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49300000008

第8章 人姓牛·诗属龙(5)

作者在前言中说:“事先没有拟定一个缜密的计划,可也并非随兴走笔,而是着意寻求一些新的选题和切人点,不避舍本逐末之讥,将手头积累的资料和自己的一得之见加以归纳抉剔,敷演成篇。”正是这些新的命题和切人点引起我很大的兴趣。即使是“漫笔”,一旦切人历史深层的肌理与内脏,历史就不再是宁静的古老年代和失去光泽的文字。许多刺目的亮点或污点显现了出来,久已湮没的历史的脉搏又重新跳动起来。这难道不使人感到震惊,并且引起某些思考吗?

论定一个作家,即使是重要的有成就的大家,往往也须经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才能得到最终的认定。对普希金的散文创作的评论就曾引起过尖锐的分歧。《别尔金小说集》和《黑桃皇后》,当年(十九世纪上半叶)曾得到几个保守丈人热烈的颂扬,却遭到许多进步评论家的贬责,很令人困感不解。别林斯基认为,这两本小说集标志着普希金“创作才力的衰退”,尽管他的看法后来有些转变,但仍然认为“不是炉火纯青的佳作”。车尔尼雪夫斯基对这两本书的看法与别林斯基相近,也认为没有多大艺术价值。讽刺作家谢德林同样持否定的态度。皮萨列夫提得更为尖锐,竟然一口否认普希金是“伟大诗人”和“俄国现实主义的奠基者”。设想一下当年一向受人宠爱的普希金,由于这两本小说集竟遭到了如此尖刻的抨击和讽刺,会给他带来多么大的痛苦!真难以想象。当年的俄国文学界的确经历了一番不小的震荡。动荡曲折的历史过去一百多年了,几经人世的沧桑巨变,普希金的散文创作并未因当年文坛几位大家的否定而消亡,如他的诗那样,仍然闪烁着不朽的光芒,得到了全世界普遍的赞赏。还有,冈察洛夫的《奥勃洛莫夫》也遭到类似的命运。令人更惊奇的是,托尔斯泰竟然基本否定屠格涅夫的《前夜》和《父与子》,甚至断定莎士比亚的戏剧是一种“最低下、最庸俗的世界观”,“千篇一律”,“不是艺术品”,真令人难以相信。

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确凿无疑的史实,不能不引起许多的联想和思考。当年的普希金,在俄罗斯的文坛上是一个光辉的形象,受到那么多的可以说是致命的责难,而且批评他的人之中还有他很要好的朋友。现在谁都清楚并不是作品的问题,而是大作家大评论家大大地失去了水准。冷静地思考一下,一部新作问世评价有分歧,这本是正常的现象。评论家和作家各有各的审美观点和偏爱,只要言之成理,不是别有用心,恶意中伤,各种看法都值得作者和读者思考和研究。由于上述的那些文学现象,引起我许多的思索,我甚至觉得十九世纪俄国文坛确实是相当活跃和有生气的,一百多年前在俄国所以出现那么多伟大的作家决不是偶然的。为了一个作家的作品,当年的种种尖锐而又坦率的议论和争辩,不正好说明俄国当时精神领域并不是死气沉沉或满目荒凉的吗?这不能不令人深思,再深思!

《俄国文史漫笔》还切人了其它一些敏感的和重要的历史现象,详细地写到了屠格涅夫的《文学回忆录》,巴纳耶娃及其《回忆录》所涉及的许多内幕,都非常有价值。近二十年来我一直在编辑《新文学史料》,因此给我的启示与警惕是十分深刻的。书里还记述了许多有趣而奇特的文学现象,如俄国作家群中的混血问题和受西欧语文的影响等情况,也都值得细细地品读。

白桦林的深处——读《画译中的纪念》

谈完《俄国文史漫笔》,接着谈《画译中的纪念》,仿佛跨出了古老而典雅的彼得堡,走进郊野的一片白桦林。

大约半年前,收到高莽寄来的这本书,一看见封面,我真以为是白桦树皮做的呢,摸了又摸,闻了又闻,从书里隐隐地透出淡淡的北国的山野气息。我禁不住快活地喊了一声:“高莽,可真有你的!”书的装帧真别致,太美了:五十年代初在齐齐哈尔,我看见过一个年轻人的诗稿,封皮就是用白桦树皮包的,我羡慕不已。

《画译中的纪念》一直摆在我床边的书架上,每次阅读,都有走进深深的白桦林的神秘感。我多年以来,一直把高莽看做诗人,这可能与他早年用乌兰汗的笔名写的《嘎达美林》有关。我一直以为他也是个蒙古人。几十年后,我才知道他不但是个高水平的翻译家,还是一位独具一格的肖像画家,他也为我西过一幅头像,印在我的一本散文集里。说不清原因,我不知为什么仍然在心里把他视为一个真正的诗人,他的文章,他的画里都有浓浓的诗意。看他的画不由地让我想起普希金和莱蒙托夫画的那些充满灵性的人物速写。从高莽的身上显示出朴实、浑厚,外憨内秀的个性,从他的文章和画里,几乎看不出什么技巧,是一种自自然然地从生命中流出的灵性。

高莽自己说,他离休前一直充当着“驯服工具”,从来没挑选过职业,一切听从组织分配。几十年来,他参加过许多重要的国际性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还担任过《世界文学》主编。写到这里,我为他取得的成就而高兴,但还是不禁为他感到有点惋惜。在这几十年里,他显然不可能充分地发挥他的艺术潜能。但话又得说回来,也许正因为他多年来长期固定在文学艺术界的某一岗位,还有相对的属于自己的一小块精神天地。所以从他的画风、文风以及他那憨厚而洒脱的形象和风度看,他没有完全被规范化。他似乎不完全属于哪一界,离休之后,更加活得自在了。

高莽的这本书,多半是在为人画像或充当翻译时所经历的难以忘怀的人和事。他深情地怀念茅盾、田汉和梅兰芳等与苏联知名的艺术家的交往,刻划了这些老一辈大师们的风范和性情。他对一些有形象的场面记得特别清楚,因此一幕幕情景都写得很亲切、实在,真真切切地为历史留下了一些珍贵的片断。前两辑《人与事》、《笔与画》的近三十篇文章,都很有史料价值,值得一读。

然而对我最有兴趣的,还是第三部《读与写》中的篇章,大部分是有关俄罗斯与苏联诗人们的生平轶事和创作活动的文字。

关于沃兹涅先斯基的两篇写得精当而有分量,且充满了作者的思考和激情。读完之后引起我深长的思索。沃兹涅先斯基是本世纪五十年代苏联“响派”诗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大声疾呼,抨击时弊,揭露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我懂一点俄文,当年非常喜欢他们的诗。但是对沃兹涅先斯基诗的评价,记得在当时苏联曾有过激烈的争议,尖锐的程度,不下于上世纪对普希金散文创作的抨击,最温和的批评是说他的诗隐晦难懂,扣上一顶“形式主义”的帽子。

然而,他的许多诗仍被广大的读者所喜爱,并且谱成歌曲,灌成唱片。沃兹涅先斯基师承帕斯捷尔纳克,帕氏很欣赏他的有明显个性的诗,说:“如果这些诗是我写的,我会把这些诗收人我的诗集。”沃兹涅先斯基尽管喜出望外,却认为“这首诗如被视为他人所作,即使再好,又有什么价值?”从此停笔两年,苦苦地寻找自我,直到写出《戈雅》,他才认为这是自己真正的诗。当年“响派”的诗人中,叶夫图申科追求“政治效应”,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也主张不能脱离政治,但更强调“时代的气氛”,不像叶夫图申科写得那么直白,而叶夫图申科因此成为社会性的代表人物。沃兹涅先斯基尽管情绪也是高昂的,也有真诚的社会责任感,但他却继承帕斯捷尔纳克的创作技巧,在表达意象时,很讲究联想,含蓄,他从某些生括琐事的阴暗之中,尽力显示出高尚的道德精神,因此他的诗倒更具有真正的现代感。沃兹涅先斯基现象,不由得令我想起八十年代初我国朦胧诗兴起时引起的那一阵争论,还让我不得不联想到近两年我国诗坛上强调政治效果的倾向。从沃兹涅先斯基的诗,我们似乎理解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政治诗”。所谓政治效果,在一首诗中应当如何通过真实的意象和丰富的联想才能创造性地显示出来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不能只有“政治”,而没有“诗”。我们不妨认真地读读沃兹涅先斯基的《戈雅》这首诗,它只有二十行,却远远胜过几千行的“政治”!

本来“读与写”这一辑里,还有几篇吸引我的好文章,特别是关于莱蒙托夫的那一篇。在这篇文章里,高莽写到了我在四十年代初练习创作时,受到莱蒙托夫一首长诗《童僧》的影响。以后如果有可能,我真想写一篇感念莱蒙托夫的文章。

同类推荐
  • 心灵甘泉·自然与人生

    心灵甘泉·自然与人生

    德富芦花以“美的农民”的身份,将自己的全部身心融入大自然中,践行着自己“自耕自食,晴耕雨读”的生活理念。其作品以独特的观点探讨社会与个人、自然与人类等主题,被定为近代日本国民实行“情感教育”的通读书目。读本书,你可以随着德富芦花的文笔,走近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原野,白云缱绻的天空,长满花草的山岗,清澈见底的小溪。在以文字点染大自然的山野林木、霜晨月夜、倒影炊烟的同时,并不忘人生的现实一面。
  • 莱茵星光:一位爱乐者的欧行漫记

    莱茵星光:一位爱乐者的欧行漫记

    本书是作者借游记的形式谈城市景观、谈文化发展、谈历史故事、谈古典音乐等等。书中不仅有美丽的欧洲图画和引人的历史,尤其是作者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深刻见解十分丰满地表现出来。文字精当,晓畅易读。
  • 入骨相思知不知:醉倒在中国古代的情诗里

    入骨相思知不知:醉倒在中国古代的情诗里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以诗为食粮果腹,以诗为空气呼吸,以诗下酒,以诗会友,以诗传情,最后以诗殒命,以诗殉葬。作者以文字传递一种温柔的、唯美的、无际涯的细微知觉。深信:每个人内心的曲折宛转,如若不断,终会触及那些遥远的相同的灵魂深处。
  • 城中村:陈忠村诗歌作品

    城中村:陈忠村诗歌作品

    诗集《城中村》收录了忠村近几年的新作、早年的二十多首旧作、十多首被译成英文的作品,以及写于2010年前后的组诗《短夜》(节选),称得上是他写作近二十年来的一次大总结。他的写作,也基本围绕着“城中村”这个不是概念的“概念”,写乡村,写城市,写劳作和休憩,写自己一路的打拼和如今的领悟。
  • 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1999)

    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1999)

    郑万鹏所著的这本文学史,并不着意于“全面”,也不像别的著作那样特别看重历史分期,而是注意择取在当代文学的五十年发展中的那些具有时代特征的、并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文学事件和文学环节,予以评述。例如本书很重视“建国文学”的研究,提出了“建国文学思潮”的概念(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不无可商榷之处),并对此进行了饶有新意的概括,指出这些作品“表现出历史的整体感,表现了饱经动荡与战乱的中国人民对于稳定局面的衷心欢迎”。像这样的立论和判断,本书多有展示,正是作者学术勇气的证明。
热门推荐
  • 记忆的琥珀

    记忆的琥珀

    “我到底有没有希望?”“如果你再这样,就没有!”......“我会一直追你到七月初,你生日那天!”“六月份的尾巴,他们俩人在一起了!”......“我可喜欢肖筱环了,她为什么就是不跟我在一起呢?”......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这样那样的遗憾。可是生活总是要向前走,不可能抱着遗憾过一生。所以我人生的这个遗憾,我已经把它封存在我十八岁那年,变成生命长河中一颗晶莹剔透的琥珀。即使沧海桑田、岁月变迁,每每回首,它依然在原地,枝叶鲜活、栩栩如生。可它终究已经是过去的事情,可以怀念、可以凭吊,却唯独,不可以念念不忘。
  • 勋鹿之虐恋

    勋鹿之虐恋

    我的一生由你来掌管——鹿晗,你不管做错什么事,我都不会怪你,我会去包容你,因为我爱你——吴世勋,主勋鹿,副繁星,灿白(ps:我是第一次写文,不喜误喷)
  • 屠神狂魔

    屠神狂魔

    从小家族的普通族人一路走来,惊艳宇宙,一路成魔!
  • 写给王俊凯的检讨书

    写给王俊凯的检讨书

    想把我写进你的一万种可能里就算只是做梦也可以
  • 易世求生

    易世求生

    一个人,在陌生的世界,三观尽毁,挣扎求生的故事。
  • 驱魔浪人

    驱魔浪人

    要是认为《易经》是用来算命的,那你可够迷信的。与鬼神有顾盼,人似看鬼,鬼亦似俯而看人。沙客们难能可贵的是事不做绝,却偏偏忘了最重要的是什么,把对活死人的恐惧与探索带入到现实,这不算是无畏。术士们用他们手中的东西,荷叶铲,铁杆兵。。。那些已经死了的东西死了又活了!这个世界上有两个轴,自以为燕山剑老,沧海沉珠,会是出头的日子?说不清,那些老事物的规律正在消亡,而我还活着。。。
  • 王的魅妻:废材小姐不好惹

    王的魅妻:废材小姐不好惹

    “你奶奶个熊啊,滚开,别缠着本小姐。。。”原来在现代令人闻风丧胆的云大小姐也会有麻烦啊,不过风华绝貌的他是不会放手的。“哼,总有一天本王会吃了你这个顽皮蛋,乘早服我吧,嗯?”一个做事不留情的小姐,一个狠情强大的王爷,两人之间会查出怎样的火花呢?“好重的暧昧因子。。。”
  • 某科学的疾风泪爷

    某科学的疾风泪爷

    异界灵魂:想获得你渴望的力量吗?佐天泪子:想!异界灵魂:那就跟我做笔交易吧!佐天泪子:咕隆(吞口水),代价是出卖我的灵魂吗?异界灵魂:嘿!嘿!不,代价是出卖你的肉体。佐天泪子:唉?!……佐天纪风:泪子!想要让自己的能力变得更强吗?佐天泪子:想!(期待脸)佐天纪风:那就跟我签订契约成为魔法少女吧!佐天泪子:哈?!……本文全程高能,讲述了一缕失去记忆的异界灵魂给予佐天泪子超能力,并与泪子同用一具身体的故事。本文为双向主角,佐天泪子跟佐天纪风,一个无时无刻不在用着生命作死的家伙。PS.欢乐搞笑,吐槽向。故事从泪子梦中交易后才正式开启。原创为主,剧情为辅!
  • 石卡师

    石卡师

    刘展鹏,一个热衷于卡牌游戏的大学生。他在阴差阳错中捡到了一张石制的卡牌,却不料给这张卡牌带到了一个以卡牌为核心的世界,并且附送了一套坑宇宙的系统,卡牌交换系统。
  • 教皇练习生

    教皇练习生

    马洛城的三个少年,命运各不同一个失恋辍学,从渔村到上市公司CEO,开启复仇模式。一个继承亿万财产,掌控娱乐江山,叱咤风云。一个夹在二个男人之间艰难抉择,却对沦落人间的神族教皇一见钟情!娱乐金融圈,职场法则,写尽一座城市三十年的风风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