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69000000020

第20章 国民文化与学术(6)

资产阶级文化中有着“可以永列在人类财产簿上的要素”。其实,资产阶级文化以前各阶段的文化,也有些可以永列在人类财产簿上的要素,即有永久价值的永远不会磨灭的东西。例如古希腊及罗马即是如此,中国亦然。中国的文化,其中有些堪以作为对人类社会有较大贡献的精粹。文化以生产力及社会关系的发展为基础,生产力发展到一新形态,社会关系改变,则文化必然变化。然而以前的文化之精粹可以在另一形态下保存着,或者经过一番更新而发展,却非完全归于澌灭。文化的发展是有累积性的。

上述具有不磨价值的文化元素,虽产生、发育于一个民族的民族文化之中,却不只是一个民族的,在本质上是全人类的,它是对人类整个文化的贡献。到将来民族文化消灭之时,各民族文化中的优秀元素将被世界化;即使不能世界化,亦将被保持为世界文化内部变异中的某地方的特性。这样,民族文化的优秀元素,不仅不会随着民族文化的消灭而消灭,反而能得到世界化,这也是辩证的行程。

中国有为全世界、全人类保持并提供优秀文化的义务,有改造其旧文化使与世界文化相适应的责任。我们如果不主动地对旧文化进行改造,而待外人来强行改造,那就难免沦于奴隶地位。

中国旧文化有哪些优秀的东西?老实说,旧文化中好的东西与不好的东西比起来,在数量上差得远。一堆一堆的朽土之中,只有一些金刚石在发放光辉。文化,一般地说,实即“正德利用厚生”。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于东方特重“正德”,而西方则特重“利用”。“厚生”是两方都重视的,不能厚生何以言文化?中国文化对全世界的贡献即在于注重“正德”,而“正德”的实际内容又在于“仁”的理论与实践。孔子谓仁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其意义就是与人共进,相爱以德。孟子更从人性及心理方面阐述仁,认为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性,仁源于不忍之心,即对于旁人痛苦的同情。以后儒家更以“成己成物”、“民胞物与”言仁。“无终食之间违仁”,即无须臾之间离道,能如此,即达到人生之最高境界,而达到此境界即得至乐。从根本上说,“仁”是动的,是自强不息的。“仁”是在现实中体现理想,在日常生活中达到崇高的境界。中国古代哲人所苦心焦虑的就是如何使人们能有合理的生活,其结晶即“仁”。他们总觉得人必须“正德”,然后人生才有价值。中国人的生活基调即在于注重“正德”。这就是中国文化对全世界的特殊贡献。

中国的表现“正德”的“仁”的理论与实践,是有价值的,应有以发扬之,但亦不可死板地保持,而应随着现实情况的变化而有所发展。儒家讲仁,承认差等,即有保持等级以及阶级的倾向,显然,这是应当更改的。

中国文化的缺点实在太多,但这都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新的社会关系之形成而消失,如大家庭制与旧礼教,以后必将变革。中国所最缺乏的是科学与团结力,必须向西洋学习。中国人因种种缘故,喜静恶动,追求宁静的安适,不追求运动的愉快,有些人甚至懒惰、萎靡,不肯振作,形成一种病态的样子,缺乏斗争的意志,更无斗争的力量。其所以如此,都是有其物质根源的。将来物质生活改变了,此种情形当然也会改变;但不能坐待物质生活之改变而有为,必须于此先有所变易。中国人应当养成勤奋的生活态度,不可再以安闲为乐和以变动为苦了。

中国旧文化的改造,同时就是新文化的创成,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复兴。要使中国文化得到发展,必须对现在的社会进行批判。虽应认识旧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加以发扬,却绝不可受传统思想的拘束而不勇于创新。

中国人的崇高理想迄未实现。中国人固有的崇高理想,考察起来,主要有三个:一是生活的合理;二是参赞化育;三是天下大同。中国人所做到的只是一部分哲人的生活符合自己所倡导的原则,其余的两个理想则未能实现,这是由于受生产力发展程度的限制。中国人要参赞化育,必须依靠科学;要实现天下大同,则舍社会主义别无途径。“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尽物之性是非由科学不可的。而欲“通天下之志”,“天下为公”,只有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才能变理想为现实。

中国久以天下大同为理想,所以将来世界性的社会主义文化之创成,亦正是中国固有理想之实现。

目前,中国虽面临着空前的大危机,然而也是空前的大发展时期。现在的时代是资本主义濒危的时代,是被压迫阶级即将翻身的时代,亦是被压迫民族即将抬头的时代。在此时代,帝国主义是不可能灭亡别的国家了。中国处在半殖民地的地位,在能达到社会主义以前,长时期的混乱是必然的。帝国主义虽然破坏了中国旧的社会经济,但它却不允中国形成一个健全的资本主义国家,它只希望中国长期陷于混乱状态。此时中国人应努力奋斗,坚定斗争的意志,加强斗争的力量。中国人切不可盲从着一部分外国人说“中华民族衰老了”,如果这样,那就等于说中华民族没有前途了。我认为,民族衰老之说并无科学根据,中华民族虽有若干衰弱之病,但仍保持很大的潜在活力,是能够转弱为强的。中国文化本来是先进的,不料以后停滞了,落后了。在此时代,中国应由西方文化给予的刺激,而大大地发挥固有的创造力,创造出新的文化,使之在将来的世界文化中有重要的地位,做出新的贡献。

文化是最复赜的现象,文化问题只有用唯物辩证法对待,才能妥善地处理。列宁说:“在文化问题上,性急与皮相是最有害的。”这是我们应永远注意的名言。

【附识】这是我30年代初期所写关于文化问题的文章。当时我对文化问题很感兴趣,有自己的主张:一方面我反对“全盘西化”,另一方面我也反对所谓“发扬国粹”、“读经复古”,认为应当运用唯物辩证法来分析文化问题。但文中对儒家“仁”的学说的评价,未免肤浅笼统,这是一个尚待深入钻研的理论问题,今后当试图做进一步的剖析。

作者简介

张岱年(1909-2004),河北献县人。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思想文化所所长,1980年后任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名誉会长。

10.知识的有机化

朱光潜

我们说“知识的有机化”,其实也就是“知识的问题化”。我们做学问,一方面要使有问题的东西变为没有问题,一方面也要使好像没有问题的东西变为有问题。

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知识加以有机化,这就是说,要使它像一棵花,一只鸟或是一个人,成为一种活的东西。

一种活的小东西就是一种有机体,有机体有三个大特征:第一,有机体的全体和部分融会贯通,有共同生命流注其中,彼此息息相关,牵其一即动其余,人体是最好的实例,每一器官,如呼吸循环消化等,都自成一系统,各系统又组合成一大系统,掌生命所借以维持的各种机能。人体的健康的发展需要各系统都健旺,某一部分有病,其余各部分都要受影响。有机体在西文叫作organism,和“器官”organ 与“组织”organisation 同根,我们可以说,有机体能成为有机体,就因为各器官有组织。有组织才有条理,有生命。第二,有机体的生长是化学的化合而非物理学的混合,是由于吸收融化而非由于堆砌。把破铜烂铁塞进口袋里去,尽管塞得多,铜仍然是铜,铁仍然是铁,丝毫不变本质。食料到了肚皮里去,如果也这样不变质,就绝不能产生生命所借以维持的血液。食料要成血液,必须经过消化作用。所谓“消化”就是把本来不是自己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把异体变成本体,本体因吸收融化异体时扩大起来,这就是“生长”。

第三,每个有机体都有它所特有的个性,两个有生命的东西不能完全是一样。这是由于生长的出发点(得于遗传的)不同,可吸收的滋养料(得于环境的)不同,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组织力量也不同。因为自己的组织力也是生长的一个要素,所以有机体的生长不完全是被动的而同时是主动的,不完全是因袭的而同时是创造的。每一种有生命的东西都多少是它自己的造化主。

有机体的这三大特征也就是学问的特征。

第一,学问不是学问,如果它不是一种完整的生命,用普通话来说,如果它没有“组织”,不成“系统”。

其次,学问不是学问,如果它的生长不借消化而借堆砌,不能把异体变为己体,这就是说,不能把从外面吸收来的知识纳进原有的系统里去,新来的与原有的结成一个有生命的整体。第三,学问不是学问,如果它在你心里完全和在我心里一样,没有个性,没有个性也没有生命,原因在没有经过自己的组织和创造。

同类推荐
  • 韩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研究

    韩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研究

    进入2000年,随着互联网的发达,可以看到的电视娱乐节目越来越多,欧美、日韩、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自然也包括我国几十家电视台的众多节目。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在网上经常可以看到不同节目的论坛,会员数量惊人,帖子数量更加惊人,有些评论一针见血,有些观后感悟则令人不由得怦然心动。于是,传播学毕业的自己也渐渐萌生了写点儿什么的愿望。这一想法几经沉淀,到2009年底开设了“电视娱乐节目赏析”这门选修课后才终于动笔。
  • 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近年来,随着传媒制度的创新,资金、人才、技术等市场要素快速投入到传媒产业发展中来,引起传媒产业结构的急剧变化,产业升级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日益凸显。本书是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的最新成果,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并结合深入的实证分析,阐释制度因素和市场供给因素对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提出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选择。
  • 耕耘南广

    耕耘南广

    辑录了几十篇在南广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一线辛勤耕耘的教工们的创业回忆文章。它记录着创业者的艰辛与欢乐、光荣与梦想,和年轻南广的成长历程。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南广青春律动的脉搏,园丁的敬业、奉献和激情,聆听她深情嘹亮的歌唱。
  • 教师工作减压手册

    教师工作减压手册

    为了指导教师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我们特地编辑了这套“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图书,分为《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手册》、《教师职业道德与素质手册》、《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手册》、《教师快乐工作手册》、《教师工作减压手册》、《教师文化娱乐手册》、《教师饮食保健手册》、《教师身体健康手册》、《教师医疗预防手册》、《教师心理健康手册》10册。本图书除了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给予一定指导外,同时还对教师的身心健康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研究,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非常适合大中小学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在校专业大学生和有关人员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收藏的最佳版本。
  • 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的经济报道

    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的经济报道

    《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的经济报道》以发展传播学为视角。以二十一年来获中国新闻奖特别奖、一等奖的通讯社类和报纸类经济报道为研究对象,探讨经济报道与中国这样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的经济报道》认为,获奖经济报道是国家主流意识的体现,具有主要来自以党政机关报(社)为代表的主流媒体、正面反映经济社会主流价值、兼具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双重职能、舆论引导和宣传诉求强烈、专业性有待提升等特点。而中国未来的经济报道及经类媒体应努力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和专业性,朝信息化、情报开发、数据库建设方向推进,并助力于国民塑造理性、健康的现代经济人格。
热门推荐
  • 半生凄凉半生秋

    半生凄凉半生秋

    流弊的书还需要辣么多介绍吗、最可恨的是,,,还要介绍20个字
  • 独宠老婆大人

    独宠老婆大人

    当他看到她之后就一见钟情,她单纯善良,不想过早恋爱,但在家人的支持下恋爱,结婚
  • 极度冰冷

    极度冰冷

    什么是人必不可少的精神?我觉得书中有一段描写可以给我们答案。慕容良辰一直是走在父亲后面,他总想走到父亲的前面。父亲去世,当他前面没有人的时候,他才发现,原来需要自己撑起一片天空的时候,竟然是这么困难。这就是生活,每个人都必须让自己的腰直起来,活得有人的尊严。这也许就是这部小说的全部意义。
  • 草上花

    草上花

    山里姑娘草上花一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奇怪的名字,直到正处在失恋痛苦中的林立诺来到这里,她终于开始接近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她历经感情的波折、仇恨的煎熬后,却对自己的名字有了更新的认识,她要做心上人所喜欢的那朵草上花。
  • 末世之诸神黄昏

    末世之诸神黄昏

    每个人都要轮到去登上千古长存的受难的高岗。每个人都要遇到千古不灭的痛苦,抱着没有希望的希望。每个人都要追随着抗拒过死,否认过死,而终于不得不死的人。
  • 男神是整样练成的

    男神是整样练成的

    屌丝的逆袭,热血的男神。为红颜而怒,可踏山河。
  • 魔女契约者

    魔女契约者

    大魔女拉克丝卿指着拉赛尔的鼻子,大声的说:“签了老娘这契约,你这辈子下辈子下下无数下辈子都是老娘的人了!”拉赛尔一把抱住了拉克丝卿美丽的大腿“女神,给次机会吧!”“行——你去把世界给我毁灭了去吧!”于是,拉赛尔一路扛着‘毁灭世界’大旗在大拉克丝卿的庇护之下踏上了他顺风顺水的旅程。“老天呐!哦,不!女神呐,再给次机会吧!!!”
  • 空间食族

    空间食族

    地球大学生时琛在兼职送快递时被一个从天而降的花盆砸倒,从而得到了空间食族留下来的本命种子,为了符合本命种子融合的条件,时琛华丽丽的穿越了。
  • 莫忆天涯

    莫忆天涯

    命运像是早被安排好了,他与他,他与她,每个人都被无形的线牵引着,成为命运的傀儡,是斩断这命运的枷锁,还是听从命运的操纵呢?
  • 微凉青春,沁心相伴

    微凉青春,沁心相伴

    19岁的高三生活枯燥无味,每天做着同样的事,看着同样的人,但一次偶然的机遇,她遇到了他,生活变得再也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