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你付出多少,你想要什么,命运便会给你提供得到它的条件,只不过,这些条件都是隐晦的,甚至是刻薄的,需要你去识别,需要你去极不情愿地领受,需要你用心地品味个中滋味,更需要你不失时机地去把握,去追求。李嘉诚是从学徒开始他的商旅生涯的。
转眼之间,已是1945年8月,日军投降之后,当时的香港百废待举,经历战争磨难的香港人,渴望一种安宁祥和的新生活。随着港英政府管治的逐步健全,香港的社会生活逐步走上轨道,经济复苏似乎成为各行各业共同的梦想。
这时候,庄静庵指派李嘉诚到高开街的一家钟表店做店员。这时的李嘉诚已经不是初来乍到的毛头小伙子,而是一个对钟表业有相当认识的熟练技工。甚至,他对高开街钟表店的业务,包括产品的摆放等,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而店里上下,就算不知道他是老板外甥,也没有人敢小瞧这位后生仔。
两年后,李嘉诚跳槽到一家五金制造厂和塑胶裤带制造公司当推销员。
后人依然不解,李嘉诚为什么又离开了自己舅舅的钟表店。那时的李嘉诚虽然年纪小小,已经是社会阅历深深。惯于思考,勤于思考的李嘉诚明白,就算是自己的舅舅,也没有可能给自己带来一切。
虽然当初进入舅舅的钟表店,除了想一技傍身外,还带有丁点私心杂念,那就是接近自己朝思暮想的表妹庄月明。但是,现实像一座大山一样横卧在他们两人面前,不但舅舅舅母不同意他们两人的来往,就连李嘉诚的母亲也不同意这门亲事。
更为难堪的是,舅舅在看出李嘉诚对自己的千金小姐的“狼子野心”后,横眉冷对,大有将外甥李嘉诚拒之门外之势。况且,当李嘉诚完全把握钟表业的内里乾坤之时,在看到这个行业的现实困促与未来掣肘时,已对在这个行业发展失去了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李嘉诚只有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中国的传统素有知天命之说,李嘉诚在苦凄的挣扎中,在艰难的生活中,在马不停蹄的事业中恒久不懈地意识到这一点。他知道了人不仅属于自己,不仅属于一个家庭,甚至不仅属于一个家族。李嘉诚对自己的发迹感触犹深,他就是这样说的:“创业时要百分之百靠双手勤劳换来……之后,机会的比例也渐渐提高,现在运气已差不多要占三至四成了。”
在一个有才气有灵性的上帝的宠儿百倍地虔诚地付出后,命运之神再也没有放弃他,也永远不会放弃他。就好像刚刚领受了神谕圣旨一样,像清教徒为上帝处心积虑地积累财富一样,像在炎炎烈日下,负重行走在绵绵沙漠中的骆驼一样,李嘉诚意识到了自己的义不容辞不可回避的历史使命:生命中尽可能的对财富的积极索取与对人性的积极发挥,还有,对社会的毫不吝啬地回报奉献。
李嘉诚没有丢失千载难逢的机会。既然有这样的机会,就不放弃,就紧紧抓住,就成为最出色的,在各个方面的尝试成为最好最成功最杰出的典范。
商场驰骋,商道纵横,商路茫茫,商海莽莽,成就千年商圣所应该具有的千年功业。亿万的财富进出、投资、吞并……呼风唤雨,没有硝烟的看不见战线的战争,没有疆域的王国,甚至看不见的你争我夺。静静的顿河,有谁知道,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到头来却是处处战争与和平,当然,未必人人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只能怅然若失地追问,怎么办?
李嘉诚呼风唤雨,乐此不疲,得心应手,随心所欲,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无论被美国《财富》周刊评为千禧年企业家,还是被《亚洲周刊》评为亚洲2000年第一号最有权力人物,都说明人们或远或近看到了圣迹的显灵,看到了圣迹的如影随形,感受到了圣迹的巨大的存在。
让我们在这里一同回味李嘉诚与青年学生的一次谈话,来进一步见识此时的李嘉诚。
问:在外国,有所谓的“天才”,即使年纪轻轻也可领导一队人马,成为领袖;但在中国人的社会如香港,则较论资排辈,年轻人很难赶上资历较深的同事,作为领袖的你,有何意见?
答:也未必如你所说。在四十年代,我年纪很小便出来工作,十七岁时为一批发商的营业员,年纪小但待遇很好,连花红一并计算,薪金比MD还高出两至三倍:十八岁做经理,十九岁为总经理,二十二岁创业。
所以,只要自身条件优越,有充足的准备,在今日的知识型社会里,年轻人更容易突围而出,创造自己的事业。
问:李先生你那么成功,会否对下属构成压力?你那么有知识,下属是否有机会发表意见及发挥自己的才能?你是否容易接纳及采用下属的意见?
答:下属们有很多发挥的机会。如在本公司服务多年的行政人员,有的已工作了很多年如长达三十年,什么国籍也有;无论是什么国籍,只要在工作上有表现,对公司忠诚及有归属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及考验,亦可成为公司的核心分子。
我很有信心,这批员工在他们退休之前,仍会留守在本公司继续做出贡献。原因是员工们很积极,很主动地发挥自己的才干。我们的业务遍及五十五个国家,香港及海外员工的数目达二十万,公司的成功,全赖这批员工的努力。
事实上,在每次开会前,我会多接触及了解有关事务。况且在开会前,我会仔细研究他们的建议,加上各部门同事各有自己的知识及专长,故当下属提出有用的建议时,很快便能获得我的接纳,例如,在一次行政会议上,我在两分钟内便批准了同事所提出的建议,我还打趣地说:“全世界没有一个行政人员能那么快取得总裁的批准。”
问:若你的员工想自创一番事业,你会鼓励他向外做个人发展,抑或留守在集团内继续做出贡献?作为老板的你,对这位员工有何建议?
答:以往,中国人做生意时常会有这个想法。对员工太好,他自己有积蓄,便会向外闯,开拓个人事业。若有这个想法,就只适合经营家庭式的小型企业;要经营大企业,必须知道大企业本身要有很完善的组织,一位员工的离开,自有其他人补上。
例如,本公司曾有员工被邀请往其他公司任高职,但当中也有不少人回流,原因是公司待遇好,大家合作愉快,最重要是双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本人认为,最重要是员工能以公司为荣,及觉得在工作上有前途。
问:李先生做生意的手法及宗旨,比较稳健、保守;但现在有些业务是需要以较进取的手法进行,并需承受风险。若有些业务需承受风险,即与你的宗旨违背,你如何做出取舍?若你的工作伙伴很进取,喜欢冒险,在合作上会否出现问题?
答:我本身是一个很进取的人,从本人从事行业之多便可看得到。不过,本人着重的是在进取中不忘稳健,原因是有不少人把积蓄投资于我们公司,我们要对他们负责任,故在策略上讲求稳健,但并非不进攻,相反在进攻时我们要考虑风险及公司的承担。事实上,我们现在有很多进取的业务正在进行中,只是未向外宣布。
船要行得快,但所面对的风浪一定要挨得住,亦非少许风浪,便停泊起来。
本人在五十五个国家都有业务,可见本人的进取心。在过去一年,我奉行的原则是保持现金储备多于负债,可以起到平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