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策(四川省场道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注重建筑业机械设备租赁企业的管理现状,分析现状成因,对创新机械设备租赁管理进行积极思考,才能进一步推进现代管理进程,全面提升管理的创新质量。
[关键词]租赁企业 管理现状 成因 思考
中图分类号 C9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C2013—670623—15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建筑机械设备是企业施工确保生存效率的必备工具。建筑机械设备租赁企业作为建筑企业的一个重要生产的运作实体和建筑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保证机械设备的使用、维护、周转等重大责任。因此,提高建筑机械设备租赁企业的管理水平,对建筑企业圆满完成施工任务,增加企业效益,同时促进租赁企业的自我生存与发展,作用极为重要。
一、建筑企业机械设备租赁企业的管理现状
建筑机械设备租赁是设备的使用单位向设备所有单位(如租赁公司)租赁,并付给一定的租金,在租赁期内享有使用权,而不变更设备所有权的一种交换形式。建筑企业机械设备租赁企业作为建筑企业的实体之一,管理现状尤为引人注目。
10.设备租赁的基本形式、内容及作用
建筑机械设备租赁的实际运作由形式、内容两个基础部分构成。这两个基本构架形成了租赁从形式到内容的实体化形态,系统化、集约化和系列化运作,最终调动和扩大了租赁的相关要素,形成了租赁管理的自身特点和优势。
1.设备租赁的基本形式
目前,设备租赁的方式主要有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两种基本形式。前者也称运行租赁,指出租者除向承租者提供租赁物外,还承担设备的保养、维修、贬值以及不再续租的风险,任何一方可以随时以一定方式在通知对方后的规定时间内取消或中止租约。这类租赁具有可撒销性、短期性、租金高等特点,适用于技术进步快、用途较广泛、使用具有季节性的设备。后者为融资租赁,指由双方明确租让的期限和付费义务,出租者按照要求提供规定的设备,然后以租金形式回收设备的全部资金,出租者对设备的整机性能、维修保养、老化风险等不承担责任;该种租赁方式是以融资和对设备的长期使用为前提的,租赁期相当于或超过设备的寿命期,具有不可撤销性、租期长等特点,适用于大型机床、重型施工等贵重设备;融资租人的设备属承租方的固定资产等。
14.设备租赁的基本内容
按照建筑机械设备租赁的运行现状,设备租赁的基本内容包括各种大中型施工设备、各型运输设备、相关辅助设备、特殊定向施工设备、专项系列施工设备等的租赁。这些设备门类繁多,系列化特征突出,构成了设备租赁的基本内容。从具体服务内容看,随着租赁业务的拓展,在不少具体的租赁过程中,已经逐步出现了包含有相关操作人员或相关维修人员在内的租赁形式、以具体时段为标志的承包性租赁等多样化服务,租赁的基本内容由此扩展,推动了当前租赁市场的初步形成,租赁服务也不断的深化中日益成熟。
3.设备租赁的主要作用
建筑机械设备租赁的主要作用来自两个方面。从设备租赁对承租者的作用看,租赁可以减少资金占用和减轻资金负担状况,加快自身生产结构的优化程度,以增加设备的使用率促进自身效益;拾遗补缺,相机而动,有利于满足季节性和暂时性的生产需要;加快设备更新、避免技术落后的同时,降低自身的投资风险;可避免通货膨胀的冲击。从设备租赁对出租者的作用看,可以有效促进资产的合理使用,提高设备利用率,增加设备的效益附加值;扩大设备销路,利用营销手段增加自身综合性经济效益;可以享受税赋和设备加速折旧的优惠,减少相应的税金支出。
(二)机械设备租赁的管理现状
机械设备租赁管理一个综合性的管理过程,管理现状存在着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可变性较大。机械设备租赁管理主要存在着六个方面的问题。
1.租赁营销市场定位不明
机械设备租赁企业是建筑企业的一部分,配置于建筑企业自身的生产和营销体系,主要的服务理念与功能发挥,更多体现在围绕本企业施工生产所进行的机械设备的租赁服务,存在相当的依附性,“寄生性”效益很明显。在传统的建筑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制约下,按本企业施工生产需求进行被动的设备租赁资源的循环式利用,极大地限制了租赁实体的自我创新发展的潜力开发,模糊了租赁实体应有的市场的定位,营销方式等租赁要素的积极开发和利用不明晰,极容易被视为本企业施工生产的一种简单的“后勤保障”形式。租赁实体的市场定位不明,责权利不清,已经明显影响了租赁实体的应有的经济属性、营销取向和租赁价值的实际体现。对内的后勤角色被固化,对外的营销实质被模糊,已成为当前不少租赁实体自我发展定位的瓶颈。
2.租赁管理方式明显滞后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租赁管理的粗放型管理依然,方式单一,运作简单,技术含量仍然底下。受到企业管理环境影响,租赁管理的要素利用并不充分,按照既定的规范程序实行管理的优势还不明显。在僵化和比较单一的管理制度制约下,围绕租赁经营中心进行的管理活动,能够体现科学与现代管理的路子和方法尚不多。管理方式明显滞后集中表现在:管理目标不够清晰,管理的预测、设计、执行等环节基本呈平行式单线发展,具体管理方式比较欠缺;管理的可选性不强,对比性差,相关的管理行为比较落后,已难以适应租赁市场的客观需求;管理队伍建设方式同样明显滞后,人员配备参差不齐,租赁的专业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市场扩容、营销目标、自我发展等清晰度不够,加上多为本企业施工生产为中心的服务的影响,导致租赁盈利管理水平低下;管理的相关制度建设不力,没有形成租赁企业管理的自我特色和现代管理的相应体系。
3.租赁管理观念相对落后
租赁管理的观念会深刻影响管理的方式。在传统的机械设备租赁管理中,管理面临的是更多的具体的配属性事务。管理人员常常模糊管理者和执行者的二者关系,会不自觉地把自己作为简单的执行者,以运作租赁业务的方式替代管理的主要手段。这种管理观念的落后,比较集中体现在租赁企业本身没有真正形成管理的现代理念,租赁管理的主体地位被弱化,更多日常的业务活动与必要的管理界限不清;管理者的思维陈旧,眼界狭窄,管理意识、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低下,没有真正确立现代化的管理基点和运作方式;理念落后,影响到管理不能把自我发展和潜在的租赁市场开拓紧密结合起来,难以形成租赁的管理绩效。
4.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机械设备租赁企业管理队伍的素质表现,决定着管理的实际能效,会反映出租赁实体管理人员现有的管理能力和管理走向,直接影响着租赁业务的正常开展和效益的获取。从管理人员整体情况来看,管理人员“后勤保障特征”明显,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依然突出。它主要表现在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源”优势置配不明显,会管理、懂设备、知经营的人才稀缺,个人学识基础不牢,专业管理技能匮乏,管理技能不够成熟,处理管理事务能力较差的情况比较普遍;缺乏强力的管理制度建设,管理人员陷入日常事务之中,忙忙碌碌,针对性不强,管理质量的不高;管理人员组合无配置优势,优化不突出,导致管理人员整体性管理思维陈旧,行为落后,无法对更为重要的具化性或创新性管理等进行探索和创新,凭借租赁管理的相关原理或规律,进行管理的项目科学设置,推出行之有效的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5.机构设置制约了管理绩效
机械设备租赁企业虽然是一种实体性运作,但它紧紧依附于建筑企业自身动力驱使,没有市场外力作用的积极干预,极容易被“边缘化”和“后勤化”,难以依据租赁市场的发展前景来积极开发相关要素,并根据租赁企业的主体特征进行有的放矢的机构设置。相关调查表明:不少租赁实体依旧机构设置臃肿,岗位人员配置过多,工作分类过细,直接导致了效率低下,成本大增,对管理的钳制愈加明显。机构设置带来的管理问题造成人浮于事,机构交错,责任不明,使得现行的网式管理有面无点,管理没有主次轻重之分,结果是管理留于形式,管而不管现象突出。同时,机构设置没有突出市场需求要素,往往成了建筑企业本身安放一些闲置人员的“落脚之地”,为人而设机构,为人而安排岗位的情况至今没有根本改变。管理被“机构化”加剧了管理“后勤化”的异变,管理体系、管管理机制始终难以真正形成,由此形成的企业老化情况非常明显。
6.综合管理要素严重不足
为建筑企业自身的管理体制、管理机构等限制,租赁企业的管理难以立足于租赁市场,管理没有市场目标,缺少动力支撑,管理资源调配不合理,管理人员素质老化等情况,已成了推进租赁管理市场化的极大阻力。管理现状最为堪忧和表现尤为突出的,是在推行租赁企业现有的管理方式下,体制僵化带来的市场定位一直比较模糊,反映在租赁市场的管理要素严重不足。它突出反映在现行管理的两个方面:一是没有租赁管理宏观性的市场定位,管理的目标要素难以发挥积极作用,由此深刻影响到了租赁管理的体系设计、现代制度建设、管理现代化、管理考核与评价等管理的系列性优化。管理运行要素的综合开发率和利用率低下,加上现有管理要素的明显老化,双重性要素矛盾已经难以保证管理的效益;二是围绕租赁管理中心,管理要素不足带来的影响已越发明显。从设备租赁对承租者的作用看,租赁减少资金占用和减轻资金负担的思考不足,优化自我生产结构程度不高,增加设备的使用率促进自身效益的拾遗补缺,相机而动的主动性差等,使承租要素的综合利用率优势难以显现。从设备租赁对出租者的作用看,有效促进资产的合理使用、提高设备利用率、增加设备的效益附加值、扩大设备销路、利用营销手段增加自身综合性经济效益等,这些不少管理环节没有管理要素的及时补充,更缺少要素的创新性利用。
二、机械设备租赁管理现状的成因
形成建筑企业机械设备租赁现状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在这些成因中,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不力、相关资源配置僵化、管理体制失衡、市场目标缺失等,是造成租赁企业管理出现诸多问题的主要成因。
8.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培养不力
综合素质指人具有的学识、才气、能力以及专业技术特长等综合条件的具体表现,亦称综合表现力。综合素质包含着个人的知识水平、学识运用、技能优劣、职业表现、实践能力、心理素质、道德修养、情操质量等各种能力等的素养状况。按照租赁实体现有人员的基本素质看,除了有建筑企业本身的人事资源调控不力、企业全面管理不够深入等客观因素影响之外,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不力主要存在四个问题。
(6)整体文化素质不高
文化素质指人们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表明人们在这些知识及与之相适应的能力行为,情感等综合发展的质量,水平和个性特点。建筑机械设备租赁企业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更多表现在相关人员所接受的租赁业务知识、管理知识,包括专业、市场、营销、组织、制度等方面的知识欠缺,企业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的情况比较普遍。这些租赁企业的人员来自本建筑企业的各个部门、二级施工生产单位等,人员组合空间较大,流动性较强,人员整体文化素质与其他实体相比已明显失调。来自多个国有建筑企业集团、建筑总公司及部分租赁企业的调查表明:租赁企业作为建筑企业自身的二级单位,大专以上学识水平的占人员总数的4.3%;具有一定管理专业技能的仅占4.8%。真正具有专业管理并可以进行市场化运作的寥寥可数。更多的人员要么专业不对口,要么培训不到位,要么属于短期安排,要么就是休闲待退,年龄偏大,个人能力不足,人员结构老化比较明显。反映在企业整体运作和整体管理上的基本品质、适应能力、操作水平等,差距较大,很不协调。由于文化素质差异,影响到人员能力的综合性发挥,可以适应租赁实体业务、管理、市场、营销等工作的互动性、主动性和可选性不明显。
2.专业管理质量不佳
同样,调查所反映的现有的专业管理的实际质量状况亦不尽人意。机械设备管理的物化性对比明显,多少设备该多少人管,设备与管理人员的配置比例最容易表面化,有极强的掩饰性。具体的设备维护管理、专业检查、定向管理等受到形式化、教条化管理倾向的影响,专业管理质量并不高。加上缺乏现代管理理念和现代管理要素,管理的预测、决策、计划、目标、效益等,不是配套不够,就是管理要素利用不力,浅尝求止,按部就班,管理的粗放特征非常突出。同时,管理的考评、监督、总结等部分脱节,管理的层次更新不够,相当的租赁企业管理如同管理仓库,多少设备出去,多少设备回来,设备折旧率、维护度等也表格化,表面化,没有更多现代的动态管理。这种一般的简单管理常常替代了全面管理,库房式静态质量替代了专业管理,管理的质量要求体现还不充分,管理与质量二者的互动也不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