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0年,钱永强考进北方工业大学,1993年他参加了俞敏洪办的一个GMAT班。说起来,钱永强最初还是俞敏洪的学生。他大学毕业后,想到新东方来授课,他没有走普通的求职之路,而是采取十分直接的方式:站在新东方门口等俞敏洪的车,他把老俞堵在车门口,大胆地提出试讲要求。他说:“新东方没有GMAT班,我来吧。我GMAT考得不错。”俞敏洪看着这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十分欣赏与佩服他的勇气,更欣赏他的自信,便给了他一次机会。
钱永强先是教GMAT,效果不错,于是俞敏洪让他去教GRE逻辑。他讲的GRE逻辑课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注重从学员的错误观点切入分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学员们都给予了他很好的评价。
年纪轻轻便有了这么好的成绩,钱永强的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青年才俊,他的成功也得益于俞敏洪的慧眼识英才。
钱永强在新东方一直工作到1997年,后赴美国耶鲁留学。2000,年他学成归来,重回新东方。这番回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俞敏洪很看重钱永强,特地和很多新东方的元老一起去机场迎接他。俞敏洪让他负责新东方与联想合作的新东方教育网站的项目,投资5000万,并且提拔他成为八个副校长之一,这时他才刚满28岁,可谓少年得志。
《诗经》上说:“得人者兴,失人者崩。”人才是一个国家兴亡的关键,同样也是一个企业兴衰的重要因素。俞敏洪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他一直在为新东方能吸纳到优秀的人才而努力,而且,他很大胆,敢选也敢用。对于刚刚28岁的钱永强,俞敏洪就敢于托付重任给他。在任用“明星老师”罗永浩、宋昊等人的过程中,俞敏洪同样表现出了过人的人才观念:
罗永浩能当上老师很出乎人的意料,因为他从小就不是一个规规矩矩的好学生,初中时严重偏科、逃学,高三没读完,就退学做生意了。他做生意也是小打小闹,后来无意中听说了新东方,经过一段时间的打探了解,他认为新东方的老师也不怎样,自己也能讲,而且比他们讲得更好。
2000年12月,骄傲的罗永浩给俞敏洪写了一封长信,自信满满地介绍自己的“优点”,用很长篇幅描述自己的“成长经历”,更历数新东方老师的种种不足。
面对连高中都没毕业的狂妄后生,俞敏洪本可以不加理会,但是,老俞看出了他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基于这一点,他给了罗永浩3次试讲机会。
第一次试讲是在新东方四楼会议室,结果罗永浩太紧张,讲砸了,学员们评论说“这个人没有幽默感。”罗非常沮丧:“我快30岁了,第一次被人说没有幽默感。”俞敏洪安慰他:“你要表现。你回去再准备一下,等消息。”第二次试讲安排在俞敏洪的办公室,给老俞一个人讲,这次,又讲砸了。俞敏洪安慰他:“你再去准备一下,寒假班结束后再来见我。”一个月后,罗永浩第三次试讲,内容是GRE填空,这次大获成功,好几个满分!罗永浩进入新东方后也不负厚望,确实“整”出了一套很有特色的教育方式,证明了当初俞敏洪起用他确实是“慧眼识珠”。
而宋昊是新东方的另一个“明星老师”,他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系,后来考进了中国科学院研究院,攻读的是植物研究专业。
一次偶然的机会,宋昊到新东方听了一节课。听了不到10分钟,宋昊觉得自己完全有资格站在那个讲台上,于是他小声问了问身边的同学:“教课的这位老师赚钱多吗?同学回答:“应该很多,因为他教TOEFL班没多久,他的奥拓已经变成小轿车了呢。”
于是,他当机立断去找俞敏洪毛遂自荐。在新东方门口自报家门之后,他被前台的小姑娘以校长太忙一口回绝。宋昊的脑子很灵,他马上心生一计,重新打了一个电话,压低了嗓子,冒充自己是俞敏洪的老同学,顺利地拿到了俞敏洪的电话号码。在电话里,俞敏洪感受到了宋昊身上那种“狂妄”的劲儿,他对此很欣赏,于是同意让宋昊试讲。
很快,俞敏洪的“识人”得到了证明:在新东方,对于老师的任用很严格,录用前必须经历“试讲”,由学员打分,分数不及格,就不能进入新东方。当上了新东方的老师后,仍然要接受学员的打分,仍然有被解雇的可能。所以,新东方的老师对每一堂课都不敢掉以轻心,但即便如此,偶尔一两次被学员打不合格还是不可避免的,俞敏洪就曾被学员打过0分。而宋昊从没有被学员打过低分,确实值得小小得意一下。
虽然宋昊学的不是英语专业,但是他能将枯燥的单词演绎得充满生趣,能用深入浅出的思路去解析那些深奥的理论,把学习英语的艰难转化为轻松的快乐。而且他喜欢看武侠小说,也将武侠世界的那些招式、用语运用到课堂中,文武交融,使学员们为之折服,为此学员们都很喜欢上他的课。
这就是俞敏洪选用人才的一大特色,他认为“只要符合条件,什么人都能用”。什么条件?俞敏洪这样解释:“第一,不管出身,不管什么专业毕业的,博士还是硕士;第二是重点筛选,主要是考察这个人是否具备该职位需要的专业能力,比如说让你当老师,肯定不能不会英语,而有些就不一定需要英语,比如说后勤;第三就是考察这个人的人品,也就是为人处世的态度,与人合作的态度够不够;最后是创新能力和上进能力。”
这种“人才不问年龄,英雄不问出处”的做法,大大丰富了新东方的内环境,使新东方获得了更好的发展前景。
百花齐放,新东方是一项创意产业
从某种意义上讲,新东方如今已是中国英语培训业的代名词。新东方能参加创意峰会,说明它有创新,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俞敏洪解释说,新东方之所以称为创意产业,是新东方别在人的技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是它突破了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摸索出了一条别人没有摸索到的新道路。俞敏洪觉得,每一次突破都是不断积累的结果。这就形成了新东方特色,后来发展成了“新东方模式”,它包括“多种流派,百花齐放”和“营销一种人生精神”两大内容。
新东方的教学方式灵活,而且创新很多,对于老师的教学风格也是兼容并包,鼓励百家争鸣。如果按授课特色来划分,新东方老师可以分为三个流派:激励派、学院派和激情派。
俞敏洪是激励派的代表人物,他追求通过语言的力量调动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讲究课堂氛围。他运用哲理性语言,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复兴精神,甚至对爱情的不懈追求;他还在枯燥的英语学习中注入幽默、笑话、知识、人生激励,使得苦闷的学习过程变成追求人生目标的快乐享受。
俞敏洪认为,语言是一种鲜活的东西,是有传播魅力的,是随着历史、社会的变化发展的科学。学生喜欢活的语言,老师用陈旧的语言讲课,是没有吸引力的,所以说内容正确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传播的方式和形式是不是具有魅力。他领导的激励派从某种意义上改变了中国外语教学的模式,让课堂气氛轻松活泼,让老师可以自由发挥,老师和学生都能享受传播和接受知识的过程,其乐融融。
学院派的代表是胡敏。他寡言少语,身上有股学究气息,很少说笑话,讲课也不像“激励派”那样激情四射、妙语连珠。但是他严谨的风格和缜密的思路,征服了许多听惯了激励派老师谈笑风生的学生。
新东方曾经有位学员在给老师评分的时候,先对其他几位老师大加赞赏,滔滔不绝,充满溢美之词。但是他认为,其他老师本来都可以得4.5左右的高分,而在他听完胡敏老师的讲座之后,只给他们打了4.0分,给胡敏老师打了5.0分。他认为并非其他老师不够优秀,只是与胡敏老师比较起来还是有差距。虽然这只是某位学生的个人之见,但是胡敏“学院派”的魅力显露无遗。
“激情派”是江博创立的,主要是指他的“激情新概念英语”。他讲究激情演绎、审美教学,所以他的风格介于激励派和学院派之间,立足于从本质上寻找中国学生多年来学不好英语的症结所在,充分挖掘学生内在的巨大潜力。早期新东方条件艰苦,江博老师的“教室”是中关村礼堂二楼左右两条狭长的过道,开始是只能放32排、73个座位的“小教室”,后来换到32排,能放101个座位的“大教室”。由于距离太远,后排的学生为了看清讲台上的他,不得不用望远镜来缩短与“崇拜者”的距离,可见追随者甚众。
这些流派风格各异、百花齐放,形成了新东方多元化的教学风格,也造就了一大批“明星老师”。每次培训结束,学生都争着请老师签名,和老师合影,给老师献花。这俨然成了追星族和明星的关系,难怪有人笑称“新东方的三尺讲台是一个造星T台”。
各流派多元化的教学风格和教师实力是新东方成功的法宝。但是,新东方能稳居国内英语培训老大的地位,仅凭一件利器是不够的,它还有一样独门功夫,就是在给学员们传授知识的同时,培育一种人生精神。
新东方的人生精神其实就是一种“励志”,一门“成功学”。俞敏洪曾表示:新东方是有一点成功学的,但它不是把成功学仅仅体现在表面上,而是发展出一套成功学背后的综合价值观念。价值观就是在信仰、对国家的看法、对民族的看法上,大家保持一致并且真心相信的东西。
新东方的成功缘于它用励志对所有学员的精神进行了成功的整合。俞敏洪认为这是新东方发展过程的一个创新,他说,他觉得做生意实际上就是在看人们内心到底需求什么,就像新东方知道学生渴望更加成功,渴望更加幸福,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踏上人生新的台阶,这就是新东方所有教学和所有工作的落脚点。
现代“营销之父”菲利浦·科特勒曾经说:“在新经济条件下,营销学的成功势必要从顾客的角度出发,企业需要以顾客观念制定相应的营销战略。”俞敏洪从创办新东方起就意识到这个问题,非常注意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他发现许多培训学校在对学员的态度、管理和理念上都有缺陷,它们只注重如何教好课程,而忽略了另外一个问题:能够花钱参加TOFEL、GRE考试培训的学员,都是在校学生的佼佼者,教师仅仅教好课程是不够的,这远远无法满足学员的要求。
俞敏洪认为,新东方与众不同的地方,并非只有教英语的老师,而是会聚了一群乐意感知社会变化以及推动社会变化的人。新东方的老师教给学员们做事的心态,做人的胸怀、理想、追求和目标等,这使得学员的潜能被激发,最大化地利用新东方的教学资源努力学习。而学员们的勤奋刻苦又从另一面诠释了新东方精神,他们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点燃了新东方老师为教育事业甘愿奉献的热忱。教学共同促进,一起追求成功。
据调查,许多学员选择新东方,除了看重培训水平外,浓厚的校园文化也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学生们把新东方比喻为“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来到新东方,收获最大的不是英语知识的提升,而是对人生奋斗不止的精神,对生活充满激情!”
新东方多元化的教学风格造就了“明星老师”,成功和激励学的人生精神受到学员的赞誉,这些都会在学生中形成口碑效应,每一位新东方学员,都会成为它的义务广告宣传员。同时,许多只重视教学效果的竞争对手纷纷倒下,退出培训行业。由此可见,一个不注重人文关怀,没有把它当成独特力量的教育机构,一个只把培训当成商业交易来对待的培训企业,终究会被淘汰。
俞敏洪用新的创意创造的“新东方模式”,给他的企业阐释了新的意义。新东方不单单是培训机构、提高英语能力的地方,它已经成为快乐、激情、勇于追求成功的象征,成为学生们插上希望翅膀的起点。
将爱与宽容融入团队建设
俞敏洪有一个雅号“思过斋斋主”,他的家就是思过斋,意思就是让俞敏洪面壁思过的地方。很难相信,堂堂新东方的CEO也要面壁思过,而且批判他的都是他的部下。
俞敏洪说:“在新东方,没有任何人把我当领导看,没有任何人会因为我犯了错误而放过我。在无数场合下,我都难堪到了无地自容的地步,我无数次后悔把这些精英人物召集到新东方来,又无数次因为新东方有这么一大批出色的人才而骄傲。因为这些人的到来,我明显地进步了,新东方明显地进步了。他们强迫我进步,因为我不进步,新东方就不会进步,新东方就不会有前途。没有他们,我到今天可能还是个目光短浅的个体户,没有他们,新东方到今天可能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培训学校。”
宽容和爱是俞敏洪建设新东方团队的两个关键词。见过俞敏洪的人都知道,他有招牌式的微笑,他的微笑总能让人如沐春风,减少距离感。他自己都说:“我从来不发火,总是笑眯眯的,所以我说话稍微严肃一点儿,下面人就受不了了,觉得出了什么事情。”
正是这份宽容与爱,才把“各路神仙”吸引到俞敏洪的身边。在新东方这样一个知识分子密集的企业里,“牛人”老师有很多。他们往往个性张扬,喜欢宣扬自己的理论,平时互相之间的语言攻击很多。俞敏洪在处理团队成员矛盾时,就是依靠爱与宽容,他曾把这帮牛气冲天的合作伙伴比做价值连城的瓷器,舍不得碰,他说:
“这帮家伙都是‘价值连城的瓷器’,而我则是这些‘瓷器’的‘保管员’,如果这些‘瓷器’摔碎了,就一文不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