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阶段只有三种出路:形成第一阶段部落(比如帮派)、死亡,或者进入第二阶段。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大多数第一阶段的文化是监狱(当然有一些显而易见的例外——纳尔逊·曼德拉在南非监狱的时候显然是处于第四阶段,如果不归类到第五阶段的话。他花时间教狱友们阅读,带领他们提升到至少第二阶段)。可悲的是,大多数处在第一阶段早期的人,只有死亡才能带领他们脱离这个阶段。第一阶段也是恐怖组织产生的源泉。
第一阶段早期
第一阶段早期,是指部落里所有的人都处于第一阶段。这些人通过两种方式来到第一阶段。第一种途径,他们偶尔跌落到这个阶段,然后其原属部落(由不同的阶段的人组成)开始排斥他们。他们失落、疏远、孤独,只有第一阶段部落接纳他们。就像我们自己的部落告诉我们是谁那样,第一阶段部落将他们的观念慢慢转变成“生活糟透了”。检察官告诉我们,帮派会用各种手段防止成员离开,所以即使他们想离开,也没那么容易。
第二种途径,他们不愿意和其他人一样遵守高层次部落的清规戒律,他们认为自己很特殊。于是他们加入了第一阶段部落。在这里,他们可以为所欲为!
第一阶段早期让我们对现行的监狱制度产生了质疑。进入监狱的人原本是处于不同阶段的,但是监狱文化本身主导的阶段是第一阶段。随着人们在监狱所待时间的延长,他们的新部落会告诉他们生活是如何运作的,以及他们自己是谁。在很多情况下,他们离开监狱时,是不被自己原先的部落(比如家庭)所接纳的,所以他们漂到了第一阶段部落。监狱系统驱使人们进入第一阶段的底层。而这种情况使得聘用这些人的公司出现各种问题。
第一阶段中期
处于第一阶段中期的人,通常是因为对某些东西上瘾而无法自拔。当他们过分放纵自己的欲望时,其部落会把他们踢出去(至少在某个节点上),结果他们就会迷失自己。那些长期徘徊、没有部落可以依靠的人,往往就会进入第一阶段早期。
我们研究中有一个叫约瑟夫的艺术家。他是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和创作的:“人们称我的技术叫造型,但是专业人士会称其为雕刻。这种工作非常需要灵感,如何激发灵感至关重要。”他连续数日服用******,与世隔绝48个小时来进行创作。当他从毒品的兴奋和崩溃中脱离出来时,他的妻子、女儿和母亲以将他踢出家门一个月作为处罚。在下一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最终从第一阶段匍匐进了第二阶段,也就是“我的生活糟透了”。
我们采访过约瑟夫部落里另一个成员,他的名字叫威廉。他是芝加哥的一名设计师兼总承包商,在约瑟夫清醒的时候,经常雇佣他为下级承包商。他这样形容自己与约瑟夫之间的关系:“就像电影《马语者》那样,如果小马不听话,头马就会把它赶走,但不会让它脱离自己的视线。过段时间,老马仍然会让小马重新归队。如果小马接着犯错,还是会再被赶走。我们讨厌罪恶,但是我们依然深爱着被罪恶纠缠的人。对于约瑟夫,我们就是这样做的。”虽然,那些被踢出原部落的人,很有可能就会坠入到第一阶段中期。
威廉和约瑟夫的部落里还有一名叫力克的成员,他曾经犯过偷窃罪,他的朋友说他有盗窃癖。当他被捕后,他下降到第一阶段中期——被驱逐,失业,与朋友疏离。
被整个世界遗弃,是坠落到第一阶段中期的人经常会有的想法。而事实上,通常是他的朋友们都在等待、观望、期待着他的回归。一旦他们重新找回自控力,处于第二阶段或者更高阶段的部落就会非常欢迎他们回归——当然还是会有一段考察期。有些人待在第一阶段的时间可能长达好几个月——事实上,很多著名艺术家和作家都曾在这个阶段创作出惊人的作品——但更多的人要么就堕落到第一阶段早期,要么就会因为毒品吸食过多而步入死亡。
指导建议:设立底线,但绝不放弃。威廉的建议与我们的研究高度吻合。令人惊奇的是,在接受我们采访的经理中,有非常多的人的手下存在滥用药品、嗜酒甚至参与强奸和谋杀的习惯与行为。尽管这是人力资源部的管辖范围,不过我们发现,很多管理者从未放弃过这些手下,即使他们被解聘后也一样。很多人还会与这些曾经的手下通过电话保持联系,拜访他们——有时候甚至去监狱探访他们。很多被这样对待的职员在出狱后常常回到同样的公司,走出第一阶段,并且激励那些与曾经的自己有相同经历的人。
第一阶段后期
很多读者可能无法理解诸如盗窃癖或******这类邪恶的心魔,但每个人都经历过自我挣扎的过程。即使看上去非常成功的人(处于第三或者更高阶段)时不时也会下降到第一阶段。医生会陷入用药过度的怪圈,教授把他们研究的成果据为己有,“正直”的员工在公司不付奖金时会偷电脑设备。无论是什么教育背景,有多聪明,或者有多团结,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下降到第一阶段。在那一刻我们会觉得“生活糟透了”,没什么是不能做的。要帮助处于第一阶段的人的前提是,我们需要明白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经历这个阶段。
只要心魔被释放出的时间够久,处于第一阶段早期的人通常会进入中期:与他们的部落疏离,更喜欢独自一个人。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只属于自己的秘密——他们每天晚上喝得大醉伶仃,次日早上就跟滴酒不沾的人一样出去上班。而另一些人会寻求相同处境的人,并建立相互依存的关系。当他们足够组成一个部落时,就会对成员进行干预,强迫每个人做出选择:戒瘾,上升到第二阶段;或者继续上瘾,让自己一直孤独地停留在第一阶段中期。
帮助他人提升
我们在本书中不断强调,阶段的提升建立在改变本阶段的语言和行为模式,使用下一个阶段新的模式的前提下。
人们可以跳过阶段中的不同时期,但是他们无法一下子跳过整个阶段。这意味着处于第一阶段的人不能直接跃升到第三阶段。没有“抄小道”的机会,他们必须要先经过第二阶段。有时候这个步骤被称为“部落切换”。
从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有两条途径。第一种方法是将“生活糟透了”改为“我的生活糟透了”——第二阶段的口头禅。这两个阶段有着天壤之别,改变这句口头禅意味着丢弃生活本身是受罪的这种想法,转而承认有些人生活得很好,只是你自己的生活不好而已。在我们采访约瑟夫的时候,他的谈话中就透露着这种转变:“我得放弃我的艺术生涯了,因为这种生活的代价是我的家庭。”他听上去像是这种环境下的牺牲品:别人可以从事艺术,但他是不行的。他的生活糟透了——他进入了第二阶段。
第二种方法是搬到不容许违规行为的部落里去。一位母亲,在她那曾是黑帮成员的儿子开始加入一个教会办的青年中心之后,告诉我们:“我非常担心他。他以前像得了多动症,而如今就像扯线木偶。”从部落的角度来观察,他的儿子从充满绝望的敌意之火(第一阶段)变成了被动的冷漠的受害者(第二阶段)的状态。其实,这算一种进步。当我们采访他时,他看上去非常伤心:“那个地方很烂,我一个人都不认识。”他从第一阶段早期的异化变成中期的疏离。如果处于他这种情况的人能按照本书接下来的章节内容做的话,他们会继续向前移动到第二阶段或者更高阶段。
这里我们总结一下本书的一个原则:给予每个人选择的权利,然后手把手去帮他们,不要等人死了再想办法。处于第一阶段不同时期的人中,很多人想过不同的生活,我们对于雇佣者的建议就是给他们一个机会。作为约瑟夫部落成员之一的威廉这样做了,他是芝加哥“Design For You”公司的总承包商和设计师。他雇佣前黑帮成员、罪犯,以及曾经的吸毒者。他坚信,帮助别人脱离第一阶段是社会上每个人的责任。与此同时,如果别人不愿意离开第一阶段,他是不会强迫他们的。如果他们再次陷入绝望的敌意里,他会如同《马语者》里面所做的那样,将他们驱逐,等他们再次准备好后观望他们,给他们机会。在接下来的章节里,我们会看到当他成功帮助别人进入第二阶段后会发生些什么。
第一阶段总结
·处于第一阶段的人会与他人疏远,他们的观点是“生活糟透了”。
·当这类人集中到一起时,他们的行为表现为绝望的敌意,比如黑帮团伙。
第一阶段杠杆点:
·如果人们愿意改变,那就鼓励他们采取行动。比如与同事一起聚餐、参加社会活动以及会议。
·然后,鼓励他们意识到生活本身有不同种方式。例如,当别人看到你的生活很好时,他们很可能就会改善自己的生活。
·鼓励他们与那些共同使用“生活糟透了”这类语言的人断绝联系。
成功标志:
·他将不再使用“生活糟透了”,取而代之的是“我的生活糟透了”。换句话说,他的关注点已经从宽泛的抱怨转移到关心为什么自己的生活并没有达到它应有的水平上去。他将比较自己与别人的能力、社会优势,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他将展现出第二阶段“被动的冷漠”,而不是第一阶段“绝望的敌意”。这种转变在不熟悉部落领导力的人看来可能会是一种失败,但事实上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他将与第一阶段的人断绝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