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学生问过史华兹:“什么是有效的学习?”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自己觉得有趣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学生们听完后只是笑笑,并不觉得教授在认真回答他们的问题。但史华兹认为,有趣地学习就是可以使自己的身心愉悦、学有所用地学习。
难道学习真的有趣吗?史华兹说,在小孩子的眼里,他们对学校充满向往、好奇,他们相信学习一定比他们现在玩的游戏更有意思。可是当他们进入学校不久,便会发现原来学习是那样的枯燥乏味,没有什么乐趣可言。这种心理会一直伴随着他们读完大学,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体会不到一丝学习的乐趣。
学生虽然掌握了许多知识,但是在他们的深层意识中,并没有把学习当做一件有趣的事情,因为在他们看来,学习应该是一件严肃、认真的事,任何有悖于此的行为,都会被视为不良的学习习惯。而他们最终的目的就是要用分数来说明一切,即使得高分的人是个呆头呆脑、不通人情世故的学生。所以,史华兹强烈地建议:“应该把学习当做一件有趣的事。”
当代许多教育心理学家都十分重视对学习兴趣的培养。他们认为,当一个学生对于所要学习和记忆的内容有浓厚兴趣的时候,大脑皮层会产生兴奋优势中心,学习和记忆就会更加主动积极,不但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相反会饶有趣味,效率很高。理论和实践都证实,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发展记忆力、观察力、创造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动力。
如果你满怀兴趣地去学习,那么你会在知识的天空中快乐自由地翱翔,你的学习效率也会大幅度提高。
能充分利用上课时间的学生最轻松
如果在课堂上实行“打假”活动,一定会有很多收获。只要你仔细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每节课都会出现一些“身在课堂心在旁”的同学:有的人撑着下巴,眼皮竭力分开,可最后还是抵挡不了阵阵袭来的困意,于是终于进入了梦境,直到被同桌推醒;有的人一本正经地听课,不时地看会儿老师,不时地瞄一下课本,原来,这本包了收皮的课本其实是一本小说;还有的人眼睛瞪得圆圆的,耳朵也竖起来,仿佛一副专心听讲的样子,但其实他的心早就飞到球场上去了,只要一提问,准保什么都不知道。除此之外,还有的人课上只顾着埋头记笔记,老师讲课的内容却左耳听右耳冒,还有的人一边认真听讲,一边不时地低头记上一笔,他们积极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积极地回答问题,向老师提出疑问……
课堂上情景不同,课下同样丰富多彩:有人拼命学习,抓紧每分每秒,可不管是平时的练习还是大小考试,这些貌似认真学习的人都无法取得好成绩;而有的人课下轻轻松松,却毫不费力地取得好成绩,他们的区别就在于课堂上的不同。
事实证明,课上开小差,或不懂得如何运用课堂时间学习的人即使课下付出再多,成绩仍然比不上那些课堂上认真听讲的人。
因为,课堂是知识最集中的场所,每一节课都是经过老师精心准备的,都是精华。如果课堂上你不认真听讲,那就意味着你错过了知识的最精华部分。而课堂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场所,在课堂上不通过提问解决,那么问题很可能就一直搁置,最后也得不到解决。
我们都知道课堂学习占据着我们大部分的学习时间,这就更加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善于抓住课堂上的每分每秒,专心听讲,这样才能确保高效学习,只有笨拙的人才会舍弃课堂,而费劲心力把时间花在课堂之外。
所以,要想取得好成绩,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显得十分重要。那么该如何做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课前准备。课前准备一定要做好,比如课前预习和文具的准备等,课前预习,能够保证对知识脉络的掌握,这样就可以轻松地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另外,预习中产生的疑问会迫使你更加专心听讲,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而文具的准备是为了避免上课分心,以便提高听课效率。
2.专心听讲,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并积极思考,这样可以使自己一直集中注意力。
3.要善于观察并发现问题,这样有助于集中注意力。
4.大胆提问,增加课堂上的互动,促使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实这也是提高听课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
5.认真做课堂上老师布置的习题,以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6.善于记课堂笔记。不能因为要记笔记,就错过了老师的讲解,这样会得不偿失,记笔记要记书本上没有的,可以趁老师板书的时候记,听始终是关键!
因此,抓住上课的每一分钟,你将会成为一个高效率的学习者。
遵循个性,最高效学习
在学习中,每个人的个性都有其优势,不必羡慕别人,别人的方法未必适合你。丰富而自由的个性也是一个社会之所以具有丰富创造力的根本原因,没有个性的存在,没有个性表现的自由,就不会有创造力。所以,学习也要适合自己的个性,不能强求一致。
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泡利出生于维也纳一位医学博士家庭。从童年时代他就受到科学的熏陶,在中学时就自修物理学。关于不相容原理的发现,泡利在他获得诺贝尔奖后的演说中讲到,不相容原理发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他在慕尼黑的学生时代。在维也纳读中学时,他就掌握了经典物理学和相对论的知识。由此可见,泡利是一个智力非常发达,并且有天才的气质和个性的人,他能够运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把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因此,他很难按部就班地学习。
1918年中学毕业后,带着父亲的介绍信,泡利来到了慕尼黑大学访问著名物理学家索末菲,要求不上大学而直接做索末菲的研究生。索末菲没有拒绝,但还是有些不放心,但不久就发现泡利的才能果然不凡,于是泡利成了慕尼黑大学最年轻的研究生。
很快,泡利便初露锋芒。他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是关于引力场中能量分量的问题。1919年,泡利在两篇论文中指出韦耳引力理论中的一个错误,并以批判的角度评论韦耳的理论。其立论之明确、思考之成熟,令人惊讶,很难相信这是出自一个不满20岁的青年之手。自此他一举成名。
我们可以看出,泡利的求学之路是跳跃式的,而这与他与生俱来的天赋和个性化的学习息息相关。
个性是一个人创新精神的基础,个性化学习能使学习者“见人所未曾见”,“道人所未曾道”,个性化学习有助于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推陈出新。
要知道,当今社会不需要生搬硬套、按部就班的人才,也不需要学习的奴隶,而需要是有自信、有理想、有创新、有个性的高素质人才。
仔细思考过后,你会发现最高效的学习既要符合学习对象的特征,又要符合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巧妙地将两者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因此,学习者要努力释放自己的个性。而且,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个性化学习这个新概念已经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而且将会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不要事先规定学几个小时,而要规定掌握多少内容
人类定义了时间,设定了时间的年月日、时分秒,却反过来,处在时间的控制之下。
你怎么看呢?人类是不是常常为时间所制呢?你在学习中是不是常常划定一段时间来学习呢?
老师们常常在下课前对饥肠辘辘、蠢蠢欲动的我们宣布:“过三分钟才开饭呢,急什么!”
就是说,当我们眼巴巴望着秒钟在时钟盘上转三圈以后,大家才能冲进食堂狼吞虎咽。
的确,有时我们的生活需要时间来做安排。比如,时钟决定校门几时开,几时关;决定课间休息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决定我们的父母该几点去上班;决定火车几点钟开车;决定动画片什么时候在电视上播出……我们被框在一个个时间的小方格里。
时间让我们感到害怕,钟表上的时间好像是我们的无形指挥棒。在日历上,在计划表中,在详细的学年安排中,我们处在这张无边际的时间之网内。
在学校,我们常常在等待倒计时牌上的数字消为六个零,之后便松一口气,似乎我们的学习只是为了熬时间。
结果时间白白浪费,我们却没有任何实际的收获。我们总是胡乱地说要学几个小时,却从不认真想为什么要学、学什么,效果自然不会好。
试着想想下面的情况吧,你就不会如此草率地决定学几个小时来完成任务了。
当老师对我们说还有三分钟才开饭时,我们还可以这样说:“如果肚子饿了,就上桌吃饭吧!”这样的想法就是饥饿感在决定,而不是时间。
在学习中,由于听任时间的指挥,我们给自己划定一个个死规定,比如还看几个小时的书,还做半小时的作业,再读一刻钟,学习成了时间的奴隶……
毕竟,学习不是为了打发时间,而是一种乐趣,不是死板地规定学多久,而是在学习中忘了时间的流逝。
你可能经常陷入下面的误区:
一个个的学习计划,这门学习几个小时,那门复习几个小时。你放学回家,书包还没丢下,或者还在回家路上呢,就开始规定今夜学习几个小时,否则不关灯睡觉。这样,你注重的是那几个小时的时间,你将这时间看得比学习的成效更重要,不达到终点绝不上床睡觉。
何不尝试改变一下呢?你可以不让时间做你的主人,而是以学习中理解和学到的为准,说:“等弄清楚这些答案的原因,再关灯睡觉吧。”
天才们往往没有局限于时间,他们也并不是靠死板的规定学习多久,成就他们的伟大。
曾经有一个年轻人拜访了一位80多岁的老学者。在学者那狭窄的书房里,年轻人向学者倾诉了内心的困惑。学者:“你应该抓紧现在和未来的时间。”
年轻人:“是的,我在尽力。但是,我已经浪费了十几年。”
学者摇摇头:“达尔文说他贪睡,把时间浪费了,却写了《进化论》;奥本海默说他锄地拔草,把时间浪费了,后来成为‘原子弹之父’;海明威说他打猎、钓鱼,把时间浪费了,后来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居里夫人说她为孩子和家务浪费了时间,然而她不但发现了镭,而且还把孩子教育成了科学家。”
这些大人物都是善于掌控时间的高手,在时间里,没有局限。他们就像一条小鱼,自由自在地游弋在时间的海洋里。你羡慕他们伟大成就的同时,是否细想过其成功背后的奥秘呢?
如同在你的学习中一样,你所要的不是严格地强求自己学到几时,不是胡乱地做打算,而是首要看你的学习效果,自己消化了多少,确实弄明白了多少。
学习是一门利用时间和时间赛跑的艺术,若胡乱地给自己限定学习几个小时,那就好比你原来是海里的鱼,现在溯江而上,甚至钻到湖泊池塘了,境界越来越狭窄了。
一头搁浅的鲸是会渴死的。让你的学习像海洋一样,沉浸在求知追真中,假如这种热情一以贯之,你还会圈定这些死框框吗?
利用快乐要素学习
在很多人看来,学习嘛,就要找一间明亮的教室或者是安静的图书馆,规规矩矩地端坐着,拿起书本,备好纸笔,然后静心看书做笔记。
其实对于孜孜不倦的求学者来说,学习是不分地点的,我们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学习,只要我们愿意。
观察一下小孩子,他们探着头听父母、周围的人和电视里的人说话,小脸上充满了好奇,他们挥舞着小手咿咿呀呀,于是就熟悉了自己的母语。
漂亮的图片最能抓住孩子们的眼球,爸爸妈妈为了让孩子认识更多,于是买来动物、植物的图片,还有各种类型的故事书给孩子看,念给孩子听,孩子的眼睛紧紧地盯着这些图片,迅速地记住了这些内容,渐渐的,不但掌握了丰富的词汇,脑袋里也迅速储存了更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