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9600000043

第43章 精深 精湛 精良(2)

第二次轰动效应——《新星》

12集电视连续剧《新星》,原作柯云路,编导李新,摄像王子庆,太原电视台录制。

1986年新春伊始,太原电视台开播之日,正是电视连续剧《新星》亮相之时,《新星》一举成功,轰动全国,一时形成《新星》热和《新星》轰动效应。199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新星》,收视率之高,反响之强烈,前所未见,几乎全国争说《新星》。播出之后,中央电视台很快便接到29个省市的来信4000多封,一时间,《新星》主题歌流传于全国街头巷尾。据不完全统计,中央电视台一套有73.8%的电视观众收看了《新星》,在上海,《新星》的总收视率还超过北京。

太原电视台的领导者们有胆有识有魄力,敢于把改革题材小说《新星》作为该台开台之作,敢于投资30万元独家制作。全剧只用了102天一气呵成,平均8.5天拍摄一集。编导者在忠实原著基础上,以一个县为背景,浓缩了1982年中国农村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斗争的社会生活。该剧中,古陵县领导层的腐败,官僚主义、思想僵化、任人唯亲等弊端丛生,积重难返,牵动着亿万观众的心。尤其是顾荣之流的“变色龙”之术和狼狈为奸的关系网,严重阻碍着改革,因而人民心中有气、有怨、有怒,心中有话要说,需要敢为人民鼓与呼的忠实代言人和领头人。

《新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冲击力、震撼力和新鲜感。这种新鲜感,是由于编导者对当代社会生活找到了一种极为独特、大胆的审视角度。李向南的正义感、使命感、责任感和大刀阔斧的弃旧图新、扬善惩恶的改革壮举;既得利益者的抱残守缺、思想僵化、保“顾荣”反“向南”;还有对积重难返、历史重负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李向南”命运未卜的悬念、牵挂;还有对改革前途的掂量、忧虑……所以这些,都叩击着时代的脉搏,也牵动着亿万观众悬着的心。

李向南得民心,顾荣失民意,前者以他富有魄力的除旧布新的大无畏行动,强烈地触动了古陵利益结构。李向南雷厉风行地撤换了一批昏庸无能的庸官、贪官、坏官,但他仍属于20世纪80年代的“清官”人物,他是长期以来的“包青天”文化孕育的产物,也是“人治”思想的文化传统的产物。“清官”政治是呼唤“青天”来实行“人治”而不是“法治”,这是封建文化积淀和十年浩劫的“造神”运动的余波和“包打天下”的“主民”政治的现代翻版。李向南锋芒毕露,敢作敢当,敢于撤换那些贪官污吏和无能之辈,确实是大快人心,但他仍然属于“包公”、“海瑞”式的现代“清官”,是实行人治而非法治的一个典型,“新星”全剧,不见“民主”,但见“主民”和“包打天下”改革的动力和失败系于“李向南”一身,而“人民当家做主”显然还是“乌托邦”。这是不应提倡的,也是《新星》的局限性和不足。但《新星》所试图挖掘的是宏观的改革开放,是重振河山,由穷变富的历史精神。喊出了人民弃旧图新的呼声,这是难能可贵的尝试。因此,尽管《新星》这部电视连续剧思想上、艺术上都不够成熟,但就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来说,仍具有一种冲锋陷阵的创新意义。

《新星》在反面人物的塑造上有突破和出新之处,“顾荣”形象的塑造令人叹服,他那“打着红旗反红旗”的高招,他那“八面玲珑”、“滴水不漏”的圆通的官场本领,以及精通“厚黑学”的“脸皮厚”、“心肠黑”的伎俩,堪称“入木三分”,是久经多次政治运动摔打出来的扭曲了灵魂的“老滑头”形象,也是久经“官宦浮沉”的“老油子”人物,为新时期的文艺画廊又增添了特殊的新的“熟悉的陌生人”,叫人拍手叫绝,让人回味无穷。《新星》是继《四世同堂》之后的又一次轰动热潮,该剧获得第六届(1985年度)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连续剧二等奖,顾荣的扮演者鲁非获得“飞天奖”优秀男配角奖。

第三次轰动效应——《西游记》

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在1985年春节前播出了前11集之后,观众大为赞赏,仅《西游记》剧组收到的观众来信就有上万封。人们盼望后14集早日问世。经过全剧组的努力,由杨洁等导演的全剧25集终于在1987年全部播完,反响强烈,引起了国内外观众的赞赏,可谓老少咸宜、雅俗共赏。

《西游记》根据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吴承恩的同名小说改编。戴英录、邹忆青等改编者掌握“忠于原著,慎于翻新”的原则,着意表现原著中不畏权势、不怕妖魔的抗争精神和不避艰险、长途跋涉的进取精神,内涵丰富,寓意深邃。而对原著的某些因果报应、封建迷信等消极内容则加以淘汰,去糟粕取精华,闪耀着浪漫主义的灿烂光芒。

编导大胆采用当时最先进的声、光、化、电等表现手段,注入高科技的营养,创造了神话色彩的艺术境界,像“石猴出世”、“闯龙宫”、“闹天宫”、“过火焰山”、“三打白骨精”等场面,如幻似梦,宛若真景、佳境,呈现出富有中国特色的神话、传说的境界。

在创作上,编导力避原著的一些重复和消极成分,选取完整、健康、精彩的段落,从而删繁去冗,每集都能突出特点,单独成篇,生动感人,富有可观赏性,改编者舍弃前七回的闹天宫和后面取经故事中的如来说法、魏征斩龙、太宗入冥等章节,以孙悟空破山脱身开篇,既保持原著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又把师徒四人不畏强暴、不怕妖邪、不存侥幸,终于取得“真经”的顽强精神充分表现出来。孙悟空集猴气、魔气、仙气、人气于一身,降妖伏魔,搅海翻江,战天斗地,大闹三界,惩恶扬善,“神魔皆通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鲁迅语)构成了具有浪漫主义和喜剧色彩的形象特征。

由于该剧的艺术成就,电视系列剧《西游记》获第八届(1987年度)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连续剧特别奖和优秀美术设计奖(含化妆、服装、道具)。

《西游记》也存在不足,主要是人文精神的文化意蕴挖掘不深,而四段式的情节模式:妖害——降妖——救唐僧——重新上路,缺乏变化的新奇感和强烈的悬念感,有老套之嫌。

第四次轰动效应——《渴望》

1990年,由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制作的电视连续剧《渴望》,创造了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收视率的最高纪录。由《渴望》而生“《渴望》热”的社会文化现象,确是1990年度中国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种了不起的客观存在。《渴望》在国外影响也很大,如在越南播映时有万人空巷之势。1995年,越南中央电视台连续播映中国北京电视台拍摄的50集电视连续剧《渴望》,每周两次,每次两集,在越南全国产生空前的轰动性社会效应。

播后连续几个月,越南全国各大报刊和专业性杂志刊登大量文章,赞扬《渴望》艺术性和思想性,赞扬演员精湛的演技,赞扬中越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越南观众普遍反映,《渴望》中的人物就在自己身边,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可以在越南找到原型,每个观众也可在电视屏幕上找到自己。越南观众深深地感觉到越中两国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和国情太相似,没有理由不和睦相处和友好合作。《渴望》向越南观众提供了了解中国的素材,无疑将促进中越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

《渴望》的编导演们,在对观众审美心理的研究分析和准确把握上有独到之处。电视剧描绘出共同向往的理想境界——“真诚地生活”,真善美为人处世,塑造了一个善良、贤淑、质朴、憨厚、宽宏大度的东方女性刘慧芳的艺术形象。刘慧芳真善美的品质感人至深、动人心弦,她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时,力求多一点奉献,少一点索取;在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时,力求多一点真诚,少一点猜忌;在处理多种矛盾纠葛时,严己宽人、舍己为人。刘慧芳好人做尽,最后“一无所有”,“谁能告诉我,是对还是错?”催人思考,振动了当代广大群众的心弦,得到真善美的认同、趋同和共鸣,得到人生的启迪和价值观的熏陶。

50集的《渴望》在剧情上被概括为“大环境、小家庭、身边事、儿女情,真善美、丑灵魂,悲欢离合总关情。”艺术创作上通过刘、王、宋三个家庭,高干楼与四合院,两个群体(以沪生、亚茹、罗刚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和以慧芳、大成、慧芳妈为代表的平民群体)的“悲欢离合总关情”,以丢女——找女——养女——医女——还女为情节线,以两大群体为经,以5组三角恋为纬(慧芳——沪生——大成;沪生——慧芳——肖珠沁;大成——慧芳——月娟;罗刚——亚茹——慧芳;燕子——慧芳——罗刚爱情纠葛、更迭、推演,既是几组人物命运演示的轨迹,也是编导伦理理想的体现),做到全剧人物集中、场景集中、事件集中,集首有由头、有呼应;集中起高潮,碰撞强烈;集末留悬念,有盼头;夫妻情、骨肉情、邻里情、手足情、同学情、同事情、亲家情、恋人情、干群情……错综交织,荡气回肠。写命运、写平民百姓,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一石激起千层浪,层层递进,引人入胜,让观众欲罢不能。

由于《渴望》的艺术成就和良好声誉,它获得第九届(1991年)“金鹰奖”的“优秀电视连续剧奖”,李雪健、张凯丽、孙松、韩影分别获得优秀男主角、优秀女主角、优秀男配角、优秀女配角奖。

《渴望》采取室内多机拍摄,现场切换,同期录音等手法,闯出了一条多、快、好、省基地化生产室内剧的新路。该剧获得第11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1990年)的长篇连续剧一等奖。

当然,《渴望》也有不足,对“平民群体”中的人物把握准确,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个个成功。而对“知识分子”群体中的罗刚、亚茹、田莉等的塑造稍嫌不足,显得苍白。再如“在审美创造中有时一味顺应市民审美趣味的需求,悖离了人物特定的生活逻辑和性格逻辑,而人为设计戏剧冲突等”。从中国电视剧发展史的角度考察,《渴望》的问世,标志着年轻的中国电视剧走向了成熟,具有里程碑意义。

第五次轰动效应——《北京人在纽约》

根据美籍华人曹桂林同名小说改编、制作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播出前,原著小说已先在广播电台、报纸上连播、连载,引起了广大读者、听众的强烈反响。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周播出的5集,收视率达到22.9%,一步跨入1993年度电视排行榜第2名;第二周播出的6集,收视率已达26%,呈上升趋势;最后10集,收视率又达28.3%,稳居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榜首了。而在北京地区,收视率高达55.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一倍”。

1992年9月,北京的电视界爆出个头号“新闻”:一帮北京人要到大洋彼岸的美国拍摄20集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以自己的固定资产约300万美元作为抵押担保,向银行贷款150万美元作为拍摄资金,贷款期为一年,待该剧播出后,以广告所获得的收入偿还贷款及利息。北京市经委、北京市财政局也破例为北京电视艺术中心这样一家生产精神产品的事业单位提供了相应的外汇额度和人民币担保。1992年9月3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终于从中国银行拿到了150万美元的贷款,开创了中国电视史上贷美元赴国外拍戏的先河,一支36人组成的《北京人在纽约》摄制组开赴美国,1992年11月20日,摄制组在纽约曼哈顿拍下了第一组镜头。该剧由素有“影帝”之称的姜文饰王起明,由王姬扮演阿春,由郑晓龙、冯小刚担任导演。

《北京人在纽约》让人耳目一新,纽约的摩天大楼、碧海巨轮、车水马龙、火树银花般的纽约夜景,白领女人、潇洒男士双双出入高级游乐场所,还有低矮的贫民窟、凌乱不堪的地铁站、沿街乞讨的流浪汉以及踯躅街头、拉客度日的妓女……这些都真实地展示了纽约“天堂”和“地狱”的全貌。正如每一集片头说的“假如你爱她,就送她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假如你恨她,就送她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升腾者上天堂,沉沦者入地狱。

新鲜感和观赏性是该剧的最大特色,思想倾向从场面中自然流露,不是强加于人、一厢情愿,而是相信观众的鉴赏力、判断力、理解力,见仁见智。这是第一部由中国电视艺术家所叙述的美国生活和在美国拼搏、谋生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故事的电视剧。它以其异国风情、纽约情调超越了观众的日常体验,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另一方面,又以王起明、郭燕、阿春等几个中国知识分子的悲欢离合、得失浮沉引发出观众的同情和共鸣。

《北京人在纽约》吸收了电影化的制作方式,不惜工本,远涉重洋,到纽约的实景中去拍摄。画面讲究、构图新颖、节奏流畅、色彩鲜明,把纽约大都会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人情冷暖、生存状态拍得惟妙惟肖,很有韵味。纽约市容之繁华、贫富之悬殊、竞争之激烈、倾轧之残酷、生活节奏变化之快、情怨恩仇纠葛之错综复杂……让观众耳目一新,大开眼界,各以其情而自得。

同类推荐
  • 媒介地理学:媒介作为文化图景的研究

    媒介地理学:媒介作为文化图景的研究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浙江省社科学术著作出版资金资助这是一部全面、系统、深入论述媒介地理思想、试图建立媒介地理学体系的学术专著。本书运用媒介地理学原理和方法,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人合一、天学地学人学同源”的思想,坚守“天地人媒”整体互动、和谐平衡、共存共荣的研究方针,对媒介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体系和领域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对中外媒介地理学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媒介地理学中的空间、时间、地方、景观和尺度等基本概念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对媒介地理学的主要应用领域进行了描述和阐述,为科学了解、认识、研究和实践媒介地理学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思想观点和独特的理论视维。
  • 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解读

    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解读

    本书通过对古代教育家思想剖析,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古代的教育现状。
  • 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理念与实践

    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理念与实践

    本书内容分三个方面:一是阐明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公共政策、社会管理之间的关系;二是介绍西方国家两种社会福利模式及其理念的来源和演化,以及社会政策的主要实践方面,即社会保障政策;三是在回顾我国1949年以来社会政策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社会政策和社会管理的完善和创新,阐明了追求社会公平和坚持把保障人民生活放在最重要地位的理念,正是我国社会政策、社会管理得以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的重要原因。
  • 国际传播概论

    国际传播概论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国际传播尚是一个相对稚嫩的分支。稚嫩的优势在于生命力的旺盛和生长点的繁多。《国际传播概论》对国际传播进行了综合的梳理,书中章节延承传播学学科研究的基本问题,侧重介绍国际传播本体及其各构成要素,同时关注国际传播的一些专项问题以及中国国际传播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国际传播概论》力图在国际视野、全球眼光、人类胸怀的总体观照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全书由刘利群、张毓强统稿。
  • 当代北京电视史话

    当代北京电视史话

    本书的目的是记录和宣传北京在新中国成立后,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当代北京史的研究成果,帮助大家了解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同时,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向世人展示当代北京的成就和风貌。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热门推荐
  • 光与静默(纪伯伦全集)

    光与静默(纪伯伦全集)

    《纪伯伦全集:光与静默 散文·杂篇》收入了纪伯伦不为人知的大量散文、杂文、演讲、译文、箴言录等等,纪伯伦的诗歌才华掩盖了他作为冠绝一世的散文家的身份。这是目前全球收录纪伯伦散文、杂篇最全的一本书。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 古阳宇宙

    古阳宇宙

    一个即将濒临毁灭的宇宙,一个绝脉体的人在各种机缘巧合之下踏上了拯救宇宙之路,各种阴谋诡计,各种美人诱惑,都无法抵挡。
  • 血瞳胭脂泪

    血瞳胭脂泪

    他们拥有不平凡的生世,令万物为之倾倒的风姿,她们美丽,他们英俊,他们恶毒,他们善良,他们生活在颠沛流离的世界里,继承家族的命运,无法真正的爱一个人。他们冷漠,傲然,尊贵。他们寂寞,苦熬。他们渴望幸福,却又害怕失去,他们希望温暖,可却畏惧严寒。这是一首与生命对抗的绝望之歌,你用生命唱尽,我以静默来和。曾经有那么一个瞬间,女孩伸出苍白没有血色的双手,看着一个笑的很温柔的女孩,两只不同的手,紧紧握着就像两条交织的红线,这个瞬间被定格为永恒,那一刹那,生命之声尽情欢歌,但是,那只是个曾经。她不知道,当她救了她的那一刻,她有多么感激。也不知道,当她残忍的拿走她的心脏时,那双不可思议的眼睛,还有那丹唇未启的嘴,是要说一声:为什么。还是一声,我恨你。
  • 大叔,别来无恙

    大叔,别来无恙

    五年前,她倾尽整个青春去追逐梁牧尘。对他势在必得,飞蛾扑火,再所不惜。那一年,她心力交瘁,终究逃不过命运捉弄。五年后,恢复记忆,她为爱最后一搏。唯一不变的,是她的心。她是他这一辈子抛不掉的羁绊。他是她这一辈子放不开的执念。当浮华褪尽,真相渐渐浮出水面,血海深仇,她何去何从?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凤临九洲:夫君别逃!

    凤临九洲:夫君别逃!

    在一片神秘的大陆上,有四个不同种族的人生活在一起。很久以前,圣族因小事和魔族产生纠纷,杀死了魔族十几人,而后,魔族的最高统治者——七魔上主知道后,大怒,下令攻打圣族,妖族的王——天尊也知道了,与魔族联盟一起攻打圣族……此次战争持续攻打了一年,圣族和魔.妖族都损失惨重,此后,魔族.妖族和圣族成为敌人……-----------------------百里溋早早来到白芫寝宫,坐在白芫旁边,道:“白芫姐,你真美~”白芫莞尔一笑,道:“溋,去帮我把衣柜里的箱子拿出来吧。”“嗯啊!”百里溋起身往衣柜方向走去,白芫起身,往百里溋的脖子上狠狠一劈……
  • 玉铃儿

    玉铃儿

    宫门之下,一个嘟着小嘴的女孩走入了皇宫,她大大的眼睛清澈见底,淡紫色的宫女服饰把她衬的格外可爱,她是一个天真的倾城少女,她并不知道,这一入,便终身难离……“接下来,朕要秉公处理了!”大殿之上,他不耐烦的说道。“禀你个大头鬼!”她赤裸裸的撂了一句。“皇上,您打算怎样罚她?”有人趁虚而入。“谁说朕要罚?”刚才说要秉公处理的人这样说道。“可她早已——”“本姑娘怎样关你屁事啊?”她又毫无避讳的说道……他,好生气!可秉公处理,他做不到……(注: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女主不怂,皇上,太后,皇后,贵妃,太子……在谁面前都是想说啥就说啥,不过,一点小虐虐还是有的。)
  • 流连城

    流连城

    这是一家商店,卖一段命运。片段一:我交付你永生与红颜不老,你回报我白眼世界,呵护宿命的轨迹。这是一场戏,每一步前进或者后退,都是既定的剧本!片段二:“我带你去看别人的人生。”奈良说着,朝她伸出手来,那双手纤细修长,骨节分明。作者简介无能,处女作,希望大家能喜欢
  • 霸上天降小萌妃

    霸上天降小萌妃

    她是无忧无虑的妖,祸从天降,误入魔界,成了他的妃;他是腹黑冷酷的魔君,却对她一见倾心,霸王留心也留人。妖魔感情纠葛,会谱出怎样逆天的爱情?
  • 欲雨

    欲雨

    她,携恨回归,只为一人。撕掉伪装,优雅静美的她腹黑冷漠……到最后失去了太多也得到了许多,她发现自己真的深深爱上了那个只对她一人温柔,却被她伤的遍体鳞伤的那个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