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健力宝有一批产品提前印制生产日期,被山西质监部门给查了出来,国家技术监督局下辖的《中国技术监督报》公开披露了这一事件。接着,中央的《经济半小时》节目转播了这一新闻,一家通讯社的记者也据此撰写了题为《健力宝违反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受罚》的新闻稿。此事很快被和媒体关系良好的健力宝公司所知悉,李宁作为分管宣传工作的企业人员,责无旁贷地挑起了应对媒体的大梁。今晚,他连夜赶来就是为了这一件事,希望将影响降到最小,给企业争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见到该新闻机构的负责人之后,李宁首先介绍了自己现在的身份,然后直截了当地提出要求,希望该媒体撤销一天批评健力宝的新闻。他的理由有二:一是健力宝公司在国内已有一定名气,该事见报后会对企业产生严重影响,二是健力宝正在开拓国际市场,此事见报后会影响产品出口。
据《李宁紧急行动》一文介绍,事情的结局是这样的:“这位负责人问李宁:我们播发的这篇稿子是否是事实?李宁承认是事实,并再三解释希望能够撤销那篇稿件……也许是李宁的精神感动了负责人,也许是稿件见报后的社会效应难以预料,这位负责人说了句下不为例,大笔一挥,撤下这篇稿件,并通知了全国各主要报纸和广播电台、电视台。第二天,这篇颇能引起些震动的批评稿,并没有出现在报纸版面上。”
这种事情在今天看来有些不可想象,甚至有妨碍新闻自由的嫌疑,但在许多企业“野蛮生长”的发展初期,媒体公关却是必不可少的。更加难得的是,李宁一分钱没花,而是以理服人,以诚感人。这种处理问题的及时性与灵活性,在今天看来仍不失其借鉴意义。在特殊的时期,李宁尽心尽力,打了一场漂亮的公关仗,用事实证明自己这个特别助理的价值所在。
做人不妨低调,做事还须高调
说到让李宁担任特别助理一职,李经纬有其深刻用意。起初,他只是想请李宁来当健力宝的形象代言人,后来,他跟李宁相谈甚欢,发现二人在发展经营道路上有不少共识,决定请他来健力宝工作。李宁愉快地接受了邀请,可是要给李宁一个什么样的身份呢?
一开始,李经纬想请李宁做健力宝的副总经理,可李宁坚辞不受,他认为自己对健力宝的发展没有任何功劳,不够资格做企业的副总经理。另外,他也不懂得生产和管理,一切还得从头学起。但是李经纬担心这么一来,李宁就会处处受限,于是决定让他做自己的助理,但在前面加了“特别”二字,以区别于一般的助理身份。
中国第一经理人唐骏在自传《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一书中提出“低调进入”是“职业经理人‘潜规则’之一”。他如此解释自己刚加盟盛大集团时的表现:“在还没有对盛大有更多了解前,尽可能不急于发表意见。在进入盛大的初期,我不希望因自己的任何言论影响未来我作决策时的信服力。头几个月我真的做到一言不发,我想那是一个更好的学习和了解盛大的过程。”此外,他还认为新加盟的经理人应该尽量尊重企业原有团队,而不要以“企业的救世主”自居。结果,唐骏在加盟盛大集团的4年里做成了许多大事,却“没有与陈天桥红过脸,就连小的争议都没有”。
这就是聪明人的做法,做事可以高调,但做人一定要低调。李宁虽说在健力宝公司的宣传、公关事宜上有过一些大手笔,但他在身份一事上一向谨小慎微,从不主动干预公司原有的计划,尤其是不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指手画脚。因为他知道,只有沉得住气,才能学到真东西,才能做大事。
果然,没过几个月,李经纬就兑现了当初的承诺,交给他一项特殊的任务:筹办运动服装厂,研发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运动服装。李经纬对他说:“趁着现在李宁的知名度还很高的时候,赶快把牌子创起来,让李宁和‘李宁’牌保持统一,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做生意,最重要的是时机,而不是完善的技巧。就像游泳一样,只要有了基本功,剩下的就能够自己摸索出来,当年健力宝也是这样走过来的。”在这一点上,有过成功经验的李经纬信心十足。
李宁不负重望,很快就拿出了计划,想在健力宝饮料厂附近盖一幢5000平米的大楼,用于“李宁”牌运动服装的研发和生产。涉及具体投资问题时,李经纬再次显示出了他的过人之处。此时的他已经预感到健力宝虽然事业上如日中天,但早晚会被产权问题所困扰,于是舍近求远,劝李宁多找一些投资者。他说:“李宁是中国的明星,也是世界的,于中国、于世界都是财富。‘李宁’牌生产出来,不止要做中国的名牌,更重要的是要创世界的名牌。‘李宁’牌也要和阿迪达斯、耐克一较高下。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发展的话,仅靠健力宝就难成大事。”
于是,在李经纬的陪同下,李宁到处游说,吸引投资,争取把服装厂办成一个中外合资的企业,这样也有利于“李宁”牌进入国际市场。在李宁的不懈努力之下,事情进行得比较顺利,不久就跟外商签署了三份合作协议书。后来,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将这些努力全部化为泡影,但李宁并不气馁,在李经纬的撮合下又和新加坡的康基实业有限公司搭上了线,找到了新的投资者。经过一番紧张的施工,原属于健力宝的一个五层楼大型仓库改建完毕,成了一座5000平米厂房,房顶上竖着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三个清晰大字:李宁牌。公司引进了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一流的生产设备,招收了500多名工人,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加工生产,一个可以年产16万套高级运动服装的工厂就此形成。1990年5月,李宁在此成立了中新合资的健力宝运动服装公司,推出一系列以“李宁”命名的运动服装。其中,健力宝公司控股51%,由李宁担任运动服装厂的总经理。
李经纬对李宁及其管理的运动服装厂关爱到了什么地步呢?有一件小事很能说明问题。工厂建好之后,李宁越看越觉得别扭,觉得李宁的广告牌不能做得像健力宝的那么大,于是打了份报告给李经纬,希望拆除李宁广告牌。结果,李经纬一看,皱着眉头在报告上写下四个字:胡说八道!李经纬尽可能地让李宁自由施展。
工厂建成之后,李宁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项跟体育紧密相连的事业上。现在,人员有了,设备有了,品牌也有了,关键是如何把市场培养起来,而市场的培养既要靠产品的质量说话,也要靠品牌的号召力开路。他说:“不管是用我的名字还是用谁的名字,我的目的是做成一个体育用品的品牌,这个品牌应该能够代表它后面的各种努力,比如生产、营销、经营特色、企业理念,这些才是这个品牌名字的内涵。”
在企业宣传上打过一场漂亮仗的李宁决定再出奇兵,先把品牌在全国范围内树立起来,这一次,他选中了即将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一届亚运会。当时赞助北京亚运会的大多为国外公司,而且实力雄厚,诞生不久、实力微弱的李宁牌凭什么跟人竞争呢?面对这个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李宁却有自己的乐观与信心,他说:“我知道国际上有一个惯例,任何大型国际运动会的圣火点燃活动因影响巨大,一般都由主办国厂商赞助,因为这有关国家的尊严。”李宁和李经纬商定之后,决定以此为突破口。
后来,事实正如李宁所料想的,一些外国商家虽然实力雄厚,出资不菲,但由于忽视了国家形象与民族尊严的问题,惹恼了主办方,给李宁以机会。李宁多次亲往北京,说服各方人员,最终以250万元的低价夺得了亚运会火炬的传递权,第一批生产出来的“李宁”牌运动服也因此被指定为第十一届亚运会圣火传递指定服装、中国国家代表队领奖服和中外记者指定服装。首战告捷,“李宁”牌办到了许多人觉得无法办到的事,迅速红遍了全中国。
此后,李宁领导着用自己名字命名的企业一路过关斩将,爬上了许多人认为高不可攀的山峰,绕过了大多人没有注意到的经营险滩,直至成为驰名中外的体育产品,与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知名品牌同台竞技。一切正如李宁公司在2002年重新确定的品牌口号所说的: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