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
(1)阵发性头痛。头项牵掣疼痛,时发时止,痛甚则四肢厥逆,面色苍白,终夜失眠,怕声畏光,胸闷不适,二脉俱细,此属营血久虚,肝不藏血,风寒伤及厥阴所致,用此方多能奏效。
(2)痛经。本方为治妇女血虚寒凝之经期腹痛。
此证可分两类:一为血实气滞,一为血虚寒凝。当归四逆汤治后者疗效显著。症见面色苍白,舌淡苔白,四肢不温,少腹冷痛,月经错后,经血初来色暗,继则色淡,腹痛牵及腰背。且头晕、心悸、倦怠。投之无误。
(3)寒性腹痛及寒疝腹痛。不论男女,凡见四肢清冷,小腹抽痛,绵绵不已,服止痛药无效者,服此方定效。寒疝腹痛于本方加吴茱萸5克,生姜10克,乌药10克,小茴香10克,良姜5克,木香10克,以温经散寒,暖肝养血。
(4)四肢麻木。本方治血虚寒凝之四肢厥冷麻木。
(5)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刘绍武以本方加减所治10例,除1例停药外,9例均获痊愈。
(6)末梢血管痉挛(如雷诺病)。于本方加黄芪30克,血芚20克。魏遇春治疗4例,均获良效。
此外,凡素日畏寒肢冷,或由此而引起的心悸、性冷淡诸症,服之数剂可愈。
(7)治冻伤。夏仲方以本方加减治疗冻伤6例,喜获佳效。
(8)治小儿麻痹(流行性脊髓前角灰白质炎)。
(9)治下肢慢性溃疡、下肢静脉曲张、多发性神经炎及睾丸炎等,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10)治肩周炎。当归15克,桂枝10克,白芍30克,葛根30克,细辛3克,鲜姜3片。水煎服,连服3~12剂。
(11)治急性苯胺中毒、肺心病、结核性腹膜炎、肝硬化腹水、阳痿等。
(12)治疗肥大性脊椎炎。以本方加味治疗24例,治愈12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有效率达95.8%。
【注意事项】四肢厥冷而胸腹大热,舌红脉数,证属热厥者禁用,阳虚阴盛之寒厥亦非所宜。
十七、越婢汤(《金匮要略》)与胃苓汤
(一)越婢汤
越婢石膏与麻黄,甘草大枣并生姜,解表清热兼利水,表热阳水用之良。
【组成】麻黄10克,生石膏12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甘草5克。水煎服。
【主治】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自汗出无大热。既有水肿,兼有表热证的阳水者。
【临床应用】
(1)急性肾小球肾炎。症见数日前恶寒发热,继而头面四肢水肿,腹胀纳差,口渴、心烦,待热去症减可与胃苓汤交替服用,可短期获愈。
(2)荨麻疹。治以越婢汤加蝉蜕9克,萆薢12克,白鲜皮10克,僵蚕6克,笔者常以此方治之,取效甚多。
(3)流行性红眼病。症见双目红肿,畏光流泪,疼痛难忍;具有很强传染性,往往一家一户相继而发,尤其在小学生中皆多发生,以本方加蝉蜕9克,往往一二剂可愈。笔者用此方稍施增减,治于邻里者皆多获效。
本方加白术,名越婢加术汤。除具有本方的功效外,还可以健脾以除外湿,兼治里水,故为表里通治之剂。
(二)胃苓汤
即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五苓散《伤寒论》。
【组成】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桂枝、白术、泽泻、茯苓、猪苓。
【主治】
(1)肾炎水肿,湿盛吐泻,肝硬化腹水等。
(2)本方加砂仁、神曲、竹茹、枳实,名四正散,治夏季感冒,胃寒呕吐。
十八、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与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桂枝茯苓桃芍丹,芎归白术泽泻全,
两方合用效果好,用之妇女病可蠲。
【组成】桂枝茯苓丸由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白芍组成。当归芍药散:当归10克,芍药12克,川芎6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泽泻10克组成。
此两方都是治疗妇人妊娠杂证的方剂。但不论单独使用哪一个方剂,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若两方合用,疗效高,治疗范围也广。以此复方治疗寒凝血滞、湿阻血行所引起的妇科多种疾病,如痛经、经闭、月经不调、崩漏癥瘕结聚等。
【主治】寒凝血滞,瘀血内阻,或湿滞血瘀者,症见:少腹疼痛拒按,下血紫暗,血中有块,血块下后疼痛减轻,遇寒则甚,得热痛减;或白带过多,腰困,下肢水肿等,皆有卓效。
【临床应用】
(1)习惯性流产。治以本方加川椒6克,阿胶12克(烊化)作汤剂,嘱妊娠期前5个月,每个月服2剂,5个月后,每个月服3剂。
(2)治妊娠妇女羊水过多。
(3)治子肿。妊娠七八个月之后,下肢或全身水肿,称为子肿多以血虚、血瘀、湿滞而论。
(4)痛经。痛经有虚实之分,瘀血内阻之痛经,属寒、属湿,多半痛在经前或经期,痛的部位始终不移,而且拒按,少腹或有痞块,经期推后,血色紫暗并有瘀块。可于本方加牡丹皮9克,延胡索9克,肉桂3克,使瘀祛痛止。
(5)治慢性肾炎,膀胱炎,尿路结石,前列腺肥大,痢疾,肺脓肿,痔疮。
(6)治崩漏。崩和漏在性质上是相同的,只有轻重缓急之分。崩即出血来势凶猛,下血急迫,血量较多,不能停止;漏是出血量少,淋漓不断,绵绵不绝,病势缓慢,两者之间可互相转化。临床证明运用活血化瘀法来治疗血瘀引起的崩漏,不但没有加重出血,反而起到止血作用。这是一种祛邪的方法,一旦瘀血祛除之后就须停用,而改用健脾补血等法来滋养营血。因病日久,必耗气血,所以虚是本病的必然结果,一旦瘀血驱净,即可着手补虚,以巩固疗效,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故本方用于治疗寒凝血瘀之崩漏甚为适宜。
(7)治癥块。癥和现代医学的子宫肌瘤很相似,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中医认为是由于气滞血瘀久而成块。临床上多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月经周期缩短,以及不规则的阴道出血,肌瘤较大时,可在腹部触及包块。但若癥块太大,积的时间过久,此方恐不能胜任,当考虑其他疗法。
(8)腹痛(放节育环引起者)。个别妇女放节育环后出现腹痛、腰困、阴道出血、白带增多等不适应之症,投以本合方,效果良好。一般少则3~5剂,多则7~8剂,诸症都可消失。
(9)桂枝茯苓丸。加薏苡仁、当归、川芎、生地黄、大黄,治疗痤疮。
(10)胎位异常。妊娠第29~36周服用成功率最高。
(11)产后恶露不尽,不孕症,卵巢囊肿,妊娠腹痛,附件炎。
(12)治疗五官科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声带肥厚、梅尼埃病、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等,皆可随证加减而取得满意疗效。
(13)治疗高血压、低血压、坐骨神经痛、运动性血尿、老年性痴呆、黄褐斑、阑尾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注意事项】
(1)此二方单用不如二方合用治疗范围广而效佳,两方合剂,可命名为“桂苓归芍汤”。
(2)因本方活血化瘀,以祛邪为主,故治妇科诸症,须严格掌握适应证,确有血瘀内阻者方可运用,而且一旦瘀血祛除,即须改用健脾补血之法,不可墨守成规,固执一方。否则,势必矫枉过正,复伤阴血,以致变症丛生。
(3)本方药性平和,治疗瘀血诸证,疗效可靠,服后无不良反应。
(4)急性病者可服汤剂,慢性者可制成散剂(每服3克)或胶囊剂内服。
十九、真武汤(《伤寒论》)
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
少阴腹痛因寒水,阴虚水肿辨须详。
【组成】茯苓、生白芍、白术、生姜、附子各10克。
【主治】
(1)肾阳衰微,水气内停,肢体水肿,沉重疼痛,恶寒腹痛、小便不利,下利。
(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仍发热,心下悸,头眩,引起肢体震颤。
(3)用于脾肾阳虚引起的慢性肠炎、慢性肾炎、心源性水肿等。
(4)亦治水肿与里寒的合而咳嗽。
【临床应用】
(1)小儿喘咳,水肿久不愈者。症见颜面黄而水肿,腹大,下肢肿满,频频喘息,咳嗽干呕,痰涎稀,纳差。以喘、满为主证者,先投以小青龙汤轻剂治之,继以真武汤轻剂治之,数剂可收全效。咳嗽重者加五味子、细辛、干姜。
(2)慢性肾小球肾炎(属肾阳虚者)。症见水肿不消、面色萎黄、手足厥冷、舌质肿淡、苔薄白、脉迟细等一派虚寒之象。治以真武汤、胃苓汤各3剂,交替服用。
(3)胃下垂重症。胃下垂多因素体虚弱,劳倦过度。脾靠肾阳温煦,故多脾肾俱虚。以真武汤为主治疗,可取佳效,呕者去附子,重用生姜。
(4)水肿(属脾、肾阳虚者)。各种化验检查不出任何病理改变的水肿临床常见。大都病程长,水肿顽固,反复不愈,手足不温,脉迟无力,唇淡口和。脾阳虚其下利者去白芍,加生姜。
(5)白带(属虚寒者)。带下质稀,状如蛋清,量多无味,少腹冰冷,月经后期,或手足冷而水肿,用真武汤加吴茱萸或桂枝,效果良好。但剂量加减应配合恰当。
(6)风湿性关节炎。本方加桂枝、党参等。
(7)心力衰竭。杨智孚用本方治心力衰竭2例,服药10余剂,使心力衰竭矫正,水肿消退;如加丹参行血通脉,则效更佳。
(8)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周连三医生,用本方加黄芪、党参、桂枝、干姜、甘草治疗血栓性脉管炎6例,除1例截肢外,5例均被治愈,平均服药10~20剂。
(9)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梅尼埃病、肠结核之腹痛下利、前列腺肥大等属于脾肾阳虚者,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10)梅尼埃病。本方加细辛、桂枝、五味子、川芎,治肾阳虚型者。
【注意事项】本方生姜用量不可忽视,应按比例使用。
二十、侯氏黑散(《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中的侯氏黑散,仲景列为治疗中风之首方,但多少年来没有被人重视,实际上已销声匿迹,实为憾事。根据本方的药物组成及药性分析,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往往可获得显著疗效。
侯氏黑散金匮方,归芎苓术牡干姜,
辛防参桔芩矾桂,重用甘菊降压良。
【组成】菊花40份,白术、防风各10份,桔梗8份,黄芩5份,细辛、茯苓、牡蛎、当归、干姜、川芎、人参、矾石、桂枝各3份。共14味。
本方菊花用量极大,为君药。具有散风清热、除烦、止头痛作用,清头目,治眩晕。该药与侯氏黑散中其他药物配合,具有清热祛痰,化浊活血,通瘀散温和扶正的作用。因此,用于高血压病的治疗,其疗效往往超过西药。使用本方开始以汤剂内服,每日1剂,待血压降至本病的最低水平(稳定在某一低水平后)改为散剂继服,每日服12~15克,以巩固疗效。
如病情严重,刻不容缓时,除配合西药降压外,可将此方水煎剂之菊花用量增至60克,其他药按比例类推。
二十一、生化汤(《傅青主女科》)
生化汤宜产后尝,芎归桃草炮干姜,
消瘀活血功偏擅,止痛温经效验彰。
【组成】当归25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炮姜10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或酌加黄酒煎服(原方用黄酒、童便各半煎服)。
【主治】血瘀内阻所致的月经不调、小腹冷痛及产后恶露不行。
【临床应用】
(1)治疗妇女产后病。
①治疗子宫收缩期痉痛。痉痛轻者只服失笑散可愈。如疼痛不止,可拟生化汤、失笑散二方合剂治之;若疼痛甚者,可加肉桂5克,延胡索10克,此方必以童便为引,服之即效。此外,本方加红花治产后子宫复旧不良,明显优于麦角新碱。
②治下部出血不止所致的产后血晕,面白唇淡,气息微弱,头晕耳鸣,脉细无力者,于本方加阿胶12克(烊化),人参10克,童便为引治之。若产后血晕,恶露不行,唇焦面红,气息较粗,身有低热,甚者便秘,于本方加红花6克,牛膝10克,酒大黄5克,童便为引治之。
③胎盘残留。本方加五灵脂、蒲黄、枳壳、桂枝、延胡索各10克,红花6克,张淑惠以本方加味治疗22例,全部治愈。
④治妇女痛经。妇女在经前、经中、经后少腹抽痛,连及腰部,有的疼痛难忍,经血色黑或色淡,此多属血虚寒凝,瘀血阻滞。本方加香附12克,艾叶10克,青皮6克,柴胡10克,延胡索10克,五灵脂10克,一般在经前三四日,服2~3剂,多可治愈。
⑤产后发热,加柴胡10克,黄芩10克。
⑥治盆腔炎引起的月经不调。
(2)治外伤后遗症。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后遗症,如疼痛,憋胀,瘀肿,或值阴雨遗症加重。用生化汤与外科保元汤联合治之,以促进新血生、瘀血化、气血和、元气复。
生化汤出自《傅青主女科》,主要用于妇女产后诸症,在临床实践中引申其方加减变通,治疗其他妇科病证,亦收到良好效果。
(3)逆经鼻出血头痛。本方加羌活10克,牛膝10克,茅根15克,藕节10克。
(4)月经淋漓不断。色红有块,少腹冷痛,加醋炒五灵脂12克,炒蒲黄12克,炒芥穗10克,醋柴胡10克,白芍15克。
(5)经闭腹痛。脉迟无力,加小茴香10克,丹参15克,木香3克。
(6)少腹冷痛,肢冷恶寒,经色淡红,脉沉迟。加桂枝12克,白芍15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2克,荔枝核12克,乌药10克。
(7)乳腺增生,乳房疼痛。加王不留行10克,白蒺藜15克,橘叶10克,益母草15克。
二十二、桃仁承气汤(《伤寒论》)
桃仁承气五般施,甘草硝黄并桂枝,
热结膀胱小腹胀,如狂蓄血最相宜。
【组成】桃仁、大黄各12克,桂枝、甘草、芒硝各6克。水煎服(即由调胃承气汤加桃仁、桂枝组成)。
【主治】主治下焦蓄血。症见少腹急结,其人如狂,小便自利,甚者谵语烦渴,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或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