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视野
有一篇文章说:“人在学会死亡后,才学会过人生。”
的确,人们总是自认自己知道有一天将会死亡,也向人说他们能够平心地去了解、接受。但你相信吗?这都只是人们的自欺欺人罢了,其实说这些话的人,他们只着重在“我知道死亡这件事”,内心却总希望这一天不要来到;常忧心自己不知道哪一天会死亡的那些人,他们花费太多时间烦恼、害怕生命旅程的尽头,而忘了生命正一点一滴的流逝。
假设在你的肩膀上停有一只鸟,这只鸟每一天都在提醒你时间不多了,你将会死亡……那么,这个人到死,都还是没学会什么叫人生;因为他每天只会想着“我会死、我会死……”而放弃在还活着的这段期间内,做许多有意义的事。
何必呢?既然每个人都随着自然界的循环出生、成长、衰弱、终至老死,为什么要花时间去在意它?古人说“生死有命”,那就表示人一生要活多久,上天早就为你安排好了,根本轮不到你去烦恼这件事!那么,未来会不会死,那都是未来的事,我们不能去预测、更别提异想天开地想去防止它的到来;我们惟一能做的,就是珍惜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回忆过去一秒所发生的点滴;留意这一秒所遇到的惊奇;期待下一秒将来到的感动。
这样的人生真是丰富啊。每一天,都处在为发现新世界所付出的忙碌中;如果每个人都学会死亡的不可预知,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妥善利用生命的每一刻、珍惜身旁的每一个感动。你会渐渐地发觉,你所未曾去注意的事竟是如此的美好;也会领悟到,原来,燃烧生命,让它的火花充满在每一个角落竟是如此地耀眼,即使它只停留短暂的瞬间。
借着死亡,我们看到的不只是生命的脆弱,人性的丑陋,也看到了光明的一面——人生的美好,这一生,是无法用物质去估算的;这一生,是无法再重来的;这一生,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
然而,学会死亡并非易事,应该说……这是人类无法突破的瓶颈,因此,你并不用真的必须学会死亡才能享有人生,只要你自认活得快乐、了无憾恨,没有浪费,那,你就找到比——先学会死亡才学会人生——更快的自我提升的快捷方式了。
“人在学会死亡后,才学会过人生”?有必要“学会死亡”吗?好好把握当下不是更有意义、更重要吗?
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刻,当非所爱的人离开人世莫属。再多的不舍、不甘、不愿,都无法挽回生命的逝去。再多的未曾说出的话语、未曾表露的情感,再多未竟的梦想,也都不再有任何表达的机会。面对这样最巨大的伤痛时,放弃和放下,仍然是惟一能够穿越的钥匙。无论有再深刻的悲痛、再多的不舍,就让它随着泪水倾泻、流淌。然后轻轻的、带着满满爱的,放开它。当我们勇敢而坦诚的接纳心碎后的痛苦。
再生的力量,以及对于生命不同的视野,才会从伤口之间进来。于是温暖的回忆,与往前开展的新生活会同时存在我们的身上。
点滴哲理
放弃和放下不代表全然的遗忘。心里面那块将永远空着的位置,是我们与远逝的所爱联系的地方,也是一片源源不绝的泉源,让我们再往前前进时,拥有更丰沛、温暖的力量。
懂得放弃才有快乐
人的情感就是这样,总是希望有所得,以为拥有的东西越多,自己就会越快乐。所以,这人之常情就迫使我们沿着追寻获得的路走下去。可是,有一天,我们忽然惊觉:我们的忧郁、无聊、困惑、无奈、一切不快乐,都和我们的图谋有关,我们之所以不快乐,是我们渴望拥有的东西太多了,或者,太执著了,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执迷在某个事物上了。
韩非子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认准了是邻居家的小子偷的,于是,出来进去,怎么看都像那小子偷了斧子。在这个时候,他的心思都凝结在斧子上了,斧子就是他的世界,他的宇宙。后来,斧子找到了,他心头的迷雾才豁然开朗,怎么看都不像是那个小子偷的。仔细观察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都有一把“丢失的斧子”,这“斧子”就是我们热衷而现在还没有得到了东西。
譬如说,你爱上了一个人,而她却不爱你,你的世界就微缩在对她的感情上了,她的一举手、一投足,衣裙细碎的声响,都足以吸引你的注意力,都能成为你快乐和痛苦的源泉。有时候,你明明知道那不是你的,却想去强求,或可能出于盲目自信,或过于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结果不断的努力,却遭来不断的挫折,弄得自己苦不堪言。世界上有很多事,不是我们努力就能实现的,有的靠缘分,有的靠机遇,有的我们能以看山看水的心情来欣赏,不是自己的不强求,无法得到的就放弃。
懂得放弃才有快乐,背着包袱走路总是很辛苦。中国历史上,“魏晋风度”常受到称颂,他们于佛、老子、孔子,哪一家也说不上,但是哪一家都有一点,在人世的生活里,又有一分出世的心情,说到底,是一种不把心思凝结在“斧子”上的心态。
点滴哲理
我们在生活中,时刻都在取与舍中选择,我们又总是渴望着取,渴望着占有,常常忽略了舍,忽略了占有的反面:放弃。懂得了放弃的真意,也就理解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妙谛。多一点中和的思想,静观万物,体会与世一样博大的诗意,我们自然会懂得适时地有所放弃,这正是我们获得内心平衡,获得快乐的好方法。
最重要的礼物
遗忘也是上天赐给我们的一件礼物。
上天赐给我们很多宝贵的礼物,其中之一即是“遗忘”。只是我们过度强调“记忆”的好处,却反而忽略“遗忘”的功能与必要性。
例如:失恋了,总不能一直溺陷在忧郁与消沉的情境里,必须尽速遗忘;股票失利,损失了不少金钱,当然心情苦闷提不起精神。此时,也只有尝试着遗忘;又期待已久的职位升迁,人事令发布后竟然不是你!情绪之低潮可想而知。解决之道无它——只有勉强自己遗忘。
可见,“遗忘”在生活中有多么重要!
然而想要遗忘,却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遗忘是需要时间的。只不过,如果你连“想要遗忘”的意愿都没有,那么,时间再长也无济于事。
一般人往往很容易遗忘欢乐的时光,但对于哀愁的经历却经常忆起,这是对遗忘哀愁的一种抗拒。换言之,人们习惯于淡忘生命中美好的一切;但对于痛苦的记忆,却总是铭记在心。为什么呢?难道我们真的如此笨拙?
不,当然不是。关键在于我们的“执著”。我们很少静下心来检查自己“已有的”或“曾经拥有的”,都总是“看到”或“想到”自己“失去的”或“没有的”。这,当然注定了难以遗忘。
的确,我们这一代的人,好像个个都太精明了。无论是待人或处事,很少检讨自己的缺点,总是记得“对方的不是”以及“自己的欲求”。其实到头来,还是很少如愿——因为,每个人的心态正彼此相克。
反之,如果这个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够试图将对方的不是,及自己的欲求尽量遗忘,多多检讨自己并改善自己,那么,彼此之间将会产生良性的互补作用,这也才是我们所乐意见到的。
点滴哲理
相信,每一个人都希望重新见到过去那种不那么功利的社会。这必须大家都肯放下身段,一齐来学习“遗忘”——遗忘那些该遗忘的人、事、物。
善于放弃才有更远的目标
“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至理名言,历来被视为有逃避、变节的嫌疑,其实不然。小到个人的自我设计,大到国家的大政方针,随着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难免要做出调整、改变、甚至于不得不放弃。知难而进者固然可喜;审时度势,善于放弃更难能可贵!
鲁迅是万人敬仰的大文豪。当初他曾选择了学医救国的道路。但当他认识到要拯救中华,只有先拯救国人那麻木的灵魂时,便毅然放弃了他的最初选择,弃医从文,拿起笔杆子同敌人作殊死斗争。试想,如果没有他的放弃,无数的国民能战胜愚昧,争来今天的幸福生活吗?可见,放弃可以使生命得到升华,甚至可以造福万民。放弃也是一种大智。
邓亚萍为了在体育生涯上再创辉煌,放弃了安逸的生活,克服种种困难,进行超强的训练,弥补了自身先天的不足,在国际大赛中多次夺冠。她的有所放弃,不仅使她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今天的放弃,是为了明天的得到。干事业的人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