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事的第3张底牌是:低调。低调是一种修为,是自我保护的最佳方式。一个低调的人,必定谦虚谨慎,意志坚定,身性高洁,必定具有超脱欲望、淡泊名利的胸襟。手握这张底牌,可以消逝嫉妒之心,涤除唇舌之患。这无疑是立足于世的绝佳姿态。
低调是做人的至高境界
低调做人是一种境界,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去留无意的胸襟,一种宠辱不惊的情怀。甘于低调做人者,总能以平常心面对喧嚣的世界,纷扰的人群,在为人处世上从不表现出骄慢、卖弄和过分张扬的姿态来,而是把自己的举止言行融于常人当中,并始终把自己看作是社会上普普通通、实实在在的一员。这不仅是一种做人的标准,也是一门做人的艺术。
孟买佛学院是印度最著名的佛学院之一。这所佛学院之所以著名,除了它的建院历史久远、建筑辉煌和培养出了许多著名的学者之外,还有一个特点是其他佛学院所没有的。这是一个极其微小的细节,但是,所有进入这里的人,当他再出来的时候,几乎无一例外地承认,正是这个细节使他们顿悟,正是这个细节让他们受益无穷。
这个细节是每个来到佛学院的新生都必须体验一下的:孟买佛学院在它的正门一侧又开了一个小门,这个小门只有一米五高、四十厘米宽,一个成年人要想过去必须学会弯腰侧身,不然就只能碰壁了。
这正是孟买佛学院给它的学生上的第一堂课。所有来校的新生,教师都会引导他到这个小门旁,让他进出一次。很显然,所有的人都是弯腰侧身进出的,尽管有失礼仪和风度,但是却达到了目的。教师说,大门当然出入方便,而且能够让一个人很体面很有风度地出入。但是,有很多时候,我们要出入的地方并不都是有着壮观的大门的。这个时候,只有暂时放下尊贵和体面的人,才能够出入。否则,有很多时候,我们就只能被挡在院墙之外了。
佛学院的教师告诉他们的学生,佛家的哲学就在这个小门里,人生的哲学也在这个小门里,尤其是通向这个小门的路上,几乎没有宽阔的大门,所有的门都是需要弯腰侧身才可以进去的。回想一下,虽然我们不全是佛教徒,但我们也要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要使自己在人生旅途中一帆风顺,少遇挫折,就要学会“弯腰、低头、侧身”,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门必不可少的修炼,而低调做人正是这种修炼的最佳境界。
低调是一种谦卑。只有在适当的时候,保持一个适当的低姿态,才能体现一个人的智慧。低调绝对不是懦弱的表现,一个人能够时刻保持谦卑,放低自己的姿态,不张扬,也不张狂,就达到了人生的一种境界,即智者的境界。
低调是一种淡泊。淡泊、宁静,就是叫人去除功利心,保持一颗平衡的心态,低调处世。淡泊是不争。《道德经》中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争,并非一种消极逃避,百事退让,而是一种不战而胜的争,是一种低调的争,是符合天道的争。
低调是一种宽容。低调不是懦弱,也不是无原则的忍让,而是一种宽容。宽容是一种坚强,而不是软弱。宽容是大度、是气魄、是品德,宽容所表现的是一种智慧的低调人生。
低调是一种自我保护。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得不做而又非常难做的事就是与人相处。在与人相处中,若不懂得低调,就会遭到别人的排挤、打击,甚至招致灾祸。低调做人,低调处世,才会在那些所谓的“强者”面前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才能聪明地保护自己。
低调是一种修养,这个世界上,不是谁都可以做到低调。想要做到低调,需要加强自己的人生历练,需要看透人世繁华,需要淡泊宁静。低调是一种生存智慧,是做人的至高境界。
放低姿态是一种智慧
人生在社会中,保持一定程度的低姿态,有时更容易获得别人的钦敬、认同和支持。当我们遇到一个很低的门的时候,如果昂首挺胸地过去,肯定要碰脑袋,明智的做法是弯一下腰,低一下头,让很低的门显得比你高就成了。
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砰”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哭笑不得。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疼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后来,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放低姿态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
在我们还没有能力趾高气扬的时候,放低姿态是一种需要。也许我们有的是知识,也许我们自认为聪明过人,也许我们还有高人一等的文凭。但是,在这一切都还没有创造出任何价值,没有创造出任何效益之前,就不能体现为我们的成绩,因为我们还是一个没有资本的人。在社会上,在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别人要远远大于别人需要我们的程度。这时,我们就需要放低姿态,放低姿态才能体现出我们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
初出茅庐,我们需要找工作,需要调动工作,需要开拓更广泛的人际关系。在这所有的活动之中,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可能处于一种求人的地位,处于一种必须表现低姿态的情境之中。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必须首先学会说谦卑的话、低就的话、礼貌的话。
在这之前,或许我们会担心别人可能会很傲慢地对待自己,会轻视自己,甚至会对自己视而不见,我们还会担心别人会侮辱我们,把我们赶出门去。于是,我们出于强烈的自尊心,本能使自己就退缩了,丧失了勇气。正因为如此,我们可能就打出了“万事不求人”的招牌,宁可忍受不办事的后果,忍受不办事的麻烦,把事情搁置起来,也不去说谦卑求人。其实,这不仅不能够证明我们的强大,反而足够说明我们的脆弱。
一个人的尊严可以分为内在的尊严和外在的尊严。一个人外在的尊严取决于他的实力和成就。内在的尊严不取决于别人外在的评价,而取决于一个人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肯定,任何人都有自己内在的尊严。当一个人外在的实力和成就还不太突出的时候,那他尊严的支撑就主要靠自尊,即人内在的尊严。内在的尊严是一个人尊严的起点和基础。一个人首先自尊,然后他才能具有真正的尊严。
当我们还没有足够的实力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对外在的尊严抱过高的奢望,而必须依靠自己内在的尊严生活和工作。当我们有求于人的时候,当我们在谦卑说话的时候,我们内心的精神支柱应是我们内在的尊严。而内在的尊严是完全可以摆脱他人对我们的看法和评价而独立存在的。内在的尊严是我们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肯定,它和别人的看法无关。我们所求之事,因为主动权操之于人,所以要表现低姿态。但我们表现低姿态只是向对方说明,在这件事情上,我们的实力不如对方,因此需要对方的帮助,而并不说明我们的人格低贱。
在我们有能力趾高气扬的时候,放低姿态则是一种智慧。自古以来,凡成功者都懂得放低姿态,周文王弃王车陪姜太公钓鱼,而成为一代明君;刘备三顾茅庐拜请诸葛亮,换来了孔明的鞠躬尽瘁。很多时候,如果我们把自己定位很高,就会给对方一种压抑感,让人很难接受。这时,就不如将自己的姿态放低,而后,让对方在接触我们的同时,逐步地让他认识到我们的才华和气魄,从而提升我们的姿态。
做事情总是要付出代价的,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我们做出低姿态,损失的仅仅是外在的面子,付出的是一些外在的尊严,而收获到的却是成功和利益。
满招损,谦受益
俄国的列宾是世界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他的代表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宗教行列》、《临刑前拒绝忏悔》等早已成为世界画廊的珍品,可他依然低调做人,谦虚如故。
一次,列宾收到一位文学家的来信,信上说:“你以自己杰出的作品证明你是一位伟大的画家。”可列宾马上回信说:“我是一个很平凡、很普通的人,你是知道的。可是你却要把我送到一个宏伟的高台上去。假如我真的爬上了高台,你看见了这么渺小的人站得那样高,也会发笑的。”
谦虚的人之所以受人喜爱,就是因为他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重视别人的存在,从而时时处处尊重别人,体贴别人,很容易使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疑心冰消雪释。大而言之,谦虚平和之人既可善始亦可善终,谦虚的人,也总能从他人身上学到自己所欠缺的,从而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京剧大师梅兰芳,他不仅在京剧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还是丹青妙手。他拜名画家齐白石为师,虚心求教,总是执弟子之礼,经常为白石老人磨墨铺纸,全不因为自己是著名演员而自傲。
梅兰芳不仅拜画家为师,他也拜普通人为师。他有一次在演出京剧《杀惜》时,在众多喝彩叫好声中,他听到有个老年观众说“不好”。梅兰芳来不及卸装更衣就用专车把这位老人接到家中。恭恭敬敬地对老人说:“说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师。先生说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老人指出:“阎惜姣上楼和下楼的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博士为何八上八下?”梅兰芳恍然大悟,连声称谢。以后梅兰芳经常请这位老先生观看他演戏,请他指正,称他“老师”。
永远做谦逊的人,实际上就是让自己做一个被人们认同和喜爱的人,做一个谦逊的人就要戒骄矜。骄矜,是指一个人骄傲专横,傲慢无礼,自尊自大,自以为是。具有骄矜之气的人,大多自以为能力很强,很了不起,做事比别人强,看不起别人。由于骄傲,则往往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由于自大,则做事专横,轻视有才能的人,看不到别人的长处。
骄矜对人对事的危害性是很大的。这一点古人认识得十分清楚。一代名君唐太宗对侍臣说:“天下太平了,自然骄傲奢侈之风容易出现;骄傲奢侈则会招致危难灭亡。”唐代的杜审言,字必简,是杜甫的祖父。唐中宗时做修文馆学士,为人恃才自傲,曾对人说:“我的文章那么好,应该让屈原、宋玉来做我的衙役,我的字足以让王羲之北面朝拜。”杜审言有些太自不量力了,所以被后世的人们所嘲笑。这样骄傲自夸只能是显出了他的见识短浅,并没有人认为他的才能真的有那么大。骄矜不忍只能是贻笑大方。
现代人最大的问题,就是骄矜之气盛行,千罪百恶都产生于骄傲自大。骄横自大的人,不肯屈就于人,不能忍让于人。做领导的过于骄横,则不可能很好地指挥下属;做下属的过于骄傲则会不服从领导。做儿子的过于骄矜,眼里就没有父母,自然不会孝顺。
骄矜的对立面是谦恭、礼让。要忍耐骄矜之态,必须是不居功自傲,自我约束,克制骄傲的产生。要常常考虑到自己的问题和错误,虚心地向他人请教学习。
20世纪90年代,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播出之后,剧中李冬宝的扮演者葛优,大红大紫,成为了知名度很高的喜剧明星,各种片约也接踵而至,影迷们称他为“葛大爷”,评论界更冠以“丑星”的称号。
面对成绩和荣誉,葛优并没有沾沾自喜,也不想当“葛大爷”和丑星。一次,葛优出席影片《上一当》的首映式,一位记者采访他:“正是因为好多女性看中了你的幽默和潇洒,才觉得你是够档次的男爷儿们。现在市面上女同胞都亲切地叫你‘葛大爷’。”
葛优听罢忙说:“不敢,别这样称呼,让我折寿。虽然头上秃了点,还算个潇洒青年。再说,观众是上帝呀,咱不能把辈分颠倒了。若是‘上帝’经常来电影院欢度时光,那我情愿喊他们‘大爷’……我称不上‘丑星’,也不想当什么‘明星’。那玩意儿晚上还有点亮,到白天就看不见了。”葛优的回答极其幽默,又极其谦虚。
真正的明智者,之所以不会自吹自擂,是因为他觉得宇宙广大,学海无涯,技艺无穷,终其一生,也不能洞悉其中的全部奥秘。而一切平庸之辈,满足于一知半解,满足于点滴成绩,他们用富丽堂皇的话装饰自己,以讨得廉价的喝彩。如果一个人喜欢自大自夸,就算是有了一些美德,有了一些功劳和成绩,也会丧失掉;过分炫耀自己的能力,看不起他人的工作,就会失去自己的功劳。
不要处处露锋芒,事事占上风
有些人做事锋芒毕露,喜欢事事争上风,做事有冲劲是好的,但不要太咄咄逼人,还有学会谦虚,这样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才能学到很多东西。这往往体现在青年人身上。青年人锋芒毕露是很危险的。因为年轻,青年人有闯江湖的冲动,时刻想引起他人的重视,以求得重用。要知道,锋芒在适当的时候外露,对事情有促进作用,但是处处露锋芒、事事占上风的话,就会招来他人的排挤。抢了同事的风头,时间久了,同事就会拉开一定的距离的;更为严重的是,长期抢上司的风头的话,恐怕还会葬送自己的前途。
《三国演义》中的杨修,处处露锋芒,总是先一步猜透曹操的心思,一次两次曹操佩服、赞赏他,但是他每次都这样做,更何况曹操不愿意他说出来时,他也偏偏说出曹操的心思,终于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事事占上风,就显得这个人太过于盛气凌人了。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不要到处炫耀自己的才华,低调做人,才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