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例三:新闻特写
请过路吧,亲爱的藏羚羊
朱海燕昨晚,约有500只藏羚羊带着刚满月的儿女们,通过可可西里青藏铁路工地,向黄河源头的扎陵湖、鄂陵湖迁徙。
为不惊扰这些可爱的精灵,可可西里至五道梁一线,铁路夜间停止施工,拔走彩旗,灯光休眠,机器熄火;作为高原生命线的青藏公路,过往车辆在夜间停驶3个小时。这里又呈现一种远古洪荒的宁静,只有高原的夜风为这群母子结成的队伍送行。
潜伏下来的观察哨称:跨越铁路线,母藏羚羊若无其事,像跨过自己家的门槛一样;小羊羔紧依着母羊,流露出一种莫名其妙的惊喜。
每年6月至8月,藏羚羊集结成群,长途跋涉,前往可可西里腹地的卓乃湖、太阳湖一带产崽,去完成一年一度的延续种群的历史使命。小羊羔满月后,再由母羊呵护着返回原栖息地。
今年6月20日前后,两万多只雌性藏羚羊北上产崽,铁路夜间停止施工10天,为它们开辟通道。一个多月里,两万只小羊羔诞生在那块神秘的“天然产床”上。估计,从8月4日到8月15日,将有4万只大小藏羚羊跨过铁路安然回迁。
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羊绒之王”之称,因此,也带来杀身之祸。近10多年,偷猎者大量拥入,每年有上万只藏羚羊遭到捕杀。1994年,保护区工委书记索南达杰,为保护藏羚羊,在太阳湖与18个偷猎者搏斗壮烈牺牲。
青藏铁路开工后,环保理念渗透到建设者的血脉之中,青藏高原成为他们心目中环保的圣地。他们精心爱护每寸绿草,善待每一种动物。一年来,他们将5只失去母爱的小藏羚羊送到自然保护区机关,可爱的小宝贝得到妥善的保护。在他们的精神昭示下,没有一只藏羚羊在捕杀的枪声里倒下。
这块拥有野生动物23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动物有20多种的土地,正在恢复野生动物天堂的动人景象。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党委书记才嘎说,铁路建设的一年间,藏羚羊增添了两万多只,到铁路建成之日,将由现在的7万只增至15万只。
据悉,青藏铁路在设计中专门设立了动物通道;铁路建成后,不影响野生动物正常生活和自由迁徙。
示例分析:
(1)层次:全文共十个自然段,可分为五大层次。
第一层:第一自然段。藏羚羊安全迁徙。
第二层:第二至五自然段。介绍迁徙的具体细节和基本情况。
第三层:第六自然段。之前严重的猎杀情况。
第四层:第七至九自然段。青藏铁路建设者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取得的成绩。
第五层:第十自然段。美好结局。
(2)主题:通过对藏羚羊安全迁徙的描写,反映了青藏铁路建设者把野生动物保护理念落到了实处,取得了良好效果,展示了人类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3)背景:上情是国家制定了法律法规保护珍稀野生动物。
下情分为主流和支流。主流是大部分进入这片土地的工作者都注意了对环境、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支流是仍有偷猎行为、仍有工作过程中保护不力的行为存在。
(4)目的:推广青藏铁路建设者的做法,希望人们都能像他们一样把环保理念落到实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5)重点:第一、二、三、五、七自然段。
(6)基调:欣喜的、赞扬的。
第三部分训练材料
一、文学作品桥之美
吴冠中“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现在大概很少有人用这口吻教训后生小子了!人生一世自然都要经过无数的桥,除了造桥的工程人员外,恐怕要算画家见的桥最多了。
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我每到一地总要寻桥。桥,多么美!“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桥与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媒介,它是沟通线、面间形式转变的桥!如果煞它风景,将江南水乡或威尼斯的石桥拆尽,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摧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摧毁了形式美。
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不过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人们珍视长桥之美。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里将桥作为画卷的高潮,因桥上桥下,往返行人,各样船只,必然展现生动活泼的场面,两岸街头浓厚的生活情调也被桥相连而成浓缩的画图。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难怪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经常碰见桥。极目一片庄稼地,有些单调,小径尽头忽然出现一座小桥,桥下小河里映着桥的倒影,倒影又往往被浮萍、杂草刺破。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高山峡谷间,凭铁索桥、竹索桥交通。我画过西藏、西双版纳及四川等地不少索桥,人道索桥险,画家们眼里的索桥却是一道线,一道富有弹性的线!一道孤立的线很难说有什么生命力,是险峻的环境孕育了桥之生命,是山岩、树丛及急流的多种多样的线的衬托,才使索桥获得了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的效果。
南京长江大桥远看也是一道直线,直线美不美?直线是否更符合新的审美观?不宜笼统地提问,不能笼统地答复,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为了画长江大桥,我曾爬上南京狮子山,就是想寻找与桥身的直线相衬托、呼应、引申的点、线、面!为了画钱塘江大桥,我曾两次爬到六和塔背后的山坡上,但总处理不好那庞大的六和塔与长长的桥的关系,因而构不成画面。虽然滨江多垂柳,满山开桃花,但脂粉颜色哪能左右结构之美呢!成昆路上,直线桥多,列车不断地过桥、进洞,出洞、过桥,几乎是桥连洞,洞连桥。每过环形的山谷,前瞻后顾,许多桥的直线时时划断陡坡,有时显得险而美,有时却险而不美,美与险并不是一回事。
摄影师和画家继续在探寻桥之美,大桥、小桥,各有其美。有人画鹊桥,喜鹊构成的桥不仅意义好,形式也自由,生动活泼。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训练提示:《桥之美》是著名画家吴冠中的美学小品。文中诗意的描写性文字与带有说明性的文字相向杂出,让人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些美学常识。而文中极具个性色彩的表达与《中国石拱桥》平实的语言形成鲜明的对比。
它的语言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与抒情般的感染力。作者将桥置于一个个构图框中,发掘出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不同美学效果,给人一种新的审美视角。文章由桥的诗境美引出桥在绘画上的形式美,再将桥自身的结构美与它的构图美相对比,肯定地强调了桥之美美在构图,美在它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美学作用。接着以诗意的语言具体描绘了不同的桥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优美地融合的几幅画面。最后得出结论:“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备稿时注意层次的归并与划分,把握好句子的意群关系,播读时将层次感表现出来,注意句子的“归堆儿”、“抱团儿”。可视学生的不同情况或选择部分或选择全篇进行练习。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冕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利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鱼虫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和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人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和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一个有机会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好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训练提示:作者谢冕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著名诗学理论家。20世纪50年代后期,他作为北大中文系学生,在北大逗留时间最多、最有感情的是北大图书馆和分散在全校大大小小的图书阅览室,他常在下课后到图书馆看书。谢教授曾经动情回忆这段青春的记忆,“就我个人而言,我的成长有赖于名园的熏陶、名师的指点,也有赖于这座著名图书馆的灯火,它是我们青春的欢乐和痛苦的见证,如今它已成了点燃在心灵深处的恒久的光明”。由此可见,谢冕教授是充分感受了读书的幸福后才能由衷地发出“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心声的。
备稿时要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与感受,明确文章的主题以及对人们目前阅读匮乏这一现实的指导意义,以利于思想感情的运动。播读时语言的表达要自然流畅,能够讲述起来,避免念读。
老师,我们嫁给你
佚名那年我10岁,正读小学三年级。我们山村贫困得很,常常要靠救济粮糊口。因为生活太苦,老师曾经走马灯似的来了又去。只有大李老师,已经在我们那个穷山村呆了3年。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时间一长,大李老师就成了有名的光棍儿。谁都知道他家里太穷,只有两间旧茅草房,还要供养一位老母亲,没有姑娘愿跟随他过苦日子。
大李老师的婚事也慢慢传到学生中。我们几个女生在背地里就商量咋给大李老师介绍对象,要不,他要是像其他老师离开了,谁给我们上课?甜杏说她的姐姐快20岁了,可惜在城市的姨娘家。小芹想起了她的小姨,果子则想到帮大李老师买一个媳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