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11900000017

第17章

四、一帆风顺时,懂得适可而止。做事要有回头的心态,若一心只知道往前冲,则很有可能逾越规范,误入歧途,最后掉进苦海,赔上自己一生的幸福。所以,要懂得回头,懂得在恰当的时候止步。

五、遇到困境不怨天、不尤人。要将苦难当成生命中理所当然的遭遇,时刻怀着“自作自受”的心态,安然接受。

六、不纠结于福祸,学会自我安乐。求福避祸是人的天性,然而古人说“福祸相倚”,只想求福而不愿遇祸是不现实的,刻意避祸的心态正是痛苦的来源之一。因此,我们不应将祸福分得那么清楚,而要在祸福不断转化的过程中从内心生发出安适和喜悦,这样才能从苦的纠结中超脱。

从痛苦中解脱并不是逃避,而是换一种心境,用全新的智慧看待生命。

大千世界,百态丛生,人生、善恶、苦乐等都是客观存在的。人生如海,潮起潮落,既有春风得意,也有万念俱灰。不必纠结于是善还是恶,是苦还是乐,如果生活的痛苦和不幸降临到你身上,不要怨叹、悲泣,只要明了自己所执著的一切不过是临水照花影,就能抛开心中痛苦的纠结,获得更广阔的心灵空间,尽情享受生命之乐。

挫折是成长的进阶

安于逸乐的人可能不会经受痛苦,但也绝不会收获成功的喜悦。

从前,某处住了一位单身汉。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哪怕只有一次也好。于是,他日复一日地向神灵祈祷。

某夜,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奇怪,这么晚了会是谁呢?”他虽然觉得纳闷,但还是把门打开了。门外站着的是一位名叫“吉祥”的幸福女神,于是他兴高采烈地请她进屋。可是,美丽的幸福女神却指着她身后的另一位女子说:“等一下,这是我的妹妹,我们是一起出来旅行的。”他惊讶地看着这位奇丑无比的女子,疑惑地问“吉祥”:“她真的是你的亲妹妹吗?”

“是呀,她是不幸女神‘黑耳’。”

他听了之后连忙说:“请小姐进屋里来坐,不过,还是请令妹先回去。”

“真是岂有此理!我们不论走到哪里,都是在一起的,我怎么可以单独留下来呢!”

他犹豫着,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吉祥”说道:“若有不便,我们只有告辞了。”

最后,他不知所措地望着姊妹两人离去。

这是《大般涅槃经》中的一个故事。这个单身汉拒绝了“不幸”,就等于拒绝了“吉祥”,这就好像我们追求幸福生活的过程中不愿体验路上的风雨一样。然而,但凡对生活有超然领悟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风雨中才能体会人生。真实生活的风风雨雨,只有靠自己去体会、去感受,任何人都不能为我们提供永远的庇荫。一个想要有所成就的人,应该掌握前进的方向,确定清晰的目标,让目标如灯塔般在高远处闪光;同时,还应该独立思考,有自己的主见,懂得自己解决问题。

只要一个人是活着的,他的前途就永远取决于自己。而依赖是对生命的一种束缚,是一种寄生状态。将希望寄托于他人的帮助,便会形成惰性,失去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将希望寄托于某种强大的外力上,意志力就会被无情地吞噬。

星云大师早年为了弘法也曾有段潦倒的经历,走投无路之际想到去投靠他的同学。

当他在风雨中走了十几个小时到达山门时,已经是又饥又累。寺里的同学听说了星云大师的情况后本想接济,不料该寺的老法师却以自身难保为由请他另想办法。幸好星云大师的同学怀慈悲之心用自己的钱买了米煮了粥,为饥饿的星云大师提供了救济。吃过饭后,星云大师再一次风雨兼程。

这段经历让星云大师对生活有了深刻的感悟。因此日后他所建立的佛光山便有了不成文的规定,即每一餐都多设了两桌流水席方便来者用斋。

说到佛光山,星云大师在建立佛光山时也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佛光山地处深沟纵横,土质松软之处,除了搬运土石,填平沟壑这件难事外,一旦遇雨,松软的土地很容易被雨水冲垮,费尽艰辛建起的工程就会毁于一旦;加之当地的气候多台风危害,佛光山曾遭风灾,成水乡泽国,屋倒墙圯。但天灾不是星云大师创佛光山最棘手的困难,当地一些人为了阻挠工程想方设法地阻断交通才是星云大师倍感困难之处。

但这一切都没有令星云大师停下脚步改变初衷,他抱着向“困难挑战”的精神,天灾来了自力救济,村民断路他想办法筹钱另辟新路。如今,佛光山信众日增,一片旺盛景象。

在风雨中,星云大师体味了辛酸,也体味了信心、愿力与成就。安于逸乐的人可能不会经受痛苦,但也绝不会收获成功的喜悦。醉过方知酒浓,饮过才知茶香,挫折何尝不是一坛陈酿的酒、一杯极品的茶。只有遭遇过挫折,并且认真品味挫折的人,才能体会其中的芳香。

在挫折的丛林中行走,尽管辛苦、彷徨、迷茫,甚至痛苦、无助、焦灼,但仍应前行不止。当透过重重迷雾,到达丛林的尽头时,那种极致喜悦便会由心中生发:原来,挫折的滋味是这样甘美。

现实中最常听到的祝福便是:“万事如意。”由此可见人们对于如意的向往。然而,世间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在我们期待如意生活的时候,却有人期待挫折。因为事情失败、不完满,能够使人明白自己的德行欠缺,自己的修行不足,因此更加努力、用功,从而在挫折中不断地成长。

日日不离苦,日日都是苦

与其叫苦连天,蹉跎了岁月,不如珍惜现在,减少忧虑,坦然生活。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都在被痛苦折磨之时想过:“来生再也不想做人。”

的确,生活之中苦比乐多,生来是苦,生存是苦,连死也是苦,无处不是苦。当人察觉到这些苦,并为此疑惑迷惘时,便已入了苦海。

生死幻灭,须臾无常,衍生了多少段悲欢离合。拥挤的街道,匆忙的人群,与你擦肩而过的缘分,与你错位的生命轨迹,造就了世间的悲苦。多少人苦苦哀求,不希望离开心中所爱;多少人几乎成魔,因为不得不舍下自己的拥有。于是,一幕幕悲剧,化作了枷锁,囚禁着人们,使人们无从挣脱。

人们常说,天堂地狱只一念之间。禅宗对于人间地狱曾有一番玄妙的解读。

有一天,李端愿太尉问昙颖禅师:“禅师!请问人们常说的地狱,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呢?”

昙颖禅师回答说:“无中说有,如同眼见幻境,似有还无。太尉现在从有中生无,实在好笑。如果人眼前看到地狱,为什么心里看不见天堂呢?天堂与地狱都在一念之间,太尉内心平静无忧虑,自然就没有疑惑了。”

太尉发问:“那么,内心如何无忧虑呢?”

昙颖禅师回答:“善恶都不思量。”

太尉又问:“不思量后,那心归何处啊?”

昙颖禅师说:“心无所归。”

太尉再问:“人如果死了,归到哪里呢?”

昙颖禅师问:“不知道生,怎么知道死啊?”

太尉说:“可是生我早已经知晓了。”

昙颖禅师又问:“那么,你说说生从何来?”

太尉正沉思时,昙颖禅师用手直捣其胸,说:“只在这里思量个什么啊?”

太尉说:“是啊,只知道生命漫长,却没有发现岁月蹉跎。”

昙颖禅师说:“百年如同一场梦。”

百年如同一场大梦,不知生从何来,更不知道死往何去,与其思索生死课题,探知天堂地狱在何处,不如把眼前的日子过好。

生离死别之苦,非人人所愿,却必然是人人都要经历的过程。难道因为苦,就放弃生命?但是死也不是对痛苦的彻底解脱,因为人们把死也看成了痛苦。既然无论如何也逃不脱苦,那么,与其叫苦连天,蹉跎了岁月,不如珍惜现在,减少忧虑,坦然生活。

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一块田,这块田的耕夫只能是自己。一个懒惰的、抱怨的耕夫,其田地将满是荒草蛀虫;而一个充满希望、辛勤劳作的耕夫,会把田地耕种得丰收连连。

一个好的念头,一次好的选择,都是在脱离荒芜和苦海,为未来播下幸福快乐的种子;每一次踟蹰,每一次犹豫,都是在给未来增添更多的痛苦。岁月短暂,又怎么经得起苦痛的蹉跎?

普贤菩萨警众偈云:“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这是在告诉我们,生命过去一天就少了一天,就像缺水的鱼一样,并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念及人生的无常,就不要放纵自己,而是要每日都想着精进修为,如此才能充分利用生命的能量。

今日仍流连于苦海之中,明日便无法收获安心之乐。日日不离苦,日日都是苦。与其原地蹉跎,等待着不知何日到来的解脱,不如用行动将自己从痛苦中释放出来,以获得轻松和幸福。

同类推荐
  • 金刚经·心经·坛经

    金刚经·心经·坛经

    《金刚经》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在中国佛教界,《金刚经》流行得极为普遍,如三论、天台、贤首、唯识等宗派,都各有注疏。尤其是自唐宋以来盛极一时的禅宗,更与《金刚经》有深厚的渊源。宋代,出家人的考试,有《金刚经》一科,也让我们从中看出《金刚经》的弘通之盛……
  •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世间的风光,有时一阵风就吹光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成功,结果把自己摧残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享乐,结果把自己摧毁了。要用无所得的心做事,才能和解脱相应。《处世》是济群法师对日常生活中人们追求外物的态度的指导。现代的人,有太多的浮躁和不安。如何正确对待财富、物质、名利、情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健康幸福的生活准则是什么?快乐的根源又是什么?《处世》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和方向。
  • 花花世界不染尘

    花花世界不染尘

    当一朵花映入眼里,你看到了什么?一位真正的禅者,拥有比一般人更敏锐的触角、更犀利的观察力,能轻易遁入内心的各个角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看得清清楚楚。本书作者正是这样的一位禅者,他以一篇篇抒情短文,和我们分享他在这精彩世界的所见与体会。书中文字或许如作者自己所说,代表一个清理、重建内在花园的过程,又或许它们只是单纯的一杯好茶,等待有心人来细细品味,感受“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快意游走于花花世界的自在与潇洒!
  • 如何放下(禅·心灵·灵性)

    如何放下(禅·心灵·灵性)

    本书用佛学观念关注了命运的问题,探究万事万物之间的因果因缘,探究人的欲望与牵挂。人如何可以心无挂碍地坦然面对。满遭损,谦受益,是生活中的智慧,也是人生的大道理。本性禅师在这一册中,举了很多现实中的案例,说明一些禅学大道理。
  • 圣经故事(第一册)

    圣经故事(第一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热门推荐
  • 大话西游之无欲

    大话西游之无欲

    “大圣,此去欲何?”“踏南天,碎云霄!”“若一去不复返……”“便一去不复返!”
  • 仙魔绝宠:重生我要复仇

    仙魔绝宠:重生我要复仇

    “老婆,老婆”某男厚颜无耻的贴上来,“伊猪头,你不要在这样卑、鄙、无、耻、下、流的缠着我,别忘了我们早就没有什么关系了,况且我还未了生死之仇”某女指着某男额头无奈说到。“老婆,什么复仇之事,有我在你放心了好不好,我们回家好好爱!你想要杀谁,我替你!”“杀你”某女冷酷无情。“杀你,杀你~”某小小宝满意拍拍手。某男崩溃晕倒……五年前,他因一次误会伤害了深爱的她,五年后受尽爱情与亲情背叛的她涅槃重生尽情杀戮天界,还带来一位腹黑小萌宝……【亲亲小白著:作者一时脑白,选错作品类型,本文并非是青春校园乃是仙魔言情哦!】
  • 晨记

    晨记

    不写,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也更能将生活的原貌更真实透彻的表现出来。它更加像《红楼梦》,取材来自身边最真实事件,事件很小很繁琐,但它又与《红楼梦》大有差异。它没有《红楼梦》里设定了那么多人物角色,它仿佛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人内心的告白,因此,在可读性方面它比《红楼梦》更强,更通俗易懂。门槛不高,什么层次的人都可读。正是因为它的上述特性,所以它没有很强的故事性,趣味性也不浓,甚至各个独立的心得使得整部书不像小说,更像一篇篇散乱不能成章为文的小东西。但正如沙漠是由一粒粒细沙组成一样,每一篇心得都是这部书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你有耐心,将它从头到尾一路看来,你会发现它们是一体的,你也就能看到它能它的全貌,因为它本来就是我一路走来没有任何断缺的内心独白。相信能够对我现在所处的时代和地方的人和事有一个全面的描述记录。故起名为晨记。
  • 尸蛊

    尸蛊

    百虫互噬,最后存活下来并带有致命的剧毒的虫子,被称作蛊,千尸互噬,最后剩下的,便被称作尸蛊!
  • 邪凤戏天:霸气夫君哪里找

    邪凤戏天:霸气夫君哪里找

    初见,是惊讶;再见,是惊叹;三见,是生生世世割不断地缘分。即使,再来一次。她也依旧是王者,只是身边有了他。陪她共度风雨,共享天下。
  • 邪帝魔妃:逆天废柴九小姐

    邪帝魔妃:逆天废柴九小姐

    她是二十一世纪钻石杀手,苦等恋人15年,换来同归于尽。天雷一声,穿越这档子是竟然让她碰上了,她堂堂21世纪杀手岂是被人人唾弃的废柴,分分钟告诉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元素双修?对不起她不稀罕,圣兽?她有上古神兽行不行,杀遍天下,唯独却败给了他---皇甫墨渊。
  • 二次元倾世游

    二次元倾世游

    一个超无聊的世界,一个超无聊的选拔,一个超无聊的系统,一个超无聊的综漫,一个超无聊的升级
  • 心灵胶囊

    心灵胶囊

    本套书是一套文学丛书,共15册。本书是作者近些年来创作的中短篇小说集,作者对生命、对自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本册为丛书之一。
  • 永恒剑道

    永恒剑道

    太古年间,一道毁灭之光降落万界,数之不尽的宗门、种族皇朝被湮灭,一道孤傲的身影站立在那空旷的世界,叹息一声后便走进了身后的轮回之门。时光飞逝的今天,一名少年在武院中成长,为了寻找他丢失的记忆,少年带着一柄铁剑,披荆斩棘,一路高歌,美色、权贵、名利当前,他又该如何抉择。“此生能有一剑一酒一知己,我便无憾。”柳逸看着那红尘世俗,如同一名过客。
  • 灵焚九霄

    灵焚九霄

    作者新书《武纵七界》请朋友们推荐票投给新书哦【全网第一本正能量玄幻爽文】灵力大陆,弱肉强食,强者为尊,斗灵决生死,尊王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