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成渝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商品、要素等各类市场体系建设提出的客观要求,以建成国家重要经济增长极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为统领,以顺畅连接经济区内各地区的交通等基础设施网络为依托,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打破区域行政体制分割的制度性障碍为突破口,以发展多级联动的商品市场体系和要素市场体系为着力点,最终实现建成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一体化市场体系的目标,成为成渝经济区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快长江上游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市场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发挥市场在国家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一、构建区域统一市场体系的目标
(一)功能定位
根据成渝经济区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成渝经济区的一体化市场体系应该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功能定位:
为加快成渝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搭建资源配置的基础平台。
为推动成渝经济区区域一体化进程提供重要的内生动力。
为促进西部地区的市场一体化起到“催化”和示范作用。
(二)总体目标
按照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把成渝经济区打造成西部的重要增长极”的总体规划要求,结合川渝两省市各自的资源要素优势,以区域内的各主要中心城市为依托,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和成都经济圈为重点,通过逐步建立区域内统一的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等商品批发零售市场体系和各种生产要素市场体系。形成门类齐全、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互融合,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市场布局合理,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市场协调发展的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区域大市场体系,最终实现商品、要素资源的低成本自由流动,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并以此促进长江上游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市场一体化的进程。
二、构建区域统一市场体系的路径
在区域合作与竞争的基础上,加快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促进区域经济融合与协调发展,但无论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景多么广阔,总要经历利益不断冲突和调整的过程。固有的差距和制度性障碍会导致地区间的恶性竞争、追逐自我利益和一定意义上的垄断,不能很快形成完全的市场一体化。
以上因素要求成渝经济区打破过去僵化的行政区划管理模式,冲破狭隘的地方利益束缚,立足长远,建立按区域经济规划的、跨行政区域的发展管理模式。成渝经济区一体化市场体系建设应跳出行政区划的条条框框,打破现实与潜在的区域贸易壁垒,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从整合区域经济资源的角度出发,建立完善统一的区域大市场,尽力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真正实现融为一体。
(一)建立区域统一交通运输体系是市场一体化的前提
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交通运输业是经济区域的网络和命脉,交通运输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空间依托及表现形式之一,是区域经济整体协调发展和区域经济潜力充分发挥的前提和基础。以交通运输体系一体化来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既是区域市场一体化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实现市场一体化的必由之路。
从实现劳动地域分工和促进经济区域形成发展的角度来看,交通运输业是实现部门分工和地域分工的保证和进行经济联系的桥梁。由于企业之间以及区域之间的发展关系是既竞争又协作,区域内以及区域之间的经济贸易关联、产业关联和企业关联都要求提高生产要素和产品的流动性和无障碍性,从而产生对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在资源配置以及市场、税收和经济政策与管理方面一体化的要求。因此,市场一体化必须要先有交通运输一体化作为基础和保证。
从成渝经济区的交通发展状况来看,目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了较大发展,直接或间接连接重庆和成都两个中心城市的多条高速公路、铁路,以及网状交织的县、市级高等级公路建设为该区域的物质、要素的流动创造了较好的基础,但由于行政壁垒尚未完全破除,在跨区域政策、市场、管理、信息等协调和一体化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致使交通运输效率低、效益差,企业运输成本较高,交通基础设施的效益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加快区域交通一体化建设,是实现成渝经济区市场一体化的紧迫而重要的任务之一。
(二)加强政府合作,统一区域市场规划是市场一体化的保证
区域市场一体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市场一体化水平也是分阶段分层次的。但市场一体化进程快慢在一定程度上受政府主导作用影响较大。川渝两省市政府应联手统一对区域市场体系建设做系统、全面的长期规划,通过政府主导推动市场主体之间联合、重组和经营网络的跨地区延伸,构建区域内的商品流通组织体系与网络体系,形成了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在内的、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相结合、以批发市场、零售市场为主体的多层次、多门类的市场体系,加快一体化市场的形成步伐。
在保障有形市场一体化的流通设施开发与投资方面,随着成渝经济区市场流通规模的扩大,要加大对大型现代化营业设施、物流配送设施配套建设,着力发展区域性现代批发零售交易中心、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仓储建设,同时也要加大对城市社区、中小城镇和农村的新型便利商业服务设施和经营网络的开发,避免同一地区的商贸流通设施的重复建设和结构功能的雷同。随着成渝经济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功能的完善,在不同类型城市出现了一系列能够集聚多样化零售业态和多元化经营主体、具有强大聚客能力和辐射效应的商业中心和商业街区,形成多种市场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商品市场格局和遍布城乡的流通网络和商业网点设施。
同时,也要加强市场信息化建设步伐,推动以国际互联网络为载体的无形市场建设。一要加强流通领域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运用信息技术改进交易和运营手段,逐步实现采购、营销、物流配送、服务管理工作全过程的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二要加强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立全国及区域性的商品市场信息平台及商业基础数据库、健全商业信息采集标准,增强政府的公共信息服务功能,带动领域信息化、行业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
(三)企业为主体的市场是统一市场形成的根本途径
尽管政府合作,行政壁垒的消除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推动市场一体化,但这不是实现市场一体化的根本途径。在市场经济机制下,市场价格和要素流动不完全由政府决定,更多则是市场导向的。建设统一区域市场体系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市场自身的力量。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统一区域市场体系的建设主体也是企业,特别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企业。地方政府保护和市场分割的微观主体是国有企业,特别是隶属于地方政府的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企业受地方政府约束相对减弱,更多的是受市场规律调节。企业推动市场一体化主要依靠两条途径:产权链、供应链。
产权链合作即以产权为纽带,建立企业之间的联系,促进企业跨地区分布与跨地区并购。形成跨地区产权联系。其直接结果是促进企业要素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组合,促进了区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逐步融合,形成以资源有效配置和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区域专业化分工格局。
供应链合作及上下游企业之间按原料、投入品、生产、销售的链条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内的细化和分工基础上的合作。无论是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国内,竞争关系已经和正在由供应链内不同环节上的竞争转向不同供应链上的竞争。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的供应链合作便成为统一市场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