在伯明翰学派后期的受众研究中,越来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越偏离了政治经济学的视角,从而削弱了批判的力度,阻碍文化研究和受众研究的进展。正如尼古拉斯·加恩海姆所说,“只有在文化研究与政治经济学之间的桥梁重新建成以后,文化研究的事业才能成功推进”。

在伯明翰学派后期的受众研究中,由于符号学研究方法的引进,研究人员重点研究了文化产品的多义性和受众解读模式的多样性,而忽视了不同政治、经济体制下权力机构赋予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功能。然而,伯明翰学派后期的受众理论,尤其是在抵抗性解读的受众研究中,研究者重点强调了符号的“民主”,从而远离了政治经济学的视角,使伯明翰学派的受众理论逐渐丧失了批判锋芒。这一偏离对伯明翰学派的受众研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而招致了各界学者的批评。然而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是分不开的。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西方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治环境已不再像六七十年代那样激进。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社会环境里,伯明翰学派逐渐从最初的战斗型学派回归到纯学术研究学派。这一因素决定了其理论研究中批判性的缺失。

同类推荐
  • 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

    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

    全面阐述了舆论监督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合理发展在目标、理念和实践意义方面与正义精神的高度一致性;分析了舆论监督作为现代社会的政治观念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冲突;论述了舆论监督之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意义;揭示了舆论监督对于完善社会主义社会评价体系以及在价值传播系统中的作用;通过中西方舆论监督比较、舆论监督案例评析,试图解析舆论监督在促进中国法制建设、推进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探索舆论监督方法的规范化、合法化,从而寻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舆论监督模式,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新闻法制体系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 郁闷的中国人

    郁闷的中国人

    从《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到《郁闷的中国人》,著名作家梁晓声捅破了中国最后一层窗户纸!1949年之前,中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郁闷自不必说;1949年后,人们迎来了新的时代。然而,好景不长,“文革”那个险象环生、危机四伏的10年让人们着实郁闷;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没少折腾,社会转型时期的阵痛折磨着中国人坚强的神经。现如今人们不愁吃喝了,但不知何时起,苏丹红、牛肉膏、瘦肉精、染色馒头、硫磺姜出现了;学校不包分配了,找工作也要权钱交易;入学托关系,住院托关系;豆腐渣工程频繁出现了,矿难接二连三,瞒报也接二连三;物价飞涨了,买房买不起,租房也只能蜗居了……解决了温饱的中国人,又开始郁闷了。
  • 倾听传媒的声音

    倾听传媒的声音

    本书为近三年来浙江省新闻出版行业的深度报道文集。本书包括2008年以来《中国新闻出版报》的一系列重头稿件,如《浙江民企抢滩海外传媒市场》、《钱江报系:风正一帆悬》、《杭州全力打造出版传媒高地》、《新闻出版:杭州市文创产业核心》等等100多篇。此外还有一部分书评和媒介人物专访。这些稿件呈现了浙江新闻出版界第一线的经验和探索。
  • 路:漫谈好节目的克隆与创新之道

    路:漫谈好节目的克隆与创新之道

    通往好节目的路有千万条,但殊途同归,都需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就是:大彻大悟的智慧、悲天悯人的情怀和俯仰天地的境界。这个高度实际上关照了三个不同的层面:理性的智慧、感性的情怀和糅合的境界。怎么能达到这个高度呢?这就像爬山,不过好节目里的爬山却不是用真实的双脚,而是通过——克隆与创新。克隆是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选择合适的模仿对象,在临摹中掌握技巧,在苦干中增长才智。创新则既有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也凭借天赋的神来之笔。
  • 文艺作品演播选

    文艺作品演播选

    《文艺作品演播选》是配合《文艺作品演播》一书而编写的训练教材。《文艺作品演播选》针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学习文艺作品演播,专门选取了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艺作品(包括散文、诗歌、寓言,童话、小说,广播剧以及影视剧等)。秉持全面性、针对性,技巧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对所选文艺作品的创作要素、文体特点、语言处理、演播方法及技巧运用等方面都给予了一定的训练提示和指导。《文艺作品演播选》对训练学生学习文艺作品演播非常有帮助。
热门推荐
  • 天云逝

    天云逝

    世上三峰高耸入云,世人唤为天云山。入山门,修长生。歼妖魔,还正道。入魔一念,得道永生。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网游盗墓笔记之月魔

    网游盗墓笔记之月魔

    故事原创。全息网游类。大背景虽然是现代,但是其实是在虚拟世界的古代江湖小说。爱有时会随着时间变淡,那就用恨来记住你。此文是吴邪和张起灵的同人文,吴邪黑化,与小哥相爱相杀,完全原创架空题材。且看吴邪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原来是真爱

    原来是真爱

    为了各自的利益,有了一场愚人的婚姻。在这场婚姻里,没有感情,没有温柔,没有体谅,没有相互扶持。却渐渐拥有了真爱。如果相逢,可以无虑很晚。如果再见,可以义无反顾。如果别离,可以痛彻心扉。请抓住真爱的手,一起来披荆斩棘。
  • 那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

    那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

    他是俗世中风流倜傥的总裁,她是对未婚夫一往情深的小助理。当所有女人对他投怀送抱,她为他送上了两块饼,一壶汤。她的聪颖和温和化开了他的冷淡和严苛,让她看见了他的无奈,痛楚和寂寞。从隐隐的心动,到不舍的追寻,他却冲不破她与未婚夫的两情相悦。他不愿放手,于是用上了最深沉的算计。在她被痛苦的背叛后,他的追求,让她不知所措地逃避,毕竟他俩之间隔着悬殊的身份,他纠缠不休的破碎婚姻,以及她心中的痛。他不惜一切地孤注一掷,为的得到她的信任和首肯。他精明算计,却错算了爱与恨的强度。前妻的恨是摧毁一切的烈火,夺走了她父亲的生命,在她的心上割下了最痛苦的伤。他理智的选择让他摆脱一段痛苦的婚姻和得到心疼的儿子,却也最终让她绝决地离去。他能不能寻回她再一次的回眸?能不能握住那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
  • 冷酷吸血鬼快到碗里来

    冷酷吸血鬼快到碗里来

    “唔…学长,我的学长,BOBO”我一边挣扎着不要醒来,一边继续在粉嫩嫩的梦境里跟我的绵洁哥玩暧昧,耶?原来他在梦境里看起来还要帅上好几倍,长长卷翘的睫毛,一闪一闪地朝我传来爱慕光波,皮肤白皙得像陶瓷娃娃一般。最重要的就是那张粉嫩性感的嘴唇…近了…近了……突然嘴里露出雪白雪白的獠牙,抬眼望去,变成了另一个人,手中一阵巨痛,我一边飙泪一边从地上爬起来,呜……
  • 第一章的历程

    第一章的历程

    一场意外让他来到异世,原本在T城有着呼风唤雨地位的他,如何面对如此陌生的处境。看不名一文的他如何在古代创造新的一翻天地。在美男如云的古代,谁又能看穿,他竟然会是“他”…“你不应该让自己活的这么累,别忘了,你只是个女人。”反射性扼住他的手腕一使力,只听到一声衰嚎声,蓝野危险的眯起眼道,“只是女人,嗯?”“啊……你快放手!我的手真的要被你折断了!”南洛风一张俊脸因疼痛而皱在一起,早不复原来的光彩形象。“老大,是我错了!!你是比男人更加强捍的女人!!!”
  • 侵略者梦魇

    侵略者梦魇

    抗战阴霾突起英雄军官陈然,未婚妻亡,孤寂复仇。八年浴血,转战中外战场,杀死上万日军。怎么可能?却是真的。赢得中外女子青睐,投怀送抱,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女竟也是真的。如你不信请打开此卷,目瞪口呆情理之中,莞尔开怀大笑,然也!然也!
  • 天书帝君

    天书帝君

    曾经的帝君因变故而降落凡尘,带着失去的记忆,他该如何寻找到曾经的一切,而在追忆之旅的同时,一场更大的入侵正在暗处进行…………
  • 我的师父是只猪

    我的师父是只猪

    销售精英再见三年后重回众盛公司,命运的安排让她和师父季作伟有了新的交集。一次再见在朋友的介绍下遇到了优质男郑浩,却不知道对方是有备而来。面对局促的婚姻,再见意识到了她对季作伟异样的情感.....。婚后,郑浩发现了再见心底里的那个秘密,朝夕相处,已对再见渐生情愫的郑浩,慢慢对她开展了爱情攻势。往事已过,爱情如白驹过隙,谁是谁的遗憾!接二连三的碰撞,郑浩和周炜彤的过往渐渐浮出水面,原来,感情是一生最不能随便的事........。她想要的,不过是师父的关怀,他的陪伴。却不知一场由游戏开始的暗恋追逐,早在过往便隐藏着本心。他一语道破,颇感疲惫的将目光直逼再见。她巧声附道:”师父!原来我是爱上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