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可选择的情况下,也就是说根本没有第二项选择的尴尬情况下,和记董事局被迫接受汇丰银行的友好建议,由汇丰银行注资一点五亿港元收购和记国际33.65%控股权,汇丰银行成为和记国际的控股大股东。结果,和记国际董事局重组,祁德尊黯然去职。
当时,汇丰银行亦曾承诺,一旦和记国际恢复盈利,汇丰银行将在适当时候出售和记国际,这就埋下了日后李嘉诚入主和记的伏笔。尽管如此,和记集团的财政基础并未稳固,当时公司仍有短期负债7.6亿港元、长期债务5.7亿港元,集团的组织架构仍未清晰。
1975年11月,大股东汇丰银行出面,邀请被誉为“公司医生”的韦理(W.Wyllie)加入和记国际董事局,出任副主席兼行政总裁,订明一旦和记恢复盈利,韦理可享有和记国际2.5%的纯利。自此,和记国际进入韦理时代。
韦理上任甫始,向和黄全体高层人员提出了在预定期限内达到的各项目标,包括建立财务控制、解决未了结的诉讼、减缩经常性开支、全面减债计划,以及清除亏损的部门和公司等。
随后,韦理展开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首先是全力遏止附属公司的亏蚀,同时加强总公司与附属机构的沟通,进而加强对公司的管理;其次是强化集团的财政基础。为此,韦理决定将亏损及盈利较低的公司出售或关闭。经过一年多的改革,和记集团内部管理层的改组已大致完成,主要的亏蚀已全部制止,公司运作很快就有了起色。韦理认为,黄埔船坞的业务只有货柜码头、交通运输、地产、制造业和船舶修理业等,这些业务的发展余地有限。但黄埔船坞拥有极大数量的土地,可为公司带来巨额的现金收益。
不过,黄埔船坞在其他业务方面却缺乏专门人才,尤其在地产方面,可说全无经验。而和记的业务极其广泛,它所拥有的最大资产就是人才,这刚好弥补黄埔的不足,能协助黄埔将土地发展带来的资金加以适当连用。因此,韦理决定将和记国际与黄埔船坞合并,1977年12月21日,和记国际董事局批准了韦理的建议,1978年1月3日,和记黄埔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取代和记国际的上市地位。
这时,和黄集团共辖有上市公司八家,包括和记黄埔、和宝、屈臣氏、和记地产、都城地产、均益仓、安达臣大亚以及海港工程,其所经营的业务遍及进出口贸易、批发零售商业、商务、货柜运输、船坞、货仓和交通运输、地产、石矿业、建筑业,以及金融投资业务。
此外,和黄还持有170万平方英尺商场做收租之用,为集团提供稳定租金收入,确保公司必需的现金流量,以应付集团日常运作之基本开支。1976年,和记集团获得1.07亿港元的综合溢利,并恢复向股东派息。韦理也如约获得260万元的巨额花红。
掌管和黄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转眼间,从九龙仓收购战以来,已是两年多了。风雨欲来,表面平复的市场似乎该有大动作了。
1979年,李嘉诚秘密与汇丰银行接触,得到的明确答复是:只要李嘉诚开出的条件适合,长江实业的任何建议,都会直接为汇丰银行有意在适当时候有秩序地出售和记黄埔普通股提供最好的选择与机会。
汇丰大班沈弼更私下应允李嘉诚,汇丰将优先积极考虑李嘉诚的任何可行性建议。领到这一尚方宝剑,担心夜长梦多的李嘉诚,快马加鞭地推动吞并和黄的大计。吸取上次收购九龙仓消息外泄的教训,李嘉诚对这次的保密极为重视,在外界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与汇丰银行展开收购和黄股份的洽谈事宜,同时,继续采用收购九龙仓时的分散户头的手法,极其低调地收购和黄股份。
在汇丰与长江合作重建华人行的两年期间,沈弼就对李嘉诚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沈弼是汇丰史上最出众出色的大班之一。作为银行家的沈弼,他在出让和黄一事上的考虑,就是以汇丰银行的切身利益为前提,而不在乎对方是白皮肤还是黄皮肤。总之一句话,不管白猫黑猫,能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沈弼亦会对怀疑者讲:“银行不是慈善团体,不是政治机构,也不是英人俱乐部,银行就是银行,银行的宗旨就是盈利。谁能为汇丰赚钱,谁就是汇丰的好朋友。”
落花有意,流水有心。李嘉诚深知汇丰绝对不会长期控股和记黄埔,因为金融机构直接操作企业,于理不合,于法不通,于情不便,汇丰银行出售和记黄埔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汇丰手头上持有的和黄股份,最终要找个好人家接手。谁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嫁个好人家,日后过年过节,也会有油水进贡。得到汇丰银行垂青,就可主宰这当日资产值62亿元的商业帝国。
当人们还在朦朦胧胧地分析猜测之时,一场世纪交易已经悄悄画上完美的句号。
1978年,李嘉诚与包玉刚达成协定,他放弃对九龙仓控制权的争夺,从而改善了与汇丰银行的关系,赢得汇丰银行高层的信赖。特别是得到汇丰大班的赏识。
李嘉诚有条不紊地部署收购和黄的一系列行动。李嘉诚又以自己的精明能干、诚实从商的作风,以及日益壮大的长江实业如日中天的业绩,令汇丰银行董事局沈弼所欣赏,从而为急需将和黄这个烫手山芋甩出去的汇丰银行,创造了一个十分具有吸引力的出售和记黄埔股权的适当时机,也使得李嘉诚梦寐以求的强烈愿望得以顺利实现。
紧接着集中火力的李嘉诚,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性与气概,秋风扫落叶,对英资和记黄埔穷追不舍,并继续在股市上吸纳和记黄埔的股票。
汇丰银行偏偏选中了李嘉诚。今天回过头来看汇丰,也不能不钦佩当时汇丰大班的眼光与头脑,正是他们的独到眼光,造就了李嘉诚,造就了一个商业王国的诞生,造就了一个现代版的经营神话,造就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商圣。
一个正直的香港人,在这一点上,都应该感谢这位洋大班。作为中国历史之一部分的香港历史,准确说,香港人的历史的真正开始,发端于李嘉诚收购和黄,由此,有了香港人自己参与并逐步主宰的历史,而不是延续过往的“华人与狗不准出入”的人格荡然无存的屈辱的殖民地历史。
李嘉诚频频与汇丰大班沈弼接触。他摸透汇丰的意图:“不单是售股套利,而是指望放手后的和黄经营良好。”另一方面,只要包玉刚出马敲边鼓,拉兄弟一把,自然马到成功。
李嘉诚在九龙仓收购战中的义举,不能不打动包船王的心。包玉刚始终觉得欠李嘉诚一个人情。而身为汇丰董事的包玉刚亦对李嘉诚另眼相待,从中积极配合,游说汇丰董事局支持。
以此为契机,李嘉诚于1980年,“蛇吞大象”式地收购了汇丰手下的和记黄埔。
收购和黄,令李嘉诚摆脱本地华资地产商的局限,一跃而成具国际视野国际业务的多元战略投资者。这位猎人事后难掩兴奋之心情对人说:“我捉到了一只大鹰!”反映入股英资财团的欢呼雀跃之情。
当时,极力支援李嘉诚的是汇丰银行大班沈弼。据悉,汇丰为出售所持和黄股权,会多番找寻买家,而沈弼很早就甚为欣赏李嘉诚,他与李嘉诚初次会晤后,沈弼立刻向银行高层写了一份备忘录,大意是说,李嘉诚此人非常精明,汇丰以后要多加留意。
既有这样渊源,汇丰出售和黄给长实一事,经过多次洽商之后,已到了水到渠成势在必行阶段。犹记得沈弼与李嘉诚就这宗交易拍板的会晤,是李嘉诚在当时长实总部华人行顶楼宴请沈弼,两人是在觥筹交错间达成协议的。
到了李嘉诚有意收购时,和黄基本上已走上正常发展轨道,双方的谈判极其保密,并在极短时间内达成协议。当年沈弼与李嘉诚在华人行会面后,1979年9月25日下午4时,沈弼主持了一次汇丰董事局会议,商讨把和黄股份售予李嘉诚。
历史往往机缘巧合。巧的是,在该次商讨出让和黄的汇丰董事局会议上,怡和及太古两大英资行的董事居然因故未到场,会议决定同意把股份售予李嘉诚。否则,上述两位英资大班决然不会轻易投票给李嘉诚,沈弼也很难轻易地拍板做成这笔交易。
该项交易事前也没有咨询和黄管理层的意见,只是在会议结束后,通知和黄行政总裁韦理。和黄完全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汇丰出卖了,确切说是被自己的同胞沈弼出卖了。
和黄管理层的尴尬不言而喻,韦理等人的愤怒可想而知。沈弼在英人英资眼中,成了典型的卖国贼。好在英国人不喜欢阶级斗争,否则,沈弼往后的日子也很难过。
收购条件也极为优厚,李嘉诚只需即时支付总售价六亿三千九百万元的20%,余数可延迟支付。后来证实,李嘉诚所支付的两成定金,是一天前沈弼亲自批准贷款予李嘉诚本人的,而且,六亿三千九百万元的售价十分便宜,每股仅7.1元。
当时的和黄行政总裁韦理便认为,和黄每股最低限度值14.4元,李嘉诚可说以大折让五成购得和黄,更得到汇丰的贷款支援。给予李嘉诚如此优厚的条件,除了九龙仓一役中欠其一个人情外,最主要是汇丰觉得,今后十年李嘉诚在香港的位置将举足轻重。
同时,也可借帮助华资李嘉诚赢得北京方面的好感,使得汇丰在香港回归后能够平稳过渡,经营运作不会受到政治影响。这对汇丰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石三鸟。不过,汇丰与李嘉诚方面都极力否认有如此长远的政治考虑,强调纯粹为一宗商业交易。双方从未考虑其中所牵涉的长远的政治利益。
沈弼不是一个简单的银行家,而是一个独具慧眼的战略投资家。
香港新闻界整日轰动,各报纸杂志纷纷用醒目的大幅标题,形容李嘉诚这次“蛇吞大象”式的成功收购,有如在香港上空投放了一颗原子弹,其石破天惊的能量,不仅轰动整个香港而且令股市狂升。
1979年9月25日,李嘉诚终于就收购和黄股份与汇丰银行达成协议,完成了这宗被《远东经济评论》指为“使李嘉诚直上云霄的一宗世纪交易”。
英资大行落入华人手中,这一日,对于香港的资本财团发展史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香港社会历史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载入史册的转折点。李嘉诚举行长实上市以来最振奋人心的记者招待会,一贯沉稳的李嘉诚,难掩兴奋激动的心情,以自豪的口气宣布:“在不影响长江实业原有业务的基础上,本公司已经有了更大的突破——长江实业以每股7.1元的价格,购买了汇丰银行九千万普通股的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股权。”
李嘉诚宣布,长实所购股份,约占和黄全部已发行股份的22.4%,成为和黄最大的单一股东。
笔者仔细翻阅有关李嘉诚的历史资料及图片档案,发现只有1999年出售Orange时的记者招待会上的李嘉诚的意气风发的表情心情,才与这次成功收购和黄最为相似。正是这前后相隔二十年的一进一出,成就了李嘉诚商业帝国的强大基石,成就了李嘉诚商业帝国的丰功伟业,成就了商圣李嘉诚的万世盛誉。
记者招待会后的一天,和黄股票一时成为大热门。小市带动大市,当日恒指大幅飙升,成交额四亿多元,可见股民对李嘉诚的高度信任与对和黄前景的憧憬。李嘉诚在回答记者所提出的“为什么长江实业只购入丰汇银行所持有的普通股,而不再购入其优先股”的问题时,直截了当地说:
从资产的角度看,和黄的确是一家极具发展潜力的公司,其地产部分和本公司的业务完全一致。我们认为和黄的远景非常好,由于优先股只享有利息,而公司盈亏与其无关,又没有投票权,因此我们没有考虑。我们在做出这一决定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要获取和黄集团名副其实的控股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