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二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30克,党参20克,当归15克,白术12克,山药20克,茯苓20克,甘草10克,郁金15克,陈皮10克,柴胡15克,五灵脂15克,青黛10克。如有胃阴不足者,不能用辛香燥热等行气止痛药,免致津伤耗气,可于方中酌加沙参、麦冬、石斛、白芍、天花粉、太子参、佛手等品。无肝郁气滞者可去柴胡。
(三)血瘀型
胃痛如针刺,呕血或有柏油样便。实热出血,来势较急,可用生地黄25~50克,黄芩15~25克,侧柏叶30克,阿胶15克(烊化),甘草10克。热盛加栀子、大黄各15克,若煎汤费时,可先用阿胶25克(溶化)冲服三七末5克,然后热服汤药。虚证来势较缓,面色苍白,肢冷神疲,唇暗淡,用四君子汤加当归15克,黄芪25克,阿胶20克,仙鹤草20克,茜草根15克。当血止之后,宜用补气疏肝去瘀,以消除瘀症。若幽门狭窄,常反酸呕吐者,用旋覆代赭汤。
胃痛频作,作则呕吐酸涎,甚则呕吐夹有血液,此乃肝邪犯胃,胃气上逆,脉络受损之咎。
方药半夏12克,代赭石20克(先煎),杏仁泥12克,生白芍12克,马勃5克,木蝴蝶5克,赤石脂12克。水煎服。
溃疡散黄芪3克,党参3克,白芍3克,延胡索3克,白及2克,三七1.5克,煅瓦楞子3克,川楝子3克,浙贝母3克,共为极细末。每服6克,1日3次,温开水送下。亦可将药末装入胶囊吞服。功能:养胃止痛,生肌疗疡。
(四)中草药单方
方一仙鹤草6克,白芍10克,七叶莲3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连续服用。应用本方时,一般不用解痉止痛药,泛酸明显者酌加制酸药,合并出血者加乌及散,即等量海螵蛸、白及粉合匀,3~5克冲服。
方二蜂蜜30克,酒一碗,白矾末2克。将蜜同酒在火上熬,熬热后调上白矾末,酌量内服。止胃痛,收敛溃疡,尤有独功。若溃疡表现疼痛较重,服过不少中药效验不大者,建议试服本方。
方三溃疡丸人参30克,甘草、五灵脂、羌活、蒲黄、三七粉各15克,甘松、木香各10克,共细末,炼为丸。每服2克,日服3次。
方四钟乳石钟乳石30克,黄柏10克,肉桂5克,蒲公英30克,甘草6克。水煎服,本方亦治阳痿。
方五将重楼50克切碎用冷水浸透,塞入洗净的猪肚内并扎口,放煲内加水2500毫升,并加适量食盐,文火慢煲,煲至1500毫升时,将猪肚捞起,倒出药渣,把猪肚切片状,再放入煲内,待沸后便可分次服食汤肉。每隔4天1剂,一般服3剂,严重者服4~5剂。功效:重楼清热解毒,消肿散瘀,镇痛、猪肚取其以形治形之意,两者合用能增强消炎镇痛,消肿散瘀之效,进而促进溃疡愈合。
疗效:用本方治疗25例,疗效满意。
十三、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以结肠的化脓性溃疡性炎症为基本病理改变。以发热、腹痛、黏液和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症。是夏秋季节较为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临床上有急慢性之分。
方一菌痢汤白头翁20克,秦皮10克,黄柏10克,黄芩10克,黄连5克,木香5克(后下),葛根15克,槟榔15克,白芍10克,甘草5克。水煎,日服1剂。加减:①里急后重甚者,加大黄、枳壳或加厚朴各10克。②起病急骤,见鲜紫色脓血便,壮热,口渴,烦躁;舌绛者,属疫毒痢(中毒性痢疾),可于本方加生地黄30克,牡丹皮15克。③本方证见于产后,可加阿胶10克(熔化),当归10克。主治:本方可治菌痢,湿热痢,热毒痢,亦可用以治疗急性肠炎、腹泻之属热毒症候者。症见腹痛,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口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用本方所治250例,治愈24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占99.6%。
方二黄连10克,吴茱萸3克,白芍30克。水煎,每日3次,温服。湿热痢疾不宜喝牛奶、汽水及食甜食。除苹果含有果胶能入肠道解毒、杀菌外,禁食一切水果。吃太咸食品,危害尤大。
方三木香10克,槟榔12克,赤芍、白芍各10克,水煎,每日温服3次。用于里急后重甚者。
方四用0.05%碘溶液200毫升行保留灌肠,每日灌2次,插入深度25~30厘米,使药液直接作用于乙状结肠和直肠黏膜,治愈率达95%以上。具有疗程短、疗效高、费用低、副作用小的特点。
方五利福定加黄连素即利福定150毫克次,上午8时、下午4时各服1次,黄连素0.3克次,日服3次,连服3天,前者对痢疾杆菌敏感率100%。用此两药治疗急性顽固性菌痢96例,治愈率92%,好转率8%,总有效率达100%。
[附]谷维素100~200毫克,每日3次,空腹内服,连用3~4天。治疗菌痢49例,治愈率达96%。
方六山楂100克,红糖100克,白酒50毫升,将山楂置火上炒至略焦时,离火加酒拌匀,再置火上炒至酒干即可。服时将山楂加水1碗(约200毫升),煎15分钟,去山楂加入红糖再煎至沸,趁热1次服下,每日1剂。疗效:治疗102例,投药123付。一般只服1剂,少数患者服2剂。浓血便即可消失而痊愈,成年人疗效尤为显著。
方七异烟肼(雷米封),每次200毫克,每日3次。维生素B6每次10毫克,每日3次内服。用本法治疗37例,服药3日内痊愈者31例,5日内痊愈者5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97.3%。治疗中未见副作用。
方八氟哌酸或增效氟哌酸(即氟哌酸加TMP)0.2克,1日3次内服,疗效显著。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用本品治疗急性痢疾264例,2天内治愈率达99.3%。此外本品对肠炎、急慢性泌尿系感染及肠伤寒等均有较好疗效。
方九痢疾散当归10克,硼砂10克,沉香10克,丁香5克,甘草、大黄各10克,巴豆霜3.5克,黄芩、木香各10克。共研极细末,瓷瓶收藏,每服0.5克,每日2~3次,可单独服用,也可与汤剂一起服用,本方不论偏寒、偏热的痢疾,服之皆有效。积40年之经验,治急性痢疾无数,疗效肯定,具有简便、灵验、价廉的优点。
(选自《名中医治病绝招》)
简易方
方一取上好白酒50克(1两),加红、白糖各25克,放火点燃,待火将灭时用半碗凉开水倒入,立即1次服下,据称有奇效,不妨一试。
方二桃仁、茶叶、生姜各15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取材方便,疗效显著。
方三大枣适量,洗净烧或烤熟,以生大蒜适量配枣吃,每次适量,日服3~4次。本方经20余年临床应用,治疗赤白痢疾无一不效。
十四、传染性肝炎
传染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传染病,是一种以黄疸、胁痛、肝大、食欲不振、倦怠无力等为主症的消化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秋末冬初多发,呈散发或流行,以儿童及青壮年为多见。
本病多因脾胃正气不足,机体抵抗力减弱,湿热邪毒入侵而发病。其辨证应鉴别有无黄疸。若皮肤、巩膜色黄而明亮,如橘子黄者为阳黄,属于湿热实证;若色黄而晦暗无光泽的,为阴黄,多属寒湿之证;若发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发热烦躁,谵语,甚至昏迷者,为急黄。治黄疸多以茵陈为主药;治阳黄则应根据湿热的偏重,配合清热去湿之药;治阴黄配合温寒去湿药;治急黄配合清热解毒药和去湿通窍药,并需中西医结合抢救。
方一清热利湿汤板蓝根30克,连翘30克,败酱草15克,蒲公英15克,郁金12克,柴胡10克,泽泻15克,茯苓15克,龙胆草9克,甘草6克。水煎分2次,早、晚饭前半小时服,服20剂为1个疗程。加减:①黄疸者应及早加茵陈30克,尚可选加大黄10克,金钱草30克,栀子10克,黄柏10克,地耳草30克;②腹胀加枳壳10克,佛手10克,莱菔子20克;③恶心呕吐重者,加大黄10克,竹茹10克,黄连6克;④脾大者,加鳖甲15克,牡蛎30克,马鞭草30克;⑤肝大者,加丹参20克,红花10克,当归5克。功效:清热利湿,疏肝和胃。主治:阳黄(急性传染性肝炎)。症见黄疸、发热、恶寒,食欲不振,恶心欲吐,厌食油腻,腹痛,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疗效:用本方治疗103例,痊愈72例,临床治愈29例,显效2例,总有效率达100%。
方二急肝方白花蛇舌草20克,夏枯草15克,茵陈15克,地耳黄20克,土茯苓20克,栀子10克,黄柏10克,木通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与方一相同。疗效:本方治疗106例急性病毒性肝炎,痊愈86例,占81.1%;显效19例,占18%;无效1例,占0.9%;总有效率99.1%。
方三丹附茵郁二草汤丹参30克,附子9克,茵陈30克,郁金10克,金钱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茯苓30克。每日1剂,水煎服。主治:黄疸(慢性黄疸型肝炎)。症见面黄晦暗,脘闷腹胀,神疲乏力,胁下胀痛,癥块,腹水,蜘蛛痣,肝掌,大便不实,小便黄,舌质黯滞,苔白腻,脉弦细。
方四和肝散全瓜蒌30克,郁金15克,姜黄15克,神曲15克,生甘草15克,上药共研细末。1~2岁,每服0.7~1.0克;3~4岁,每服1.2~2.0克;5~6岁,每服2.5~3.0克;7~10岁,每服3.5~5.0克;每日3次,开水冲服。功效:清热利湿,疏肝化郁。主治: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五经验方(自拟)急性肝炎板蓝根,瓜蒌双花并丹参,柴胡赤芍党参配,甘草枳壳苍术呈。板蓝根5克,瓜蒌5克,金银花5克,丹参5克,党参7克,柴胡3克,甘草2克,枳壳2克,苍术3克,赤芍5克。水煎服,每日2次。此为4~6岁用量。主治:黄疸(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症见肝大,纳呆,转氨酶增高等。
方六传染性肝炎验方二则①茵陈、生栀子、大黄、连翘、枳实、陈皮、神曲。呕吐者加半夏;腹泻去大黄,加茯苓、泽泻。②茵陈、藿香、半夏、陈皮、茯苓、黄芩、郁金、神曲。有统计资料报道单用茵陈蒿汤治疗本病2973例,治愈率82.6%~100%,平均黄疸消退时间6.7~17.2天。
方七芪茅生脉汤(生脉散加味)党参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5克,黄芪15克,白术15克,生地黄15克,白茅根25克,甘草6克。加减:①黄疸重者加金钱草30克,郁金6克,用白茅根50克;②合并消化性溃疡吞酸者去五味子,加白芍25克;③肝区疼痛者,加当归10克,丹参25克;④贫血或心悸者,加大枣25克,或龙眼肉15克;⑤便秘者去白术,加当归15克或火麻仁15克;⑥便溏者去生地黄,加山药25克。功效:健脾扶肝,益气增液,利水解毒(小儿用量酌减)。
方八豨莶草附子10克,干姜6克,白术20克,豨莶草30克(可重用至50克),茯苓15克,甘草6克。功能:温化寒湿,疏肝运脾,化瘀利胆。主治:阴黄。豨莶草治黄疸日久缠绵不退,湿热疫毒稽留,神疲纳呆,胁痛腹胀,便溏溺赤,舌边有瘀点,此品配丹参、地耳草、石见穿,多屡屡应手。
方九蒲公英鲜蒲公英500克,水煎,每天饮其药汁,不拘时,连服15天。主治:重症肝炎。此方药味简单,疗效很好,服后月余,沉疴竟愈。
方十食醋口服食醋(市售之食用米醋),每次10毫升,每日3次。每次配合口服复合维生素B片,不用其他药物。主治:急性黄疸性肝炎。疗效:治疗54例均获临床治愈,其中经6~10天治愈者19例,11~20天治愈者23例,21~30天治愈者7例,40天以上者5例。
方十一猪胆汁猪胆汁烘干研粉,装入胶囊。总胆红素在20~40μmol/L者,每服3克,日服3次;40~70μmol/L者,每日12克,分3次服;70~100μmol/L者,每日15克,分3次服。主治:急性传染性肝炎。功效:清热,解毒,退黄。所治10例,用后总胆红素在1~2周恢复正常。
方十二生大黄50克(儿童25~30克),煎成汤剂200毫升,每日服5次,连服6天停1天为1个疗程,平均用药16天。功效:清热解毒,泻火通便。
治疗转氨酶增高
血清谷丙转氨酶增高,提示肝脏有炎症,肝细胞变性坏死,或者肝细胞通透性增强,大量的细胞内转氨酶释放到血液中,转氨酶明显升高达200~500单位或500单位以上。其表现为口渴喜冷饮,发热,口干,咽干,便秘,周身疲乏,时而身痒搔抓出血,遇热而甚,舌红少苔。
方一丹参10克,白芍12克,胆草6克,滑石12克,茵陈10克,栀子6克,木通6克。上七味中药,同瘦猪肉一起蒸,每剂用猪肉150~200克(3~4两),切成大块,先将猪肉放入大碗内,在肉上铺一层纱布,把药放在纱布上,泡上水,水面要淹没全部药渣,然后放入笼内蒸3小时。揭笼后将纱布提起稍拧,药渣倒掉,吃肉喝汤,1日1剂,连服15剂。偏方猪肉煎系广西名医魏道生在民间采集的偏方,经两代数十年的体会,证实对治疗肝炎,尤其是降低转氨酶有卓效,对恢复肝功能有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