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会说胡雪岩此举全赖侥幸,但换个其它人,会有这种结果吗?身在生意场,做是要做到“耳听六路,眼观八方”。从众多的信息来源中找到可资利用的,立即对诸行动,必会有所得。
如“华尔街大佬”摩根,在当时的情况下,巧用电报,眼观六路,在黄金交易中永不败。
在著名的皮鲍狄公司纽约分行负责人的推荐下,J·P·摩根在NYSE(纽约证券交易所)里拥有一个睡位。但是,他对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兴趣并不大。他真正感兴趣的是一坐落在华尔街一栋又老又旧的建筑物中的阴暗地下室中的黑市交易所。在黑市交易所做生意非常符合J·P·摩根勇于冒险的性格。
当时处于南北战争时期。美国黄金市场的金价随着南北两方军主力量对比而变化,如果北军占上风,金价就下跌;如果南军占上风,金价就上涨;如果北军战败,金价就会暴涨。
一天,J·P·摩根在华尔街的办公室里来了一位拜访者,名叫查克姆,小伙子果断机智,很有才干,两个人谈得很投机,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克查姆的父亲是华尔街的投资经纪人。克查姆从他父亲那里得到了一些好消息。他告诉摩根,最近一段时期北军伤亡惨重,同时,政府准备出售200万美元战债。
这一消息对摩根来说,是相当及时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黑市上做交易,可靠的消息是最好的保障。在克查姆的建议下,摩根立即同伦敦的皮鲍狄打了个招呼,通过皮鲍狄公司和摩根商行共同付款的方式,秘密买下了400-500万美元价值的黄金。他把其中的一半汇往伦敦,另一半自己留下,并故意让汇款走漏风声。
于是,到处都流传着皮鲍尔买下了黄金的消息,黄金价格很快飞涨。摩根在这次金价暴涨中又大赚了一笔。为了能够在黑市交易中立于不败之地,摩根把眼光放到了电报这一新型“武器”上。摩根雇佣了一个叫史密斯的人作为摩根商行的电报工作人员。
史密斯原是北方军陆军部电报局的褂线员,更重要的是,史密斯的好友文尼尔上校是北军司令格兰特将军的电报秘书。通过文尼尔,史密斯比其它任何人都先获得准确的前线军事情报。黑市上的交易受南北军双方力量的对比而发生波动。不久,电报就显示出了它的强大威力。
1862年10月28日,北军向弗吉尼亚的威灵顿发起进攻,南方政府方面的李将绝将战败的部队撤回南方。仅五分钟,摩根就得知了这一消息。于是大量抛售黄金,从中又赚了一大笔钱。
后来,摩根又收到了皮鲍狄和父亲吉诺斯发来的电报:“南军用来突破北军海上封锁线的炮舰,都是由英国的造船厂承造的。合众国为此再三向英国政府提出抗议,然而英国方面毫不理会,充耳不闻。为此,林肯总统和国务卿瓦特已通过美驻英国大使亚当斯,向英国政府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停止为南军造船。你要特别注意一下华尔街的动向!”摩根看完电报,当即提高了警惕,密切注视华尔街的一举一动。同时,他让史密斯向华盛顿方面查询,得知林肯总统这次下了很大决心,态度强硬,甚至不惜与英国断交。
不久,吉诺斯再次来电:“英国政府已答应了美国政府的要求,停止承造南军的炮舰,但必须有个先决条件,那就是五天之内美国政府应准备价值100万英镑的赔偿费,作为对各造船厂停工的赔偿。由美国大使亚当斯联络。”
很快,摩根又收到伦敦来电:“亚当斯大使穿梭于英国政界,到处游说,希望有所更改,然而失败了。事已至此,皮鲍狄公司被委托在十四小时之内准备100万英镑的黄金。这一消息纯属绝密!除总统和国务卿外,再也没有人知道!”摩根立即购进大量黄金。第二天,皮鲍狄果然大量买进黄金,金价一下子暴涨,摩根再度牟取了暴利。
随着摩根在黑市交易中的一次次获利,摩根商行的资本不断地扩大,规模不断地发展壮大。摩根商行的影响在华尔街不断增加,摩根也终于从一个无名小辈成长为华尔街的金融界的一颗新星,从而也揭开了摩根事业辉煌的篇章。
这里,摩根最关键之处在于发现了新式通讯工具电报的好处,而幸运的是,电报员的关系可以直通前线将军身边。这样一个机会摩根当然要充分利用了。事实上,摩根正是靠这种生意不断发展壮大的。“路子多,关系广”自然就可以做到“耳听六路,眼观八方”。从众多的信息来源中找出可资利用的,立即付诸行动,也就难怪会必有所得。
4
从长计议,为给自己留下退路
胡雪岩说:“犯法的事,我们不做。”
世界之中,事物之间总有一种千丝万缕的内在必然联系,而且彼此总是互用互变的。胡雪岩行世经商有着非常灵活的手腕,并且做事长于变通。胡雪岩说:“犯法的事,我们不做。这是因为,朝廷王法是有板有眼的东西,他怎么说,我们怎么做,这就是守法。如果他没有说,我们就可以照我们自己的意思做。”
胡雪岩认为,无论做事还是经商,都应学会掌握与运用机变与权变之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时时注意给自己留下退路,这是一个高明的商人在每一次出击之前都必须深思熟虑的问题。
人的认识过程是漫长的也是无限的,但是人的认识力却是受外界条件和个人能力的约束,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正因力人的认识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才使得人对身边事物的认识有限,使得人们考虑问题难以周全;同时,由于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处境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在这些变化中,其中有些变化是可以预见,可以把握,但更高更深的变化并非如此。因此,人在考虑问题时就应该多做几手准备,为自己留下一条能够保全自己的退路。
生意场上瞬息万变,许多事情都难以预料。因此,有本事、实力再强的人,都无法保证自己做生意从不会失手。生意场上的每一桩生意都需要参与者承担一定的风险,并且生意中获利多少与所冒风险的大小成正比,生意规模越大,获利越大,风险也就越大。
承担着风险,就要做好“万一出事”的思想准备。因此,大凡聪明的生意人在一桩生意投人运作之前,就已开始想着为自己留下一条切实可行的全身而退的退路。
在胡雪岩的生意由创业而至鼎盛的过程中,他所运作的每桩生意,就都既敢于冒险,也特别注意为自己留下一条保存自己的安全的“后路”。
比如钱庄生意主要是通过兑进兑出以获取商业利润。兑进,自然是吸收客户的存款以作资本,而兑出则是放款,也就是现在的发放贷款。兑出是赚借贷人的利息,自然是利息越高越好,兑进要钱庄向客户付出利息,自然是越低越好,最好是不要利息。表面看来钱庄这种生意只要把握时机,随市面行情变化,根据银价的起落浮动调整好兑进兑出的利率,钱庄就可以稳稳当当坐收渔利。
这种将本求利,平平淡淡比较稳妥的运作方式当然也可以,但终归不是做钱庄生意的“大手笔”,很难赚取更多的利润。而要赚大钱,做大事业,就必须做“大手笔”,而要做出“大手笔”,兑进兑出都会有风险。
从兑出说,如果钱庄放出的款要高利收回,就要找大主顾。大主顾做大生意要大本钱,因为大主顾的大生意能有大利润也就不在乎借款利率的高低,向这样的主顾放款,收回的利也就高。但钱庄的老板也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借贷者的生意获利越大,所担风险也大,款放给他们,也要担风险。万一对方生意失手,血本无归,自己放的款也就可能不仅收不回高额的利息,连本钱也无法收回,一笔放款也就等于放“倒”了。比如在朝廷与太平军交战的兵荒马乱年月米商借款贩运粮食,获利就极大。获利极大,风险也极大,朝廷与太平军交战,土匪出没,途中险恶,米商随时都可能血本无归,放款给他们就不能不考虑考虑。
从兑进说,当然最好是有大客户,且大客户的存款不要利息。这种情况不是没有,有些风险很小。比如胡雪岩受王有龄的关照代理官库。有些则会担很大风险。比如太平天国失败之际,胡雪岩的阜康钱庄私下接受太平军逃亡兵将隐匿私财的存款。太平天国被镇压之后,朝廷自然要追捕“逆贼”,按惯例要抄没他们的家产。如果有人与阜康钱庄为敌,走漏代理太平军存款的风声,朝廷万一追查“逆产”到钱庄,钱庄就必须报缴官库,还有可能被以“助逆”治罪。但是如果被捕的太平军遇赦开释,来钱庄要写回自己的存款,按规矩钱庄必须照付,而存款又上缴官府,这样一来对于阜康钱庄来说也就必然要鸡飞蛋打,吃“倒账”认赔钱了。
既然钱庄银两的兑进兑出都要冒险,也就都要事先留好退路。向在兵荒马乱年月贩运粮食的米商放款,利润大,胡雪岩自然也做。但他确定了一个将风险降到最小的原则,那就是要先弄清楚,米商的米要运到什么地方去。运到官军占领的地方,途中较为安全,生意风险小,可以放款给他。但要是运到有太平军的地方去,途中险恶,风险极大,就不能放款给他。这就是为自己的钱庄发展着想,留下回路。因为钱庄放款让米商运米到官军占领的地方,万一拨倒,别人可以原谅,自己不至于名利两失,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而如果放款让米商将米运到有太平军的地方,万一放倒,别人会说你帮“长毛”,吃“倒账”活该,那也就将自己逼上了绝路,永无翻身之日了。
胡雪岩也做了从太平军逃亡兵将“兑进”的生意,做这生意时,他早准备好了应对之策,为自己留下退路。那就是一旦有了泄露消息,官府追查,自己也有话可以对付:“他来存款时隐匿了身份,头上又没有‘我是太平军’的标志,我哪里知道他是逃亡兵将?”这样一来至少可以自己洗脱助纣为虐的罪名,不至于走上连坐治罪的绝路。
从胡雪岩做生意深谋远虑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为自己留下的“退路”具有两方面的作用:
首先,它是能够在万一出事之后还有部分挽回的余地,是一种能保存自己的实力,能让自己东山再起的余地。留有退路,就可以使自己虽败不倒,自己“就还有从来的机会。”
其次,它是一种可以预见的冒险的担保。可以相应地降低风险和损失,也就是当可以预见的险情真的到来的时自己不至没有应对的手段而举措失当。
胡雪岩做事,能够深谋远虑,十分的注意未雨绸缪,己留退路。可惜的是,在胡雪岩后期的事业中,他在重大问题和事情的处理上,一方面由于社会环境、官场斗争等客观情势的限制,一方面由于他的用人不当与失更由于他自恃实力雄厚,反而把这一条驰骋商场必备原则忽略了,以至于最后在挤兑风潮来到之时,没有有效的应对策略,终因无救而导致自己辛勤一生积累的大家业彻底崩溃。
胡雪岩认为,既然生意场上,无时无刻不承担着风险,做好“万一出事”的思想准备,因此,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人,一桩生意投入运作之前,要想着为自己留下退路。
5
做事要有大局意识
胡雪岩说:“做生意,把握时事大局是头等大事。”
一个人不能没有大局观念,更不能在不起眼的地方拔不出来,应看准大局,做出一番大事。常言道:“时势造英雄。”胡雪岩也说:“做生意,把握时事大局是头等大事。”
没有相应的社会环境气候,就没有英雄成长的土壤和其它条件,真正的英雄人物必须能够驾驭时局,胡雪岩正是驾驭时局的典范。
胡雪岩所处的时代为其成功奠定了一个前提环境。胡雪岩生于1823年(道光三年),卒于1885年(光绪十一年),历经清代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适逢一个新旧嬗变、纷纭复杂的大变动时代。
首先,内忧外患交相煎迫,国库极度虚乏,时势需要商人扶危济难。
近代以前,华夏民族虽与周边异族几经逐鹿,但整个国家的生存、发展并不因此受到威胁,相反,在与异族的冲突中不断维护和扩大了大一统的局面。这使封建统治者滋长了文化优越感、故步自封。
近代前期的二、三百年间,明清专制政权实行闭关和抑商政策,中国错过了从传统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有利时机。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进入“悲风骤至,日之将夕”(龚自珍语)的封建末世,与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而国力大增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整整落伍了一个时代。
胡雪岩18岁那年,即1840年(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