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9300000023

第23章 结构电视新闻节目的技巧与方法(4)

主持人杨澜经常会列举她自己在节目访谈中的一个案例,以此展现人性故事在电视报道中的重要性。杨澜1998年在美国对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崔琦进行了访谈。崔琦出生在河南农村,10岁前从没读过书,就在家里放羊、养猪。10岁的时候他姐姐找到一个在教会学校读书的机会,就想让弟弟到香港去读书,而他父亲对独子要远行不大愿意,因为男孩大了可以帮忙干农活,但他妈妈却非常坚定地要送儿子去读书,这一走成了他与父母的永别,父母在后来的大饥荒里都活活饿死了。“我主要问他为什么从来不回老家河南,她就谈到十岁左右的时候,他的母亲——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给他做了两个馍,给他做了两双鞋子送他到外面念书,当时他不愿意去,他的母亲就说你放心去,等到明年夏天收麦子的时候就回来了,但是没有想到这一去就没有再见到爸爸妈妈,都被饿死了。后来我问他,如果当初你妈妈没有把你送出来,今天的你会是什么样的,他的回答非常出乎我的意料,但是我觉得也很打动观众,他说我不是这么想的,如果我没有出来的话,我的父母也许不会饿死。这个回答非常具有传统人道的力量,这种世界上最亲情的表露,要比采访诺贝尔获奖者怎么样费尽心机成功了有意义的多。所以这一集得到的反响非常好。”

二、引人注目的中心人物

1.“3C”原则

西方电视新闻报道中遵循一个“3C”原则,即“Comopelling Central Character”,意为“引人注目的中心人物”。在这里中心人物是一个概述,阿尔·汤姆金斯指出,实际上在报道中,中心角色通常是一个人,但有的时候也可以是一些事物,比如老教堂、墓地等一切能够激发起观众情感的形象性元素……中心角色的设置是节目传达信息、讲述故事的重要机制。电视报道“要有人物驱动的戏剧化故事”,找到一个强有力的讲故事的人物,尽快地在屏幕上放一张脸,而这张脸必须能够生动地讲述故事。

下面我们来看看纪录片《再说长江》中“水火山城”一集的结构方法。“水火山城”这一集着重突出长江上游的重要城市重庆的种种禀性和文化性格。节目以重庆城市这个叙事主体为中心,其表现形式却是从“人”的故事来赋予重庆以“人”的性格。整个节目从四个中心人物着手:

李曦——一个曾经在《话说长江》中出现,如今已是一家图文广告公司职员的普通人;李娜——一位喜欢时尚的在校女大学生;尹明善——民营企业家,经历坎坷、中年起家的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苏兴蓉——民营企业家,重庆“苏大姐”火锅饮食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从这四个人物,编导突出了重庆的变、重庆的美丽动人、重庆的打拼精神以及重庆辛辣火爆的饮食习惯、人文性格。这些人物的个案故事一下子使重庆这个城市变得生动而丰满。正如其题目“水火山城”所传达的意蕴一样,节目把重庆麻辣生猛、刚猛霸气等粗犷的一面,与美丽动人的一面这两个看似矛盾实则水火交融的特点凸显出来,可以说,城市因人而生动、因人而性格彰显。

下面我们来看看《水火山城》的开头,其开头是这样结构的:

镜头:《话说长江》影像资料,在重庆唯一的跨江大桥上跑步的小李曦。

解说词:20多年前,李曦11岁,是重庆少年体校的学生。作为居住在长江大桥边的孩子,在重庆这座当时唯一的跨江大桥上晨跑是他每天的功课。

镜头:长大后的李曦奔跑在大桥上……

解说词:20多年后,李曦和家人仍然居住在重庆南岸区的长江边,儿时在大桥上晨跑的习惯,也一直保持下来。

镜头:重庆的铁路、街景……

解说词:这是李曦生活的城市,一座以山水作为悬念的城市。城市的厚重历史在这千回百转间,留下3000年的岁月年轮和眼前这座繁华都市。这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镜头:李曦工作场景。20多年后,李曦在重庆市中心的一家图文广告公司就职。作为测绘局下属的广告公司,它的工作内容与新重庆的行政区划密切相关,李曦的工作就是根据迅速变化的重庆主城区和郊区的经济、交通和旅游点制作出最新的地图来。

同期声:李曦:1982年这张图当时只有渝中区渝中半岛这一块,像南岸区大概就只有边上这一点。1989年的图就不一样了,像南岸五小区这些全部都出来了。最近,2005年,整个这一块,就感觉目前的这个图都装不下了。

镜头:重庆市地图。

解说词:1997年,重庆成为中国的第四个直辖市。之后,它在令人不可思议的高速中变脸。8年后的重庆,城市以每年25平方千米的速度迅速扩展,人口以每年40到60万的速度向城市化过渡,现在的重庆是另三个中国直辖市总面积的2.4倍,重庆版图的翻新,已缩短到每3个月一版。

《水火山城》的开篇从重庆市的一个普通人物入手,从这个普通人物眼中的重庆市的变化着手。李曦的出场不仅仅因为他曾经在《话说长江》中出现过,而且因为他此时是一家图文广告公司的职员,可以通过他的眼光,通过他的地图直观地展现重庆区域地理位置的变化。记者没有从宏观的视角,没有简单从航拍的视角去反映重庆的变,而是从一张张地图的变化来反映重庆市的变化,而这一变化正是通过李曦这个人物传达出来的。在节目结束的时候,节目又回到在大桥上奔跑的李曦,解说词这样写道:“李曦习惯用‘奔跑’来形容他今天的生活,以及他所生活的这座城市,这是一个20年前他难以想象的奇迹般的城市。20年后,李曦生活在中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节目首尾相应,从个人化的视角切入,给观众以亲近感。节目中类似“这是尹明善眼中的城市,一座个性强悍的城市。60多年中,它有着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变和不变。巨变仅在瞬间,不变的则是沿袭了千百年的传统”等等这样的叙述语句,都反映了创作者以“人”为中心的报道与创作思路。

作为电视记者,要树立“中心人物”这一概念。《俺爹俺娘》中的焦波、《台北故宫》中的庄灵、《杨柳坪七日》中的叶光明、杨正红夫妇、《再说长江》中的冉应福等等,都是这些生动的作品背后生动的人物。

2.中心人物的选择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中心人物的设置不仅仅是主题表现与叙事上的策略,而且也是适合于电视媒介特点与表现形式的手段。因此,中心人物的选择要从多方面来考虑,这样中心人物才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才能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

(1)中心人物的功能

具体来说,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中心人物承载着如下功能:

中心人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代表一个群体或者一个集团的整体形象。中心人物具有以个体反映整体,以个性反映普遍的功能。

中心人物能够推动事件向前发展,报道通过展示中心人物的行为动态、矛盾冲突使事件往前推进。

通过中心人物的语言、行为等动态因素,报道以人际交流的方式向观众传达信息。

中心人物使节目蕴含丰富的人文内涵,从而摆脱概念与说理的简单状态,呈现出生动而丰富的人文信息。

(2)中心人物的判断标准

如何在纷繁芜杂的生活中去发现中心人物?如何在事件中梳理出中心人物?我们认为,节目中的中心人物可以从以下标准中去判断:

中心人物首先是事件当事人,核心人和见证人,是离现场最近、对事件细节信息最为了解的人物。在我们选择采访对象作为片中中心人物的时候,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来判断中心人物对事件信息的权威性:“事发时,你在哪里?”“你从事这项工作有多少年了?你对这个问题关注多长时间了?(你有足够的经验吗?)”

在人物于事件的权威性判断上,中央电视台“访谈”中心的原制片人杨继红提出过“同心圆”理论:

在这个同心圆中,居于中心的是当事人——与事件有直接关系的人。“当事人,是事件的参与者,他们要么促成了事件的发生,要么受到事件的直接影响。”

在当事人外围的是目击者——事件见证人。比如北京电视台原有栏目《第7日》的一期报道,《第7日》栏目并未拍到醉鬼横躺马路、造成交通堵塞的事件,而《京华时报》的一位记者拍到了这个现场事件。于是《第7日》栏目记者请这位《京华时报》的记者在事发现场讲述事件的前因后果,画面配上这位记者所拍的新闻照片。主持人导语说:“侯宝林曾经讲了一个醉鬼的相声,而昨天在北京就上演了这一幕”。我们看到,在节目中《京华时报》记者仿佛在以单口相声的形式生动地为我们传达出事发时的信息。这篇报道避开了没有现场的劣势,努力寻找新闻的第二落点,扬长避短,充分在“怎么说”上做足了功夫。

再外围的是知情人、参与者、研究者——长期关注事件、对事件前因后果有深入了解的人士。比如《台北故宫》第二集“北沟烟雨”中,讲述了台北故宫文物刚被运到到台湾时,在北沟储存与展出的情形。经手这批文物的当事人庄严已逝,对这批文物在北沟的情况最为熟知的就是庄严的小儿子庄灵了,于是节目以庄灵为贯穿节目始终的中心人物,跟随现在已是摄影家的庄灵重回北沟,听他讲述台北故宫文物在北沟的情况,牵带出北沟当年的历史。

最外围的是与事件毫无关系的人士。

在这个同心圆的结构中,当事人、目击者、知情人和相关人的重要性和地位是由内而外递减的。因此,记者对中心人物的选择是从内到外,依次进行的。

中心人物具有典型性。中心人物能够折射出一个群体的形象。他既有这个群体相通的情感,同时又能从这个人物身上集中关照这个群体共同的特点。

中心人物具有个性。中心人物不是符号,不是抽象的个体,不是千人一面、毫无特点的人物,而是承载着普遍情感、但又具有独特故事和个性的人物。正如包军昊所说的,“关于人物?……不是为完成采访而说话的‘工具’,不是某一因节目需要而出现的‘身份’,而是有血有肉、有个性、有真正喜怒哀乐的活生生的人”。威廉·E·布隆代尔认为:“当事人的所作所为或者他们的言语中,必须有一些令人感兴趣,又与事件紧密相连的信息。”

中心人物具有命运感。中心人物具有个性化的、曲折的经历,即有的栏目称为“传奇”的经历。这样的经历使人物离观众既近又近,从艺术上来说是即是“熟悉的陌生化”,远,意味着人物的故事、经历中新鲜的东西使观众产生好奇,不至因太过熟悉而感到乏味。近,意味着人物本身折射出与观众相通的情感,如美、丑、善、恶,坚持、忍耐、奉献等观众可以产生共鸣的联系。比如2009年英国独立电视台(ITV)的《英国达人》(Britain’s Got Talent)选秀节目引起了全世界的目光。目光聚集的焦点就是参加比赛的一位普通的英国苏格兰乡村农妇“苏珊大婶”。苏珊(Susan Boyle)现年47岁,出生时因为缺氧导致她患上认读困难症。她未曾婚嫁,与母亲居住在一起,喜欢唱歌。在其母亲去世之后,苏珊大婶参加了《英国达人》选秀活动,她的愿望是进入歌唱界以及嫁给一位如意郎君。在选秀之初,面对这位口齿都不甚清楚的苏格兰小镇出来的农妇,评委和观众都表现出不屑与冷嘲热讽。但是苏珊以一曲《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中的《我曾有梦》(I’Dreamed a Dream)技惊四座,她的独特经历与近乎专业的歌唱技巧迅速成为节目走红的核心因素,吸引了全世界众多观众的目光。虽然苏珊的成长经历奇特,与许多观众相去甚远,但是她在比赛中表现出的坚持、真诚、率真、心无旁骛等人性情感却与观众相通,这个现代“阿甘”式的人物故事成为电视媒体与互联网争相报道的热点。

中心人物能在镜头前讲述故事、表达情感。由于电视媒介的视听形象性,节目的中心人物是通过其语言、表情、手势等形象因素来传达信息的。在选择中心人物的时候,要考虑其表达能力。一个表达能力强的中心人物,会在记者的采访中自然、生动地讲述自己的故事,传达信息,从而使节目生动,富有感染力。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再说长江》中“告别家园”一集的中心人物。这一集围绕“家国情怀”的主题记录了长江三峡之一瞿塘峡附近的大溪村村民的迁徙过程。贯穿节目始终的中心人物是49岁的船长冉应福,编导之所以选择他作为这一集的重点,源于其有如下特征:

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冉应福一家居住在正对瞿塘峡的山脚下,而其一家也在迁徙之列。同当地村民一样,300年前,冉家随“湖广填四川”而移民到长江三峡。300年后,他们又因为国家建设而迁移到安徽省。300年的历史跨度一下子打开了节目的叙述空间和历史体验,使节目格局宏大,气度不凡。

有个性。冉应福是大溪村一带驾驶技术最好的船长,常年与长江风浪做斗争,坚韧、有魄力。同时,作为一名船长,在他身上既有“家”的情感也有“国”之情怀,他作为中心人物,是“大我”与“小我”相结合的“家国”情怀的集中表现。

表达能力强。冉应福言语幽默、情感切切。当他在自己家族祠堂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自己迁移到安徽居住的时候,准备在自家门上写一副对联,上联是“满清兵乱填山川”,下联是“中华建设移平原”,横批是“反正爱国”。这幅对联生动、有趣,充分反映了中心人物的内心情怀。在临别的船上,冉应福向乡亲们朗读了他亲自书写的离别信“别故乡”,深切抒发了其舍“小我”保“大我”的感受。中心人物的这些言语和细节场面强化了节目主题,帮助记者推动事件的叙述,同时成为节目升华思想的重要元素。

同类推荐
  • 每天懂点开心经济学·心理学·博弈论·国学

    每天懂点开心经济学·心理学·博弈论·国学

    读懂心理学,做他人的读心高手,做自己的心理理疗师,掌握经济学,你会在财富的每一角落遇见亚当·斯密,知晓博弈论,你将拥有行走江湖的处世王牌,了解国学,你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结构。
  • 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

    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

    班级的规范化管理是班级管理者基于对班级发展的展望和预测,并从班级的实际出发,依据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学规律,制定出各项管理目标和措施,从而去落实、评价、反思、调控的过程。实施规范化管理不仅有利于构建科学的教育集体,实现和谐的教育发展,而且有利于良好校风的形成,从而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提高班级办学的整体水平,从而提升班级内涵的发展。
  • 美国期刊理论研究

    美国期刊理论研究

    本书共分五部分。“基础理论略述”讲述人们对于期刊的理解。“研究方法述评”综述了美国期刊研究的成果、趋势、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努力的方向。“论文选萃”汇编并评注了十篇美国专家、学者发表的论文,内容涵盖读者群体的构建、期刊的影响、广告、女性杂志等。“名家演讲”编译了美国期刊业内部分权威人士的重要讲话,便于读者准确了解美国期刊业的发展动态及趋势。“名刊精粹”解读美国名刊的成功之道。中国与美国的社会制度不同,期刊的定位和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但这不妨碍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学习、借鉴和吸纳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的做法,以促进我国期刊产业的发展。
  • 奥林匹克的传播学研究

    奥林匹克的传播学研究

    伴随着中国“申奥”成功,“奥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重要议题,有关奥运与媒介传播的研究逐渐成为新闻传播学界的一个关注方向。作为该研究领域具有奠基意义的中外学者交流和研讨的盛会,2006年7月28日至29日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南堡传播学院联合召开了“2006传播论坛——体育与大众媒介”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法国巴黎政治学院、英国利物浦大学等学术研究机构的国外学者,与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国内高校的中国研究者共聚一堂,就广泛的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奥运传播研究提供了多元的观点与研究的路径。
  • 优秀教师的十大标准

    优秀教师的十大标准

    教师职业精神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系统,它应该包括多个层面。本书的宗旨在于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创新、更新知识、培养教学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在教书育人的平凡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热门推荐
  • 精灵宝可梦之晨曦的曙光

    精灵宝可梦之晨曦的曙光

    “哎!竟然穿越到口袋妖怪世界了,那么就当上冠军,吊打恶势力(当然还有天王),抓神宠吧!”在这里没有系统娘,只有运气和实力!!!有Mage进化!!
  • 快穿之速穿守则

    快穿之速穿守则

    这是女主穿越到影视里,小说里的故事。觉得好看的看官一定要加入收藏哦~内容可能会与简介有些出入,所以请各位看官尽量忽视哈!(如有雷同,纯属意外。)不定时不定期更新哦
  • 爱之所向,心之所向

    爱之所向,心之所向

    本文以泰国为背景。喜欢泰国明星cpyaya&nadech的看过来。主角yaya&nadech,配角kim&marktaew&marioBella&Jamesnadech和yaya从小被父母订了娃娃亲,yaya接受不了父母的安排,便冒充另一个身份“saya”去接近nadech,并让nadech爱上“saya”,从而主动的和自己解除婚约。没想到自己反而爱上nadech变成进退两难的境地。当nadech发现真相之时他该如何呢?两人的恋情是否会继续?
  • 妃本倾城:霸气杀手穿异世

    妃本倾城:霸气杀手穿异世

    她,是现代的舞蹈天才尹无雪,杀手之王“血舞”,擅使三尺龙泉剑,其剑法远看似倾城之舞,近看杀机重重。为了古剑承影,“狗血”穿越,只身闯荡异世。他,是异世皇子凌隐逸,江湖中人“音公子”,琴艺非凡,剑法独绝,擅使赤霄剑,但是据说,整个江湖上,见过音公子抚琴舞剑的不过三人……当她遇上他,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我们敬请期待。
  • 生之殇

    生之殇

    既然上天让我们降生在这个世上,那么就没有人有任何权利抹去我们的存在!当面临生活的窘境,当面临即将到来的巨大阴谋,当生命的尊严被当权者踩在脚下时!让我们发出怒吼,战斗到底吧!
  • 风起天荒

    风起天荒

    若天下无人能修炼,我愿做第一人。。。。。。。。。。。。。。。。。。。。。。。。。。。。。
  • 大学生身心健康指导

    大学生身心健康指导

    本书主要包括大学生身体发育的特征,大学生与体育,身体锻炼与身体健康,身体锻炼效果与自我评价,身体锻炼的科学指导,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身体保健,养生知识简介,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特点及成长中的问题,情绪、应激与心理健康,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学习与心理健康,网络与心理健康,大学生择业与心理健康,做自己健康的主人等内容。本书内容全面,针对性强,既可作为高等院校各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广大社会青年阅读学习。
  • 苍老的少年之迷惘的依维斯(上)

    苍老的少年之迷惘的依维斯(上)

    他,拥有这个世界无数人所渴盼的天赋;拥有这个世界无数人所梦想的实力;也曾拥有这个世界无数人所梦寐以求的权力。但是他并不快乐,天赋、实力、权力都是他的累赘。他所做的都是被无数人艳羡的事,但并不是他所想做的。可为了这个世界所有被欺压被奴役的种族,他除了挥舞手中的剑,还能做些什么?
  • TFBOYS之我们之间的约定

    TFBOYS之我们之间的约定

    三小只在自己小时候与雪露雯是青梅竹马,并且有婚约,这是三对羡煞旁人的情侣,可是女主们有一些事情而导致去了美国,一年过去了,女主们出现在小凯星光游乐园.......
  • 少年风云人物

    少年风云人物

    一开始十五六岁,他们拉帮结派争风吃醋,凡事都喜欢在拳头上争个高低。这时候他们情感细腻,却表明冷酷。用严寒的外面裹着一颗蠢蠢欲动的心。因为他们刚刚进入青春期!之后。他们长大了,锋芒渐渐的藏了起来,当然他们还是那个玩世不恭的他们,内心还是那么自命不凡。二十来岁的年纪老爱怀旧,偶尔和哥们会说上一句:我觉得这我昨天才十五六岁了,怎么现在突然就长大了,好像马上就要老了一样。在后来怀旧的毛病改不了,原本一起的哥们也各奔前程了。偶尔也会想想自己现在的生活究竟是为了什么。原本他们应该带着他们的记忆慢慢老去,在把年轻时候的事讲给后辈们听。可命运不给他们这个机会,这代人注定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