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受的力量
在美国麻省Amherst学院曾经进行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试验。试验人员用很多铁圈将一个小南瓜整个箍住,以观察当南瓜逐渐地长大时,对这个铁圈产生的压力有多大。
最初他们估计南瓜最大能够承受大约500磅的压力。在实验的第一个月,南瓜承受了500磅的压力;实验到第两个月时,这个南瓜承受了1500磅的压力;当它承受到2000磅的压力时,研究人员必须对铁圈加固,以免南瓜将铁圈撑开;最后当研究结束时,整个南瓜承受了超过5000磅的压力后瓜皮才产生破裂。他们打开南瓜并且发现它已经无法再食用,因为它的中间充满了坚韧牢固的层层纤维,试图想要突破包围它的铁圈。为了吸收充分的养分,以便于突破限制它成长的铁圈,它的根部甚至延展超过8万英尺,所有的根往不同的方向全方位地伸展,最后这个南瓜独自地接近控制了整个花园的土壤与资源。
点滴哲理
我们对于自己能够变成多么坚强常常毫无概念!假如南瓜能够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那么人类在相同的环境下又能够承受多少的压力?大多数的人能够承受超过我们所认为的压力。因为你拥有比你想像中大得多的潜能!只要像小南瓜一样将绑住你的铁圈挣脱,就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你!
与黑暗抗争
当她来开门时,终于可以看清她了。无论怎样,她都不像是个准备要自杀的女人:她的年纪已很大了,但仍娇小玲珑,气质优雅。
她重病在身,病中的她却别有一种美丽:保养良好的肌肤因火气太重而显得容光焕发;那双蓝眼睛在她小巧的面庞上闪亮;头上裹了条素净的白方巾,她自嘲“我是不是像只白秃秃的鸡蛋?”
她刚从外面回来。下午,她先去参加投票,决定是否对学校增加税收;接着她去探望了她那95岁高龄的老母亲。现在,她终于坐下来,安静地等着“临终关怀”机构的一个名叫库克的人来。
她一生都是在无助与困苦中不停地抗争和奋斗。她两岁时就没有了父亲;结婚后几年,孩子们还在上学,她丈夫就无情地抛弃了他们。然而她却没有倒下,她竟然最终成功地拥有了自己的事业,成为一名商界女强人;她还了却了多年的心愿,去非洲和中东历险;她还送儿女们上完了大学……后来,她每周还抽出时间去孤儿院义务劳动,帮助照料那些不能自理的可怜的孩子们。
她毕竟老了,70岁的她如今身患重病,生命垂危,她现在甚至都不能轻松地走到院子里去。然而,她怎么甘心等着让别人来决定她的生死呢?又有谁有这个权力来左右她的身体,左右她的生命呢?
她惟一信任和允许的就是她的孩子们。女儿是名护士,她早就表示一切尊重母亲的决定。
她的长子一直处于矛盾之中。记得1991年华盛顿提出“安乐死”法案时,他就表示反对。作为医生,他担心这会使人可以合法地去引诱那些心理脆弱的病人轻生。
现在母亲被病痛所折磨,安乐死的确可以使母亲得到解脱,他又怎能阻止母亲的选择呢?他痛苦地在心里对母亲点点头,他的心哭了。
她得到了儿女的支持,于是她开始为生命的终结作准备。她平静地同“临终关怀”机构取得联系,通知他们来人,她要就安乐死作一些咨询。
“临终关怀”派来的库克是个漂亮而丰满的女人,一头鬈发,粉色长裤加上牛仔上衣,充满了活力。库克笑着同她打招呼,面前这个70岁的老妇人一下子深深地把她吸引住了,库克与老妇人相对而坐,她忽然感到一种异样的亲切。库克真是难以想象这样的一个老妇人会怎样吞下药片,怎样平静地等待死亡!库克想,要是自己在最后一刻让老妇人改变了主意该有多好啊!
但库克忍住了。因为老妇人谈起了自己的病痛,那让库克听来都心惊胆战的折磨,在老妇人嘴里却是那么地平淡。她应该安静地去了。
库克得知她还没有足够的药片,便给她讲了一件事:自己的一位亲戚得了骨癌,最后使用大剂量的镇痛剂而安静地去了。“哦,真不错。”老妇人艰难地笑了。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她的病日复一日地沉重起来。她挣扎着起草自己的讣告;写好便条,让儿子在她死后交给她的朋友;给女儿写好了信;她还给库克写信,“我将随纽约的寒气而去,在极度困苦中幸得你的同情。春天就快来了,枯树又将发芽,一切充满着希望,空气也清新怡人……”
然而她的呼吸却日渐艰难,已有一个星期了,她吃不下一口东西,女儿守在她旁边记口述,说不了几句她就会昏迷;夜里她根本睡不着,噩梦不断。“帮帮我”,她向女儿喊道。“我快不行了,让我去吧!”女儿哭了。她最不愿见到的时刻终于来了。
最担心的是在安乐死过程中出现差错。万一那些安眠药和止痛剂剂量不够,那母亲就将在昏迷和痛苦中艰难地死去,那太残酷了!
但女儿明白,母亲必须得走了。母亲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呼吸都很困难。当女儿费力地把便盆从母亲身上移走时,她哭了。她记得母亲不止一次给她说起过,不要让她病到这种程度才死。女儿叫来了哥哥和弟弟,他们必须行动了,母亲再不能受这样的痛苦,时间已经不多了!
儿女们齐集在她的身边。她一动不动地躺着,孩子们流着泪,一点点地啃着三明治喝着酒。屋里飘着她早年熟悉的老歌,那是儿子特意带来的老唱片。
她忽然转向小儿子,用极清晰的声音问:“还有人要来么?”“没有了,妈妈。”“那好,开始吧,我得走了!”
女儿扶起她,就着水让她将药全吞下去,再给她穿上那件她自己早就选好的桃红丝袍。女儿吻着她,给她说晚安,说妈妈,咱们回家去吧……她倒下去,沉沉地睡去。儿女们围在床边,看着瘦得只有27公斤的母亲。两小时后,她停止了呼吸。
第二天一早,孩子们洗完了餐具,打电话请来了验尸官。
“记得在此前,有人问她是否怕死,她说不怕,死只意味着结束。她说她不相信天堂也不相信地狱,她只相信活在世上。她当然读过圣经,她当然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但她还是开玩笑说,如果上帝因为我对他不敬而惩罚我去死,那该多好!”
但她终于也禁不住有了些伤感。
点滴哲理
生老病死,人的生命又掌握在谁的手中呢?当病痛折磨着你的身体和精神的时候,人的命运应该由自己掌握。
接受信心的挑战
包玉刚生前是雄踞“世界船王”宝座的华人巨富。他所创立的“环球航运集团”,在世界各地设有20多家分公司,曾拥有200多艘载重量超过2000万吨的商船队。他拥有的资产达50亿美元,曾位居香港十大财团的第三位。包玉刚的平地崛起,令世界上许多大企业家为之震惊:一个华人结束了洋人垄断国际航运界的历史。他靠一条破船起家,经过无数次惊涛骇浪,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终于建起了自己的王国。回顾一下他成功的道路,他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对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益的启示。
包玉刚不是航运家,他的父辈也没有从事航运业的。中学毕业后,他当过学徒、伙计,后来又学做生意,30岁时升到了上海工商银行的副经理,副行长,并小有名气。31岁时包玉刚随全家迁到香港,他靠父亲仅有的一点资金,从事进出口贸易,但生意毫无起色。他拒绝了父亲要求他投身房地产的要求,表明了欲从事航运的打算。因为航运竟争激烈,风险极大,亲朋好友纷纷劝阻他,以为他发疯了。
但是包玉刚却信心十足,他看好航运业并非异想天开。他根据在从事进出口贸易时获得的信息,坚信海运将会有很大发展前途。经过一番认真分析,他认为香港背靠大陆、通航世界,是商业贸易的集散地,其优越的地理环境有利于从事航运业。37岁时,包玉刚正式决心搞海运,他确信自己能在大海上开创一番事业。
包玉刚早有独立创业的强烈意识,终于,他抛开了他所熟悉的银行业、进出口贸易,投身于他并不熟悉的航海业,人们对他的讥笑多于嘉许。的确,对于穷得连一条旧归船也买不起的外行,谁也不肯轻易把钱借给他,人们根本不信他会成功。他四处借贷,但到处碰壁,尽管钱没借到,但他经营航运的决心却更加强了,后来,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他终于贷款买来一条有20年航龄的烧煤旧货船。从此包玉刚就靠这条整修一新的破船扬帆起锚,跻身于航运业了。
包玉刚一条破船闯大海,当年曾引起不少人的嘲弄。包玉刚并不在乎别人的怀疑和嘲笑,他相信自己会成功。他抓住有利时机,正确决策,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事业,终于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私营船舶所有人。
点滴哲理
人的能力在一般情况下,只发挥了很少一部分,而在受到充分激励的条件下,有可能几乎全部发挥出来。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的能力简直就是一个处于潜伏期的活火山,一旦有足够的信念诱使其喷发,必将势不可挡!
大海里的船
英国劳埃德保险公司曾从拍卖市场买下一艘船,这艘船1894年下水,在大西洋上曾138次遭遇冰山,116次触礁,13次起火,207次被风暴扭断桅杆,然而它从没有沉没过。
劳埃德保险公司基于它不可思议的经历及在保费方面带来的可观收益,最后决定把它从荷兰买回来捐给国家。现在这艘船就停泊在英国萨伦港的国家船舶博物馆里。
不过,使这艘船名扬天下的却是一名来此观光的律师。当时,他刚打输了一场官司,委托人也于不久前自杀了。尽管这不是他的第一次失败辩护,也不是他遇到的第一例自杀事件,然而,每当遇到这样的事情,他总有一种负罪感。他不知该怎样安慰这些在生意场上遭受了不幸的人。
当他在萨伦船舶博物馆看到这艘船时,忽然有一种想法,为什么不让他们来参观参观这艘船呢?于是,他就把这艘船的历史抄下来和这艘船的照片一起挂在他的律师事务所里,每当商界的委托人请他辩护,无论输赢,他都建议他们去看看这艘船。
点滴哲理
在大海上航行的船没有不带伤的。虽然屡遭挫折,却能够坚强地百折不挠地挺住,这就是成功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