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9600000031

第31章 “口语至上”批判(1)

■张颂

谈话时使用的语言叫做口语,并同书面语相区别。我们通常所说的“有声语言”既包括口语,也包括书面语的音声化。

广播电视的传播,是以有声语言为主干或主线的,本应该包容两种形态:从内部语言外化形成的口语;从书面语转化形成的语言。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前者被挤压,后者被扩大,造成了必须有文字依据才能进行传播的状况。这不能说同极“左”思潮没有关系。

正是改革开放的形势,广播电视的兴旺发达,才使口语得到了新的生机,“有声语言”才以完整的形态发挥出应有的功能,1984年我提出“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的现实根据就在于此。

可是不久,口语的生机又面临着危机,它被神化的同时开始被虚化,被人化的同时开始被俗化。

对此,仍有不少认同者。有的主管领导还表现出“惟口语惟佳”、“独尊口语”的倾向。毫不夸张地说,广播电视界弥漫着“口语至上”的迷雾,我们怎能等闲视之?

当人们在共同劳作中到了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时,才产生了语言。开始极其简单,而后逐步复杂。语言产生之后,用以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交换信息、协同动作,显得非常方便、快捷。我国先秦时期的讲学、游说、学术上的百家争鸣,都离不开语言,可见一斑。

后来,产生了文字,语言有了视觉形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发挥的作用更大了。不过,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并不完全一致,且时近时远,有时,书面语竟似脱离口语而另行其道。这同语言的发展有关,同汉字的特点也有关。我国在历史上存在着大量的“口头文学”,“五四”运动以后,由于“吾手写吾口”、“怎样想就怎样写”的提倡,白话文终于成为主流。

现在人们认识到口语是书面语的根本,同时也知道文学语言具有领导作用,书面语也有它不可替代的优势。不应片面、偏执地认识二者的关系。

口语存在于人们的社会交往中,保有社会契约性的规则,保有个人需求性的意向。

口语的鲜活性、丰富性,带来了它的原创性和具象性。但是,由于口语主体的复杂性。

即兴性,必然造成了口语的芜杂性、缺损性,使之难于避免当下性和多向性的困扰。

口语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由于运用语言能力的强弱,也是有高下之分的。有的人能说会道,口若悬河;有的人笨嘴拙舌,词不达意,有的人言简意赅、语语中的;有的人贫嘴薄舌,言之无物,等等。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推崇口语,不一定就是对口语的重视。

印刷媒介的出现,使书面语的作用发生了飞跃性的变化,信息传播更为广泛和迅速,促进了书面语的规范化和通俗化。

广播和电视的先后出现,使有声语言的作用发生了提升性的变化,信息传播更为快捷和生动,更为广远和多样,促进了有声语言的示范性和可听性的强化。

广播电视中的有声语言,有较长时间、较多节目都是由报刊书面语转化而来,染上了较为浓重的报刊书面语色彩,有人称之为“报刊的有声版”,提出“自己走路”,“走自己的路”。广播电视理应自己走路,不应依附于报刊,“剪刀加糨糊”是缺乏自主性、独创性的表现,采取的是不负责任的态度。

但是,什么是“自己走路”呢?取消报刊书面语,一切自己来么?那么,政府声明、法律条文、权威社论、专稿特稿……要不要播出?新闻要不要播报?专题要不要解说?

这些是不是书面语的“有声版”?

所谓“有声版”,不过是把文字变为声音的意思,带有明显的贬意。文字变为声音,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其两极是:简单地念字出声,是一种字音的拼接,谈不上表情达意,这是一极;另一极是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是一种有声语言再创作,不但能表情达意,还可以言志传神。这两极之间,就有多种层级的差异。广播电视的语言传播,应该以后一极为目标,并坚决摒弃前一极及其相关层级。因为它是大众传播,迥异于小学生念书、庠生谈八股文,也不同于生活中的念念信、读读报。

正因为如此,广播电视中的有声语言即使是由文字语言转化而来,那作用也是不容轻视的。这里可以略举一二:有声语言可以改变文字语言的语义和意向。正面的意思可以变成反面的意思,反面的话可以说成正面的话,而一个字也不增删更改。这一点竟有许多人不知道、不了解,于是以为既然文字语言审定了,播出去肯定不会有错。殊不知是有声语言传播主体掌握着生杀大权,决定着传播的“正面宣传”的内涵。

有声语言增减着文字语言思想感情的色彩和分量。文字语言中的褒贬爱憎,从视觉判断中可以体味到。但是,转化为有声语言之后,却可能变味儿。热情的赞扬,也许显得言不由衷,或者平淡冷漠;凝重的愤怒,也许显得敷衍了事,或者轻飘肤浅。生活琐事会播得有声有色,气势磅礴;国家大事会播得有气无力,与己无关。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视觉上的黑体字,听觉上却成了小七号,这不是对文字语言的扭曲么?创作主体的内心世界凝聚到文字语言中,行使着话语主动权,是外力无法直接干预的,也是文字语言本身所不能完全左右的。

有声语言还可以伸缩文字语言的美学尺度,这更是容易解释的。有声语言创作者的美学理想、审美能力会给文字语言以美化,当然也可以丑化。当为文字语言的风格加以有声语言的内省阐发的时候,创作者独特的人生感悟、具体感受和习惯表达样式,总要融入其中,并在有声语言的表达中给以个人风格的观照,形成稳定的艺术特色,为受众提供美感享受。

以上解说,不过是一种浅显的启蒙读物,但仅此也就可以证明“照稿念”、“念稿员”之类的认识,是怎样的可悲、可笑。

原来,书面语的“有声版”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自己走路”是须臾不可离开它的。

在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中,口语也可以先诉诸文字再转化为有声语言,也可以把书面语改得更符合口语要求。不形成文字语言,从语言主体的内部语言直接外化为有声语言,似乎更是“自己走路”的重要表现,要不,口语为什么备受青睐呢?

改革开放以后逐渐蓬勃兴起的谈话性节目,日益重视口语化。不论是访谈、热线,还是综艺、体育,大量使用口语,有不少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节目,也模仿即兴口语的样子,给人以亲近、自然的感觉。一时间,“自然谈话”、“说自己的话”、“人际交流”等等,成为时尚。

但是,广播电视传播毕竟是大众传播,无论怎样“人际化”,也不应违背其传播规律。首先,广播电视的线性传播、单向性传播、限时性传播,不可能不产生对传者的约束性、对受众的强制性。而信息的准确和密集、时间的高效和短暂,交流的虚拟和反馈的后置,都改变不了“我播你听”的格局。这就必然要求提高传播质量,其中重要的是语言质量。

其次,广播电视的喉舌功能、舆论导向、思想倾向、价值取向,不能不发挥传者的引导作用,不能不增强受众的提升效果。“真、善、美、新、雅、精”的宗旨,必须落实到当代的人文关怀中,竭诚为受众服务,远离乡音俚语,杜绝粗制滥造,拒绝“西化”,埋葬媚俗。

再次,广大受众自有民族性、延续性、增长性、积淀性的文化期待,投射到广播电视,不能不产生反馈诉求的紧迫感,逼使广播电视去粗取精,舍末逐本,除旧布新,选优汰劣。

这里,重要的是“大众传播”,而不是什么“人际传播”。从语言传播的角度看,任何虚拟的人际传播,都被大众传播所整合而徒有其表。

大众传播的真谛在于“大众”二字。大众的真实存在,笼罩着传者和受者,或隐或显地承受着它的动力和压力,无可逃遁。

同类推荐
  • 中国都市卫生风险与社会治理

    中国都市卫生风险与社会治理

    现代化、全球化的迅速推进加快了“高风险社会”的来临,市场失灵、社会道德缺失等则令形势更加严峻。作为后发展国家,中国都市所遭遇的治理危机的挑战更为复杂和严峻。构建高效型城市和维护城市生态文明必须强化卫生风险的监测预警,推进卫生危机的事中处置和善后修复,需要各级政府从国家安全的高度共同重视卫生风险的防范和危机的治理,强化危机治理过程中的国家、市场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从而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
  •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本书奉献给读者的是作者对于当今广播电视艺术的审美创造、文化传播、艺术功能、产业理念及实践等诸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本书是一本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基本理论著作,书中对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进行了准确界定,研究分析广播电视艺术的构成要素、功能及其属性,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建构起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概念范畴及知识体系。
  • 和谐社会论纲

    和谐社会论纲

    本书为学术性专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近年来我国社会建设最重要的战略决策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亦成为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之后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之一。如何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深化和谐社会理论,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提供可能的理论支撑,是我和我的学术朋友们近年来共同探讨的问题,这本《和谐社会论纲》就是我们思考的结晶。和谐社会理论理论内容博大精深,实践意义重大深远,我们的思考还是表层的、初步的,是谓"论纲"。如果它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并能将关于和谐社会的研究引向深入,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 教师医疗预防手册

    教师医疗预防手册

    为了指导教师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我们特地编辑了这套“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图书,分为《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手册》、《教师职业道德与素质手册》、《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手册》、《教师快乐工作手册》、《教师工作减压手册》、《教师文化娱乐手册》、《教师饮食保健手册》、《教师身体健康手册》、《教师医疗预防手册》、《教师心理健康手册》10册。本图书除了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给予一定指导外,同时还对教师的身心健康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研究,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非常适合大中小学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在校专业大学生和有关人员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收藏的最佳版本。
  • 河西教育史

    河西教育史

    本书论述了从远古时期到2005年河西地区的教育史,主要内容为各个时期的学校设置,教材选用,教育管理机构以及教育对社会的影响。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凡人苍穹行

    凡人苍穹行

    不做强者,不贪名利,只为逍遥行走天地间。这是一个凡人在强者如云的世界里风声得意的故事。
  • 仙人入凡记

    仙人入凡记

    在马钰眼里,妖是一群可怜人,就因为长得不像人,受够了种族歧视,动不动种族灭绝。魔是一群精神病,跳脱的家伙。在他们眼里,杀人是对的,救人是对的,散财是对的,惜财是对的,只要哥高兴。没人能束缚他们,无论肉体还是灵魂。于是他们看起来正经,实际癫狂。仙是一群中二病晚期,觉得魔要毁灭世界,妖心怀不轨,只有他们才能拯救世界。但实际上,仙谁也拯救不了,于是一部分人缩起头来当乌龟,一部分人得了抑郁症。仙中二,魔神经,妖怪总归非主流。他们玩得很嗨皮,从凡俗玩到九重天,玩得都整出了好几次世界末日,玩得上古金仙都死了好几个来回。马钰只是死了好几个来回的小人物。这是个小人物,努力改变世界,努力不让自己再死一次的故事。
  • 三言二拍初刻拍案惊奇

    三言二拍初刻拍案惊奇

    冯梦龙编的“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但“古今小说”实为“三言”的通称。 “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分别刊于天启元年(1621)前后、天启四年(1624)、七年(1623)。这些作品有的是辑录了宋元明以来的旧本,但一般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也有的是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再创作而成,故“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
  • 收好你的爱,我不稀罕

    收好你的爱,我不稀罕

    她刚从美国回来,她的好基友们为她接风洗尘去了天缘。在酒吧里他看见她的第一眼就认她为猎物。她第一眼看见他就认他为一生不可接触的人。可是在他一步步的策划中,她爱上了他,可她最终只是他的猎物而已。
  • 势均力敌的爱情

    势均力敌的爱情

    在姜妍的爱情观里,爱情从来都不是敌强我弱祈求式的,也不是敌弱我强强取式的,而是应当势均力敌。
  • 英雄联盟之争锋

    英雄联盟之争锋

    英雄就要站在战场上挥洒自己的汗水!为了拼最快手速,争夺神之一手称号,职业选手们日夜不眠只为梦想!曾经一夜间被人所熟的电竞天才少年被父母逼迫上学放弃了电竞这条道路,待他重新坐在电脑面前时,电竞圈是否会沸腾起来?
  • 早开的蔷薇

    早开的蔷薇

    我们都有过的青春,我们都有过的高中生活,但我们感受到的爱情却不一样。。。高三,是一个充满紧张气息的阶段,但是在这样压抑的空间里也会透出爱情的嫩芽。活泼直爽的她渴望得到理想的爱情,在追逐中她发现一切并不如所想的那么美好;美丽与气质兼并的她不屑于高中幼稚的男生,不小心踏入了成人世界,有着另一番感悟...每个人遇到的爱都不是完美的,青春我们会有所失去,也会有所收获。
  • 做纯洁的共产党员:谈谈入党动机

    做纯洁的共产党员:谈谈入党动机

    所谓入党动机,就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在入党前固然要端正入党动机,入党后更要不断端正入党动机。端正入党动机需要每个共产党员一生的不懈努力。本书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端正入党动机是解决从思想上入党的首要问题;正确入党动机是成为合格党员的第一个关口;错误入党动机的主要类型及其表现;现阶段影响入党动机的环境因素分析。等等。本书的读者对象是广大入党积极分子、新老共产党员以及党的各级干部。本书有助于大家思考“我为什么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应当做什么、如何做”这些问题,也就是说,怎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名合格党员。
  • 全职护美高手

    全职护美高手

    七煞、贪狼、破军现世,天下必将大乱?我拥有紫微命格,天生帝王之相,就必须当带头大哥?关我屁事!作为花楼之主,哥只想做个安静的美男子,护护花、踩踩草、逍遥快活而已……PS:这是一个不断被扑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