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抗氧化药:还原型谷胱甘肽、水飞蓟宾(益肝灵)、维生素E、牛磺酸等具有一定的降酶保肝作用,并可减少诱发的肝纤维化,其确切疗效有待证实。S-腺苷蛋氨酸(甲硫氨酸)对酒精性脂肪肝有效。蛋氨酸系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之一,因其分子顶端具有活性强的甲基,故也是合成胆碱时不可缺少的物质,其作用是通过胆碱间接地发挥去脂作用。忌用于肝性脑病。服法:每日3次,每次1克,饭后服。
(4)熊去氧胆酸:对脂肪肝、酒精性肝病等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是一种有良好前景的去脂药物。
(5)中药:大、小柴胡汤对脂肪肝有治疗效果。比较有效的药物有胆宁片、血脂康、绞股蓝总苷等,中成药由于毒性作用小,因此应用前景广阔。
肝保健归纳为十六字要诀“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慎用药物”。因此预防脂肪肝要从年轻时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十六字要诀,不仅可以防治脂肪肝,还可以将肥胖症、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等拒之门外。
水飞蓟宾为何能治疗脂肪肝
水飞蓟宾(益肝灵,水飞蓟素、利肝隆),本品系从菊科1年生或2年生草本植物水飞蓟果实中提取分离而得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
水飞蓟宾主要药理作用有以下几点:①保护和稳定肝细胞膜,本品经药理、毒理试验,结果表明有明显的保护和稳定肝细胞膜的作用;对四氯化碳、硫代乙酰胺、毒蕈素、鬼笔碱、猪屎豆碱等肝脏毒物引起的各种类型肝损伤,具有不同程度的保护和治疗作用。②对四氯化碳所引起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升高有一定的降酶作用。③具有降血脂作用。
水飞蓟宾临床适用于急、慢性肝炎,以及伴发脂肪肝、初期肝硬化,对中毒性肝损伤尤其四氯化碳等所致脂肪肝及高脂血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水飞蓟宾片剂,每日3次,每次2片,每片38.5毫克,温开水送服,或遵医嘱。
水飞蓟宾临床应用中,尚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水飞蓟宾制剂为片剂,每片含黄酮类化合物(水飞蓟宾)38.5毫克。
氯贝丁酯有何降脂作用
氯贝丁酯(安妥明,氯苯丁酯),本品为苯氧乙酸衍生物,可抑制肝脏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继而减少低密度脂蛋白的产生,能抑制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在肝脏的合成,从而达到降低血清三酰甘油和胆固醇的目的,并能促进脂质代谢和排泄,发挥降脂作用。本品还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纤溶酶及脂蛋白酯酶的活性,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有益于降脂护肝和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本品口服吸收良好,在体内迅速水解成游离酸,与血浆白蛋白结合。作用时间较长,半衰期(即服药吸收后,其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约为12小时。它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自尿中排出。
氯贝丁酯临床适用于:①高脂血症Ⅲ、Ⅳ、Ⅴ型,对症状性高脂血症,如肾病综合征和糖尿病性高脂血症也有疗效;②脂肪肝,对高脂血症、肥胖症伴发单纯性脂肪肝尤为适宜;③冠心病;④动脉粥样硬化症;⑤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症。
氯贝丁酯口服量,每日20~30毫克/千克体重,分2~3次服,餐后用温开水送服。体重超过65千克者,氯贝丁酯日服量2克;体重在50~65千克者,日服量1.5克。氯贝丁酯每日维持量为1.0~1.5克。用药4周后血脂降低,临床症状改善。若治疗3个月无效,则可停服氯贝丁酯。
经药检,本品毒性很低。偶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反应,或有头痛、头晕、肌痛、皮疹、白细胞减少及丙氨酸转氨酶暂时性升高等。
应用氯贝丁酯须注意以下事项:①氯贝丁酯可引起胎盘循环紊乱,还可通过乳汁分泌,延迟乳、幼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孕妇及哺乳妇女禁用;②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③氯贝丁酯与甲磺丁脲等口服降糖药合用时,应防止发生低血糖症。
氯贝丁酯胶囊剂规格:125毫克、250毫克、500毫克。
如何使用非诺贝特进行降脂
非诺贝特,为氯贝丁酯的同类药,在体内经酯酶的作用迅速代谢成非诺贝特酸而起作用。对正常大鼠、老年性高脂血症大鼠、食物性或三硝基甲苯所致的高脂血症大鼠,都有明显的降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作用,并能显着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其降血脂作用较氯贝丁酯快而强。
一般给药后24小时起效。
非诺贝特口服后4~6小时达血浆峰值,血浆半衰期约7小时,主要分布在肝、肾和消化道。在体内迅速水解生成非诺贝特酸及水溶性非诺贝特酸缩合物。本品88.1%由尿排泄,5.1%由粪排出。
非诺贝特临床主要用于Ⅱ、Ⅲ、Ⅳ、Ⅴ型高脂血症、肥胖症及其伴发的脂肪肝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非诺贝特口服量每日200~400毫克,分2次服,疗程3~4个月,待血脂明显下降后,改为每日2次,每次100毫克。
服用非诺贝特,少数患者可见丙氨酸转氨酶升高,停药后2~4周恢复正常。偶有口干、食欲减退、皮疹、白细胞减少、大便次数增多等不良反应。
使用非诺贝特须注意以下两点:①非诺贝特具胚胎毒性,可使胎脂减少或胎儿生长延迟,因此孕妇禁用。②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或禁用。
非诺贝特胶囊剂规格:100毫克。
胆碱对脂肪肝有何治疗作用
胆碱,即三甲基氢氧化胆碱,是组成卵磷脂的一个成分。
从肠道吸收来的脂肪,大部分暂时储存于肝脏,当其合成磷脂后,转移到其他组织。磷脂在肝内不断分解,也不断合成。其合成需要脂肪酸、无机磷和胆碱等,胆碱是卵磷脂的组成部分,它能促进磷脂的合成,加速肝内脂肪的转运。若摄入胆碱不足或体内合成胆碱不足,则脂肪合成磷脂的作用发生障碍,脂肪的转运过程受阻,脂肪在肝内积存,以致堆积过多,遂易形成脂肪肝,进而肝功能减退,最终引起肝硬化。药理研究中发现,若在其早期,给实验动物服用胆碱或蛋氨酸后,确有防止肝内脂肪积聚的作用,并可防治肝硬化。
胆碱参与正常脂肪代谢及转运,能使肝内蓄积的脂肪转变为易于吸收的磷脂,缺乏胆碱时,体内发生代谢障碍,尤以肝内脂肪浸润更为明显,心、肾亦可发生一定程度的变性。胆碱对不同原因所致的脂肪肝效果不一。胆碱缺乏所引起的脂肪肝(肝小叶中心脂肪浸润)应用胆碱防治有去脂作用。而对低蛋白食物所致的脂肪肝(肝小叶边缘性脂肪浸润)、饥饿所致脂肪肝、生物素及牛肝浸出物所致脂肪肝、黄磷所致脂肪肝等,应用胆碱都不能预防脂肪肝的发生。对高胆固醇食物所致的脂肪肝,大剂量应用胆碱有预防肝内脂肪浸润的作用,但对肝内胆固醇含量无影响。此外,大剂量胆碱亦可防止四氯化碳所致的脂肪肝。胆碱还能防止二氯乙烯所致的脂肪肝,但对病死率无影响。胆碱对维生素B1所致脂肪肝亦有去脂作用。因此,对脂肪肝的成因必须严格鉴别,只有合理使用胆碱才能真正发挥其抗脂肪肝的作用。
现在临床上应用胆碱预防脂肪肝,治疗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等症,但其疗效可疑。因为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胆碱,有人报道正常人若每日由食物中摄入胆碱300~500毫克,则每日可由尿排出2~4毫克,若超过5毫克胆碱,则表示胆碱代谢异常。研究人员指出,通常由尿排出的胆碱,不到食进(由食物摄入)胆碱的0.3%。肝病患者尿中排除胆碱一般多延缓或减少,因此,人体不会发生胆碱缺乏。而且,胆碱对非胆碱缺乏所致的肝脂肪浸润或肝硬化的治疗作用并不明显。所以,应用胆碱防治脂肪肝须严格鉴别。对于脂肪肝性肝硬化及其他类型肝硬化所出现的肝性脑病患者,胆碱应当禁止使用,因其代谢产物可使血氨升高,加重肝性脑病。
含胆碱的制剂常用的有以下两类:①氯化胆碱:为白色粉末,吸湿性强,易溶于水及醇。用于防治脂肪肝,每日3次,每次0.3~1.0克,温开水送服。
②复方胆碱胶囊:每粒胶囊含重酒石酸胆碱0.15克,蛋氨酸66毫克,维生素B124微克,肝粉84毫克。每日3次,每次1~2粒,温开水送服。用于预防脂肪肝、肝炎、肝功能减退等症。
蛋氨酸能防治脂肪肝吗
蛋氨酸,亦称甲硫氨酸,是人体的必需氨基酸。蛋氨酸的生理功能与其分解代谢密切关联。在腺苷转移酶催化下,蛋氨酸与三磷腺苷反应生成5-腺苷蛋氨酸。S-腺苷蛋氨酸也称活性蛋氨酸,其活性甲基在不同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能转给各种甲基受体而形成许多甲基化合物,如肾上腺素、胆碱、甜菜碱、肉碱、肌酸等都是S-腺苷蛋氨酸获得甲基而形成的,这是蛋氨酸生理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体内合成胆碱过程中,需要由蛋氨酸提供甲基,蛋氨酸的去脂作用是间接通过胆碱发挥作用的,其效用为胆碱的1/10~1/5。动物实验证明,蛋氨酸可预防脂肪肝和肝硬化。并可用于治疗慢性肝炎,砷及巴比妥类药物引起的中毒性肝炎。
但是,对于肝性脑病患者,禁用蛋氨酸及蛋氨酸制剂,因蛋氨酸在肠道中经细菌作用所释放的氨,经肠道吸收后可使血氨升高。
由于人体内不能合成蛋氨酸,可见人类和其他哺乳类必须从食物中不断补充蛋氨酸。在防治脂肪肝和肝硬化的临床应用中,将蛋氨酸制成片剂,每片0.25~0.5克,每日3次,每次1~2克,温开水送服。有人指出,当摄入大量烟酸时,蛋氨酸(甲硫氨酸)的需要量就增大。另有资料报道,蛋氨酸及胆碱的生化效能,因用B族维生素而增高。因此,有学者认为,在防治脂肪肝和肝硬化必须应用蛋氨酸时,须酌加B族维生素以增强其疗效。
肌醇有何去脂作用
肌醇与人体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的转移等过程有关,能促进肝及其他组织的脂肪代谢。肌醇为磷脂的组成成分,它与脂肪酸、磷酸等结合可构成肌醇磷脂,而具有去脂作用,且与胆固醇代谢有关。肌醇能防治由高胆固醇食物、生物素、肝浸出液及四氯化碳等所引起的脂肪肝。肌醇对高胆固醇食物所致脂肪肝的去脂作用,较抗脂肪肝素为强。还有人指出肌醇尚能消除或减轻消化系统癌症患者的肝脏脂肪浸润。
肌醇片剂每片0.25克,每日3次,每次0.5~1.0克,温开水送服。
维丙胺有何护肝功效
维丙胺,又名抗坏血二异丙胺,系维生素C的衍生物,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能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并具有减少肝细胞内脂肪沉积的作用。对急、慢性肝炎,高脂血症及脂肪肝并发肝功能损伤有一定作用。但可引起头晕、恶心、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
维丙胺有以下剂型:①片剂:每片50毫克,每日3次,每次1片,温开水送服。
②针剂:每支80毫克,每日1次,每次40~60毫克,肌内注射。
抗脂肪肝素为何能治疗脂肪肝
抗脂肪肝素是胰腺的一种内分泌物,药理实验研究发现,动物切除胰腺后,抗脂肪肝素缺乏,引起肝脏显着脂肪变性,虽注射胰岛素仍可死亡。当给予脂肪肝动物服食抗脂肪肝素后,肝内脂肪和磷脂含量减少,而磷脂与三酰甘油的比值升高,血内磷脂浓度增加,说明抗脂肪肝素可加速肝内磷脂代谢,促进高级脂肪酸的氧化。抗脂肪肝素对硫氨所致脂肪肝的抗脂作用极弱,对生物素、摄食高胆固醇食物或四氯化碳所致脂肪肝的抗脂作用,较胆碱强大。对于胆碱和蛋氨酸(甲硫氨酸)缺乏所致的脂肪肝,它主要是加强脂肪肝的氧化。表现在血内乙酰乙酸增多,而肝及血中磷脂含量无甚变化。对于中毒性或摄食高脂食物所致的脂肪肝,它主要是促进磷脂代谢,使肝内磷脂减少,血内磷脂浓度增多。本品因药源问题,国内应用不多。
抗脂肪肝素片剂,每片100毫克,每日3~4次,每次1片,温开水送服。
二异丙胺有何降脂作用
二异丙胺,又名利肝能、肝乐,本品是以维生素B15,即潘各米酸的活性成分二氯醋酸二异丙胺为主的复方制剂,亦即二氯酯康二异丙胺与葡萄糖酸钙的复方制剂。其作用是供给合成胆碱所需的甲基,药理特性有以下几点:①强大的趋脂性作用,能抑制及降低脂肪在肝内沉积;②促进肝细胞再生,有防止肝细胞损伤的功用,对于受损的肝细胞,有促进其再生的功用;③加强脑组织代谢,可改善脑组织对氧的利用率,增加脑血流量,从而加强脑组织代谢,增强脑组织呼吸及糖需氧酵解过程。
临床主要用于急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黄疸及其他肝脏疾病。亦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症、高血压病及其脑卒中后遗症,以及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等症。应用二异丙胺防治脂肪肝,成人每日剂量:粉剂0.2~3.6克或片剂1~3片,口服;注射剂1~3毫升肌内或静脉注射。可根据年龄与症状适当增减。
使用二异丙胺时须注意以下两点不良反应:①凡对二异丙胺过敏者禁用,如出现变态反应,停药后症状即消失;②偶尔出现头痛、口渴、腹痛、食欲不振等,有时也可见皮肤干燥、齿龈肿胀等。为避免恶心、眩晕等一时性不良反应,在静脉注射时应缓慢注入,服药之后暂时卧床片刻。
二异丙胺有以下几种制剂:①片剂:100片/瓶;500片/瓶;1000片/瓶;②散剂:25克/瓶;100克/瓶;500克/瓶;③注射剂:1毫升/支;2毫升/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