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工场的创立
一战后,日本国内电器事业成为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行业,松下幸之助是一个善于把握机会的人。他抓住了这次机遇,摸索研制新的产品,经过几番试验,终于造出更加适用、质量可靠的完全新型的“双灯用插座”,送到市场试销,大受欢迎。松下电器制造所逐渐从工场发展成为工厂,松下电器也从小作坊生产,进入了正规工业化生产的新时期。
1917年6月15日,年仅22岁的松下幸之助结束了在大阪电灯公司7年的电气工程检察员的工作,成立了松下电器的前身——松下工场。松下工场的厂房,最初是在两间小屋中间的空地上动手搭建的,实际上只能算是个棚子。松下幸之助虽然在电灯公司工作了7年,精通于工程技术,但是对产品制造却是门外汉,他聘请了电灯公司的两位老同事,又请来了内弟,但仍面临着技术上的匮乏。经过十几天研制后,他们终于生产出了第一个电灯插座。然而,改良型电灯插座销售开局不利,最终,两位老同事另谋高就。
正在进退维谷之际,松下幸之助以在生产电灯插座的过程中学到的烧炼壳体的技术,制作出了电风扇底盘,意外地接到了一张订单,赚了一笔钱。这才使得工场摆脱即将破产的危机。
松下幸之助的家庭工场能够起死回生,还有赖于全日本工商企业的繁荣。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日本国内各产业蓬勃兴起,电器事业也获得了巨大发展,对电器元件的需要也随之增加。
在此背景下,1918年3月7日,23岁的松下幸之助创立了松下电器制造所。这是一家日本非常典型的家族型企业,最初的产品仅为灯泡插座。正是从这一天开始,松下电器踏上了跌宕起伏而又颇具传奇色彩的发展历程。
一战后,日本国内电器事业成为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行业,松下幸之助是一个善于把握机会的人。他抓住了这次机遇,摸索研制新的产品,经过几番试验,终于造出更加适用、质量可靠的完全新型的“双灯用插座”,送到市场试销,大受欢迎。松下电器制造所逐渐从工场发展成为工厂,松下电器也从小作坊生产,进入了正规工业化生产的新时期。
1923年,松下幸之助研制出一种明亮耐用、方便经济的脚踏车灯,并运用反向推销术销售“炮弹型脚踏车灯”而大获成功。1927年,该产品正式以“National”注册商标。此后松下电器制造所大力开展广告促销,从而使“National”商标随着它精良的产品家喻户晓,遍布全日本。
1928年和1929年松下电器有了更大的进展,已经拥有了三处工厂,员工已经增加到了300多人,松下电器从银行得到了15万的新资金后,开始兴建总行和总厂,在业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松下电器越来越引起广大日本市民的关注。
巧渡难关
经济不景气也对松下电器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营业额降到平时的一半。产品滞销,以致仓库堆满了产品,甚至连厂房写字间的空档都被积压产品堆得密不透风。在这场经济危机中很多公司为求生存不得不大量裁员,而松下电器却宣布不会裁掉任何一名员工,而且工资照发。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危机的破坏性极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减少了1/3以上,国际贸易缩减了1/20。危机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股票暴跌,大批工人失业。
爆发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到了日本。由于日本国土资源匮乏,国内市场狭窄,因此所受打击尤其严重,整个日本经济一片萧条。
经济不景气也对松下电器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营业额降到平时的一半。产品滞销,以致仓库堆满了产品,甚至连厂房写字间的空档都被积压产品堆得密不透风。在这场经济危机中很多公司为求生存不得不大量裁员,而松下电器却宣布不会裁掉任何一名员工,而且工资照发。
松下电器为此采取了灵活的措施:减少产量,让员工全部去市场上销售产品。由于每个员工每星期花费许多时间去推销库存,加上生产的速度只有原来的一半,积压的库存很快就被消化掉了。就这样,松下电器渡过了难关,也使员工更热爱松下电器。
难关虽然是渡过了,但危机仍然存在。全日本仍处于不景气之中,报纸上每天都有工厂倒闭的消息,日本的工商业萎缩了,人们的精神也处在高度的紧张之中。松下幸之助在经历了一番思索后得出结论:“国家要发展经济,只有不停地生产和不停地消费,而且这两者必须不停地加速推行,这样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
松下幸之助要让自己个人的新想法成为松下电器公司所有员工的想法。
重组公司
1935年,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内外形势,松下电器又发展了它的事业部制,正式成立了“松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其下属的事业部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这完成了向现代企业的过渡,松下电器也有了更为广阔的令人振奋的发展前景。
“松下电器的最终目的是无穷尽大量生产、投资,以满足整个社会需要,及把整个社会建设成为全体人民的乐土。”
1932年5月5日,松下电器制造厂举行创业纪念仪式,并将1932年定为公司的“创业知命年”。这一年,松下电器有了上述的新使命。这项新的使命将公司的最终目标与基本的人类价值联系了起来。松下幸之助以自来水为例,说明了这个新使命的内涵。他指出,自来水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很便宜的产品,几乎人人都负担得起,松下电器就是要生产像自来水一样的产品。同时,松下幸之助也告诉员工,要想完成这项使命,需要很多年的时间,但松下电器永远会坚持“无穷尽大量生产、投资,以满足整个社会需要”的自来水哲学。
提出新使命的松下电器,生产已形成相当的规模,其产品在日本也已经有较大的知名度,而且员工自上而下有了对生产、经营一致的认识,已经具备了人和。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松下幸之助开始考虑新的管理模式。事实上,松下电器一开始没有正式的管理结构。
1933年5月,松下幸之助根据产品重组公司,实行“事业部制度”,将松下电器制造厂当时的分厂和所有的从业人员重新划分为三个部门:第一部为收音机部,第二部为脚踏车灯及干电池部,第三部为配电器及电热器部。这种新的企业组织形态,后来变成了松下幸之助企业的标志。所有现存的资料显示,那些构想是相当成功的。它给予各部门较大的自主空间,但是要使全公司最后营运成功,各个独立的单位都必须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努力,绝不能只顾自己部门的利益。这种统一虽然很难达成,但是松下电器却通过强势的企业文化,克服了这一困难。如果没有这种文化的凝聚力,就很难想像这项制度在松下电器何以如此有效。
1935年,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内外形势,松下电器又发展了它的事业部制,正式成立了“松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其下属的事业部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这完成了向现代企业的过渡,松下电器也有了更为广阔的令人振奋的发展前景。
事业部制度促使松下电器快速成长,但人力资源不敷所用。为储备优秀的人才,松下幸之助又设立了一个销售培训所,它所传授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态度:“你不是为松下电器工作,而是为自己和大众工作,永远不要忘记,你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你的顾客”、“销售是重要而高贵的职业”、“简朴、节俭和谦虚”……听来可能像是毫无意义的陈词滥调,但这些对员工价值观的形成和松下电器团结一致的文化氛围的形成作了很好的铺垫,松下电器的企业文化因此有了更丰富的内容。
此时,松下电器的产品种类已达600种,年产值超过880万日元,从业人员激增至3000名。然而,战争的阴云却越来越浓地笼罩在日本列岛的上空。
二战时的腾飞
松下幸之助在例行的“朝会”上宣布了方针的转变:“松下电器历来所经营之事业,均为一般民生工业。鉴于局势之紧急,从现在起是要向时局所必需的工业方面转变了。希望全体同仁认清今日之为何日,无论为私为公,都时时处处以不懈努力之精神,恪守各自的职责才好。”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松下电器开始转向军需工业品的生产。
松下幸之助在例行的“朝会”上宣布了方针的转变:“松下电器历来所经营之事业,均为一般民生工业。鉴于局势之紧急,从现在起是要向时局所必需的工业方面转变了。希望全体同仁认清今日之为何日,无论为私为公,都时时处处以不懈努力之精神,恪守各自的职责才好。”
1943年4月,应日本军方要求,松下电器成立了“松下幸之助造船公司”,生产军用拖曳船。
1944年10月,应日本军方要求,松下电器成立“松下幸之助航空工业公司”,生产军用飞机。
当时的日本社会处于战争的混乱之中,随着战争的发展,民用工业几乎全部窒息。面对此种情况,松下幸之助不可能马上改变整个国家的态势,他只能以自己的努力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维持一个良好的局面。为此,1941年1月15日,松下幸之助在大阪中央电气俱乐部礼堂,召集松下电器所有三等以上的员工召开“经营方针发布会”,宣布了各项重要的业务方针。其中除了适应时局向军需品生产转移之外,仍然强调民用品的生产,比如:“军需生产固然重要,但日本全国有七万余家销售本公司产品的商店,且尚有国民大量的需求,所以本公司之民用品生产,仍不可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