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配关系的变化
这一句话就是,分配关系的变化。美国一个学者弗兰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写了一本书,书名叫《赢家通吃的社会》,书中告诉我们两个概念,第一,社会按主体的相对贡献来付酬;第二,面对相对素质、相对贡献的微弱差异通常带来报酬的巨大差异。就是微小的素质差异带来结果的巨大差异,该作者以NBA著名的球星乔丹为例来阐明他的理论。乔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的时候,他一个人的工资占整个公牛队工资的百分之六十左右,这是明显的不公平分配。当时他有一个队友也是著名搭档即小前锋皮蓬。跟乔丹比,皮蓬能力差距绝对是微弱的。简言之,正如一个专家指出的那样,1.05个皮蓬就能打得赢一个乔丹,正是0.05的能力差距带来报酬的几十倍差距,这就是现实。在NBA这个聚集全球眼光的地方,显得更为明显。
这里举一个更容易相信的例子。有次高中考试,甲知道这道题选A,但是一时笔误写成了B,被老师给叉掉了,得了99分;另外乙不知道这道题选什么,他东看西看没看到的情况下,没办法,就自我琢磨,他折了四个纸条,A、B、C、D,往天上一扔一抓一个,一看是A,虽然知道选A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相信上帝,填上再说,后来得了100分。比如说学校评校级三好学生,如果其他条件差不多,这100分足以让乙当上,甲99,100跟99啊,那是完美跟有缺陷的差异,乙就当上了。后来要评区级三好学生,既然乙是校级三好学生又是100分,他又当上了。后来要评个市级三好学生,既然乙是100分又是校三好学生又是区三好学生,那当然他又当上了。后来要评省级三好学生,甲再也受不了了,因为人的忍耐是有一定限度的,可能乙的每一次当选对甲都是一种精神折磨,甲就有可能要出来和他PK,凭什么?但真正的现实是,连这样机会的没有。这里假设给甲一个机会,评委老师就问甲:你不要激动,有什么优势啊?他只能说,除了99,什么也没有!那也是事实,确实没有。乙呢,不多,100分、校级、区级、市级三好学生,你说这省级三好学生评给谁呢?当然非乙莫属了。接着乙又当上了全国三好学生。正因为他是全国三好学生,高考就照顾了二、三十分。读者们应可以理解这样的一个推演过程,这就是现实。
我们身边肯定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他比我们确实要厉害一点,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他也不是全国跟地方那么大的差距也是事实。应该说这个游戏规则真的是太残忍,微弱差距带来报酬结果的巨大差异。而且关键是我刚才那个例子跟别的不一样,那100分里面隐含着窦娥的故事哦!甲的真实水平是100分,乙是蒙的。之所以把这个故事演绎的这么曲折,是想告诉读者们,市场经济它本质是一种效率经济,它更多只关注结果不问过程。
所以结论是,微弱差距带来结果的巨大差异的现象非常常见。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结论是什么?通过大量实践调查,我们发现能在一个平台上竞争的人差距都不大,差距太大走不到一块。你说:“老师,错!你看我,文凭是本科,跟我竞争一样的岗位的那两个同伴,都是专科,你说谁厉害?”是的,文凭上你是高了点,但如你把他视为对手的话,那么在其他方面他肯定有你达不到的地方,比如说他可能比你更有资历、更有经验、更有背景关系等等,综合起来你们差距肯定不大,我说的是综合差距。假如你又有文凭又有资历又有背景什么都有,那两个什么都没有,你会不会把他们放在眼里?不会的,能放在眼里的都差不多。
刘翔会不会跟你跑110米跨栏?先问你,你会不会跟他跑?你说,我会,我边跑边找他签名!如不考虑名人效应,就从比赛本身来说,你肯定不会跟他跑,因为你发现自己必死无疑。刘翔也肯定不会跟你跑,一点意思都没有。刘翔要跑就要跟跟世界一流高手跑,因为只有在他们身上,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那你要跑跟谁跑呢?跟你办公室对面那个或者隔壁那个同事——“小胖,出去整两圈”!这个观点应是在理,我们人生的成就绝大部分都来自于跟实力差不多的对手较量中胜出。然而,你当然会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把一个实力比自己强很多的人给击败,但“实力强很多”这句话就告诉你,至少在这件事情上你不可能击败他,除非在电影或小说中,有些励志电影常给你放某业余拳手通过简单的训练就把职业拳手给打败的故事,他凭着一股坚定的毅力胜出。但这只是电影,电影内容可以编撰的,其镜头也是可以剪接的。你上去跟职业拳手打打看,人家一拳打过来就把你打昏在地上,你再有毅力也要醒着才行,都昏死过去了,仅有毅力还有什么用呢?总而言之,能在一起的人呢,差距都不大。
如果我们把人生命运的蹉跎归结到天分或归因于上天安排的话:一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二是你也太悲观。如果人类把自己的命运可以这样归因,我们人类可能就只有一门学问,什么学问?优生学!当然不会这样的,现实生活中有那么多学问告诉我们,后天的努力是非常重要的,我个人认为差距太大,弥补起来确实需要天分。但是能在一个平台上竞争的人差距都不是太大
从另一个视角说明,差距太大的话,即一个人在组织中鹤立鸡群的话,该怎么办?大量管理实践告诉我们,一旦发现自己鹤立鸡群,你只有一个选择,选择离开,到鹤群中去!之所以这么说是有道理的,因为任何组织都有“枪打出头鸟”的机制,因为你跟我的差距我本来可以变为学习的动力的,但我发现我怎么学也赶不上你,因为你是鹤,我把这种压力转化为嫉恨你的动力。他一旦无法在学习路径上释放压力的时候,嫉恨的力量就出现了。
总之,微弱的差距对先天的依赖就要减弱,而对后天努力的依赖就要增强。一句话概括,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即命运操之在我,这是二十世纪心理学和管理学最响亮的口号之一。
微弱的差距更多依赖积极心态,而非天分,到目前为止一个最重要的词汇出现,那就是心态。微弱的差距一般需要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去处理即可,心态积极的人跟心态不积极的人差距是相当大的。有一个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说,心态积极的人相当于心目中想盖一栋大楼,这时走到路上看到一块砖或木条会怎么想?“哎,这可用在楼的哪里呢?”想着想着就把它带回家,因为在他或她眼里,这砖块或木条是构筑心目中大厦的机会;假如心目中没有盖大楼的概念,你走在路边看到砖或木头会怎么想,“这只是挡住我去路的建筑垃圾”。砖块或木条是客观存在的,心态积极者引申为机会,心态不积极者引申为挡住去路的垃圾,你说人生的差距能不拉开吗?就这么简单。心态!
美国一学者据此写了一本书,告诉我们必须以120%的心态来应对自己相对短暂的职业生涯,这个命题实际上是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有些是以40%心态来面对,有些是80%,有些是100%,有些是120%,他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个中的差距。40%是什么概念?他是这样描述的,早上去上班,路上碰到他的主管,还不知道他的主管姓什么,就说了句“早上好”就完了;80%是什么概念呢?早上去上班碰到主管,打个招呼:“某某主管,早上好!”80%;100%是什么概念?碰到主管打了招呼,突然想到问题赶快向他汇报,希望借此让主管对你留下深刻的印象;120%呢?他是这样说这个故事,首先预测领导什么时候在电梯口出现,电梯从一楼升到领导的办公室所在的楼层需要多少时间,在这样一段时间内,结合早上这种情景,可以向领导汇报什么问题最恰当,想好了就去电梯口等待领导的出现,这叫120%。
有的学员听了故事后,就给我发e-mail说,“任老师,我要知道我的手下这么功利,每天在电梯口等我,我肯定看不上他”。要注意啊,这只是讲故事的需要,现实生活中你的属下可能会以各种方式向你靠近,不知不觉中让你感到他很优秀,这种人绝对是存在的。如果的你对手是这样的人,除非你心态跟他一样积极,否则你绝对不是他的对手。因为他干什么事情,非常有计划,天天琢磨,这种人最厉害!
心态确实很重要。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公司在招聘新员工时,都设计了很严格的流程。规范严格的流程不一定就招到了最优秀的人。但是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告诉我们,招聘流程设计得越规范越严格,就越能够找到心态更积极的员工。因为那么多招聘环节,他们都要勇敢面对,决不能妥协退缩,支撑他们的是什么?积极的心态。这几个人招进来以后,他们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是,你只要指定一个方向,他们就知道怎么去达成,这样管理起来效率更高。不要你每天盯着他们,教他们,监督他们,让你身心俱疲。但要注意的是,心态积极是双刃剑,有很多好处的同时,也有一个缺点,即这种人可能会没“良心”,心态积极的人说不定哪天把你取代掉了,他也绝对不会感到有什么不对或不好的。所以一旦你招到了心态积极的属下,你得做好一个准备,你的心态也要同样积极,只有这样,你们之间才合拍。
说到这,你可能有个顾虑,即心态积极固然重要,但是你发现自从进入这个单位以后,或者自从被提拔到这个位子上来以后,你们单位就把更多的机会给其他人不给你,意思是说你一进入这个组织或来到这个平台你就开始被差别对待了。但从管理学视角而言,这种判断基本上是错误的,任何单位对新进来的同一批员工或新提拔的同一批干部,尤其是前者,它是最容易做到公平的。如果这个环节都不公平的话,只能证明这个组织的其他环节更加不公平。因为这个环节更容易公平,大家都是一张白纸。之所以后来被拉开差距是有些心态积极者善于抓住机会,他就形成优势,然后越来越容易抓住更多的机会,差距就会越拉越大,赢家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