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1600000014

第14章 剪辑类节目的艺术特征(1)

录音剪辑节目,是我国广播电台特有的节目形式。这种节目形式包括电影录音剪辑、话剧录音剪辑、戏曲录音剪辑、歌剧录音剪辑、舞剧录音剪辑和电视剧录音剪辑等。

电影录音剪辑节目制作最为复杂,要求最为细致,所以在这一章里重点研究其艺术特性及剪辑的方式方法。

第一节 从银幕到广播叙述法

电影录音剪辑是文艺广播中的一种节目形式。这种节目形式最初被称作“电影录音”,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就有。1950年3月8日,中央台播出了东北电影制片厂的故事片《白衣战士》的电影录音,之后又陆续播出了《中华儿女》、《钢铁战士》等影片。在这个时期还播出了前苏联的早期故事片《金星英雄》、《收获》等。

1955年11月,中央台播出了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影片《天罗地网》。正是从这部影片的播出开始,《广播节目报》首次将“电影录音”改称为“电影录音剪辑”。

1960年5月,中央台开办了《广播影院》专栏节目。开始时,每周播出6次,每次45分钟,另有重播时间。后来,随着听众需求的增长,这个专栏每周的播出次数有所增加,每次播出的时间也延长了,最短的为60分钟。这种节目形式从一开始就受到广大听众的青睐。到了60年代,《广播影院》已成为中央台的十大名牌节目之一。1982年,中央台向听众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调查,结果显示:喜欢听电影录音剪辑的人数在中央台所有节目中占第二位,仅次于《新闻和报刊摘要》节目。

在所有的文艺节目中,电影录音剪辑的听众人数占据首位。

自电影录音剪辑诞生以来,学界和业界对其艺术特性的探索从未停止过,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高潮。1983年,由中央台和浙江台在温州联合举办了全国部分省市电影录音剪辑经验交流会。到会的各台代表和北京广播学院的教师都感到收获很大,像呼吸到了新鲜空气一样令人兴奋。1987年10月,来自全国26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部分地市级电台从事此项工作的同仁聚集天津,召开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电影录音剪辑业务研讨会”。会上,代表们就电影录音剪辑的性质、风格、创作方法、审美价值及其发展等学术问题畅所欲言,会后出版了《电影录音剪辑论文选》,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好评。

一、电影录音剪辑的性质

(一)电影艺术具备转化成文艺节目的条件

把电影录音编制成一种广播文艺节目形式,是我国文艺广播工作者的独创。

实践证明,这种节目形式至今仍很受群众欢迎。电影是以画面蒙太奇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综合艺术,文艺广播是听觉的艺术,二者的性质差别颇大。那么,电影为什么能够“移植”到广播中来,并且受人欢迎呢?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对于认识电影录音剪辑的性质,很有益处。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点:

第一,电影虽然主要是以画面的蒙太奇力量感染观众的视觉艺术,但它又综合了文学、戏剧、音乐、音响、语言等各方面的艺术手段。电影所具有的文学性、戏剧性,为把电影制作成电影录音剪辑提供了基础;电影中的人物语言、音乐、音响,为用广播的方式表现它的故事和人物形象提供了可能。

第二,电影中的语言、音乐、音响有很强的真实感,人物的对白、独白以及音响效果具有生活化的特点,电影音乐富有表现力。这些特点适合广播播出的需要。

在这方面电影较之话剧更为“受听”。话剧,由于舞台和观众的空间距离,使得演员的对白、独白都必须采取夸张的形式。话剧中的音响,不如电影表现得那么细腻。

比如,秋天的虫鸣,夏夜的蛙叫,万籁俱寂时沙沙的春雨……这些传情的音响,在电影中经常出现,而在剧场里表现则较为困难。

第三,电影中的冲突是在不断的运动中展开的,它表现故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流动性。正是由于这种流动性,使电影艺术更有利于被搬上广播。

在美学上,有人把艺术分成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两种。空间艺术占有的只是空间,不随时间的发展而发展,呈凝固状态;时间艺术只占有时间,呈流动状态。而电影和话剧则是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的综合,它们既占有空间,又在时间上呈现不停顿的发展运动状态。但是,电影的时间艺术的特性表现得更为强烈(话剧,笔者认为它的空间艺术的特性较之电影就更甚些。因为话剧可以在一个固定的空间做戏几十分钟,甚至一两个小时。因为它受舞台空间的限制,场景变化也随之受到限制。即使是现代化的转台,它的旋转角度也只有360度),它在表现空间和时间上享有极大的灵活性,所以,它的场景变化比起话剧来要丰富得多。一部电影至少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场景。当然镜头的变化就更多了。因此,不难得出电影的流动性是它的一个突出的艺术特点的结论。

电影艺术的这种不停顿的流动性和文艺广播这种声音艺术有着极大的共同性。在广播里展开故事,塑造人物形象,毋庸说把它固定在一个场景里,场景变换单调,比如只是从一个房间换到另一个房间,听众也会感到沉闷。场景变化少,音乐、音响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听众往往兴味索然。文艺广播应属时间艺术范畴,它只占有时间,不占有空间,要求在时间上有流动感,所以年轻的电影艺术在时间上的流动性就使它更适合插上电波的翅膀,飞入千家万户。

(二)电影录音剪辑的性质

文艺广播里的很多节目形式都是把社会上的文艺作品传播给听众。“戏曲选段”是把戏曲的演唱传播给听众;“相声与轻音乐”是把相声的演播和轻音乐演奏传播给听众。这些节目给听众欣赏的是演唱、演播、演奏的录音。而电影录音剪辑则有它的特殊性,虽然它也是对电影的传播,编制电影录音剪辑不是创作一部新的供人听的电影,但是,它却把电影的主要表现手段——画面(组合起来的活动画面)排斥在外了,影片留在剪辑里的只是声音部分(语言、音乐、音响)。如果就此得出这样的概念,电影录音剪辑就是对电影的声音部分的传播,那么,电影录音剪辑这种节目形式显然难以得到听众的认可。

电影录音剪辑的特殊性质在于:

第一,它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原艺术——电影的艺术传达方法,把经过选择剪辑(有时还需要做次序上的调整)的电影声音素材和一种特定的艺术语言(解说)有机结合起来,诉诸听众的听觉,增加节目的感染力。

第二,它是对电影的“广播化加工”,让听众欣赏原影片的故事,体会认识原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感受蕴含在原影片中的情趣、思想(当然,在把以画面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电影“移”到广播中之后,情节、人物风貌、情趣、思想等等又会与原影片有所差距,但基本上还是要与原影片的情理保持一致)。如果失去这一点,电影录音剪辑将失去自己的节目特色。

第三,为取得上述效果把电影变成听觉艺术,引导听众接受电影的艺术内容,解说词应尽力做到传神、传情、有感染力。

第四,电影录音剪辑不可避免地包含编辑的“主观色彩”——他对影片的感受和理解,甚至由影片本身所引发的感触、联想。这些也体现在他对影片的声音素材怎样取舍、剪辑当中,更明显的是体现在他所撰写的解说稿当中。

因此,电影录音剪辑既是对电影的传播,又是编辑把自己的主观感受传播给听众的一种广播节目形式。编辑的主观感受是在欣赏活动中获得的,他先对影片艺术形象有了一番体验,然后再把体验到的东西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感染听众。

从1953年广播电台出现电影录音剪辑至今,文艺广播工作者对这种节目形式的特点经过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过程。起初,电台只是为了满足许多人看不到电影而又想知道电影故事情节的愿望,而在以后的摸索中,文艺广播工作者逐渐对这种节目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中央台和地方台相继播出了许多深受听众欢迎的电影录音剪辑节目,如《董存瑞》、《林则徐》、《聂耳》、《青春之歌》、《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五朵金花》、《李双双》、《红色娘子军》等等,以及一些外国影片的剪辑,如《复活》、《法吉玛》等。

总之,电影录音剪辑是文艺广播中的一种节目形式,它又是以电影为素材,按照广播的听觉艺术原则编制而成的有独特艺术感染力的文艺广播节目。

在未进行艺术技巧的研究之前,还有个问题需要说明,即电影录音剪辑还是要忠实于原来的影片。忠实于原片是编制电影录音剪辑的基本原则。所谓“艺术的再创造”不是可以随意“创造”的,它要尊重原影片。忠实于原片的基础是认识、理解原片。做到这一点并非很容易。比如,原影片是通过讲述一宗离奇的案件,抑或表现一个爱情故事,或一个人物、一个家庭的命运,揭示富有深刻思想意义的主题,但是编辑没能透过故事认识到作品的内在含义,使剪辑的主题变成了不幸的爱情故事,这就降低了原片的思想性,甚至引导听众对原影片主旨产生错误的理解。

每部电影录音剪辑都有删有减,有保留,有解说,这就不能不体现编辑对原影片的理解和感受,理解感受得准确与否,深刻程度如何,体现了编辑的业务水平。

二、电影录音剪辑的结构

定结构,是编制电影录音剪辑的第一步案头工作。结构安排如何,直接影响着剪辑的艺术质量。

既然电影录音剪辑取材于电影,影片又已经具备了现成的而且是比较完好的结构,剪辑的结构完全跟着电影走,岂不省事了吗?事实上并非那么简单。电影的结构虽然给电影录音剪辑提供了基础,但不能代替剪辑的结构。任何文艺形式都有它自己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方式要受到它的表现手段的制约。比如,把一篇小说改编成连环画脚本,改编者必须在结构上做一番新的设计。连环画是用一幅幅静止的画面配合着简练的文字连接起来的,其中有动和静的结构问题,又有文字和画面相辉映、相补充的问题等等。对于改编时情节、人物的取舍和设置,在结构安排上有独特的方法。只有结构安排得好,才能保持和丰富原小说的内容,并且显示出连环画的艺术特性。

电影录音剪辑的表现手段,总的来说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电影的录音素材;另一部分则是解说。声音素材,取自影片原有的素材,一般来说不需要另外录制(也有极个别情况需补录一些内容);解说不能参与故事的表演。假如影片适用第一人称解说,它可代替角色做内心独白,说明故事的前因后果,表达角色的情感发展变化等等。但这也只是旁叙性的,不能进入现场做戏。因此,在考虑电影录音剪辑的结构时,要同时考虑这样两个问题:第一,对声音素材的删剪取舍;第二,解说如何同声音素材相结合。具体该怎样删剪取舍、穿插结合,没有一定之规,只能因片而异。但有一个总的原则,就是要符合听觉艺术规律。

关于电影录音剪辑结构的方法和技巧,着重讲两个问题。

(一)关于情节线索

情节线索要十分清晰。这是作为听觉艺术的首要条件。“抓主线,理头绪,去枝蔓”,是做到保持情节线索清晰的基本要领。这里所说的“抓主线”,是抓住电影故事情节的主要线索;“理头绪”,就是弄清事件发展变化的关系;而“去枝蔓”,顾名思义是删去某些与表现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关系不大的情节或人物。

电影的表现力极强,它的蒙太奇方法——画面和画面的组合、声音和画面的组合、声音画面和音乐的组合等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在表现时间、空间上有极大的自由。因此,电影可以容纳复杂的故事情节,在展开情节时,主线、副线、伏笔,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自由穿插。电影能刻画较多的人物形象,不但主要人物性格鲜明,即使是次要人物也可以通过一两个镜头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在广播里要达到这种效果就较困难了。人物过多,头绪纷纭,情节交错复杂,跳跃性太大,听众收听时会感到吃力,乃至于听不明白。加之电影录音剪辑已经失去了电影画面的表现力,这也就决定了对声音素材的取舍或再度调动的必然性。广播是“一条线”,它只适合线索清晰地、一环紧扣一环地展开故事情节。要如此,就必须对原片的结构进行某些调整。

1.删节

对与主线关系不大的次要人物、次要的情节,或穿插在主线中的附带的枝节性情节进行删节,有时则要“忍痛割爱”。删节的方法,一是根本不提及那段情节;一是用解说一笔带过。例如,根据巴金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家》,有一段五老爷调戏丫环喜儿的情节。这在电影中起到了揭露高府这个官僚地主家庭肮脏腐朽的作用。而在剪辑时,这一小段戏完全可以删掉,删掉比留着要好,可以使上下戏剧情节衔接得更流畅自然。同时后面还有一段五老爷的妻子为这件事同他大吵的一段戏,足可以起到揭露主题的作用。况且这部影片的主线是表现高家三个青年的命运和他们的性格发展变化,作为反衬主要人物的戏则可以酌情削减了。

由于电影艺术的发展,蒙太奇的表现力越发丰富,有些情节跳跃性很大,看起来让人目不暇接。以美国科幻影片《未来世界》为例,它的情节离奇曲折、枝节繁多、跳跃性大。比如影片中,电台、电视台的两位记者要去“代洛斯”那个未来世界采访。这段情节中间有一段是他们在飞机的座舱里同其他旅客的谈话,这纯属过场戏。在剪辑里如果保留了,非但起不了积极作用,反而还得用解说交代环境、地点、出场人物,致使剪辑的效果繁复杂乱。删去这段戏,使两位主人公直接到达“代洛斯”则是干净利索的结构方法。

同类推荐
  • 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的经济报道

    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的经济报道

    《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的经济报道》以发展传播学为视角。以二十一年来获中国新闻奖特别奖、一等奖的通讯社类和报纸类经济报道为研究对象,探讨经济报道与中国这样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的经济报道》认为,获奖经济报道是国家主流意识的体现,具有主要来自以党政机关报(社)为代表的主流媒体、正面反映经济社会主流价值、兼具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双重职能、舆论引导和宣传诉求强烈、专业性有待提升等特点。而中国未来的经济报道及经类媒体应努力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和专业性,朝信息化、情报开发、数据库建设方向推进,并助力于国民塑造理性、健康的现代经济人格。
  • 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解读

    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解读

    本书通过对古代教育家思想剖析,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古代的教育现状。
  • 悦读MOOK(第十七卷)

    悦读MOOK(第十七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已成为社会的主人。教师的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他们在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发展做出贡献的过程中,自己也相应得到发展。这样的一致性使教师的劳动热情得到极大的激发,他们主动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自觉履行师德的规范要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而竭心尽力。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依法执教,享有社会赋予的各种权利,同时履行相应的义务,这种权利与义务、道德与利益的统一,也是社会主义师德平等性的重要表现。
  • 中国教育史导论

    中国教育史导论

    本书介绍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历史,内容包括学校的产生和奴隶社会的教育、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传统学校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西学东渐与传统教育的危机、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导入及其本土化历程等。
热门推荐
  • 失宠千金不平凡

    失宠千金不平凡

    因为善良,她主动要求当他的妻子,让他不必因为姐姐任性的逃婚而被众人耻笑。因为善良,她毫不犹豫地为他怀上孩子,只因为他目前需要一个继承人。因为善良,不知觉喜欢他的她竭力隐藏爱意,只为了不让他为难。因为善良,可笑的善良,让她失尽一切。遗产,爱情,还有,还没出生的孩子......
  • 倾城错恋:极品太子妃

    倾城错恋:极品太子妃

    穿错了时空并不可怕,怕的是一错再错。她就是传说中的极品太子妃,且看如何在众国纷争中绝境重生,演绎出一曲绝美浪漫的倾世之歌!一个是有着六世情缘的恋人,一个是占卜大师口中的今世良人;一个是性格冷酷的铁血帝王,一个是嗜杀成性的一代昏君。紫陌红尘,一帘风月,倾尽天下只为君。黄泉碧落,一曲离合,歌尽繁华不负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幽魂灵异记

    幽魂灵异记

    夜慕筱作为夜家最后的成员,寻找其他同伴,在海外找到夜家的分家。前世,她所向披靡,无人能敌。今生,她为爱去守护自己爱的人......
  • 假面囚徒

    假面囚徒

    一个人,挑战全世界,面对无休止的追杀,他要弄懂,这是为什么?原KGB导师培养出的工具。他发现了这个世界背后的秘密,一个被规划、被设定、被要求的世界。于是,他和全世界的大人物,有了交集,或敌人或朋友。“我们都是受害者、决定我们命运的、是骰子的任意一掷、是星际的气流还有从众神的风车吹来的游移微风?”最爱《纽约时报》那些畅销书的风格。喜欢陆德伦、喜欢李察德、特别喜欢汤姆克兰西,所以自命粉丝汤。一个彻底的智商游戏,希望能像李察德一样,能让人猜不出结局。
  • 新原战世纪

    新原战世纪

    三界重开,天地再演;万古岁月,逆战又起!星辰变,造化生;纵横捭阖,横推九天!
  • 茶余饭后(民间幽默笑话集)

    茶余饭后(民间幽默笑话集)

    笑话在古今民间文学中都大量存在。为了给读者提供精神食粮并使之读后内心发笑、精神受益、心灵得到陶冶,编者从古今笑话中精选了一些优秀篇章,根据现代人口味作适当修改,并根据国内外笑话分类学的方法,主要从便于读者阅读的角度出发进行了分类。
  • 爆破天灾

    爆破天灾

    这个世界从来不曾平凡,平静的外表下隐藏着无数的暗流。在普通人看不到的地方,是一个光怪陆离的奇幻世界,千奇百怪的异能者,飞天遁地的修真者,神圣的教廷,邪恶的议会,狼人,女巫,吸血鬼这些从来都不是空穴来风。掌控爆炸的少年如何走向这奇幻世界的巅峰?任你三千大道还是诡术无双,我自一己破之,化身无上天灾。
  • 霹雳剑海之剑海情天

    霹雳剑海之剑海情天

    布局三年,竟是他人局中局,泪银烛重出江湖,拉开千年序幕,一切阴谋已现开端。剑影刀光,江湖动荡……神秘莫测的《天机铖》,虚妄的长生之术,残忍的‘三六九’铖言,是毁灭?还是新生?这一切,谁又能阻止……
  • 灵兽咆哮

    灵兽咆哮

    远古的神圣种族在圣灵世界上古神秘的大灾难后神秘地消失了,使圣灵大陆上留存下来的新生命们又回到了中古混乱的自由时代。而那些行走在大陆上的强者们却仍旧默默地遵守着先人们的遗愿,维持着地方上的安宁,使这背后掩藏有太多令人心酸的喜怒哀乐,交织着太多令人心痛的爱恨情仇!当那些被神圣种族封印的远古恶魔们让一些无知的有心人唤醒的时候,大陆上所有热爱和平的生灵们又该何去何从?是屈辱地苟活,还是英勇地挣命?
  • 魔戒英雄传

    魔戒英雄传

    平凡的学生齐麟,在一次意外中获得了神秘的戒指——异度储存空间:在睡梦中的训练与强化:将电影和游戏全部转化成真实的场景!做任务,拿奖励,强化自身!看弱鸡齐麟,如何从一个宅男,一步步攀向巅峰,秉持着一颗正义善良的本心,成为最强的位面拯救者!是机缘巧合,还是宿命的抉择?精彩,才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