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快乐在心,烦恼亦在心。佛是快乐的,以佛心感受快乐,则快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人生有快乐,当然也会有烦恼。禅是超脱的,以禅心澄净心灵,则能摒弃烦恼,怡然自乐。
快乐一直在我们身边
从前,有一位财主,拥有万贯家财,却不知快乐是何物。他看自己家的长工,整天乐呵呵的,他对此百思不得其解。于是财主决定请教惠虚禅师快乐是何物。
当他眉头紧锁的来到禅院的时候,院里有一只野猫愁眉苦脸,懒洋洋的走过,恰逢一只小猫在快乐地转着,想要咬住自己的尾巴。
财主叹了口气问惠虚禅师:“你说它累不累呀,干什么咬自己的尾巴呢?”惠虚禅师笑着说:“你看它这样多快乐呀,其实,要想要咬着自己的尾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呢,这个过程你看它有多快乐呀!人又何尝不是呢,人也是需要生活在快乐中的。有快乐就有希望,如果一个人连一点希望都没有的话,快乐怕是谈不上了,恐怕他连‘快乐’这个词都不敢去想。正是因为有了希望,看透了人生,不论身处什么环境,都会抱着那份希望勇敢坚强地活下去;正是因为有了希望,人才会在希望中找到快乐的方向呀。”
财主突然明白了什么,原来快乐一直就在自己身边,需要的是一双发现快乐的慧眼和一颗慧心。
有的人处于贫困艰难之中,仍不改其乐;但有的人处于优裕的环境,却忧郁寡欢。客观环境并不是决定欢乐与否的主要因素,个人的主观意识与态度才是最重要的。其实,快乐一直就在我们身边。
佛禅小故事
烦恼是佛
一天,禅师说:“佛是烦恼,烦恼是佛。”
便有人问道:“不知道佛是哪家的烦恼?”
禅师说:“佛和一切人的烦恼分不开。”
僧人又问:“怎么才能避开烦恼?”
禅师反问道:“为什么要避开?”
一件小事中也会有快乐
从前,有一个小和尚生活的不快乐,于是他向禅师请教快乐之道,禅师对他讲了庄周梦蝶的故事。
有一天黄昏,庄周一个人来到城外的草地上,他很久都没有这样放松了,他一直被迫在痛苦中生活,因为没有人能够了解他。他必须强迫自己摒除杂念,因为只有那样他才能不去想别的事情,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生活状态中。
庄周仰天躺在草地上,闻着青草和泥土的芳香,尽情享受着,不知不觉就睡着了。他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变成了一只蝴蝶,身上色彩斑斓,在花丛中快乐地飞舞。上有蓝天白云,下有金色土地,还有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柳絮,花儿争奇斗艳,湖水荡漾着阵阵涟漪―――他沉浸在这种美妙的梦境中,完全忘记了自己。
突然间,庄周醒了过来,完全不能区分现实和梦境。当他认识到这只是一个梦的时候,他说:“庄周还是庄周,蝴蝶还是蝴蝶。”
过了很长时间后,庄周终于幡然省悟:原来那舞动着绚丽的羽翅、翩翩起舞的蝶儿就是他自己。然而现在他还是原来的庄周,和原来没有任何的变化,只不过现在,他的心态和原来不一样了。但就是享受那片刻的梦境,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故事讲完后,禅师对小和尚说:“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了庄周的心,这样的小事也能让他快乐,还有什么事能让他担忧的呢?”
小和尚听完禅师的话后,终于明白了快乐的道理。
快乐是一种心态,很多人之所以缺少快乐,是因为缺少一种快乐的心态。其实,人生处处有快乐,只要我们有一种快乐的心态,哪怕从一件小事中也能找到快乐。
只看到自己是不会有快乐的
有一个人拥有很多财产,但他非常吝啬,从不进行施舍。
他感到自己很痛苦,没有一天是快乐的,所以就去求教一位禅师。
禅师声明,在回答他的问题之前,富人必须回答几个问题。
富人答应了。
禅师让这个富人站在窗前,隔着窗玻璃,指着外面的街面,问:“你看到了什么?”
富人说:“一群忙碌的人。”
禅师又拿来一面镜子,让他看,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
富人说:“我看到了我自己。”
禅师又问:“窗户和镜子是什么做的?”
富人说:“都是玻璃做的啊。”
禅师再问:“它们有什么不同?”
富人说:“镜子的玻璃上镀了一层银子,而窗户上没有。”
禅师于是说:“这就是你要寻找的答案——单纯的玻璃能让我们看到别人,而镀上银子的玻璃就只能让我们看到自己。你的眼睛全部被金钱所蒙蔽,只见自己而不见别人,又何谈快乐呢?”
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并把金钱看得太重的人,一定是个自私自利的人。这样的人,眼中只有自己而没有别人,这不仅不会给自己带来快乐,反而会为自己增添无尽的烦恼。
佛禅小故事
化缘
小和尚要去化缘,特别挑了一件破旧的衣服穿。
“为什么挑这件?”师父问。
“您不是经常说不必在乎表面吗?”小和尚说,“所以我找件破旧的衣服。而且这样施主们才会同情,才会多给钱。”
“你是去化缘,还是去乞讨?”师父瞪大眼睛,“你是希望人们看你可怜,供养你?还是希望人们看你有为,透过你度化千万人?”
有理想、信念和责任才会快乐
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位信徒,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信佛多年,却并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
无德禅师放下锄头,安详地看着他们说:“想快乐并不难,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活着。”
三位信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料到无德禅师会向他们提出这个问题。
过了片刻,甲说:“人总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
乙说:“我现在拼命地劳动,就是为了老的时候能够享受到粮食满仓、子孙满堂的生活。”
丙说:“我可没你那么高的奢望。我必须活着,否则一家老小靠谁养活呢?”
无德禅师笑着说:“怪不得你们得不到快乐,你们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劳动,不是理想、信念和责任。没有理想、信念和责任的生活当然是很疲劳、很累的了。”
信徒们不以为然地说:“理想、信念和责任,说说倒是很容易,但总不能当饭吃吧!”
无德禅师说:“那你们说有了什么才能快乐呢?”
甲说:“有了名誉,就有一切,就能快乐。”
乙说:“有了爱情,才有快乐。”
丙说:“有了金钱,就能快乐。”
无德禅师说:“那我提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有了名誉却很烦恼,有了爱情却很痛苦,有了金钱却很忧虑呢?”信徒们无言以对。
无德禅师说:“理想、信念和责任并不是空洞的,而是体现在人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必须改变生活的观念、态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变化。名誉要服务于大众,才有快乐;爱情要奉献于他人,才有意义;金钱要布施于穷人,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是真正快乐的生活。”
我们为什么生活得不快乐?是因为我们的人生缺少些必须要有的东西——理想、信念和责任。我们所有的行为应该为理想、信念和责任服务。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生活得快乐。
全然的快乐来自于得失之间
从前有一位富翁,名字叫白正。白正虽然非常有钱,却常常觉得自己很可怜,他可怜自己空有钱财,却从来没有体会过真正的和全然的快乐。
白正常常想:“我有很多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为什么却买不到快乐呢?如果有一天我突然死了,留下一大堆钱又有什么用呢?不如把所有的钱拿来买快乐,如果能买到一次全然的快乐,我死也无憾了。”
于是,白正变卖了大部分家产,换成一小袋钻石,放在一个特制的锦囊中。他想:“如果有人能给我一次纯粹的全然的快乐,即使是一刹那,我也要把钻石送给他。”
白正开始旅行,到处询问:“哪里可以民买到全然的快乐的秘方呢?什么才是人间纯粹的快乐呢?”
他的询问总是得不到令他满意的解答,因为人们的答案总是庸俗而相似的:
你如果有很多的金钱,就会快乐。
你如果有很大的权势,就会快乐。
你如果拥有得越多,就会快乐。
因为白正早就有了这些东西,却没有快乐,这使他更疑惑:“难道这个世界没全然的快乐吗?”
有一天,白正听说在偏远的山村里有一位得道的高僧,无所不知,无所不通。
他就跑进村找那位高僧,高僧正坐在一棵大树下闭目养神。
白正问高僧:“高僧!人们都说你是无所不知的,请问在哪里可以买到全然的快乐的秘方呢?”
“你为什么要买全然的快乐的秘方呢?”高僧问道。
白正说:“因为我很有钱,可是很不快乐,这一生从未经历过全然的快乐,如果有人能让我体验一次,即使只是一刹那,我愿意把全部的财产送给他。”
高僧说:“我这里就有全然快乐的秘方,但是价格很昂贵,你准备了多少钱,可以让我看看吗?”
白正把怀里装满钻石的锦囊拿给高僧,没有想到高僧连看也不看,一把抓住锦囊,跳起来,就跑掉了。
白正大吃一惊,过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大叫:“抢劫了!救命呀!”可是在偏僻的山村根本没人听见,他只好死命地追赶智者。
他跑了很远的路,跑得满头大汗、全身发热,也没有发现高僧的踪影,他绝望地跪倒在山崖边的大树下痛哭。没有想到费尽千辛万苦,花了几年的时间,不但没有买到快乐的秘方,大部分的钱财又被抢走了。
白正哭到声嘶力竭,站起来的时候,突然发现被抢走的锦囊就挂在大树的枝丫上。他取下锦囊,发现钻石都还在。一瞬间,一股难以言喻的、纯粹的、全然的快乐充满他的全身。
正当他陶醉在全然的快乐中的时候,躲在大树后面的高僧走了出来,问他:“你刚刚说,如果有人能让我体验一次全然的快乐,即使只是一刹那,你愿意送给他所有的财产,是真的吗?”
白正说:“是真的!”
“刚刚你从树上拿回锦囊时,是不是体验了全然的快乐呢?”高僧又问。
“是呀!我刚刚体验了全然的快乐。”
高僧说:“好了,现在你可以给我所有的财产了,我将把这些财产捐献给寺庙。”高僧一边说,一边从白正手中取过锦囊。
快乐由心而生,心由事而定,事由人来做。全然的快乐是一种陶醉的感觉,它来自于一个人的努力,来自于得失之间。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现在的拥有。
佛禅小故事
蛤蟆还是老茄子
有个终身持戒的僧人,被人认为是功德圆满的高僧。
一天晚上,他匆匆在路上行走,忽地脚下踩了什么东西,发出“呱唧”一声响。黑暗里看不清楚,可是从响声判断,那僧人觉得自己是踩到了一只蛤蟆,而且那蛤蟆肚子里面还有无数的卵。
虽是无意的,到底是破了戒了,那僧人惊慌不宁,跌跌撞撞的回到禅房,倒头便横在了床上。他唉声叹气,疑神疑鬼,好久才迷糊过去……
睡梦中,有数百只蛤蟆蹦跳着将他围住了,他们齐张大口,朝他大声叱骂叫喊。
原来他们是来向他讨还性命的那僧人被吓出了一身冷汗,再也无法入睡等到天亮以后,他壮了壮胆,顺着原路找去,他想要给那只蛤蟆超度亡魂。
可是实地一看,哪里有什么蛤蟆,分明是一只老茄子。他松里一口气,疑惑之情顿然平息,心想:原来三界之中并无实物啊!
得到满足就是一种幸福
一日,佛遇见一个农夫,农夫的样子非常困恼,他向佛诉说:“我家的水牛刚死了,没它帮忙犁田,那我怎能下田作业呢?”于是佛赐他一只健壮的水牛,农夫很高兴,佛在他身上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
又一日,佛遇见一个男人,男人非常沮丧,他向佛诉说:“我的钱被骗光了,没盘缠回乡。”于是佛给他银两做路费,男人很高兴,佛在他身上感受到幸福了的味道。
又一日,佛遇见一个诗人,诗人年青、英俊、有才华且富有,妻子貌美而温柔,但他却过得不快活。
佛问他:“你不快乐吗?我能帮你吗?”
诗人对佛说:“我什么也有,只欠一样东西,你能够给我吗?”
佛回答说:“可以。你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
诗人直直地望着佛:“我要的是幸福。”
这下子把佛难倒了,佛想了想,说:“我明白了。”
然后佛把诗人所拥有的都拿走。佛拿走诗人的才华,毁去他的容貌,夺去他的财产和他妻子的性命。佛做完这些事后,便离去了。
一个月后,佛再回到诗人的身边,诗人那时饿得半死,衣衫褴褛地在躺在地上挣扎。于是,佛把他的一切还给他。然后,又离去了。
半个月后,佛再去看诗人。这次,诗人搂着妻子,不住向佛道谢。因为,他得到幸福了。
幸福是什么?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答案。幸福本没有绝对的定义,平常一些小事也往往能撼动你的心灵,幸福与否,只在乎你的心怎么看待。在需要的时候得到满足,就是一种幸福。
满足藏在付出的怀抱里
一个男子坐在一堆金子上,伸出双手,向每一个过路人乞讨着什么。
佛走了过来,男子向他伸出双手。
“孩子,你已经拥有了那么多的金子,难道你还要乞求什么吗?”佛问。
“唉!虽然我拥有如此多的金子,但是我仍然不满足,我乞求更多的金子,我还乞求爱情、荣誉、成功。”男子说。
佛从口袋里掏出他需要的爱情、荣誉和成功,送给了他。
一个月之后,佛又从这里经过,那男子仍然坐在一堆黄金上,向路人伸着双手。
“孩子,你所求的都已经有了,难道你还不满足么?”
“唉,虽然我得到了那么多东西,但是我还是不满足,我还需要快乐和刺激。”男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