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通过对象感的学习使学生在播音中感受到受众的存在,学会研究分析我们宣传的对象——受众,时时处处为他们着想,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养成一到话筒前播音,立即能获得与受众的“交流”,从而掌握有对象感的播音。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对概念、对理论产生的原因及依据、对这一技巧指导播读实践的作用有深刻的了解;对如何设想、获取对象感有较为熟练的掌握。
重点难点:对象感概念的理解,如何获取对象感。
课时安排:大课2课时,小课12课时。
第一部分理论概述
一、对象感的概念
1.理论产生的原因
(1)工作的实质
播音员、主持人是否称职,必须从受众接受的角度来考量。播音员、主持人是把有声语言传送出去给人听的,不是对空发言,不是自言自语,更不是自我欣赏。受众就是我们的宣传对象。
(2)工作条件的特殊性
播音员虽在演播室中看不到受众,而事实上却有千家万户的观众在电视机前收看,或者在晨练中和上班路上收听。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在得不到反馈的环境里播讲,使我们与受众的“交流”产生了障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引入了对象感这一概念。
2.理论产生的依据
“没有对象,这些话就不可能说得使自己和听的人都相信有说出的实际必要。”虽然“目中无人”,但要努力做到“心中有人”,这就是这一概念产生的依据。再者《新编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对象”的解释是:“行动或思考时作为目标的人或事物。”播音员、主持人所有的行动或思考都是为了“作为目标的人”。因此,我们心里应该有受众,想着受众,不要忘记受众。
3.对象感的概念
对象感就是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在“目中无人”的条件下做到“心中有人”,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应,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受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
4.缺乏对象感的播音模式
缺乏对象感的播音模式表现在有声语言上语气平淡呆板,没有起伏,或速度快得似自言自语,或无目的地抻甩拖沓,让人听而生倦。表现在非语言上多见于电视播音中的不能大胆地、有交流愿望地面对镜头,往往做“看状”但实际眼睛没神儿,眼神儿散,或眼神儿不稳,飘浮不定,影响宣传效果。
二、如何获得对象感
1.对象感的作用(1)更好地为受众服务,使播讲目的落到实处。
(2)对象感激发播讲愿望,使我们在播音、主持节目时思想感情一直处于积极的运动状态,从中流露出与设想的对象相呼应的态度、语气、眼神、姿态,对象感越强,越有助于得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2.具体对象的设想
对象的设想,必须从量和质两方面去进行,质的方面又是最根本的。
所谓量的方面,是指性别、年龄、职业、人数等有关对象的一般情况。
所谓质的方面,是指环境、气氛、心理、素养等有关对象的个性要求。
3.如何获得对象感
(1)对受众进行设想:既要依据主题、目的对受众进行设想,又要依据节目宗旨、形式对受众进行设想。
(2)要时时处处感受到受众的存在和反应,才能构成交流。
(3)努力熟知了解受众。了解受众的具体需要,在设想具体对象时,才会更切合稿件的内容和形式,才会更好地传达播讲目的。了解受众的方法是了解各种人与事,熟悉各种人与事,注意观察积累,扩大生活圈子。
(4)对象感在话筒前的把握:对象感要贯穿始终,表达时可以时强时弱,但不能时有时无;就某一篇稿件而言,我们设想的具体对象是稳定的、统一的。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无论什么稿件都设想成一种具体对象是不对的;同一篇稿件,不同的播音员可以设想出不同的具体对象。
参考文献:
(1)张颂主编:《中国播音学》修订版,第二十五章《传者与受众之间的沟通》,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2)付程主编:《实用播音教程》第二册,第四单元《对象感》,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3)张颂著:《播音创作基础》,第五章《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之第三节《对象感》,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训练建议:
(1)训练篇目的选择可以由学生自己选素材组织栏目内容练起,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最感兴趣的内容编成小栏目,这有助于学生较快地了解对象感的概念、分析方式、作用。
(2)训练类别可由生活服务类练起,较易入手。
(3)训练阶段一定要求学生写出详细的对象感分析笔记。
(4)学生在训练初期往往总是把所有稿件的具体受众想象为一种人,比如自己的亲人朋友,难以根据稿件来做具体分析,这与学生的社会阅历浅、关注面窄有一定关系,应当引导学生逐渐扩大视野,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第二部分示例分析
示例一焦点访谈:关注大学生就业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焦点访谈》。现在很多大学生见面的时候,都会用这样的开场白来相互问候,今天你投了几份简历?面试了吗?就在这样的问候里,透着一种焦急,也含着一份希望。对于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来说,今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高校毕业生总数为610万,是近年来的最高值。而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又使很多企业减少了岗位。就在这一增一减之间,这些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们,面临着比往年更为严峻的就业挑战,面对他们迫切的就业需求,又该如何解决呢?
现在您看到的呢,是2月21号,广东省人才市场专门为应届大学生举办的一场招聘会。这也是今年新春之后呢他们为应届大学生办的第一场招聘会。为了方便这些大学生找工作呢,招聘会的地点就定在广州市高校比较集中的广州大学城。我们了解到在这次招聘会上大概有125个企业单位来招聘学生,能够为学生提供的这个职位在2000个左右。我们注意到,这个招聘会是早上9点钟开始,但是还不到9点的时候就有很多学生早早来到这里开始在自己中意的单位前排队了,甚至过了9点有一些来招聘的企业的考官还没有到现场,但是,在那个摊位排队等着招聘的大学生已经有十几人之多。
采访时,很多大学生都说,工作太难找了,求职是摆在他们眼前最大的难题。很多人都参加了至少五六次这样的大型招聘会。
我们看到,毕业生对这些企业的热情度和关注度是完全不同的。比如说刚才我在那边就看到,有一些企业的摊位前,一个应聘者都没有,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家储蓄银行,来应聘的人数大概有三四百人,排起了两个长队,并且是在两小时之前就开始排队了。粗略计算了一下,这家储蓄银行要新招的大学生是20人左右,那么就意味着是20个人在竞争一个岗位。
这位女大学生叫陈丽花,是华南农业大学金融学应届毕业生。我们看到,面对招聘人员的提问她显得非常自信,而且主动介绍自己的特长和在学校期间所积累的社会经验。
采访时记者发现,以往很少出现在大学生招聘会的餐饮服务业,也出现在了招聘会的现场。
据了解,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从春节过后,很多高校聚集地基本上每周都会为大学生举办专场招聘会。
这是华中科技大学本学期开学以来举办的第二场企业专场招聘会。据了解,今年该校本科毕业生人数是8197人。截至目前,已签约以及保送研究生的学生,占应届本科毕业生的36%,比往年同期下降了34%。而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造成目前签约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除了当前大的经济环境外,学生的择业观念也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
毕业之后拿多少成为同学们争论的一个主要话题。那么大学生对于薪水的预期是否与现实存在差距呢?
而在这个小调查中,“是否去西部,去基层工作”也成了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讨论的一个焦点。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同样无法回避的是,它始终伴随着结构性失衡这个矛盾。一方面,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和沿海城市人满为患;另一方面,广大西部地区出现人才断层,不少单位求贤若渴,但招不到大量高素质的毕业生。应该说,大学生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他们的思想会受到锤炼,品格会得到升华,能力会得到提高。
据了解,从3月1日到6月8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教育部将联合举办“2009年全国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这一活动既可以促进中小企业改善人才结构,又可以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为他们提供就业支持,是眼下的当务之急。现在全国各地正在积极通过开展系列就业服务活动,开发就业岗位,努力做好服务。在很多地方甚至天天都有为毕业生开设的专场招聘会。相信这些举措,会给正在求职的毕业生们带来更多的好消息。
感谢收看本期节目,再见。
具体收看对象分析:
性别:男、女均可。
年龄:20岁以上的成年人。
职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各用人单位的领导干部。
人数:2~3人。
气氛:担忧、严肃。
环境:感觉与具体受众面对面在简洁的办公环境认真交流。
心理:作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很想了解一下当前的就业形势,并想从中为自己的就业找到某些有用的指导性信息;同时作为用人单位的领导也应当体察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在政策或能力范围之内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多的方便。
综合为:还没有找到工作的、急于了解就业形势和信息或希望得到就业指导的刚刚或即将毕业的大学生。
第三部分训练材料
美丽身材“枣”知道
编导:唐莹主持人观众朋友,您好,欢迎收看这一期的《中华医药》。现在,减肥几乎是人人关心的话题,为了减肥,很多人可以说是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有的节食,饿得难受,可稍不注意,就开始反弹,于是泄气地认为自己是那种喝凉水都胖的人,有的人是吃泻药,结果呢,受罪不少,效果依然不好。其实啊,从中医角度来看,这都是舍本逐末,为什么这么讲呢?看过今天的《健康故事》,您就明白了。
解说这是位于北京方庄地区的一家服装店,70岁的陈淑长女士隔三差五就会光顾这里。
服装店店员(以下简称“店员”)偏胖一点的话,可能不是太好,穿我们家衣服穿不出型来,陈教授身材特别好,特像四五十岁人的身材,所以穿衣服挺有型的。
陈淑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周围血管科首席专家、教授,70岁)我只要一去试衣服,买衣服的人也要看,她们的服务员也都在那儿看,觉得我穿上她们的服装特别漂亮,其实是我的身材好。
解说这位自称身材好的人,就是著名的中医周围血管病专家陈淑长教授,她说自己身材好,我们不妨仔细来端详一下究竟怎么样?对70岁的人来说,的确不错,匀称,挺拔。
店员特别合适,穿我们家都是最小码的,我还穿3码的,她穿2码。
解说70岁的人有这样的身材确实不多见,但是陈教授说这几身衣服都不是太显身材,请我们再去她家里近距离地看看。
陈淑长今天我想试试看我身材变多少,确实变了一些,但是还能装进去,这扣子还能拉上,你看我现在穿这个领子也行,对吧,这袖口还富余,这腰呢凑合吧,原来穿着宽松,现在穿着要说正合适也行,要说有点紧也可以。好像这体型变化有,但不是特别大。那时候40出头,现在都差不多70了,30多年了,变了,就是变得小。
解说这件旗袍是陈教授30多年前定做的,可是现在穿起来就好像是刚刚量完尺寸现做的,那么合体,也就是说,30多年来陈教授的身材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陈淑长反正一般都是110斤以内,最胖也是110斤以内,最瘦的时候那是我年轻的时候,上大学的时候是94斤,比现在大概轻10斤,可能有的那时候的衣服还能穿。
张欣(陈淑长教授的女儿)这么多年过去了,我都这么大了,她在身材上真是没什么变化。
张欣的朋友她的身材一直没什么变化,我还都特别奇怪,我也老向她取经,但是我觉得陈阿姨教我的办法,我可能没有办法每天都坚持下去,对我来说实在是太难了。
主持人人们常说,上岁数了,开始发福了,要说到了70岁体重还没有什么变化的人确实不多,陈教授大学时代体重是94斤,一直保持了很多年,现在还不到110斤,只增加了10斤左右,可是时间却已经过去了50年了,可以说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变化,几十年前的衣服现在依然很合身,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朋友说,她的方法太难了,那是什么方法呢?
解说说是有一个保持体重的方法,只是有些难,到底是什么方法呢?陈教授倒是说,这也没什么,您看,就是这个!这不就是吃枣吗?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方法吗?
陈淑长我觉得到现在看吃枣确实有用,真是证实了中医理论说的,是健脾养胃,一天3个枣,一辈子不见老,你看我现在不像70吧,跟吃枣有一定关系。
解说身材保持得好,不像70岁,这都没有错,但是这跟吃枣有什么关系呢?说到这儿,还要从上个世纪60年代陈教授的一段经历说起。
陈淑长是在困难时期,大家都有点缺蛋白,有点水肿,我当时也是水肿,主要是腿肿,但是早上起来还可以,一到下午小腿前面一个一个深坑,腿特别沉,活动特别不方便。
解说不得已,当时陈淑长找到了一位老中医,根据她的情况,老中医为她开出了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