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31200000046

第46章 思想政治理论研究(26)

这里仅从人格培养的角度提出几点应当注意的方法,以引起大家思考:

第一,必须把外部灌输和开发人的自觉性结合起来进行人格教育。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外部灌输就是社会教化的过程,人的自觉性过程是个体内化的过程。只有外部灌输,而不注重于社会个体内在化了多少人格要素和思想观念,人格培养就是一句空话。中国传统教育十分重视从小培养人的自觉性,并主张通过“修养”建立自觉意识,这是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有效方法。

第二,必须采取日常化教育方式,使人格教育的内容和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起来,进而形成为人的习惯。中国文化从小对儿童进行“洒扫、应对、进退”方面的教育,就是从劳动、言谈和礼仪方式培养其人格自觉性。西方社会也十分重视人们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培养人格和思想品德。例如,西方人注意培养儿童的独立生活能力,减少其依赖性;教育儿童爱护一草一木,爱护环境,由此培养其热爱家园、热爱国家的基本情感。这些良好的教育方法,我们应当积极吸取。

第三,必须采取诱导式教育方法,避免强制式教育产生的逆反效果。人格的形成应当是自然的,道德的养成也是如此。教育者应当以诱导为主,逐渐引导被教育者建立良性人格。强制教育建立在对人的威胁和制裁的基础之上,不符合人的受尊重和服人以理的心理,应当慎重采用才行。

第四,必须采取启发式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在自我思索的状态下建立良性的人格。人格教育和思想教育与文化教育一样,应当想办法激发受教育者的探索热情和思考习惯,并在受教育者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达到“愤”和“悱”的临界状态下,教育者适时“启”之“发”之,就能使受教育者“如醍醐灌顶”,顿然醒悟,从此对思索出的人生道理铭记于心,没齿难忘。

第五,必须运用无形教育的方式,把教育者的日常言行作为受教育者的样板和标准树立起来,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良好人格和思想品德的影响和感染,进而建立与教育者一致的人格和思想品德。常言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正是说明为父母者的自然“身教”的巨大影响力。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往往以教师作为人生的标准和社会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默默地感染着学生。无形教育的效果往往大于有形教育,正如春雨的滋润往往比暴雨的冲刷更有益于万物的生长一样。做到这一点,有赖于教育者高度的素质修养。说到底,教育者也有一个不断地接受教育、自我教育和不断提高的问题。这也说明了人格教育是社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化的,全社会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的形成,要靠每一个人在人格和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提高,以及彼此的相互影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适应网络化时代的要求

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君涵

【摘 要】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那怎样利用好这把“双刃剑”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重心。本文正是以此为论域,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怎样适应网络化时代发展要求的问题进行了相关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

当前,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正在步入网络时代,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渗透,特别是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对时代精神的精神状况发生着日益深刻的影响。目前,在我国高校,以因特网为核心的网络生活已成为青年大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7年1月23日发布的“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 我国内地上网用户总数为1.37亿人, 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600万人, 增长率为23.4%, 中国网民总数占总人口比例为10.5%,首次突破10%。我国网民数仅次于美国, 位居世界第二。其中, 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83%以上, 而18~24岁最适合在大学就读的人群则占了近35%。在上网的人群中, 高中(中专)、大专和本科学历的比例最高, 约占80%。可以说,网络正在改变着今日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 。这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一、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

1、舆论引导难度不断增加

在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形式下, 我们已建立了一整套成功的引导舆论的管理机制和方法,包括新闻媒体按着党的方针政策,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加工进而形成舆论主旋律等。而互联网的自身的运行特点,使得信息发布不易驾驭,而且国家现阶段也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网络行为。

2、西方文化与意识形态反复渗透

由于网络文化始于美国,英语成为电子文本的最主要语言。目前国际互联网上有90 %的信息是出自西方国家的英文信息,因而其上必然会打上西方话语色彩与文化特点的烙印。这是滋生文化霸权主义倾向的原发性因素,它会使网络文化的交流失去平等性,变成了不平等的单向渗透。这会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承造成重大影响。

3、网络无序性的严重威胁

就互联网的硬件结构与软件程序而言,网络总体是有序的。但网络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却有许多无序现象。由于网络空间没有物理边界,所以网络社会可以说是“无界限”的社会,没有一个真正的权威性机构来统筹,这就造成了信息污染和信息欺诈。网络虚拟性、交互性、匿名性等特征,使一些网络污染源头可以在任何地方登录并快速从一个地方传到它想到达的任何地方。大量信息垃圾不仅极大地污染了网络生态环境,而且践踏了网络文明。某次对电子邮件用户的调查显示,62. 8 %的用户每周都会收到垃圾邮件。而因特网上非学术信息中,47 %与色情有关。60 %的青年是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而90 %接触过网络黄色信息的青年有性犯罪行为或动机。有调查结果表明,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已经遇到过传播不健康思想的网站, 而曾经访问过黄色网站的学生也高达23.6%。面对混杂的网络信息,生活阅历有限、政治辨别力不高的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容易在一些不健康思想的传播中受到影响,甚至迷失方向。

4. 网络的开放性和隐蔽性容易诱发不道德行为

网络的隐蔽性特征使得外界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传统的道德行为规范约束在这个虚拟化的社会里相对减弱甚至消失。正如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尼葛洛庞蒂教授所描述的, “这种分散式体系结构令因特网能像今天这样三头六臂。无论是通过法律,还是炸弹,政府都没有办法控制这个网络”。这种特定的环境有可能使大学生放松自我道德约束,行为放任自流,做出一些平时不可能做的不道德行为,严重的可能给他人和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另外,青年大学生情绪不稳定、好走极端、好表现自己的特点也可能引起电脑行为、网络行为的出轨,造成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二、网络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机遇

但是,网络时代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

1、网络环境突破了高校德育工作的时空界限, 以信息量巨大的特点进一步充实了高校德育教育的内容。传统的德育教育的时空总是要受到限制的, 它往往集中在同一地点、统一时间, 进行同一主题内容的宣传、教育。而网络则是没有时空界限, 是一种交互式的时实的远程信息交流, 为德育教育提供一个广泛的传播途径, 它使得以往那种高校“ 围墙”取消了, 大学生可以在网上自由的获取信息、查阅资料;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与教师探讨问题,进行咨询;可以与同学进行思想交流、学习交流。在这种网络环境下, 我们的德育教育工作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能最大地贴近大学生的思想脉络, 使我们的德育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及前瞻性。同时, 网络中内容广泛的信息为使用主体展现了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 只要我们善于利用, 就能提高工作、学习效率。

2、网络技术环境创新了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新模式。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是一个特色很强的教育, 而网络特有的信息集成性、双向交流性及可选择性等, 为我们的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极具个性特色的教育环境, 改革了以往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 真正做到畅所欲言, 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自我意识的树立创造了条件, 从而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我讲你听”的德育教育方式, 开创了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模式。

3、网络环境拓展了高校德育教育的手段, 提高了工作效率, 增强了影响力。可以说网络的发展使高校德育工作的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网络的运用, 信息量大, 速度快, 可以摆脱时间、空间的限制, 迅速而广泛的传播, 其影响力大大超过以往任何一种传播手段。在网络时代, 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可以融入网络的各种形式当中, 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渗透在网络中, 以增强其感染力和影响力。可以说, 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进网络意味着德育工作的现代化, 即同新的知识工具、新的交流工具以及新的生产力相结合, 也就使得高校德育工作更具有蓬勃生机和活力。高校德育工作进网络, 可做到大口径、大容量的信息输出, 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德育教育的传播效果及受覆盖面, 使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由以往那种“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从而大大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增强了其影响力。

4、网络技术的发展使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最大限度的实现社会化。我们都知道, 高校德育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 达到教育的目的, 是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共同努力的。而今天的网络技术正好为三者的结合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提供了方便。网络打破了地域界限、时空界限, 不同地域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共享资源, 随时可以进行学术探讨和思想交流, 家长也可以从网络中了解各高校的发展规划, 了解其子女在校的表现及学习情况,学校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交换有关情况, 做到家校结合, 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同时, 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网络也可与政府机构、社会其他团体网络相连结, 为社会各界参与高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提供方便, 也将高校推向社会, 向社会开放, 实现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家庭与社会力量的有机结合。更重要的是, 网络为青年大学生们提供了更大范围的群体环境和社会交往机会, 因而容易广泛参与社会交往, 充分扩展了大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 使其社会性得到空前延伸与发展, 有助于大学生的社会化。

5、网络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扩展了德育教育功能。网络知识来源的多元化, 充分扩展了高校德育教育的功能,它促使现代德育教育技术的应用与普及, 既能让德育教师因材施教, 又可以使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 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供一条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新途径, 从而使“鼓励创新”和“重视实践”为基本特征的素质教育在新的德育教育模式下向前推进。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做出适应网络时代特征的调整

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围绕网络时代的特征,做出相应调整,主动开辟、利用、占领和净化网络这块新阵地,使其成为弘扬主旋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代化工具。为此,应当做到以下两点:

1、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教育、监控和管理。由于网络系统的开放性, 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制造网上信息污染, 攻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此, 我们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借助技术手段提高网络监控、管理水平, 监测、过滤、截获、跟踪流入和流出的网络息, 防止不良信息的传播, 从而进一步确保信息安全及网络健康发展。

2、进一步增强校园网络的服务功能。高校应把网络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 将网络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格局进行规划部署。使校园形成一种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使之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同时, 应经常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知识讲座, 网络讨论、网络征文、网络知识竞赛等, 既从技术层面普及网络知识, 又从社会道德、法律层面帮助青年大学生认识网络的作用和功能。同时, 可建立红色网站,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 设立大学生生活服务网络信箱, 收集学生对教学、生活、文体活动等诸多方面的建议及意见;通过网络发布学校管理信息, 通报学生工作进展状况, 校园重大活动安排, 以及学生最关心的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开展网上心理咨询活动, 及时、快捷地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引导学生正确调适, 从而形成良好健康的人格。

同类推荐
  •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本书在广泛搜集资料、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的基础上,作者做了以下尝试:第一,研究定位上的突破。根据所能搜集到的资料,本书是目前为止第一本专门针对高等院校特别是新闻院校学生的教材,而其他学者所著多为培训教材。第二,研究视角和体系上的创新。本书以媒体与新闻发言人的互动为基本立足点,为此确立自己的研究视角和教材体系。第三,教材形式上的突破。本书充分考虑了现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阅读特点,注重文字流畅、形式新颖、图文并茂、体例生动,尽量引用最新的资料。本书设置了“知识导航”小板块,使读者对内容预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 海外新闻出版实录2010

    海外新闻出版实录2010

    2010年全球出版业共同面临了金融危机,数字出版等新命题,各国出版业在技术研发、发展模式、产业布局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调整,其中不乏具有战略性意义的转型之举。作为“海外新闻出版实录丛书”之一,本书包括出版、动漫游戏、印刷与纸张、发行、版权、阅读、政策管理、海外看中国等几方面的内容,全面反映了2010年世界各国出版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为中国出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以美籍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的理论为基础,以“权利贫困”概念中的核心要素——机会、参与和机会的失而复得为分析工具,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讨如下议题:第一,不同形态的贫困家庭“社会权利贫困”状态以及动态演化过程;第二,现有社会体系对贫困家庭的“社会权利”机制性排斥的表现和状态;第三,现有的扶贫政策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或方向;第四,贫困家庭和社会的连接及社会扶贫机会的增加。全书动态地分析城市贫困家庭的不同贫困状态,亦即贫困、致贫、脱贫和返贫以及其演变过程,最后着眼于已有的城市贫困家庭的相关政策,如低保、医疗、就业、教育等政策的完善和再建构。
  • 千古谚语大观

    千古谚语大观

    谚语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富于高明的语言表达技巧。笔者个人认为谚语的妙处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藏谋略于只言,指迷津于片语,以微言见大义,以前车为后鉴。
  • 中华句典1

    中华句典1

    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过这些或引人发笑、或让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热门推荐
  • 还记得那位公主

    还记得那位公主

    公主为爱重生,为恨复仇,成为一自己都不认识的人
  • 此生堪华年

    此生堪华年

    她从小凌落在外,好不容易有一个安身之地却被人强行取入家中。她不懂爱,不敢爱,阴谋误会,让她错过爱。等一切结束幡然醒悟,帮助爱人完成心愿却发现,原来她真的不该爱。
  • 七度空间之逆天风雷行

    七度空间之逆天风雷行

    一个生命的死去,代表着一个故事的结束。一位英雄的逝去,代表着一段传奇的落幕。这个世界充满了向往,这个世界充满激情。这个世界也充满了危险。是高高在上的异能裁决者,是毁天灭地的王族异能兽,是让人疯狂的奇珍异宝,还是令人无限期待的神秘传说。在这个异能者的庞大世界里,大家,伙伴,友情,爱恨,磨砺,生死,信念,欢呼,悲伤,疯狂,痛苦,眼泪,离别,回忆,重聚,战斗,热血。行风:“我不是最厉害的,我打不过小雷,我也打不过小婷,我打不过欧罗,我可能连大胖子也打不赢。可是,我是他们的老大,他们相信我,他们需要我,就像我需要他们一样。所以,我不能输。哪怕是死,只要他们还相信我,那我就要战斗下去”。
  • 从教师到销售

    从教师到销售

    路上,我们走得很匆忙,停下来,回首一瞥。然后,把过去打个包,放起,继续新的旅程。时间是记忆可怕的杀手,往事越来越朦胧,那个曾经的自己逐渐变得陌生,伴随着那个时代离我们远去。转眼已是而立之年,总会不由自主地回望过去,感怀青春流逝,感叹岁月蹉跎,那些一点一滴的经历,捏在手里,没有从指缝里流走的,只有湿漉漉的一把,于是就形成了这部流水账式的作品。《从教师到销售》,命题朴素,情节普通,过程平常,不是商海巨贾的传奇,不是故弄玄虚的悬疑,不是跌宕起伏的故事,更像一个身边真实的朋友,诉说一段经历,分享一些经验,如果能产生些许的共鸣,这些文字,就不算白码了。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使命的召唤:情,义

    使命的召唤:情,义

    一剑破除岁月间,一指屠灭万物焉。未曾败退,无一知己,但我可为她挡下千军万马。
  • 恕臣有二心

    恕臣有二心

    在一个没有便宜制造便宜也要占便宜的流氓皇帝面前,若说我没有二心,那必是假的。微博:连翘在当地算美貌且较有才/群374315650
  • 兰州历史文化(文物名胜)

    兰州历史文化(文物名胜)

    本书介绍了能够代表兰州历史文化的文物珍宝、名胜古迹、自然景观等,让人们由此了解兰州历史发展大体脉络。
  • 陌上阡——水晶心愿系列

    陌上阡——水晶心愿系列

    一个人的心,一辈子可以爱几个人呢?爱一个人的时候海誓山盟,天荒地老。不爱的时候只言片语,行同陌路。爱在人间多数悲伤!可是在陌上阡的爱却是永恒的......千年之后,陌上阡的爱幻化成了水晶,流落到人间......与陌上阡有缘之人,定能收获此水晶......
  • 放下就是幸福

    放下就是幸福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会觉得自己攥在手里、挂在心里的东西是该放下的!可往往就是这些看似理所当然的东西束缚了我们的手脚和思想,使我们无法获得自由,无法感受幸福。一个人若一直放不下自己的执念,任凭欲望和贪念无限膨胀,最终会使自己不堪重负,人生也会变成一场痛苦而无聊的游戏。为了获得幸福的人生,我们要学会放下一些东西。《放下就是幸福》就如一位循循善诱的心灵导师,教你找到让自己痛苦的根源,放下那些早已失去、从不曾拥有,却在心里挂怀不忘的东西,解脱心灵、释放自我,在尘世的喧嚣中聆听生命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