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9300000073

第73章 节场6

克利斯朵夫从醉意和音乐中抽出神来,意识到背后有人,转过身来,看见了两位鉴赏家。他们俩立刻围上来,激动得抓住他的手使劲地摇。西尔伐称赞他弹得出神入化,古耶很严肃地装着学者的神情,说他的左手像鲁宾斯坦(安东?鲁宾斯坦为十九世纪俄国钢琴家兼作曲家),右手像帕德列夫斯基(近代波兰钢琴家兼作曲家,政治家)。两个人很快达成共识,这样的人才不能被埋没,并自告奋勇要让人知道他的才华,心里却打算如何利用他来为自己博取名利。?

第二天,高恩请克利斯朵夫到家,并把放在家中一直没用的钢琴送给他使用。克利斯朵夫郁闷之极,便老老实实接受了。?

接下去开始的几天,两人各得其乐。克利斯朵夫有钢琴弹异常快乐;高恩很有礼貌地不打扰他弹琴。但时间久了,这种和谐便被打破了。高恩不懂音乐,也没有什么深刻的感情,却对音乐很着迷。慢慢地,克利斯朵夫弹琴时,他先是插入几句感想,后来就非说话不可,再后来,他在克利斯朵夫弹琴时,用嘴模仿各种乐器。克利斯朵夫忍无可忍,说高恩让他无法投入音乐。高恩勉强答应,但音乐一起,他仍不由自主地作声,嘻笑、吹哨、拍手、欢呼、哼唱,等到一曲终了,他必须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克利斯朵夫。?

高恩那个人是个古怪的混合体:兼有日耳曼的多情又有巴黎人的轻薄,又有自吹自擂的天性。在赞颂贝多芬时,他竟说他看到作品中有淫荡的肉感。《升C小调四重奏》对他来说是英武而又可爱的;《第九交响曲》让他想到害羞的天使;听到《命运》的前几个音符,他竟大叫:“别进去,里面有人!”他欣赏《英雄的一生》,他在里面听到了呼啸的汽车。他会将乐曲比作很多幼稚而不雅的形象,真叫人奇怪他怎么会喜欢音乐。他用荒谬的方式领会音乐,却同真正的音乐家一样流下深情的泪。克利斯朵夫把他的言行当成胡闹,特别是当他说些莫名其妙的话向克利斯朵夫炫耀时,克利斯朵夫会不胜恼怒地对他发火,用很冷酷的话挖苦他。可第二天,高恩对前夜的事已忘得干干净净,克利斯朵夫也往往后悔自己的不冷静而仍旧回去。?

更让克利斯朵夫气愤的是,高恩会约一些人来听他弹琴,拿克利斯朵夫向人炫耀。他常邀请三个犹太人和他的情妇来,那是一个非常胖的女人,非常愚蠢,老说些用心雕琢的无聊的双关语。她爱谈论她的食物,常去多艺剧院,几乎每天都在那里的歌舞中向人展示自己的大腿。第一次在高恩家见到这些人,克利斯朵夫脸色就变了。第二次,他就明确告诉高恩他不想当作别人的炫耀品,高恩赌咒发誓,以后不再邀请任何人,但他暗中仍旧继续,把客人先藏在隔壁房间里。如此几回,克利斯朵夫终于发现了,这一次转头就走,并且真地不再回来。?

尽管如此,他还得敷衍高恩,因为他需要高恩带他上各国侨民的家里,为他介绍学生。?

与此同时,古耶多次到克利斯朵夫的住处访问他。见到他住在那种地方,一点儿也不惊讶,只是亲热地说:?

“我有个好消息,你一定乐意听音乐会吧,我可以带你去,我几乎有巴黎所有剧院的入场券。”?

克利斯朵夫对此非常感兴趣,便真心地向他道谢。古耶像是变了个人,跟克利斯朵夫单独相处的时候,完全没有了往日的傲慢,脾气也挺好,一心想学点儿东西;但当着别人时,就又变回那晚的样子,盛气凌人,不可一世。他的求知欲是很功利的,凡是与时尚无关的,一概不屑。眼下,他收到了的无法评价的乐谱,他想获得克利斯朵夫的见解,他本人不大能识谱。?

他们一同去一个交响曲音乐会,会场的大门是同另一家歌舞厅共用的,走完曲折的甬道就进了大厅,里面空气浑浊,狭窄的坐椅挤在一起,还有很多听众站着,将走廊靠近舞台的部分塞得水泄不通。一个看上去极不烦恼的男人,急匆匆地指挥着贝多芬的一支曲子,仿佛想赶紧演奏完。隔壁的歌舞厅里传来的声音和《英雄交响曲》中的《葬礼进行曲》掺和在一起。听众总也不安定,不断有人进进出出,克利斯朵夫凝神留意乐曲的线索,他已长久没听到交响乐了,所以费了很大劲儿才感受到一点儿乐趣。不料乐曲没完,古耶就拉着他的手臂说:“咱们得走了,还有一个音乐会必须去。”?

克利斯朵夫皱了皱眉,不情愿地跟他走了出来,穿过半个巴黎城,到了一个充溢着难闻的气味儿的大厅,这个大厅在别的时间是上演戏剧的。音乐在巴黎像两个穷工人合租一间房,一个从床上刚爬起来,另一个就钻进他的被窝。一个庄严的老人,像驯兽师一样指挥着瓦格纳剧中的一幕。一群假正经的胖妇人和小姑娘,堆着微笑观看表演。等到乐曲终了,乐队指挥向观众行了礼,大家对他们拍了手,古耶又要把克利斯朵夫带到别处,这次他抓住坐椅的扶手,声明再也不走了,他希望能够全神贯注地欣赏一整首曲子,而不是在这里听句交响乐,在那里听段协奏曲。古耶跟他解释:音乐批评在巴黎是一种行业,这种行业里需要的是看,而不是听。?

克利斯朵夫对这种毫无节制地“看”音乐会感到奇怪。在德国时,他认为音乐在法国人的生活中占的份量是很小的,所以开始时他只希望在巴黎能听到一些音乐精品。不料他七天内就得到了十五场音乐会的观看权,一星期每晚都有,有时一天晚上两三个,同一时间,不同城区。克利斯朵夫对这种海量的音乐胃口不胜钦佩,他一向认为只有德国人才这样听音乐,不曾想远不及法国人。巴黎人音乐大餐的席面太丰盛了:交响乐、协奏曲、一支或二支序曲、一幕抒情剧。而且各国均有:德、法、俄、斯堪的纳维亚;仿佛不管是啤酒、香槟、还是糖麦水、葡萄酒,他们都能一齐灌下,而且不会喝醉。其实他们喝不醉的原因在于他们是无底的酒桶,倒进多少也点滴不留。?

不久,克利斯朵夫发现了这套音乐大餐的另一特点:所有的音乐会都在奏同样的作家的作品。贝多芬以前的曲子没有,瓦格纳以后的曲子也几乎为空白。便是在二人之间的时期内,也有很大的空白,音乐作品仅限于几个著名的音乐家,德国的五六名,法国三四名,自从法俄联盟,又增添了一些莫斯科的曲子。没有法国古代的作品,也没有意大利古代的作品,甚至德国十七、十八世纪的德国巨头的作品也没有一部。现代德国音乐只有理查德?施特劳斯一个,因为他比别人更善于推广自己的新作品,他每年都亲自到巴黎来指挥一次。至于比利时和捷克的音乐,更是绝对空白。更让他奇怪的是,连法国当代的音乐也很难找到。克利斯朵夫常听到周围的人把当代法国音乐称作震惊世界的珍品,非常想一赏为快,瞻仰一下天才们的杰作。但他费尽心思,只听到了三四支小曲,写得细腻然而过于造作,没有引起他的注意,他也不认为它们是现代的法国音乐。?

克利斯朵夫想看看音乐批评界对当代法国音乐的观点。批评界里各有主张,不仅不同刊物持不同的观点,同一刊物的不同篇章 也是相互矛盾。如果试图吸收所有的观点,非将脑袋弄炸不可。幸而编者只读自己的文章 ,而读者一篇也不读。但克利斯朵夫一心想对法国音乐有个准确的把握,仔细地阅读每一篇,结果被弄昏头脑的同时,也暗暗赞叹法兰西的沉着,处在这样的矛盾中还能悠然自得。?

在纷乱的舆论中,让克利斯朵夫惊讶的还有批评家们的学者面孔。谁说法国人是什么都不信只会信幻想的家伙?从表面上看来,他们的音乐知识无比丰富,即使一无所知也是如此。?

当时的法国音乐批评家都决定要学音乐,其中有几个是真的行家。他们费尽心思地思考他们的艺术,并且用自己的心思去揣摩音乐。这些人多数不大知名,出现在几种小杂志里,除非天降机遇,他们是没有资格踏进报馆的。他们诚恳、聪明、富有生机,因生活上的孤独常发一些怪诞的评论,这些评论常常是唠唠叨叨的。其余的人,匆匆忙忙学了点儿初步的和声学,就对自己的新知识喜形于色,迫切地想找个地方来显示自己的本领。?

他们满嘴的主旋律与副主旋律,调和音与合成音,九度音程的联系与大三度音程的连续。当他们说完某页乐谱上一组合音的名称后,就大功告成似地抹着额头上的汗,自以为将整个作品都已经诠释了。其实他们就像中学生分析古罗马时代的西赛罗的文法一样,只是把书上的名词背一遍罢了。但是在巴黎,最好的音乐批评家也不大能把音乐看作心灵的声音,他们不是把他看作绘画的附属品,就是看作科学的附庸。像这样知识渊博的人物批评起来自然要追溯到古代的作品。于是他们挑贝多芬的错儿,批评瓦格纳,公然嘲笑柏辽兹和格路克。当时的风气里,除了赛巴斯蒂安?巴赫与德彪西之外,什么都微不足道。而近年来被大家一直吹捧的巴赫,也开始变得迂腐、怪异了。漂亮人物正故作神秘地称赞拉摩和哥波冷了。?

这群学者之间将要展开很激烈的争辩,他们都是音乐家,各有自己不同的音乐欣赏方式。各人都很自以为是,认为别人的都是错的。他们互相诋毁,称对方是冒牌文人,将理想主义与唯物主义,象征主义与自然主义,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加在对方头上。克利斯朵夫本想离开了德国也就离开了类似的争论,现在才发现自己想得太美了。音乐家们本来应该感激可以有多种方式去享受音乐,可是他们非但没有这种情绪,甚至不能容忍有不同于自己的方式存在。当时的音乐界正因为一场新的争执分成了两大阵营,争论非常激烈。一派是对位派,亦称连续派、横读派;一派是知声派,亦称交错派、直读派。和声派只谈论韵味十足的和弦,温馨浪漫的和声。后者则反对重视耳朵,他们把音乐当作类似演说、发言一样的东西,当音乐演奏时,演奏者只管例行公事地演奏,别人听不见,算他们活该。他们尽可以在明天的公报上去读评论,音乐不是听的,而是读的。克利斯朵夫则认为两派都是疯子。人家要求他在连续派与交错派之间选择,他照例用一句箴言作答:?

“此党彼党,我均仇视。”?

人家追问:“和声和对位,在音乐上哪一个更重要?”?

“我认为只有音乐最重要,你们能拿出自己的音乐来让我欣赏吗?”?

这下,两派的意见一致了,只要眼前没有什么盛名享得太久的古人给他们抨击,他们就能因爱国的热情而统一起来。他们反复证明法国是伟大的音乐民族,德国正在没落。克利斯朵夫早已把自己的祖国批驳得不成样子,听到有人抨击它,倒能心平气和了。让他大为不满的是“法国是个优秀的音乐民族”。其实,他并没有看到历史上法国音乐有多少成绩,然而法国音乐家们坚持他们的艺术在古代是多么卓越。为了论述法国音乐多么光荣,他们先把上一世纪的法国名人取笑一番,除了那个非常淳朴的大师,而他却是比利时来的。做了这番扫荡,他们转向赞赏古代的大师,这些大师有些是刚被发掘出来的。政治上反对教会的一群人,认为什么都应当以大革命作为起点。音乐家反对这种观点,说大革命只是历史长途上的一座山脉,应当站到山顶,远望山后的黄金时代。经过长期的消沉,黄金时代又要重现了,坚固的城墙正在瓦解;一个音响魔术师正在引来一个明媚的春天;古老的音乐之树长出新芽,和声的花坛里,各种奇葩面带微笑地迎接黎明,歌唱的溪水……那境界简直是一首悠扬的牧歌。?

克利斯朵夫非常乐意听到这些话。但他看各戏院的广告上,全是亚贝尔?古诺和马斯涅的名字,甚至还有他认为被炒得太热的玛斯加尼和雷翁加伐罗。他就问他那帮朋友,所谓美妙的花园是否就是指那种无耻的音乐;他们嚷着反对,那是颓废时代的残余,谁也不会去理会了。可是实际上,这些作家的作品正在巴黎走红。一种理论如果同现实发生了冲突,为了维护理论,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的就是批判现实。所以法国批评家们抨击那些无耻的东西,反对那帮捧这些东西的群众。他们把乐剧当作一种文学,不是纯粹的音乐,而是有所表现,有所描写,有所暗示的音乐,总之,一切想有所表达的音乐都被冠之以不纯粹的罪名。并且,法国批评家认可纯粹音乐,其余的都是下贱的东西。?

同类推荐
  • 醉爱

    醉爱

    柳北桐和眼前这位风度翩翩的女士有过一次交往,他们今天的关系严格说是老乡。张茉莉是他们那座不大的城市里小有名气的漂亮女人,身材高挑,皮肤不算白却如同夕阳照射一般,典型的象牙黄,细腻且有光泽。那双薄薄的眼皮下,眼睛不是很大,却长了一个上翘的眼角,飞扬着一种迷人的气息。几年前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认识了她,并在一起吃过饭,那次人很多,她那阔绰的丈夫也在场。柳北桐感觉这个女人有点清高,不太说话,似乎有意和身边的人拉开距离。他那次被几位朋友哄着拥着弹了一段钢琴,转过脸时大家都在鼓掌,惟有张茉莉没有动,只是用那双边角上翘的眼睛瞟了他几下,就很快躲了过去,有些意味深长的东西分明就在那一亮一暗的眼波里闪着……
  • 谋杀安徒生

    谋杀安徒生

    一名学生死了,死时身上被插满了白色的鹅毛;一位幼师死了,死时穿着一套华丽的人鱼装;一个当红明星死了,被冻死在冰箱里;谷溪市开始接连有人离奇死亡,警方调查发现一切竟与数十年前轰动一时的连环谋杀案不谋而合,面对如影随形的变态凶徒,城市陷入了恐慌当中,最终警方是否能够查出谋杀背后的真相?翻开本书,惊悚旅途马上开启……
  • 紫晶月季花

    紫晶月季花

    《紫晶月季花》是残雪短篇小说系列之一。该系列为残雪近十年来的短篇小说作品,这些作品都是首次结集出版。本书共13篇,12万字。有《美人》《小潮》《石桌》《雪罗汉》《二麻进城》《都市里的村庄》《红叶》《紫晶月季花》《贫民窟的故事》(系列5篇)等篇目。这些短篇小说短则几千字,长则一万多字。这些作品大多写底层人们对生活的充满独特性的体验。细细品味,可以感悟到残雪文字中浓郁的先锋意味和独特的文学情怀。
  • 老鼠仓

    老鼠仓

    在股市里,庄家经常扮演股民的上帝,其实只是魔鬼。庄家让股民进地狱的办法,总是万变不离其宗,先让大家嗨起来,跟上他的步伐,但就在大家望见天堂的那一刻,他会釜底抽薪,让一切美景瞬间崩塌。资本市场其实就是一个屠宰场,看起来一团迷雾,但想赚钱并不难,因为一切纷争皆起源于人的欲望。
  • 大湘西土司

    大湘西土司

    这是一部根据真实历史材料所编写的历史小说。它主要讲了封建时代大湘西的最高头领土司的一系列故事。通过阅读本书,你不仅可以了解大湘西的一些人文历史,而且也可以了解它的民族风情,感受这片土地的神奇与魅力。
热门推荐
  • 仙途混沌之旅

    仙途混沌之旅

    踏于仙途之中,问天地大道,可否逆天成仙。看世间沧海桑田,终究是不能逃过情关。也许,他们的出现都是彼此美妙的误会;也许,他们不会得到任何人的祝福,他们却无怨无悔。他为了他,愿意与诸天神魔为敌,可终究开不了口说那句话。而他同样为了这句话,等了600年……本书以明朝正德,嘉靖年间为背景,为大家描述一个轰轰烈烈的大明天朝!
  • 诱拐小娇妻

    诱拐小娇妻

    五年前一场闹剧让二人之间有了关系,就在骆昊以为能够抱得小娇妻时,朱媚却毅然出国五年时间让两人成长,工作的交集让两人清晰的看到了对方的努力和蜕变。怎奈何世事难料,阴谋的出现和家庭的变化,让两人应接不暇!两人强强联手见招拆招,魑魅魍魉纷纷招架不住,跪地求饶。本以为两人可以共度余生,却凭空蹦出来一个私生子,两人的裂隙再现,这次能否解开所有的谜团,让两人破镜重圆呢?
  • 我的多面丫头

    我的多面丫头

    漫天飞舞的雪花,银装素裹。唯美画面。然而越是美丽越无法长久,些许时刻,那纯洁的雪花上片片红装。。。温热的红融化那冰冷的白。。。当下一刻黎明来临。这个黑夜终将不同。。当人们不停在穿梭在世俗中。总是在追逐些什么?是欲望是金钱是权利还是杀戮。或许更多。。。。。那个被风吹过得季节,慢慢的搁浅。在这个花开花落的季节,我们遗失在了哪里??这一刻没有你。。仿佛一个没有天亮的黑夜.一个没有灵魂的躯体。期待下一秒的灰飞烟灭。
  • 孩子他爹缠上我

    孩子他爹缠上我

    张深浅曾以为,失去了陈城君便失去了全世界,但是墨苏远却告诉张深浅,告别了过去才能遇到更好的,一直协议他们有了微妙的联系,可是墨苏远的生命里不只有她张深浅,对于抉择的问题,张深浅向来选择逃避,她不是个喜欢争抢的女子,她从来都是妥协命运,身边的人带给她的说有痛苦与折磨,让她退缩,最后的离开难道是为了告别过去?还是为了再次的相遇,张深浅并不知道,墨苏远其实只爱她,爱的没了自我与尊严!别人都说张深浅是替身,其实她才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一直是墨苏远心里最美的存在!其实他们的命运早就相连,从前是因为孩子,后来……后来是因为他爱她,她也爱他!
  • 破茧羽蝶

    破茧羽蝶

    十年系列丛书。书海苍茫,此套系列小说是笔者计划利用十年之功来完成,故曰“十年”。笔者想通过此种方式传达给众多写手和读者们一个信息,未能成神的不一定就不是好书,成神的也不一定就写得多么精彩。世间可笑之事本就这么多;另外,如今的网文的商业气息太重了,到处都是重复的桥段。小说是什么?无非是讲一个好故事和把一个故事讲好。其实,书需要新颖,更需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至于天命,就不是我辈所能揣测的了......
  • 至尊杀手妃:傲娇王爷追妻记

    至尊杀手妃:傲娇王爷追妻记

    一朝穿越,成为天下人尽皆知的废物草包,死老爹不疼,短命老娘早死,如此凄惨是要闹那般,看我如何亮瞎你们的狗眼。不料一遇王爷,从此节操是路人。某场景“你是谁?”某男笑道,“一个废柴没有资格问本王的名字。”我凑,一万只高冷的草泥马呼啸而过,王爷您自便吧,我不陪你玩了。不料,昔日高冷面瘫王一去不复返,至此变身幽怨逗比一枚,说好的高冷霸气呢?王爷,请让让,你踩到你的节操了,我帮你捡捡,不想某男不领情,“那东西有何用处?又骗不来王妃。”简直无语。又一场景,某王爷豪气甩袖,两眼煽情:“爱妃,本王罩着,天下任你行如何?”某女白眼一翻:“我又不是螃蟹,干嘛横着走?”某王爷:“……”
  • 被淘空的村庄

    被淘空的村庄

    《被淘空的村庄》,这部二十多万字的散文集,字里行间弥漫着浓郁的南方工业生活气息,有着厚重的乡土情怀,工业生活气息来源于作者在南方多年的漂泊经历,乡土情怀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对乡村田园牧歌式生活的赞歌和怀旧,而是深入到当下乡村生活的内部,对工业时代下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乡村精神肌理和生存境况的剖析。
  • 罗斯的法则

    罗斯的法则

    当你遇见心仪的女孩,你会干什么?暗暗的注视着她?还是鼓起自己的勇气去写一封表达自己心声的情书?你会做哪种选择?来看罗斯是怎么做的吧。。。。。。。就算是被拒绝了,哪怕是受尽了各种屈辱,他会后悔么?罗斯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终于重新洗刷了。男人啊~~~,至死都是少年。。。。。。。。。。罗斯:“我的字典里根本没有后悔两字!”
  • 异世为家

    异世为家

    李小罗家的墙上写着一个“拆”字,不过在拆迁队没有来的时候,他家遭雷劈了,他和他家的房子一起穿越到了异世,异世为家。
  • 别再为小事抓狂:青春篇

    别再为小事抓狂:青春篇

    为小事抓狂,每一天都频繁在我们身上发生,却很少被我们注意到。在成长中,谁都想快一点独立,快一点成功,快一点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然而,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却总让我们抓狂不已,抱怨多多,又始终原地打转。你手上的这本书,正是专门解决这一问题的心灵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