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92300000040

第40章 布劳恩(1)

导弹之父(德国1912~1977)

火箭天才

1958年2月,在素以反映当代国际重大事件的晴雨表著称的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出现了一位典型的日耳曼人的头像。在他的身后,耸立着一枚巨大的火箭。一行简洁的文字标明了这个人的身份和姓名:导弹之父冯·布劳恩。与此同时,白宫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庆祝仪式,艾森豪威尔总统在这个仪式上亲自向这位冯·布劳恩颁发了“美国公民服务奖”,以表彰在他发射美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探险者一号”上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全国到处都在为卫星的上天举行庆祝活动,布劳恩一下子成了一位美国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然而很有意思的是,在15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正炽的时候,也正是这位“导弹之父”,当时纳粹德国的首席火箭专家所研制的V-2导弹毫不留情地倾泻在同盟国的城市、港口和阵地上,使盟军头痛不已,并遭受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毫无疑问,当时谁也不可能想到,这位被希特勒亲自授予“荣誉教授”称号、差点儿为第三帝国扭转了战局的人,会在15年后成为一名美国的民族英雄。

冯·布劳恩几乎是从小就显示出了他对火箭的异乎寻常的兴趣和创造性天才。他于1912年3月23日出生于德国一个显赫的贵族家庭。在他还只有13岁时,他就兴致盎然地进行了他的第一次大胆而鲁莽的火箭实验。他将买来的6支特大号的焰火绑在自己的滑坡车上做成一辆火箭车,然后就在柏林豪华宁静的使馆区大街上点燃发射。车子在雷鸣般的巨响声中以惊人的速度冲了出去,完全失去了控制,直到焰火燃尽才停下来。实验的成功吓坏了街区的警察,却使小布劳恩感到欣喜若狂。在这以后,他更是没完没了地试验他的自制焰火,闹得四邻不安。

1925年,布劳恩第一次接触到了德国火箭发展的先驱者,当时著名的火箭专家赫尔曼·奥伯特写的《通向星际空间之路》一书。这本书给他以极大的影响,并从此毫不犹豫地选定了征服宇宙的终身事业。

1930年时,布劳恩幸运地成为奥伯特的一名助手,开始接受一些专业化的实验训练。这一时期,他与其他一些热心火箭事业的人一起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进行了几次实验性发射。虽然成功率不高,但却取得了宝贵的经验。1934年布劳恩22岁时,获得了柏林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他的论述液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理论和实验的毕业论文被评为最高等级的特优级。甚至在30年后,该文还被德国宇宙飞行协会作为其正式期刊的特刊重新出版,向全世界的火箭工程界发行。

V-2火箭

年轻的布劳恩在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逐渐引起了人们尤其是正在寻求发展远程新式武器的德国军方的注意。1932年,布劳恩接受了德国军方的要求,在继续柏林大学的学习的同时,成为德国陆军的一名火箭技术部门的成员,负责研究发展液体推进剂火箭。到1935年,他们所取得的成功促使德国政府开始成百万地拨给经费,从而使火箭研究第一次有了巨大的财政支持。1937年起,布劳恩成为德国最大的火箭基地佩内明德陆军研究机构的技术指导。在佩内明德,他表现出了杰出的组织才能。他改变了原来几个火箭热心者独自埋头研究的状况,转而依靠政府(军队)的资助,大批招揽专业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工作,分工研制,终于使火箭从一种实验探索性的“玩具”逐渐变成了威力巨大的运载工具和新型武器。

V-2火箭的研制成功无疑是二战期间布劳恩所取得的最大的研究成果之一,他也因此一下子名扬世界。V-2的出现虽然没能改变德国战败的命运,但作为第一颗大型实用型火箭,它却在火箭技术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几乎以后所有重要的导弹和火箭都是在V-2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V-2飞弹的惊人威力和发展潜力也第一次引起了各国领导人对火箭技术的格外关注。当时欧洲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曾写道:“当时似乎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如果德国人提早六个月完善并使用这些新式武器,我们要侵入欧洲将是极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侨居美国

1945年1月,在佩内明德一所普通农舍里,布劳恩和他召集来的几位高级行政、科研人员正在神情严肃地开着会。远处苏军的大炮声这时已隐约可闻,佩内明德不日就将失守已成定局,现在布劳恩他们所讨论的,就是今后的出路问题。

全体一致通过:向美国投降。

决定虽然做出了,但要实现它谈何容易。在此后的三个多月里,冯·布劳恩靠着他杰出的组织才能,指挥着装满两列火车和大约1000辆卡车的近5000名人员和大批资料,要到处躲避苏军和法军的追赶和防止垂死挣扎的盖世太保对这一批科学家的毁灭计划,而巴顿将军指挥的美国第3军却似乎总是遥遥无期。直到5月份,这一令人焦急不安的等待才告结束,他们终于在巴伐利亚如愿以偿地向美军实现了和平投降。正在受命搜索他们的美军很快就将冯·布劳恩及其研究班子连同装满16艘万吨货轮的V-2零件和资料一起运往美国,所有这些人员和资料基本上就成为战后美国航天事业起步的发展的基础。

这些德国专家们初到美国并不是十分愉快的。尽管美国十分需要他们的知识和技术,但他们毕竟是战俘,并不能被完全信任。这一时期冯·布劳恩尽管仍在实际参与主持控制和发射V-2火箭,但在其他方面的实际进展是缓慢而有限的。他提出的许多设想也未受到公正认真的重视,就连他根据对大规模探测的可能性进行科学研究的结果写成的一本小说《火星计划》也到处碰壁。在被第十八家出版社拒绝以后,他只好失望地将书稿藏到了阁楼的顶上。直到1955年他与其它一些德国科学家归化为美国国籍,特别是50年代后期美苏空间竞赛开始激烈化以后,这种状况才有了真正的改变。

1957年10月4日,在美国陆军负责火箭研制的雷德斯通兵工厂,满面春风的冯·布劳恩正在接待美国新任国防部长厄尔·麦克尔罗伊的来访。在视察结束以后的鸡尾酒会上,气氛十分轻松愉快。麦克尔罗伊与冯·布劳恩等不时闲谈着什么。正在这时,突然有人冲了进来,连礼节也不顾就气喘吁吁地大声说:“电台刚刚宣布,苏联已经成功地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

顿时,热闹的酒会厅内一下子寂静下来,所有的人都被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惊呆了。

冯·布劳恩脑子里也似乎“嗡”地响起来,这位一向温文尔雅的学者好像一下子变了一个人。用他的上司梅达里斯将军的话说,“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冯·布劳恩讲话就像用维克特罗拉式唱针种了牛痘似的。因为过分急于倾吐自己的感情,他说的话语无伦次。”

“我们早知道他们要发射卫星!”冯·布劳恩对麦克尔罗伊说,“我们的架子上就有导弹构件,放手让我们干吧。我们能在六十天之内发射一颗卫星,麦克尔罗伊先生!只要给我们开绿灯,六十天就行!”

开创宇宙时代

要是我们回过头看一下冯·布劳恩过去已有的研究成果和他为寻求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射卫星的国家所做的努力的话,那么冯·布劳恩的这种激动就完全可以理解了。早在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国就已拥有发射科学卫星所必备的基本条件了,在火箭推进、电子、空气动力学和核科学等领域,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在1953年时,冯·布劳恩就认为已具备一切基本知识和实验经验,如果全力以赴的话,最迟五年就可以发射一颗小型卫星,十年可以造出载人航天站,并且操纵它。1954年6月,冯·布劳恩在一次会议上提出,只要得到支持,那么把他研制的“红石”导弹和“火神式”导弹结合在一起,在1956年9月就可以把一颗小型卫星送入轨道。到1956年10月,冯·布劳恩指导研制的完全具有发射卫星能力的丘比特-C型运载火箭甚至已经完成静态点火实验,随时可以将卫星发射上天。布劳恩在各种会议和报告中都力陈美国首先发射卫星在政治、军事和科研上的好处。但遗憾的是,美国政府、国防部对此都毫不热心,一再加以否决,才使得苏联抢到了前面。

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使美国公众万分震惊。他们无法相信,那些“布尔什维克农民”正在超越强大的美国,苏联的导弹随时可以击中美国本土了,整个西方昂贵的防御结构也似乎一下子突然显得过时了。美国在国际上的声望大受影响。在国内外暴风雨般的指责下,美国政府被迫匆忙开始了它的卫星发射计划。但是妄自尊大的美国人却要坚持使用另一套“先锋号”火箭系统,因为冯·布劳恩毕竟还只是一名刚刚归化不久的“二等公民”。然而,“先锋号”发射却在众目睽睽之下惨遭失败。无可奈何,美国只好回头求助于冯·布劳恩。

1958年1月31日上午10时55分,由于风速过急已推迟两天发射的“探险者1号”卫星终于在卡纳维拉尔角点火升空。它所使用的运载火箭正是冯·布劳恩在1954年时提出的用“红石”导弹和“火神式”导弹拼结而成的“组合”火箭。在五角大楼一间冷丝丝的小房间里,冯·布劳恩在焦急不安地等待着,各地跟踪介绍的人们也都在紧张地准备接收卫星的无线电讯号。上午12时48分,在迟到了8分钟以后,卫星终于安然进入轨道并发出全球都可以收听到的嘟嘟声,冯·布劳恩紧张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下来。这时,正在佐治亚州和朋友打桥牌的艾森豪威尔总统离开牌桌,对着摆好的话筒宣布:“美国已经成功地把一颗科学地球卫星送入地球轨道”,从而表明美国已经跨人了一个新的时代——太空时代。

“探险者1号”的发射成功,使冯·布劳恩的声名大震,也使他得以开始放开手脚在“探险者号”和“先驱者号”计划完成以后,很快投入了“土星号”计划的研制工作。以往发射卫星所用的运载火箭都是借助原有的小型火箭拼凑而成的,有效负荷远远不及苏联。而现在冯·布劳恩决心要研制出一种世界上推力最大、最先进可靠的火箭,使美国在空间竞赛中真正取得长久的领先地位,这种火箭就定名为“土星号”。

从后来“土星号”的设计看,这一新的空间庞然大物,在很多方面依然与它的祖先V-2十分相似。它仍然具有V-2发动机的一切主要特点,如涡轮驱动的燃料和液氧泵,过氧化氢涡轮传动装置,用75%的酒精做燃料以及复壁燃烧室等,甚至连平顶喷射头也是根据在佩内明德广泛试验过的一个模型仿造的。只是冯·布劳恩在传动系统、制导系统等方面做了重大改进,在功率上也大为加强而已。

同类推荐
  • 朱元璋发迹史

    朱元璋发迹史

    中国历史不乏奇迹,朱元璋更是奇迹中的奇迹,从社会最底层的乞丐和尚,爬上天朝上国的皇帝宝座。中间的秘辛固然数不胜数,但这种成功足以激励后人。朱元璋的一生,可以说是拼搏的一生,也可以说是杀戮的一生。在他成功的路上,智慧伴随着血腥,谋略混杂着阴暗,理性之中夹杂着疯狂……如何解读朱元璋这个人,是现代人乐此不疲的话题。朱元璋身上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很多让人唾弃的地方。翻开姚尧编写的这本《朱元璋发迹史》,它将带你认识这位草根皇帝,并揭秘其发迹之路。
  • 洛克菲勒回忆录

    洛克菲勒回忆录

    本书为洛克菲勒家族的回忆录,戴维·洛克菲勒用坦诚的笔锋描绘了自己的一生,介绍了他那非凡的家族、出色的事业,他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等。
  • 石屏传

    石屏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石屏传》以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为背景,记录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屏追求不止,奋斗不息的一生,重点介绍了石屏寄情祖国航空事业,立足本职工作,设计了K—8和教8飞机,创造了中国航空工业外贸出口的神话,改写了中国空军飞行员训练体制等内容,反映了石屏一生浓浓的航空情缘。
  • 陨落的军神岳飞

    陨落的军神岳飞

    岳飞,古代战略家、军事家,从一个寒门弟子最终成为了一代抗金名将,十年间与金军大战数百次,几无败绩。他的一生慷概激昂,励志热血,最终却惨死小人之手,千百年来让无数人为之扼腕叹息。本书以岳飞的生平经历为纵轴,以岳飞在处事中展露的人性光辉与爱国情怀横向铺展开来,以点带面,以人带史,展现了岳飞十分精彩的一生,展现了他的高风亮节与英雄情怀,是一部真实、励志、热血的传记。
  • 萧红的虹:萧红传

    萧红的虹:萧红传

    本书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个人传记。作者用文字一行行重新拼凑和梳理着萧红31年短暂的心路历程和坎坷遭遇,用细致哀婉的笔致,为读者完整地呈现出萧红命运多舛的一生,让热爱萧红及其作品的读者,穿越近百年的历史,慢慢步入萧红的内心世界,重新回到那个岁月动荡的年代,与这位柔弱而又坚强、终身都在用全部的善良与悲悯追逐着爱的奇女子,共同走完她短暂而又奇绝的一生。
热门推荐
  • 命运和我

    命运和我

    他们笑我人生疯狂我笑他们不懂青春记忆里最好的都是你
  • 灵异出租车

    灵异出租车

    出租车里的诡异事件,我想大家也听说不少。下面由我说一下,我开出租车这些年遇到的一些恐怖事件。我叫丁晓宇,今年26岁,是一名出租车司机。正是因为出租车我的一生才发生了变化,鬼魂,僵尸,妖魔,不死人,昆仑山,大兴安岭,这一幕幕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画面。我又是怎么从一个凡人,变成不凡的。从人间到地狱,几番经历生死却又开启重生之门。
  • 一叶永恒

    一叶永恒

    九天大陆,宗门林立,强者无数。大陆之人,崇尚武道,以灵气修炼,感悟天地。传闻,修至巅峰,可达永恒!
  • 恶魔首席太凶猛

    恶魔首席太凶猛

    “把你送我七天七夜,我便帮你。”一场契约,她成了他的人。他-东方沐辰,商业帝王黑道霸主,妖孽俊美,冰冷霸气!而她-暮雪,只是一个菜鸟杀手!为了自己在意的人,她千方百计接近他,只为杀他;而他明知她的目的,却将她留在身边,无情的折磨;最后她爱上了他,却害了另一个他!楼顶之上他拿枪对准她的心脏,她悲痛欲绝,一跃而下……五年后,她为复仇而来!一张妖艳不可方物的脸庞取代了昔日清纯的容颜!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天界狂徒

    天界狂徒

    巫妖之争,中洲陷没。封神之战,南赡部洲惨遭破坏,修行之法断了传承。牛波衣来到了南赡部洲,从此风云起,波澜阔,一段傲世的传说开始了……
  • 万象之界

    万象之界

    我终将摆脱苦海的沉沦,于无尽的业火中重生,沐浴众神之血,在诸天万界的臣服下再度归来。
  • 探宝天下

    探宝天下

    美人、美物、美食、美景...所有一切美好都是胖子的宝。
  • 二十四节气间的幸福

    二十四节气间的幸福

    在绵绵细雨的清明日,我与她相遇在荒凉小巷的尽头。
  • 魔头的自我修养

    魔头的自我修养

    “魔头这个称谓其实只是世俗人对我的偏见,我只是刚好兴趣使然而已!”——王耀,对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