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和尚边想边往前走,一会儿,他来到了一个富家大户的门前,看见主人正在用皮鞭抽打一个女仆。小和尚见女仆非常可怜,就上前问主人道:“你为何这般打她?”主人气愤地说:“她欠了我的钱不还,难道我还不该打她?”小和尚又问:“请问这女仆叫什么名字?”主人答说“宝玉”。小和尚一听,惊叹道:“宝玉这名字多吉利,怎么没钱还债,并且还要挨打呢?”主人听了,讥笑道:“叫宝玉又怎么了,她还是一个女仆?名字只是一个符号罢了,与有没有钱有什么关系?”小和尚一听,觉得有理,就决定不再找名字了,开始向寺庙的方向走。
在回去的路上,他遇到一个迷路的人,他问那人的名字,那人说叫“指南”。小和尚很好奇,就问他:“你既然叫指南,为什么还会迷路呢?”迷路人听了哈哈大笑,说道:“名字只不过是个符合而已,叫指南难道我就不会迷路了吗?”小和尚无言以对。
最后,他回到了寺里,来到了师父的身边。师父问他是否找到了满意的名字,小和尚懊悔地说:“我不再找了,我还是叫原来的名字吧,它只不过是一个符合而已。”
名字只是一个符号而已,不必为此烦恼不堪。在生活中,应该放弃这些小事,放弃一些不必要的烦恼,这样才能幸福快乐地生活。
去除妄念才不会被世事所迷惑
慧能禅师见弟子终日打坐,有一次便问道:“你为什么终日打坐呢?”
弟子回答:“我参禅啊!”
慧能禅师说:“参禅与打坐完全不是一回事。”
弟子回答:“可是你不是经常教导我们要安住容易迷失的心,清净地观察一切,终日坐禅不可躺卧吗?”
慧能禅师说:“终日打坐,这不是禅,而是在折磨自己的身体。”
弟子糊涂了。
慧能禅师紧接着说道:“禅定,不是整个人像木头、石头一样的死坐着,而是一种身心极度宁静、清明的状态。离开外界一切物相,是禅;内心安宁不散乱,是定。如果执著人间的物相,内心即散乱;如果离开一切物相的诱惑及困扰,心灵就不会散乱了。我们的心灵本来很清净安宁,只因为被外界物相迷惑困扰,如同明镜蒙尘,就活得愚昧迷失了。”
弟子躬身问道:“那么怎么样才能去除妄念,不被世间之事所迷惑呢?”
慧能禅师说道:“思量人间的善事,心就是天堂;思量人间的邪恶,就化为地狱。心生毒害,人就沦为畜生;心生慈悲,处处就是菩萨;心生智慧,无处不是乐土;心里愚痴,处处都是苦海了。”
弟子终于有所醒悟,
一个人能达到心静的境界,就不会迷茫,可很少有人能做到,因为这世上有太多的诱惑和烦琐。虽然我们不可能完全抛开世间之事,但有一点是要尽力做到的,那就是不要被外界环境所干扰。
佛禅小故事
虚空
在一次法会上,唐肃宗向南阳慧宗国师请示了很多问题,但禅师却不看他一眼,肃宗很生气地说:“我是大唐天子,你居然不看我一眼?”
慧忠国师不正面回答,反而问唐肃宗道:“君王可曾看到虚空?”
“看到!”
“那么请问虚空可曾对你眨过眼?”唐肃宗无话可对。
不要捆绑住自己
四祖道信禅师还未悟道时,曾经向三祖僧璨禅师请教。
道信虔诚地请求道:“我觉得人生太苦恼了,希望你指引给我一条解脱的道路。”
三祖僧璨禅师反问道:“是谁在捆绑着你?”
道信想了想,如实回答道:“没有人绑着我。”
三祖僧璨禅师笑道:“既然没有人捆绑你,你就是自由的,就已经是解脱了,你何必还要寻求解脱呢?”
后来石头希迁禅师在接引学人时,将这种活泼机智的禅机发挥到极致。
有一个学僧问希迁禅师:“怎么才能解脱呢?”
希迁禅师回答:“谁捆绑着你?”
学僧又问:“怎么样才能求得一方净土呢?”
希迁禅师回答道:“谁污染了你?”
学僧继续追问道:“怎么样才能达到涅槃永生的境界呢?”
希迁禅师回答:“谁给了你生与死?谁告诉你生与死有区别?”
学僧在希迁禅师的步步逼问之下,开始迷惑不解,继而恍然大悟,明白了的道理。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生活中,很多人往往会自寻烦恼,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从而搞得自己疲惫不堪。我们应该学会解除这些束缚,给自己减压,从而让自己活得轻松,活得快乐。
总为明天担忧的人不会有快乐
在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个土财主。他家土地很多,父辈也留下了很多财产。可是人们都叫他吝啬鬼,因为他遇到要紧的事,哪怕叫他花一个小钱,他也十分不高兴。他日思夜想的是:怎样才能发大财,好让他曾孙的曾孙也能舒舒服服地享受。
—天,村上来了一位得道的高僧。没过几天,附近的村子都传开了:这位高僧能够满足每个人的任何愿望。
财主一听说这消息,心里乐开了花。他认为他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很快就要实现了。他立即来到高僧面前,把自己的愿望告诉高僧。高僧慈祥地让他在自己身边坐下,问了问他家中的情况。高僧听他讲完,心中就明白了。他觉得应该对这个财主进行教育,这样才会使他真正明白做人的意义。
高僧微笑着说:“你的愿望—定能实现,不过有一个条件。”
财主先是吓了一跳,马上想到:这位高僧莫非是想叫我施舍财物?他于是壮了壮胆说:“什么条件?请说吧,我—定照办。”
高僧见财主这么说,就对他讲:“你家旁边住着—户穷人家,家中只有母女俩人,明天你给她们去送一点粮食。”
不就几颗粮食嘛,这对财主来说,不算一件什么难事。他欢天喜地地回家去了。
第二天一早,他沐浴更衣,然后拿着粮食来到那户穷人的家里。穷母女俩正忙着干自己的活,谁也没有注意他进来。他说:“请收下这点儿粮食吧,这样你们今天就有吃的了。”
母亲说:“兄弟,今天我们有粮食吃,我们不要,请你拿回去吧。”
“哎,过了今天还有明天,留着明天吃吧。”
“明天的事我们不担心。兄弟,天无绝人之路,老天爷不会让我们饿死的!”说完又埋头忙自己的活了。
听了这位母亲的话,财主先是十分惊愕,接着他似乎从中明白了一点什么道理。他想:这户穷苦人家是多么快乐,她们不为明天而担忧。可是我呢,整天为自己曾孙的曾孙忧虑!
财主没有回家,他从穷人家直接来到高僧住的地方。他向高僧行了礼,说:“感谢您!是您给了我快乐的钥匙。说真的,在这世界上,总为明天担忧的人,是永远不会找到快乐的。”
不要总是为明天的事担忧,尤其是一些很遥远的事。有时这些担忧无异于杞人忧天,想得太多太远,就会失去快乐。我们是活在今天而不是明天,多想想现在,自然就会有许多快乐。
佛禅小故事
通身是眼
有一次,道吾禅师问云岩:“观世音菩萨有千手千眼,请问你,哪里一个眼睛是正眼呢?”
云岩禅师:“如同你晚上睡觉,枕头掉到地下去时,你没睁开眼睛,手往地下一抓就抓起来了,重新睡觉,请问你,你是用什么眼去抓的?”
道吾禅师听了之后,说:“喔!师兄,我懂了!”
云岩禅师:“你懂什么?”
道吾禅师:“遍身是眼。”
云岩禅师一笑,说:“你只懂了八成!”
道吾禅师疑惑地问:“那应该怎么说呢?”
云岩禅师:“通身是眼!”
不提过去,不问将来
从前,有个年轻英俊的国王,他既有权势,又很富有,但却为两个问题所困扰: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光是什么时候呢?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是谁?
他对全世界的哲学家宣布,凡是能圆满地回答出这两个问题的人,将分享他的财富。哲学家们从世界各个角落赶来了,但他们的答案却没有一个能让国王满意。
这时有人告诉国王说,在很远的山里住着一位非常有智慧的高僧。国王马上就出发了。国王到达高僧居住的山脚下,装扮成一个农民。他来到高僧住的简陋的小屋前,发现高僧盘腿坐在地上,正在挖着什么。
“听说你是个有智慧的高僧,能回答所有问题,”他说,“你能告诉我谁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何时是最重要的时刻吗?”
“帮我挖点土豆,”高僧说,“把它们拿到河边洗干净。我烧些水,你可以和我一起喝一点汤。”
国王以为这是高僧对他的考验,就照他说的做了。他和高僧一起呆了几天,希望他的问题能得到解答,但高僧却没有回答。
最后,国王对自己和这个人一起浪费了好几天时间感到很非常气愤。他拿出自己的国王印玺,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宣布高僧是个骗子。
高僧说:“我们第一天相遇时,我就回答了你的问题,但你没明白我的答案。”
“你的意思是什么呢?”国王问。
“你来的时候我向你表示欢迎,让你住在我家里。”高僧接着说,“要知道过去的已经过去,将来的还未来临——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就是现在,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就是现在和你呆在一起的人,因为正是他和你分享并体验着生活啊。”
过去的已经过去,将来的还未来临。世间最可贵的就是现在,最易丧失的也是现在。珍惜现在要比向往未来重要得多,也实际得多。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如果能够每天都能做好该做的事,人生也就能无怨无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