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区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重庆市、四川省境内,作为我国最早形成的经济区之一,是西部地区人口与城镇数量最为密集,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在西部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包括成渝经济区在内的重点经济区。2007年,重庆、成都同时获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渝经济区进入国家区域经济宏观战略层面,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已分别启动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成渝经济区城市镇群规划编制工作。在此背景下,开展《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研究》,将为国家编制《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提供重要的基础、理论支撑及思路参考,对成渝经济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研究试图在四个方面有所创新:
一是经济区域界定的创新。在研究中,运用区域经济、城市经济等理论,对可能纳入成渝经济区范围地区的经济发展、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等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分析,按照经济区界定的相关原则,综合考虑川渝地区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考虑到应重视成渝腹地城市群的融合发展对经济区的支撑作用,对成渝经济区范围进行了新的界定(包括四川14个地级市和重庆35个区县),这与川渝两地政府签署的合作协议中对成渝经济区范围界定有一定的差异,更充分考虑到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环境承载能力,以及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程度、地缘紧密程度等,主要增加了重庆渝东北地区11个区县和渝东南地区的石柱县,以形成经济上更具有互补性的经济区。
二是经济区功能定位的创新。在本研究提出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范围基础上,运用区域经济、城市经济及产业经济等理论,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成渝经济区总体功能定位:中国经济重要增长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先行区、中西部全面小康建设示范区和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既体现了成渝经济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体现了该经济区应发挥的在中西部地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全新战略功能。
三是经济区城市群发展的创新。提出成渝经济区城市体系定位:以重庆、成都两个特大城市为龙头,通过产业发展和争取国家战略支持,建设中国西部最大的城市绵延带和国家新的增长极。因此,以“两圈三群”城市群建设为整个新型城市体系的总体框架。
四是经济区产业发展和布局的创新。在对成渝经济区产业发展现状研究基础上,运用产业选择与布局相关理论(主导产业理论及衍生理论、产业布局与集聚理论、产业集群理论、产业竞争力理论、产业链理论),借鉴当今世界产业及发展布局的大趋势,提出了建设六大国家级产业基地的新设想,并提出结合城市群布局的产业空间布局构想,以大都市经济带发展模式和“点—轴”发展模式相结合的思路,布局4个产业区。
序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此研究追求学术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一是在学术价值方面,研究关注全国进入区域经济发展新阶段,对经济区发展思路进行探讨,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建设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区应该秉承的理念和可以采取的政策措施进行了研究。二是在实践价值方面,研究紧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密切结合川渝两地及成渝经济区实际,通过广泛调研,深入实际,提出了发展思路、途径和政策建议,充分体现了应用型研究课题的特点。本课题研究开始到本书付梓近两年,这两年的研究工作令人记忆犹新。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见证了重庆市和四川省成都市同时获批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目睹了川渝飞速发展所取得的瞩目成就,更是感受到了川渝合作推进的坚实步伐,更加坚定了我们对成渝经济区建设美好未来的信心。
感谢参与本研究的所有研究人员、工作人员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参加此项工作的所有同志们在研究过程中不辞辛苦、夜以继日、严谨求实,在任务相当繁重的情况下,牺牲了大量宝贵的休息时间,确保了本研究的顺利完成。
特别感谢对关心、支持本研究的各级领导、专家、学者、编辑本书的同志们及社会各界朋友们,是你们的支持才有了我们今天小小的成就。
由于研究水平及时间的限制,本成果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地方,以致本研究还可能存在很多的不足,恳请得到各位专家、学者、实际工作者及广大读者的批评指正。
易小光
2009年10月于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