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0200000057

第57章 为尊严而战(1)

——对汶川大地震电视特别直播报道的探析与思考

■胡智锋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震惊世界。时隔不久,中央电视台便打破常规,停播了若干已经制作完毕的节目,迅速推出了以“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为题的特别直播报道。此后连续十数天,全天24小时不间断播出,将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于中国,聚焦于央视。此次大地震史无前例,此次直播同样史无前例。可以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也是中国电视创建50年以来,直播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影响最巨的一次电视直播报道。此次特别直播报道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推出的?具有怎样的意义与价值?将会给未来的中国电视带来怎样的启示?这需要我们认真地予以总结、梳理,并做多方面的探究与分析。

一、大地震给中国电视带来了什么

“5·12”汶川地震来得如此猛烈,如此令人猝不及防!地震发生当天,我正在台湾,仅仅不到3个小时就从台湾的媒体上看到了央视的画面。地震发生第二天途经香港时,又从香港媒体看到央视的特别报道。此后我得知,央视的报道已经为全球的各大主流媒体广泛转播。此次央视特别直播报道,为境外及全球各大主流媒体如此大规模地转播,这在央视历史上,在中国电视史上,乃至在中国新闻传播发展史上,无疑都是第一次。这个“第一次”为央视也为中国电视赢得了空前的光荣和声誉。用一句不恰当的话语来表达,如果说“国家不幸诗人幸”,那此次央视的特别报道可谓体现了“国家不幸电视‘幸’”。

空前的灾难为央视带来了空前的机遇,为什么说“国家不幸电视‘幸’”呢?这是由近几年来中国电视特殊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态势所决定的。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快速成长,电视媒体遭受了巨大的挑战,在产业化的探索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以收视率为指挥棒的中国电视暴露出若干为业内外所诟病的诸多问题。2007年“纸馅包子事件”无疑使中国电视全行业为之蒙羞,尽管国家广电总局紧急叫停了若干低俗化节目,各大主流电视媒体也在强化社会责任的承担上有所加强,但电视媒体的整体市场份额的下降、关注度的下降、内容的相对封闭,造成了全行业的困惑和焦虑,与新媒体咄咄逼人的上升趋势相比,呈现出一个传统老大媒体的整体颓势。今年年初,在《现代传播》2008年第1期我与中央电视台高峰副台长的对话中,我们提出了“重塑中国电视尊严”的呼唤与期待。而“3·14”事件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电视没能及时地提供足够的信息,发出我们的声音,导致了西方主流媒体联手展开了“反华大合唱”,使我们的媒介形象,乃至国家形象被进一步“妖魔化”。尽管“3·14”事件背后有复杂的意识形态原因,但电视媒体的滞后与被动,也的确是造成负面影响的不可忽略的因素。

令人欣慰的是,面对“5·12”汶川地震,央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的判断力,及时、准确、公开地推出了这一力度空前的特别直播报道,遏制了各种谣言、流言的蔓延,获得了巨大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为中国电视赢得了尊严,充分证明了中国电视的活力与战斗力,充分证明了在这样的大灾难面前电视直播不可替代、无与伦比的魅力。可以说,大地震使中国电视从近年来的某种颓势中走了出来,“震”出了中国电视的威力。

二、中国电视为赈灾带来了什么

此次电视特别直播,中国电视不仅圆满完成了它的本职工作,同时也扮演了特殊时期的多种角色,发挥了主流媒体特别的作用,承担了主流媒体特殊时期的多种特殊功能。

1.凸显了第一大众传媒的地位与价值

此次中央电视台联合若干家地方电视台对灾区各种资讯信息基本在第一时间予以发布,与其他各种媒体相比,央视的报道涉及到灾情的方方面面,也涉及到救灾的方方面面,同时又不遗余力地完整地呈现了声画全息的现场,所提供的信息资讯既全面又权威,为境内外各大媒体转发引用。除央视外,上海东方卫视、四川卫视等地方电视媒体也同样采取了超常规的方式,汇入电视赈灾报道的洪流。在这一特殊时期,国内外观众将目光几乎全部聚焦于电视,大多数信息资讯主要来自于电视,这使中国电视的收视达到了多年来的一个峰点,中国电视也因其全面权威的信息资讯的提供,彰显了其第一大众传媒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价值。

2.发挥了强有力的社会动员作用

在这一特殊时期,电视传媒不仅报道着灾情、传递着灾区抗震救灾的各种信息,而且主动地担当起党和政府前线“突击队”。一方面电视及时地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声音,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声音及时地传达到千家万户,传递到国内外;另一方面,也充分利用媒体的优势,在沟通、联络社会各界,协调满足各方需求等方面做了大量社会动员工作。尤其是在沟通灾区人民的需要和国内外各种参与救助的机构、组织的要求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仅一台《爱的奉献》大型赈灾晚会,就为灾区筹集了高达15亿的救灾款项。至于在调动救援部队、武警消防队员、医护人员、心理工作者、地震专家和志愿者等方面,以及各行各业各地区与灾区的联系方面,电视所承担的社会动员角色也十分突出,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赞誉。

3.塑造了良好的国家形象与民族形象

此次特别直播报道,央视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直播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指导、指挥抗震救灾的重要信息,让国内外观众能够第一时间听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声音,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温暖与真情;同时在此次报道中,央视及其他各主流媒体也在第一时间现场直播报道了国内外救援者克服重重困难,艰苦救助、舍己忘我的情形;展现了大灾面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传达了灾区民众和被救助者在大灾难面前顽强的生命力和质朴的情感。有人以此对比美国的新奥尔良飓风的情形,对比前不久刚刚发生的缅甸风灾的情形,更加强烈地感受到社会主义中国不可战胜的力量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中国电视在大灾面前的报道,无疑为良好、正面、积极的中国的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塑造,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4.张扬了中国对人类普世性价值的尊重

记得30多年前的唐山大地震救灾中,当时有领导人更多地把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作为救灾的第一指令,而此次报道不论是从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是普通的救援者都把“救人”作为第一指令。恰如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反复强调的第一要务是救人一样,中国电视此次报道也把每一个生命的被救助的过程作为第一聚焦点,对生命的尊重这一人类普世性价值,在此次直播报道中得以高度的重视与极大的张扬。不仅对生者生命的尊重,对死难者的尊重和高度重视也得到了极大的张扬,在央视的直播报道中,我们看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为死难者集体哀悼的情形,看到了全国各族人民向死难者哀悼的情形,如此高调地张扬尊重生命这一人类普世性价值,这在以往的报道中是罕见的。

正因此,中国电视在这次特别直播报道中,赢得了国内外同行,也赢得了世界各国有正义感、有同情心的人们极大的关注和尊重。

三、此次特别直播报道产生巨大影响的主要原因

央视“5·12”特别直播报道及全国各主流媒体关于震灾的报道之所以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有客观、主观多方面的因素。

客观上看,“5·12”大地震是新中国历史上强度与破坏性最大的一次,甚至是世界史上罕见的一次,所造成的灾难令人震惊,已经超出了国家和局域的界限,成为具有人类性意义的大灾难,因此此次大地震受到国内外各大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是必然的。

但仅仅依托事件本身的重要和重大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曾经有过太多的重大事件无法得以及时、即时、公开报道的教训,此次大地震的特别直播报道之所以能够得到及时、即时、公开的传播,从主观上看,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

1.《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党和政府在政治体制上迈出了艰辛而扎实的步伐。自2003年SARS爆发以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推动不断加速,而国务院制定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刚刚于2008年5月1日起开始生效,仅仅过了12天,四川大地震就突如其来地爆发了。而中央宣传主管部门领导和电视媒体恰巧抓住这一条例刚刚生效的时机,进行了紧急的资源调配,作出了不间断特别直播报道的重要决策。没有这一法规的保障,这一特别直播报道如想实现突破,恐怕将面临重重困难。这一条例的颁布,无疑为此次特别直播报道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和法规保障。

同类推荐
  • 诸子人才观与现代人才学

    诸子人才观与现代人才学

    《诸子百家与现代文化》一书概括了诸子百家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哲学性认识,努力探索先秦诸子学说中规律性的见解,一分为二地评介其为人处世的原则,实事求是地介绍了诸子认识事物的方法和建功立业的方略。该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集中反映了人生哲理与智慧的结晶,对于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和思想文化素质有重要意义。
  •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践探索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践探索

    我国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建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五十多年里,随着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逐步加强,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地位、功能及素质要求也不断变化,并向着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以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发展为研究主题,全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首先回顾了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历程、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发展及其启示,使我们对中西方辅导员队伍的发展历程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其次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专业素养进行了研究,明确了高校辅导员的职责、任务和专业素养结构;最后论述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并提出了实施策略。
  • 媒介经营管理的理念与实践

    媒介经营管理的理念与实践

    研究本土媒介的产业化,推介国际媒介经营与管理的先进理念,见证中国传媒经济学科建设的历程。本土化:走符合中国传媒学术与传媒实践要求的本土化道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国际化:在广阔的国际视野中,确立自己的历史与时代方位,关注国际潮流,关注世界大事。人文化:将文、史、哲、经、法、教等多学科的理论成果进行充分的吸纳,以此丰富和深化传媒学术的内蕴。专业化: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表达方式上,不断在专业领域达到新的高度和水平。
  • 季羡林谈写作(典藏本)

    季羡林谈写作(典藏本)

    季羡林不仅是学术大师,在写作方面也堪称大师。他的一生笔耕不辍,无论是学术著作,还是散文、小品文、游记等,都蕴含了季羡林先生深厚的写作功力。本书收入了季羡林先生谈写作方面的文章,相信对广大读者提高写作能力有所帮助。
  • 孩子你慢慢来:中外精彩教育故事选读

    孩子你慢慢来:中外精彩教育故事选读

    孔子曰: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在新课改的今天,这话是如此地合适。当我们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中走来,我们要珍惜眼前盛开的每一朵花。抬头仰视它,千万不要低头的刹那间碰落。因为,每一朵都有它盛开的理由。“悲剧是永恒的”,人们常说这话讲得颇有道理。诚然,童年的许多次欢乐已随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褪色,而许多的痛苦永久异常清晰地萦绕心间,挥之不去。曾经看过这么一句话:宽容是生活的一种香味。多美啊!学生的任何一个错误,老师不可小视。为了不使他们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应细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宽容地给他们一个改错的机会,而不是一顿粗暴的打。
热门推荐
  • 欲望魔剑

    欲望魔剑

    简介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欲望,欲望本无善恶之分,关键在于自身如何掌控。然而天地间有一柄魔剑名曰“欲望”,可控万物之欲望。世人认为大凶之物。被镇封于九幽之下。机缘巧合下破封而出,天下震动。
  • 青春是一本账

    青春是一本账

    青春是一本账,你欠了多少?他又赊了多少?
  • 人生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人生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希望进化

    希望进化

    冥冥中自有天意命运的抉择掌握在强者的手中成长,挫折,拼搏,升华逆境中成长顺势中升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放弃在希望中进化
  • 青岚宗

    青岚宗

    孤儿罗楠国从小被师父程姜收养,十四岁是去往国都凤龙城,罗楠国将会在国都引起怎样的风波……
  • 纪史诗

    纪史诗

    地·水·火·风·雷·光·暗·时间·空间人族不屈意志的传承、九尾狐族的遗馈、太古时光龙的恩赐、世界之树的躯干、地精一族的友谊、矮人部落的赋予......东·战斗法师学院南·魔法研究学院西·帝都文明学院北·战争军事学院
  • 妖孽总裁,宠一宠

    妖孽总裁,宠一宠

    “雪儿,我头有些不舒服,先上去休息了!这个聚会……”莫俊晖说。“嗯?那你赶紧去休息吧!这个聚会有我呢!你快去休息吧!不然一会儿没法儿上场了!反正还有一个小时才开始呢!去吧去吧!你不用担心了!”沐雪儿温柔的说道。可谁知他是去要她去送死,重活一世,虐渣男,带系统,身后还跟着个250。“婆婆,快把您儿子领走吧!”“这可不行哦!我儿子领走了谁给我生孙子孙女啊!”谁告诉她这不是真的“老婆……你要接受现实……”某男欺身而上“不要……”
  • 碾压一切

    碾压一切

    用实力说话,用武力碾压一切。(请勿较真,本故事纯属虚构!)
  • 武侠世界行

    武侠世界行

    以武入道.只为心中的道.心中的梦.追逐快意恩仇.无拘无束
  • 廖氏霸业

    廖氏霸业

    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烽火燃遍九州,大汉根基震动。这一年,袁绍、曹操、孙坚、董卓、刘备等日后的枭雄踩着黄巾军的尸骨,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在这一年——廖化悄然改变,开始了他的争霸之路!不为先锋,只做大帝!——这是属于廖化的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