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
在中国,互联网应用以惊人速度发展。1987年,北京大学的钱天白教授向德国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当时中国尚未加入互联网。1991年10月,在中美高能物理年会上提出把中国纳入互联网络的合作计划,1994年4月20日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络。1995年5月,张树新创立第一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瀛海威公司,开始向社会开放网络接入和提供全面服务。20世纪90年代中期建立起4个骨干网:中国科技网(CSTNET,1994年4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1995年5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1995年11月)、中国金桥信息网(GBNET,1996年9月)。到20世纪末,又建立起6个骨干网:中国联通公用计算机互联网(UNINET,1999年4月)、中国网通公用互联网(CNCNET,1999年7月)、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2000年1月)、中国长城网(CGWNET,2000年1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CIETNET,2000年1月)、中国卫星集团互联网(CSNET,2000年10月)。10个骨干网中有6个是商业运作。各骨干网的规模差异悬殊,中国电信、中国网通是大网,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铁通、教育科研网是中网,其余是小网。庞大的网络用户群体是网络媒体生存发展的基本保证。在市场化的背景下,众多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CP)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展开价格和服务竞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轻易使用互联网,并享受越来越丰富的中文信息内容和各项功能服务。“物联网”、“云计算”等互联网新技术新理念推动着互联网在中国快速发展,博客、播客、微博客、视频分享、社交网络、3G网络等新技术新业务呈现裂变式发展。同时,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公共教育、企业信息化等信息化应用进展迅猛,互联网开始在各个行业、各个部门进行广泛的、实质性的渗透。政府信息化、行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的推进,使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实体经济进一步结合,也使互联网找到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1996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仅10万左右。截至2005年6月30日,中国上网用户总数为1.03亿人,其中宽带上网的人数增长迅猛,首次超过网民的一半,达到5300万人。中国网民数和宽带上网人数均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获取信息仍是网民上网最主要的目的。这一数据仍然在飞速提高。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2.33亿人,占整体网民的60.8%。手机上网已成为我国互联网用户的新增长点。互联网随身化、便携化的趋势日益明显。2009年网络应用使用率排名前三甲的分别是网络音乐(83.5%)、网络新闻(80.1%)、搜索引擎(73.3%)。但是商务交易类应用增幅“异军突起”,商务交易类应用的用户规模增长最快,平均年增幅达到68%。其中,网上支付用户年增幅80.9%,在所有应用中排名第一,旅游预订、网络炒股、网上银行和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分别增长了77.9%、67.0%、62.3%和45.9%。据CNNIC调查,2009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500亿。4.中国互联网新闻传播体系的完善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中国传统新闻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积极进军网络传播领域,最大特点是各类传统媒体纷纷建立起最初的“网络版”、“电子版”形态。1995年1月12日,《神州学人》杂志开内地刊物上网之先河。
1995年10月20日,《中国贸易报》开内地报纸上网之先河。1995年12月,英文《中国日报(China Daily)》亦建立网站。1996年10月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建立网站和1996年12月中央电视台建立网站,标志着中国广播电视媒体在网络传播领域迈出了第一步。中国新闻社香港分社更是早在1995年4月就登上了网络快车。
随后,中央、省、区、直辖市、地市、县四级各类新闻媒体纷纷建立网站和网页,而且出现了行政区域内众多主流新闻媒体合力共建大型网络传播平台的新模式,如2000年最先组建开通的北京千龙新闻网(5月25日)、上海东方网(5月28日)、天津北方网(12月18日)以及随后组建开通的各省重点新闻网站。
同时,众多新闻媒体网站加大投入,在新闻和信息内容提供、网络服务功能提供、基础设施改善、自身内部资源整合和自身机制调整以及网站公司化运作和经营策略等诸多方面,全方位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面貌。
1997年起,互联网传播领域中商业网站异军突起。随着“门户网站”概念的提出,国内一些商业网站迅速整合,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以及在互联网热潮中不断开通的大量新网站开始全面涉足新闻传播领域。2000年12月27日,新浪、搜狐等网站获得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的登载新闻业务资格,中国政府第一次将新闻刊登业务授权给民营的商业网站。
但这些网站不是新闻单位,没有合法采访和首发新闻的资质,经政府批准的也只有转发传统媒体新闻的职能,没有自采新闻职能。所以作为没有政府与传统媒体背景的商业网站,报道新闻的方式主要是集纳新闻——通过与个别传统媒体携手,整合其提供的新闻源,在同一时间进行新闻性信息的转载与传播。
目前,网络媒体在中国已经形成较完整的网络新闻传播体系,人民网、新华网,以及新浪网、搜狐网等中国国内知名的媒体网站、门户网站,每天发布的新闻信息在1万条以上,有时甚至超过2万条,每天的页面浏览量数以亿计,产生了巨大社会影响力和迅速形成社会舆论的效果,因此完全可以说,网络媒体在20世纪和21世纪交替之际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媒体形态,而且随着中国网络人口的不断扩大,网络媒体的作用和影响会进一步显现出来。
二、网络媒体的服务和功能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与迅速扩展,网络媒体的服务和功能越来越多样化,万维网站、电子邮件、远程登录、电子公告牌、网络新闻组、文件传送、网络即时通讯、博客、播客、换客、互联网1.0、互联网2.0、互联网3.0……多元的服务让人眼花缭乱,更新的速度让人瞠目结舌。
1.互联网1.0时代
互联网1.0又称web1.0,即第一代互联网,其特征主要有:(1)Web1.0时代,网站提供给用户的内容是由网站编辑处理后提供的,用户使用浏览器获取信息,阅读网站提供的内容。(2)web1.0的盈利都基于一个共通点,即巨大的点击流量。无论是早期融资还是后期获利,依托的都是为数众多的用户和点击率,以点击率为基础上市或开展增值服务,受众群众的基础决定了盈利的水平和速度,充分体现了互联网的眼球经济色彩。(3)web1.0时代网站基本采用了技术创新主导模式,信息技术的变革和使用对网站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新浪最初就是以技术平台起家,搜狐以搜索技术起家,腾讯以即时通讯技术起家,盛大以网络游戏起家,在这些网站的创始阶段,技术性的痕迹相当之重。
互联网1.0时代常用的服务和功能有:
WWW万维网站
互联网诞生初期,一直是作为国防、科技、教育领域使用的信息交流工具而存在。
直到万维网出现,大量信息源以超文本形式进行全球链接,终于形成了一个跨国界的全球性新型媒体。
万维网(World Wide Web,原译3W网、环球信息网等,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97年7月18日确定此译名)是因特网上集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于一身的全球信息资源网络,由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CERN(European Particle Physics Lab)的Tim Berners—Lee于1989年首次提出,之后美国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NCSA)又提出一种超文本(hyper text)的浏览器,浏览器是一个客户端程序,通过它,用户可以在浩瀚的因特网海洋中搜索和浏览自己感兴趣的所有信息。
万维网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包含图形、动画、声音、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二是超文本链接(Hyper Links)——采集、存贮、管理、浏览离散信息、建立和表示信息之间关系的一种技术。WWW的网页文件是用超文件标记语言HTML(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编写的,并在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 Text Transmission Protocol)支持下运行。HTML并不是一种一般意义上的程序设计语言,它将专用的标记嵌入文档中,对一段文本的语义进行描述,经浏览器解释后产生多媒体效果。
万维网站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信息查询,不仅图文并茂,而且范围广、时间快,几乎适用于人类生活、工作、学习的所有领域。
电子邮件报刊
电子邮件是美国工程师汤姆林森(Ray Tomlinson)于1997年发明的,这一发明成为今天全球网民最常用的互联网功能。
电子邮件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通信的高效廉价的现代化通信手段。电子邮件通过计算机书写、编辑,因特网传递,对方通过因特网上的计算机接收、阅读、处理。它可以是中文的,可以有图形,可以传送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除收发邮件外,它还可以为人们提供多种服务,如文件传输、电子杂志等。
从个人通信(点对点或点对有限多点)角度来看,电子邮件是自电话发明以来最方便快捷的通信工具。当从一点发出成千上万封邮件时,电子邮件便成了一种数字传播媒体,通常称其为“邮件刊物”或“电子报刊”。电子邮件报刊有免费发送的,也有付费订阅的;除一般网站可进行电子报刊发送,还有纯粹订阅发送电子邮件报刊的专门网站,如1996年台湾PChome集团正式创办了《PChome电脑报》,1999年该集团又与《新新闻》合作,共同推出第一份政治新闻电子报《新新闻邮报》。同年,该集团又公布e-Paper Network(电子报联盟)计划,将电子邮件新闻事业进一步做大。
过去,我们订阅一份报纸,没有太多选择,报纸编辑已为读者做完了所有的选择。
而现在PC home on line将推出个人化的newsletter服务,网友喜欢哪个作者、哪一类内容,都可以替他量身打造。相对而言,传统媒体存在很大的“规模门槛”,必须拥有相当数量的读者才能够生产,对读者的服务也有很大的地理限制。
电子公告板
广义的互联网电子公告板指的是网络用户在互联网上以电子布告牌、电子白板、电子论坛、网络新闻组、网络聊天室、留言板等交互形式发布信息的功能。狭义的互联网电子公告板则专指电子公告牌(Bulletin Board System,BBS)。
电子公告板的特点是任何用户均可以自由地利用其功能进行信息交流,包括提供各种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回应别人的观点等等,每一个网络用户既是信息的获取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发布者。由于匿名的特点,BBS提供了言论自由、表达自由的空间。BBS是一种休闲性信息服务系统,它兼顾知识性、教育性、娱乐性。在国内外大学的校园网应用中,BBS是最活跃、最受欢迎的应用方式,为所有用户提供一种完全开放的服务。
与因特网上其他的服务相比较,BBS具有相对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其服务面相对要小一点,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由于其具有数据传输量小、反应灵敏、信息量大等特点,因而吸引了众多的爱好者在其上发表各种各样的言论与观点,并且可以将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与其他人进行交流与沟通。BBS上的这些活动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BBS文化。
BBS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具有实时交流功能。在BBS上,无论多远,也不管相差多大总可以进行实时的沟通与交流,在这里,人们可以畅所欲言,把它当作放松和休闲的场所。
文件传输FTP
FTP即文件传输协议,它是因特网上最早出现的服务功能之一,到目前为止,它仍然是因特网上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服务之一。FTP的主要作用是让用户连接上一个远程计算机(即FTP站点或FTP服务器,这些计算机上运行着FTP服务器程序,并且储存有成千上万个文件,包括计算机软件、声音文件、图像文件、重要资料、电影……),然后把这些文件从远程计算机上复制到本地计算机,或把本地计算机的文件送到远程计算机上。
大多数FTP站点都是匿名FTP,允许用户与远程主机建立连接并以匿名身份从远程主机上拷贝文件,而不必是该主机的注册用户。出于安全考虑,大部分匿名FTP主机只允许远程用户下载文件,而不允许上传文件。另外,匿名FTP主机还采用了其他一些措施以保护自己的文件不至于被用户修改和删除,并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侵入。
对非匿名的FTP服务器,用户向它获取文件时则需要注册名和密码。
此外,在线广播、声音视频点播等也是互联网1.0时代用户经常使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