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2200000028

第28章 《努力周报》的遗产(6)

实际上,《努力周报》时期胡适的诗已经有所变化,已经不同于提倡白话文初期了。此时胡适的诗,每一首的句子有长有短,全诗大致有一个基本的韵脚,但又不是很严格地押韵,有的时候一首中的几段,韵脚不尽相同。另外,此阶段胡适的诗,对意境的推敲更精致了,虽然还是写实,但读起来令人感到更有意境,更耐读,更含蓄,也更飘逸了。有人说,徐志摩后来把西洋诗歌和中国传统诗歌相结合,开创了新诗的新纪元,并举他1928年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加以强调。该诗共六段,每段首句都是“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个方向吹”。但事实上胡思永的一首《寄君以花瓣》,也用过这类的排比句,虽然仅重复一次:

寄上一片花瓣,

我把我的心儿附在上面寄给你了。

你见了花瓣便如见我心,

你有自由可以裂碎他,

你有自由可以弃掉他,

你也有自由可以珍藏他:

你愿意怎样就怎样吧。

寄上一片花瓣,

我把我的心儿附在上面寄给你了。

“寄上一片花瓣,我把我的心儿附在上面寄给你了”,在胡思永诗中出现两次,因为强调得恰到好处,读来不仅不觉得累赘,反而余音袅袅,引人遐想。可见《努力周报》在推动新诗创新上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徐志摩说他自己的诗真正到了1926年之后才算成熟,但徐的成熟也受益于周报,周报是徐诗歌发表的一个重要阵地,徐在那里留下了他诗歌由浅到深,由探索走向娴熟的足迹。所以我们说,《努力周报》时期应该算中国新诗的一个标志性的新阶段,胡适的诗进一步摆脱格律诗和古诗的羁绊,有向“外国诗”靠拢的倾向。由《努力周报》提携起来的一批年轻的新诗人的表现手法基本上是洋化了。

胡适在周报上评价过俞平伯的诗,有赞扬,有批评,最中肯的话要算说俞平伯本来长于形象的描写,有的诗描写得已经恰到好处了,本可就此打住,却偏要蛇足般地加上几句抽象、说理,诗人是不能兼做哲学家的。在我看到的胡适所写的诗评中,这篇是比较成功的,胡适的目光很准确,谈到了问题的实质所在。

事实上,强调诗的形象化,也是胡适的一贯主张。胡适在研究《红楼梦》的过程中,还吸引和带动了一大批年轻的学者参加到研究的行列,从而把中国的“新红学”研究不断推向深入。

科学与玄学的论战,持续了一个多月的光景。就当时来看,很难说谁胜谁负,但就参战双方的阵营来看,似乎胡适、丁文江这边声势要强大一些,出场的阵容也好像严整些,而张君劢那边给人的感觉是在招架,即便还手,也显得很勉强,上场参赛的人员似乎除了主帅很难再找到其他兵马了。论战最终似乎也没有结局。没有结局也很正常,因为没有裁判,张君劢也没有认输。徐志摩1926年有一段评价,他的意思是论战看起来热热闹闹,震天价响,但有点儿花拳绣腿,双方的作战目标都有些模糊。他是这样说的:“早几年我们拜观了玄学与科学的论战,真够热闹的,有三两学问的谁不来凑一个,他们谁都祭起了法宝,金光万道的在半空耀着,多大的词儿,水牛似的一只只从墨黑的河水里爬上来,看是就好看的,谁都得承认,可惜的就只彼此不狠碰头,乾坤袋并没有把乾坤圈收了去,咬天狗并没有咬着孙悟空的腿,结果一阵冷风吹来的时候,狠多的法宝全落了地,我们都看了的”。

但当时作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陈独秀,对论战的成果还是给予某种程度的肯定的,他在1923年7月《前锋》杂志的一篇文章写道:“真正了解近代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人,只有胡适之。张君劢和梁漱溟的昏乱思想被适之教训的开口不得,实在是中国思想界一线曙光。”这样的论战会促使人们不断地思考,考虑双方谁的观点更接近真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思考的过程也就变成了普及科学知识、强化科学地位的过程。随着人们对于科学的认知的不断进步,人们已经认识到心理活动是有规律的,而这种规律又要靠大量的实验来发现和验证的。人生观的形成是有规律的,认识人生观的活动也是有规律的,科学能指导人生观,科学的人生观也是能建立起来的。当然,这里的科学,既包含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场论战起到了捍卫五四精神、验证五四精神的作用。

有意思的是,这场论战原本发生在丁文江、胡适阵营和张君劢、梁启超阵营之间,但到了后来,就在双方有些偃旗息鼓之际,又有一方杀进来,结果论战变成了胡适和陈独秀之间的讨论,论题也发生了变化。事情源于上海的亚东图书馆打算出一本书,收入论战双方所发表的主要论文,并请一向与此书局保持良好关系的陈独秀和胡适给这本书作序。陈独秀《〈科学与人生观〉(序)》指出,胡适、丁文江阵营“表面上好像是得了胜利,其实并未攻破敌人的大本营,不过打散了几个支队”。为什么不能取胜呢?陈独秀认为,“这是因为有一种可以攻破敌人大本营的武器,他们素来不相信,因此不肯用。”陈独秀说:“我们相信只有客观的物质原因可以变动社会,可以解释历史,可以支配人身观,这便是‘唯物的历史观’。”陈独秀的立场很明确,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及人的精神、意识和观念的产生与变化,其根本的原因还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但胡适不同意陈独秀的看法,他《答陈独秀先生》一文并不否认经济因素在社会发展和思想意识等方面变化中的重要作用,但强调思想和意识等也是“客观的原因”,也可以“变动社会,解释历史,支配人生观”。胡适说,“唯物(经济)史观至多只能解释大部分的问题”。他反问:既然陈独秀那么强调经济的作用,“那么,他尽可以袖着手坐待经济组织的变更就完了,又何必辛辛苦苦地努力做宣传的事业,谋思想的革新呢?”陈独秀在《答适之》文中说,唯物史观当然不排除思想、意识、教育等在变动社会、解释历史、支配人生观等方面的作用,但却不能与经济的作用等量齐观,“但我们只把他当做经济的儿子,不像适之把他当做经济的弟兄。

我们并不否认心的现象,但我们只承认他是物之一种表现,不承认这表现复与物有同样的作用。”这样的辩论,各执一词,当然谁也不能说服对方,但其意义在于:第一,陈独秀的观点虽然与胡适有原则的不同,但在反对玄学上还是有不少共同点的,如同陈独秀所说,“适之所信的实验主义和我们所信的唯物史观,自然大有不同之点,而在扫荡封建宗法思想的革命战线上,实有联合之必要。”第二,中国共产党人利用这样一个机会,在知识界进一步扩大了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宣传。

四、《努力周报》的遗产

胡适曾经想使《努力周报》成为《新青年》的继承者,继续高举文艺复兴的大旗,弘扬新文化运动未竟的事业。应该说,某种程度上,或者在某些人的心目中,周报具有这样的性质,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起码周作人是这样看的。1925年8月周作人发表于《京报副刊》上的《言论界之分野》这样说:此刻中国(至少北京)的言论界上显然分出两个局面:一是继承《新青年》以来的思想革命的革新运动,目下并没有中心,方面颇广,但实力不多(老兵有被俘的,有退伍的,新兵又还未练好)。一是继承《公言报》以来的反动的复古运动,目下的中心是《甲寅周刊》,附和者各种人都有,虽说是乌合之众,现在的势力却不可轻视。将来胜负如何,此刻不好预言,所可说的是这回战争的关系颇大,这决不仅是文白兴废的问题。可惜此刻应战的气势不很勇猛,可惜《新青年》《每周评论》都没有了,可惜《努力》也停了,——不然胡适之对章士钊的车轮战倒是很好玩的。其实,章士钊一个人倒也没有难处,他不久总要倒的,所可怕的却是那些服从他的新新旧旧老老少少的家伙,他们的数目又是这样的多。周作人心中的《努力周报》具有《新青年》继承者的地位,周作人也为在守旧复古浪潮下缺少了《努力周报》这个思想革命阵营的核心而惋惜。

《努力周报》继续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进行思想革命。和《新青年》时期相比,周报时期参与办报的同人中,系统学习政治学、有留学欧美和日本背景的人更多了。朱经农、张慰慈、高一涵等人凭借自己的学养,写出了更具影响力的民主、人权的论文。顾颉刚的古史研究的巨大成就,成为这阶段思想革命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在弘扬科学精神方面,丁文江这位学养深厚又关心政治的科学家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他既是冲锋在前的战士,又是与胡适共同运筹帷幄的统帅。任鸿隽的加入,也极大地壮大了科学家的阵营。可以说,《努力周报》时期的科学宣传质量更高,声势更大,影响更为深远,科学与玄学的讨论,使得《新青年》时代推出的“赛先生”此时更加平易近人,也更加深入人心。平等讨论的精神,也在《努力周报》时期得到继承和发扬光大:陈独秀这位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对于现在中国政治问题的我见》,也能刊于《努力周报》;胡适的《我们的政治主张》署名者中也有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周报发表了李剑农的文章《民国统一问题》,但胡适表示并不等于完全赞同李剑农的观点,仅是部分的赞同,还有一些观点并不认同。

甚至高一涵作为周报临时的主笔,还撰写了不同意胡适所热衷的实验主义的文章。此外,周报继续探索《新青年》时期的文学革命之路,新诗的探索在深化,《红楼梦》的研究领域在拓宽,白话文的生命力闪烁着空前的光彩。1925年12月19日顾颉刚日记:“今日恕人评我文字,谓依然是老文章格调,气势很盛。此语甚中我心。我与适之先生之文字,皆是从老文章脱胎,他人读之口顺在此,而文体不能活泼亦在此。”1926年5月19日间顾颉刚日记:“适之先生评予议论文嫌平。予问有何方法改变,他说要使人在全篇中忘不了一段,在全段中忘不了一两句;造格言式之句子实甚重要。”我们有理由认为,胡适、顾颉刚等五四新文化运动健将在新的形势下,继续探索白话文发展创新的道路。顾颉刚的两则日记也是他思考白话文魅力新的心得体会。胡适等人提倡白话文身体力行,《新青年》、《努力周报》的办报实践功不可没。

《努力周报》在努力讲真话方面是一个好的榜样。对当时的政治环境,很多人是有担心的,虽然军阀政府并没有大规模地捕人,但乖戾无常的军阀是不把法治放在眼里的,随时翻脸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事实上就在胡适等人商议周报复刊的过程中,北京警方居然禁售《胡适文存》等书,还对书店存有的此书予以没收。胡适为此写信质问时任北京政府教育总长的张国淦:“究竟北京的政令是什么机关作主,究竟我的书为什么不许售卖?禁售书籍为什么不正式布告该禁的理由?为什么要没收小贩子出钱买来的书?”胡适指出:“这种荒谬的禁令实在太可笑了……也很盼望先生们能设法销除这种笑话,不要太丢中国的脸。”长期在上海经营出版事业的汪原放,对当局的“说了不做”“做了不说”的箝制言论的把戏很熟悉,并深受其苦,认为“那时政府禁书的策略,显然可见,采取一种非公开的形式”。社会上好多人不敢议论政事,而敢于创办报刊的人、直言论政的报刊就更少见。这种万马齐喑的政治背景恰恰是胡适的周报当初要加以改变的。也许胡适心里有底,觉得自己已经是全国闻名的文化大人物,军阀不敢对自己轻举妄动,故文章言词比较激烈,敢于直指军阀的痛处,敢于批评别人所不敢触及的禁区。对军阀是这样,胡适对别的政治派别也是这样,当然胡适对孙中山、陈独秀等的批评,有些并不正确,但胡适自己坚信是正确的。

其实,胡适的自信也有些盲目。当时军阀派系魔术般地变幻组合,纵横捭阖,舞枪弄棍,暂时还没有更多精力顾及文人们的言论,而且有的军阀为了笼络人心,还要故作斯文,和报界虚与委蛇,而一旦觉得利益受到根本威胁,能够腾出手来,即便对胡适这样的名人也未必吝惜暴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胡适讥讽邵力子躲在上海租界说风凉话,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胡适坚持直言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这差不多是他的一个秉性。这不是天生的,而是源于他在美国受到的训练和影响。据胡适日记,他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读书时认识了一位英国文学教授桑普森,此人说话办事异常认真,不说敷衍人的话,即便对胡适这样认识一年多的朋友,当胡适拿出一篇文章请他指正时,他该改就该,该批评就批评,毫不客气,通篇下来才说了一两句赞词。这位桑普森教授令胡适深感“敬畏”,“也立誓不徇情面,不说违心的应酬话。我有时或不能完全做到这步地位,但我希望总不致十分对不住我这位师友。”胡适的笔下,对他的业师杜威教授坚持说老实话的品质也十分崇敬,“杜威先生这个人的人格真可做我们的模范!他生平不说一句不由衷的话,不说一句没有思索过的话。”胡适是实验主义哲学的信徒,他说实验主义哲学概括起来就是“拿证据来”。受这样的环境熏陶,胡适很重视说话和写文章所需的“证据”。1921年5月19日胡适的日记:一位中国公学时代的同学写了一本《白话诗研究集》,想借胡适大名在报上吹嘘一下。

同类推荐
  • 美国期刊理论研究

    美国期刊理论研究

    本书共分五部分。“基础理论略述”讲述人们对于期刊的理解。“研究方法述评”综述了美国期刊研究的成果、趋势、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努力的方向。“论文选萃”汇编并评注了十篇美国专家、学者发表的论文,内容涵盖读者群体的构建、期刊的影响、广告、女性杂志等。“名家演讲”编译了美国期刊业内部分权威人士的重要讲话,便于读者准确了解美国期刊业的发展动态及趋势。“名刊精粹”解读美国名刊的成功之道。中国与美国的社会制度不同,期刊的定位和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但这不妨碍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学习、借鉴和吸纳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的做法,以促进我国期刊产业的发展。
  • 好课是这样炼成的

    好课是这样炼成的

    本书关注有效课堂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从教学设计、课堂资源、学习方式、教学模式、课堂互动、课堂伦理、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管理等十个专题讲解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
  • “资本”影像: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新闻场域的变化及其影响

    “资本”影像: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新闻场域的变化及其影响

    中国电视新闻的改革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近年来,也出现了了一些从不同角度进行的研究,但罗列现象的较多、深中肯綮的少见,运用前沿理论进行分析阐释的寥寥可数。本书另辟蹊径,将法国当代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比较成功地运用于当代中国的电视新闻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最要创新,达到了同类研究中国内的高水平。作者的观察和批评比较尖锐,分析也相当具有新意,是一本住学术上有重要创见的优秀著作。
  • 外国语言文化研究(第1辑)

    外国语言文化研究(第1辑)

    影视翻译语境论——对译制问题的语言学思考、从单性到双性:格·斯泰因的《埃达》解读、国内ESP教学与研究综述、浅析话语实践分析教学法、略论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缘起及其三大主要流派、英语语言文化教育对二语教学的作用、英汉翻译中对含义的处理、论“情境演播”的语用意义——对促进快速掌握英语语言能力训练法的语用学理论点分析……
  • 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

    本书是关于研究“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的文集,书中具体收录了:《族群政治的东方神话——儒家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认同》、《关于中华民族构成的思考》、《族群、民族和谐机制研究——摩哈苴的田野观察》、《中俄混血人: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等文章。
热门推荐
  • 王爷为患:帝医宠妃要翻天

    王爷为患:帝医宠妃要翻天

    传闻,药人能让习武者武功倍增,独步天下;传闻,药人能炼制成长生不死药,脱离六道;传闻,药人子嗣会继承百毒不侵,年延益寿;传闻,得药人者得天下!“到底是哪个混蛋造的谣!我要撕烂他的嘴!”“普天之下,谁敢跟本王抢?”长臂一揽,把发怒的小女人揉进怀里,“子嗣倒是可以试试看。”某女抖着腿欲哭无泪,“到底是哪个混蛋说王爷是废人的!”
  • 倾听心灵的天籁

    倾听心灵的天籁

    起这个我人生路途中早已消失的故事。我的责编催我写一篇后记时,这个故事强烈地跳了出来。我想我没办法不把它写出来,它和《我短暂的贵族生活》一样,都属于我生命中的东西,是一种“不是为了什么去写”,而是生命中的鼓点和舞步,是不期而至的暗示,是“必须写出来的小说”。《我短暂的贵族生活》和我上面讲的鑫子的故事一样,是一个在于丢失爱情、期望遗落的故事,它需要安静地体味,用心去对话,那样,故事的结论肯定是不同的。几千年,无论场景和道具如何更换,我们总在重复一个相同的主题,因为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谁也没办法把它扔在身外。
  • 借你一场欢喜

    借你一场欢喜

    你轻轻皱起的眉头、带着微微笑意的嘴角,皆是我喜怒哀乐的缘由。待有一日我身着嫁衣,款款而来,向你诉说着思慕也好爱恋也罢,你是否愿意抚开我额上的碎发,亲吻我的额头,带着慵懒的口气说上一句:夫人,你终究是我的人了。
  • 我的贴身美女手机

    我的贴身美女手机

    是屌丝?没问题,有X逆袭!猜不着?没问题,有读心术!看不见?没问题,有透视眼!扮猪吃老虎,伪低调,就算是这样,也挡不住魅力!哼着小调,在大街上溜达,没事就看看美女,揩揩油;大摇大摆的透视美女,看见里面无限风光,无法知道女神心思追不了?没事,有读心术呢!
  • 九天仙神决二

    九天仙神决二

    一戬战天下,一拳扫四方……拳风无敌,体魄无形,道法轻松,无影无踪。孤村,百家孤儿木战,在一群孩子王的带领下,走出无名大陆,在古国,残教之中谋生,以默默无名,寻找着真相,却不知不觉走向人生的巅峰。我是木战,也是九天仙神决二《战祖重生》。这是一部热血的玄幻,这是我自己喜欢的风格,如果喜欢,请给川儿留下宝贵的一票,谢谢!
  • 霸道小明星,你够了

    霸道小明星,你够了

    “老公,求放过”某人可怜兮兮的说,某男扯了扯领带说:“老婆,我已经两天没碰你了,我可以放过你但是它不行啊”
  • 维度之门

    维度之门

    雷鸣是一名当代的大学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掌握时间维度空间的秘钥,可以自由穿梭在两个维度空间里,可是并不像其他穿越者一样,雷鸣仅仅只是掌握了穿梭钥匙,本身还是一名当代大学生,并没有穿越者的福利,弱小的他来到另一个维度空间又是如何生存下去,从一个草根到君临天下呢?只有拼命活着,活下去,直到最后一步步崛起……。倘若是你拥有这样的机会你又是如何选择呢!下面让浪客我分享一下我的选择,我的故事。
  • 养老护理营养学知识

    养老护理营养学知识

    本系列教材是上海和佑养老集团经过多年研究、实践与探索,参考并结合国际上先进的养老护理知识与项目管理理念,为提高养老行业从业者的知识及技术水平而编写的,另外该套教材也可用于养老护理员的教育和培训。
  • TFBOYS:花落寄相思

    TFBOYS:花落寄相思

    他不知道,他的名字是她咽在喉咙里,说不出的痛。叶诺这一生,仅仅只记得两个男人,一个是她爱的人,另一个则是爱她的人。她说:酒瓶可以摔,情书可以毁,你可以走,如果你真的爱她。
  • 神仙难为

    神仙难为

    一朝穿越竟然莫名其妙的成了一个小小土地神,虽然那是个废材……不过神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有一个貌美绝伦,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狐狸神使。虽然那是个毒舌……且看废材土地神如何一步步修成正果,名利爱情双丰收。又且看貌美毒舌狐狸神使,如何披荆斩棘,培养一代废材土地神,坐拥城池,纵享天地自由与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