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可以分为四类人,真正有智慧的人善于创造机会,聪明的人善于抓住机会,一般的人,老是错失机会,愚钝的人呢总是滥用机会,你说人的差距能不被拉开吗?
这里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很多时候你准备好了并不一定能一一兑现。西方有句谚语说的很经典,我们很多时候在羡慕别人幸运的人生,但一定要记住,幸运是等于机会加准备。它的意思是说幸运是机会碰到准备时撞击出来的火花,我们称为幸运之火。这句话很有道理,幸运等于机会加准备。在这三个概念中,我们能把握的是哪一个?只有一个,准备。机会它是随机的,正因为机会随机了,他与准备的凑合碰成幸运也是随机的。三个里面能掌握的是准备,如果你没准备好的话,你会以两种方式错失机会:第一种不可怕,你发现自己能力上抓不住,没准备好;第二种最可怕,就是因为你没做好准备,你甚至压根儿就没意识到某种东西对你来说也叫机会,简直欲哭无泪。
而且,真正优秀的人,千万不要等机会来了再准备,那都是临时抱佛脚。真正可怕的人是哪一类人?看不到机会的时候也去准备。你不要小看,这样的人是最有积极心态的人,看不到机会出现,反正觉得这东西重要,他就去准备,这种人太可怕了。当然第一类人也不错哦,看到情况赶快准备抓一下,但这种人应对很仓促,临时抱佛脚,是不是?最可怕的人是一直准备,那种朦胧中去抓机会的人。
我们还有一个补充的小点就是,这一块一个重要的概念是什么呢?就是这里头我们讲到一个“相对”两个字。“相对”二字告诉我们,人生不要总是追求绝对, “绝对”太累,而“相对”使我们更加从容,这是一种博弈论的思维。但可能是环境所致,中国人做任何事情总要追求绝对。比如说,我们的忙是绝对的忙,中国人的忙全世界都有名,绝对的忙,忙的不亦乐乎,忙的让我们来不及欣赏人生两边的风景,直抵人生的终点。我们很多的爷爷奶奶辈父母辈都是这样忙完一生。真的是,我们忙得有点绝对。
用“相对”的眼光看问题非常必要。这样的相对性告诉我们应更加从容面对人生。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故事,说两个人在森林里露营,一头熊跑过来,两个人都非常惊慌,因为人类的经验告诉我们说人怎么跑也跑不过熊的。一个相对不慌的人从背包里拿出一双跑鞋穿上,他的同伴嘲笑他说,:“穿了跑鞋你也跑不赢熊。”穿跑鞋的那人很冷静的回一句:“跑赢你就可以了。”这就是相对概念,你千万不要寄希望于后天的努力把熊都能跑赢,那需要天份,甚至有天份也不行,但你只把对手跑赢并不难。这是做企业的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想,就是相对概念,不要追求绝对。绝对很多时候可望不可及,做不到你会感觉到很累很苦。相对,就像英特尔的格鲁夫说的那样,事实上,真正考验一个企业家是当整个行业处于衰败的时候,这意味着企业要通过死亡之谷,这时候你的成功怎么体现?只要能活着走出来,都是成功!不是说我不仅活着出来,我还活得风光无限等等,这不需要,因为太累,除非上帝才能做得到。中国人的绝对是全世界都有名。本世纪初时,温州的鞋子在西班牙被烧掉,原因有很多。主要的原因是,西班牙人发现温州人简直太厉害了,当然这是社会制度的差异,不仅是人本身,还有社会福利保障差异,具体什么原因我们不去探究。但从现象本身来说,因为西班牙人,任何岗位上的即便是个体户,都是朝九晚五工作制,即早上九点开门,晚上五点关门回家享受生活,即便是个体鞋店老板也不例外。但自从温州人去了之后鞋店就开在西班牙人旁边,而且通常不关门,而且温州的鞋子质优价廉,西班牙人简直发现无法跟他们竞争,但你长时间营业如果几班倒那我还有劳工成本,他不,一班倒,就是自己守。西班牙人简直无法忍受,因为他要跟他竞争,只有跟他一样,价格直往下降,跟他一起守,你开多久我就开多久,他觉得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呢?这种人的到来使他失去了对生活本质上的追求和乐趣,就恨这帮人,烧了算了,事实真是这样。意大利和法国人看到我们喝他的红酒既高兴又生气,高兴是喝的快,生气是简直是无视红酒文化。因为意大利人和法国人喝红酒,欧洲人喝红酒是有讲究的,倒一点点在精致的高脚杯里头,用手温托热,轻轻的摇一摇,然后慢慢放到鼻子边闻一闻,再抿上一小口含再嘴里,过一会儿再很享受的吞下去——他们很享受过程。我们中国人老是讲:舔一舔,什么时候才能把人喝醉呢?倒满,干!都是这样,所以我们……这都是绝对的结果。那相对很重要,这样使我们应对起来更加从容。这实际上就是双刃剑的问题,这个话题我们不再做深入探讨。
总之,分配中微弱优势是常态;心态是重中之重。
四、管理者愿景能力日益重要
未来的竞争环境日益充满不确定性、非线性且是动态多变的,这样的环境必然使员工预期变差,更容易悲观,管理者该怎么办?必须运用一重要武器——愿景。何为愿景?简言之,就是有关组织及个人未来发展的蓝图,可见其本质是计划一种。但又比一般计划或战略更为抽象,更为长远,更为宏观。愿景真正吸引管理者之处在于,愿景就是希望的承载体。全球最佳CEO杰克·韦尔奇曾说过:“优秀的企业领导者创立愿景、传达愿景、热情拥抱愿景,并不懈推动,直至实现愿景。”
这里先用一个简单例子来说明愿景的重要性。从管理角度,企业要造一艘船,内部可以做一个分工,每个团队分别负责设计、采购、加工零部件、整装、检验、试运行、销售等。这些工作固然重要,但真正重要的是,造船之前,应该首先培养全体员工对大海的无限向往,然后再来造船,这跟之前纯粹造船,或许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愿景的魅力。甚至可以将愿景前置到招聘环节,以此来筛选员工。再一个例子,大家知道,在美国当兵风险蛮大,因为美国在全球多个地方有战事,但美国年轻人仍趋之若鹜,为什么?应该说,这得益与美国军方相当出色的征兵工作。你看,人家美军那个征兵广告怎么说的,“朋友,你想冒险吗?请成为一名军人吧。”把年轻人与冒险联系在一起,当兵应是一幅有吸引力的愿景。它的广告绝对不会这样打,“朋友,想送死吗?”之类的。这也是似乎验证了愿景的重要性。
又比如,我们小时候看的一些电影都有类似的情节,写英雄为当地人民除恶,杀了恶霸地主,但这绝不是最终的人生目的和出路,电影结尾肯定要写他或她到山的那边或河的那边,那边有自己的队伍。山那边,河那边,都是历史的某种远景(愿景)形象,是小说电影观念的支柱。没有这个远景,作品就是灰暗、悲观的。有远景的影视作品至少迎合了一般观众对未来的某种乐观想象1。
愿景作用之一就是把组织及个人眼光推至未来,聚焦于一种共同的追求,这样的好处非常明显,那就是让人更有合作动力。世界上什么样的组织最长寿?教会和大学组织。因为这类组织追求精神,而非物质。物质容易使人耽迷眼前利益,遵循此消彼长、零和博弈的游戏规则,合作很难进行。而精神追求,更促使人看得到未来,人们更愿意合作,追求双赢。企业本质上是追求利润,这也是企业通常不如教会、大学长寿的原因,因此通过愿景这种功能,用长远眼光审视企业,用合作双赢的心态融入社区,使自己更为长久地立足于市场,尽可能成为长寿组织。
五、顾客观念及全球化观念
管理者需树立顾客观念。这里的顾客亦即服务对象,不仅包括组织外部顾客,还包括内部顾客。下面分而述之,其中针对外部顾客,毫无疑问,树立顾客观念就是服务顾客,“顾客是上帝”。现在已经进入消费者主权时代,对此弗里德曼在其《自由选择》中有精辟论述,他甚至认为家庭主妇手中的钞票比民主选举中的选票对一个社会的影响更为深远。消费者主权时代,也就意味着“消费者”或“消费需求”成为相对日益稀缺的资源,成为厂商争夺的对象。过去二十多年中,营销理念及理论的不断更新,流程再造、核心竞争力、学习型组织等理论的提出,都是基于消费者日益稀缺、竞争日益激烈这一背景。以最满意及最高效率的方式服务顾客,已成为管理者经营的基本宗旨。尽管各企业经营宗旨的具体表述非常多样,令人眼花缭乱,但万变不离其宗。
关于内部顾客,从管理者视角言之,主要是指其部属。为部属服务,这也是消费者主权时代给组织带来的一个最重要的颠覆性的变化。管理者不再仅仅是做各种(战略)决策然后发布施令的角色,而更多是帮助下属,为下属创造更好条件,以便后者更好服务于外部顾客。传统金字塔式的权责构架,在消费者主权时代,就颠倒了个,现在是倒金字塔型,在最上端的是一线员工,越是高层主管越是往下排序。这种倒金字塔型,绝不是管理者违心讨好员工之举,而实在是消费者主权时代的使然。
全球化是个相对的概念,并不是我们不走出去就不能被全球化,只要人家把我们的市场变成他的一部分,比如外国企业把我们中国市场变成他的一部分,我们就被全球化了,这是一个被动和主动的问题。我们应该越来越要建立一种全球视野,视野越宽的人在整合资源时,面临的机会可能就不一样。我们不应该局限于某个区域,应该以更宽的视野来思考相关问题。
全球化背景下,管理者除了需要树立全球化视野,还需形成一种内在且更本质的东西——姑且称为全球化观念。一般而言,大公司的总部一般均选择在大城市,除了资源整合更高效、信息获取更便捷等这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外,还有一重要原因,就是容易进行各种新观念的碰撞。人们可能会说,在互联网时代或信息大爆炸时代,人们即便在小城镇,所获取资讯的数量、成本及质量与大城市相比,差距不大,可说是近乎一致。这句话不好反驳。但有一个差距应是存在,那就是观念。观念会影响你的视野,更重要的是,会影响你的选择。在海量的信息面前,你不可能阅尽所有,须进行选择性阅读,这时你秉持的观念会影响信息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