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2200000029

第29章 《努力周报》的遗产(7)

胡适认真翻检,感到书稿内容很差,“里面的诗都是极不堪的诗”,就“完全拒绝了他”。胡适写道:“我生平对于社会上滥用名字的行为,最为痛恨。社会既肯信任我们的话,我们应该因此更尊重社会的信任,绝不该滥用我们的名字替滑头医生上匾,替烂污书籍作序题签,替无赖少年作辩护。”稍晚些时候的“博士茶”广告一事也可说明胡适的实事求是的风格。胡适的族叔胡近仁想借胡适的名气宣传“博士茶”,胡适回信绝不同意用他的名字作广告。胡适信中说,“‘博士茶’一事,殊欠斟酌。……说胡某人昔年服此茶,‘沉疴遂逐日痊愈’,这更是欺骗人的话……至于说‘凡崇拜胡博士欲树旗帜与文学界者,当自先饮博士茶为始’,此是最陋俗的话”。胡适好心点拨胡近仁:“广告之学,近来大有进步。

当细心研究大公司大书店之广告,自知近世商业中不可借此等俗气方法取胜利。如‘博士茶’之广告,乃可说文人学者多嗜饮茶,可助文思,已够了。”可想而知,胡适在《努力周报》上尽力说自己真心相信的话,绝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他在为自己负责,也在为读者负责。这样一种论政的方式,这样一种论政的风格,对于起步不久的中国现代资产阶级新闻周报事业是一笔很重要的遗产。当然,历史也证明胡适的“证据”往往遮挡住了他的理论目光,这恐怕也是他对马克思主义抱有偏见的哲学源头。傅斯年1926年写给胡适的一封长信,对胡适在《努力周报》上的政治评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舆论如是没有不成文的宪法,便没有组织,也就没有力量。中国的所谓“舆论”,大大多数是昏头昏脑,偶然也有些很聪明的,然而却没有遇有宪法的,先生独能就事论事,不就人论事,而失之诛心;不就事论人,而失之盲断。事事分辨责任,是一个最健康、最能使舆论入轨道的榜样。书呆子的中国人从来好诛心,其上流就是那些没有办法的急躁清流,其下流便是些探私造黑幕的。这样子弄下去,阻君子不为一事,助小人肆无忌惮。而每一事之解决,必出于一战,阴谋的、或兵戈的。先生独能取一种政论的态度,一则论事在身,再则分别责任,三则有步伐,所以我说是个好榜样。因为有了实验主义的信仰基石,所以胡适并不太在意来自很多方面的批评,1925年1月致邵飘萍信中的一段话代表了他的态度:青年界对我的议论,乃是意中的事。生平不学时髦,不能跟人乱谈乱跑,尤不能谄事青年人,所以常遭人骂。但八年的挨骂已使我成了一个不怕骂的人;有时见人骂我,反使我感觉我还保留了一点招骂的骨气在自己的人格里,还不算老朽。当然,我们肯定胡适敢讲真话,并不是指他把心里话统统说出来的意思,而是他讲出来的一般都不是刻意的违心话,他采取说话负责任的态度。季羡林晚年说过一个为人做事的道理,即“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其实也差不多就是胡适等人讲真话的境界。一方面良心不允许说假话,另一方面限于种种原因,不可能把肚子里的话全倒出来,很多时候是不能明确表示立场和态度的。所以很大程度上,在那个时代里,能保证说出来的是心里话,是自己相信的话,不是欺世盗名和不负责任的话,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是否讲真话涉及到文风,而与文风相关的还有批评的伦理问题。所谓批评,广义的就是指评论,既包括评论缺点,也包括肯定成绩。实事求是地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批评,往往容易犯一边倒的毛病,好则完美无缺,坏则一无是处,文风上要么阿谀逢迎,要么无限上纲,帽子棍子一起上场,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努力周报》在倡导正确的报章批评上,也有开创性的表现。由于胡适信奉实验主义的“证据”,所以《努力周报》刊出的文章,一般来讲会很在意说理和论据,即便是批评性文章,一般的,也不会犯文人常犯的意气用事、指责甚至谩骂的错误。在科学与玄学的论战中,胡适发表《孙行者与张君劢》一文时,还在文末附上致张君劢的一封信,表示“文虽近于游戏,而意则甚庄。我希望你不要见怪罢。”但毕竟中国传统文化有“文人相轻”的根性,绝大多数生活于这个环境中的人一定程度上都不能幸免,诚如傅斯年1926年一封写给罗家伦的信评论的那样:“通伯(陈源——引者注,下同)与两个周(鲁迅、周作人——引者注)实有共同处。盖尖酸刻薄四字,通伯得起尖薄(轻薄尖利),大周二周得起酸刻,二人之酸无可待言。

启明(周作人—引者注)亦刻,二人皆山中千家村之学究(吴学究之义),非你们Damned绍兴人莫办也。仆虽不才,尚是中原人物,于此辈吴侬,实甚不敬之。他们有些才是不消说的。”《努力周报》上胡适批评郁达夫翻译错误的文章,有些地方有些讥讽过格,大概伤害了郁达夫甚至创造社郭沫若等人的自尊心,引起强烈反弹,胡适连忙致信修好,双方还见了面,算是握手言和。胡适与梁漱溟商榷东西方哲学问题,对梁也有些嘲弄之处。梁开始很在意,专门写信责怪胡适,当胡适回信解释时,他反因专注于王阳明的心学而从自身找原因,不再怪罪胡适了。但这件事胡适终究做得不妥当,也受到了丁文江的批评。总的来说,《努力周报》是提倡健康的报章批评的,至于周报所刊载的擘黄《批评的“伦理”》算不算最早的批评伦理的专文,一时无从查考,但属于比较早、比较系统的专文大概不是问题吧。胡适坚守说真话的理念,所以对报章上的具有影射性质的批评总是要加以辩白的,他批评《京报》的邵飘萍即是一例。胡适参加善后会议引起了社会上广泛的批评尤其青年人的不满,邵飘萍在《京报》上报道胡适参会消息时特意点出胡适是善后会议策划者段祺瑞的安徽同乡,有“其同乡胡适,同派林长民”等语。

胡适对此深为不满,致信邵飘萍说:“先生在此处把我和‘当局’拉在一块,颇使我诧异。……‘当局’与我,截然两事,毫无关系。明眼如先生者,岂不知之?……此语出之他人,我必不介意;然出之‘新闻学者’之笔下,则我不能不感觉一种不愉快。今读来书云云,益知先生真疑我与‘当局’有何关系,或疑我之参加善后会议是为‘同乡’捧场。如先生果有此意,那就是大错了。我与今日之‘当局’毫无关系。”我们相信,胡适参加善后会议的确如他所说,就是基于实验主义立场,为和平解决中国政局纷乱所进行的一种“尝试”,不会与军阀政客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幕后交易。所以说,胡适的动机没有问题,立场也没问题,能不能“尝试”成功,则是另一个问题了。作为专门从事新闻学研究和实践的邵飘萍撰文,有意无意地给读者制造了胡适参会动机不纯的印象,是不合适的。胡适说真话,到了国民党统治时期也没有改变。陶希圣在1935年6月给胡适写过一封信,大意是:虽然赞同胡适从学术上对中国传统文化“自责”,但却不主张对普通百姓进行宣传,怕产生“不良影响。”

同类推荐
  • 怎么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

    怎么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

    《怎么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 当代中俄传媒转型比较研究

    当代中俄传媒转型比较研究

    社会转型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其中中国和俄罗斯的社会转型又最具有代表意义,有关两国社会整体转型研究以及两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各个领域转型的比较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俄社会转型学术研究方向。功军博士后的出站报告《当代中俄传媒转型比较研究》就要出版了,这是关于两国社会转型与传媒变革比较的第一本学术专著,其所取得的开拓性和创新性成果,是值得庆贺的。
  • 抗争与合作

    抗争与合作

    随着国家正式权力逐步退出乡村社会,传播正成为乡村治理中的主要策略。通过对江苏省J市的田野调查,提炼出乡村治理中的主要传播策略:强制型传播、灌输型传播、交易型传播、监督型传播和对抗型传播。最后本书提出一个理想型的乡村治理模式——协同型传播。
  • 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本书对传统国学经典中的精华,历代名著中的名言警句,长期流传于民间的歇后语、俗语、谚语、谜语、绕口令,经久不衰的经典对联,历久弥新的各种典故等等进行了整理汇编。把这些形象鲜活、言简意赅、历经千年沉淀却盛传不衰的语言文字,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再现于读者面前。无论是先哲的至理名言,还是才子的诗词歌赋;无论是智者的真知灼见,还是平民的家长里短,都让人受益匪浅。它们或音韵优美,或意味深长,或幽默风趣,或哲理深刻,使人在文化享受中提高文化修养。
  • 童兵自选集

    童兵自选集

    新闻传播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众多门类中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中国,新闻学的研究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传播学引起关注和广泛研究,也有近三十年的历史。由于新闻传播学者们的努力,中国的新闻传播学已经由被某些业界人士妄自菲薄的“无学”,变成了“显学”。在国家颁布的学科目录中,从无到有,由附属在中国语言文学之下的二级学科,变成了独立门户的一级学科。
热门推荐
  • 回到三国当霸王

    回到三国当霸王

    霸是武力冠绝天下,王是德行征服四海。苏飞一次意外回到东汉末年那个群雄逐鹿的年代,看他怎样一步步的在霸王的路上越走越远……
  • 异世界的美好生活

    异世界的美好生活

    被世上唯一神所关爱的不平凡高中生,只因为某为神的恶趣味不幸来到异世。
  • 谜书

    谜书

    我在现实梦到了青春,那么的离奇,却又那么的真实
  • 最强异界领主

    最强异界领主

    高高在上的诸神在忙着争夺信仰,深渊下的恶魔在筹划着如何收割灵魂,地面上,人族与各族的矛盾逐渐激化,正是传奇涌现、史诗频出的风云年代,偶获至宝的某异界工科生将要搅动怎样的风云?
  • 火影之花颜错

    火影之花颜错

    灰色,只剩下了灰色。月亮只能依赖太阳耀眼的光芒来发光,而水只能倒映月亮散发出微弱的光。红线纷飞,寒蝉凄切。那些纠缠不清的红线最终还是结成了死结,剪不断,理还乱。你有火之意志,我没有。对我来说它是无尽的黑暗,而我连黑暗都无法深陷。血涂染整个世界时,谁在深渊中吟唱:天未亮,夜未央……
  • 生子当如夏完淳

    生子当如夏完淳

    夏完淳(1631年-1647年),浙江会稽人,自幼聪明,“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十四岁随父亲加入抗清队伍,年仅十七岁,不屈而死,殉国前与洪承韬的讥讽对话令一代名将羞愧不已。柳亚子《题<夏内史籍>》第五首曰:“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风流一世宗。我亦年华垂二九,头颅如许负英雄。”
  • 幽蓝的探险生活

    幽蓝的探险生活

    写的关于一个小精灵的探险生活,从艰难的生活到幸福的生活。
  • 秦丝泱泱,隋风飏

    秦丝泱泱,隋风飏

    史上最巧合的两位在世四十九年的伟大君王,他们一位是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却被儿子二世而毁基业,一位是天资聪慧的二世主,却好大喜功,毁了父辈和自己辛苦开创的新纪元。两位一代枭雄,却不一例外的被谋朝篡权夺位者,贬义污蔑为暴君淫政,让他们痛苦的不是那历史欲说还休的真相,却是人世间那眺望远天的杳鹤,错过的无数次春江月明。繁华尘世有太多的恩欲情念,在这欲望的都市,还有多少六界仙魔流连难返。千年的江湖,谁更改风流,斩不断理还乱,再回首,缘来还在。。。。。
  • 龙啸钦风

    龙啸钦风

    十几年前,一场旷世浩劫,险些将这世界毁灭,几大势力倾尽全力之下,方才得以力挽狂澜于即倒,不过也大伤元气。十几年后,武岳山脉突然冒起滔天黑雾,所过之处,所有动物飞禽尽皆入魔发狂,不断攻击人类,令武岳山脉脚下的一个小村镇——仙临镇,人心惶惶,终日不得安宁,而这个故事,正是从仙临镇开始的……
  • 郎骑竹马来萝莉请接招

    郎骑竹马来萝莉请接招

    你喜欢我么。某人看着某个打游戏的小女孩“不喜欢。我要打游戏。你别吵。”啪,电源掉了。“我跟你说,你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你我们负负得正。你如果真的不喜欢我我就追你追到你喜欢我的那刻为止反正我们互相折磨了以前也不缺这会。来日方长我们慢慢折磨。我喜欢你我就要追你我喜欢你很久所以你给我追你的机会黎落落,我喜欢你很久了。以后让我来守护你。”安静半刻。啪。杯子掉了。碎了一地“哇塞,齐达繁,你真是帅呆了”“所以你是答应了”“笑话我都喜欢你15年了诶。我怎么可能让我的小竹马落入她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