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民主思维
在预测大数据未来的时候,人们可以明确的是:互联网、社交媒体、无线网络、大量的移动设备、传感器以及每时每刻带来海量新数据的数字技术,将持续增长。一些分析师认为:只有驾驭大数据,企业或公司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谷歌和脸谱等Web 2.0公司已经进行改革,正率先进入大数据时代。从这一点看,这些公司无疑取得了优势,数据将成为他们的利器,帮助他们研发更多的新技术,真正地让大数据的利用成为可能。与此同时,一些大型企业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只要时机一到,他们就能够利用大数据将公司推向一个新高度。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各个行业都萌发了生机:需求预测、目标营销、欺诈探测、医学研究等各个产业,也相继开始利用大数据。由此看来,大数据似乎已经具有无限的应用潜力。
Intuit公司在对未来七年的数据趋势进行预测的报告中指出:“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与日俱增的访问量,以及对大数据的提炼和分析能力,已经无异于一般的资本和劳动力,我们已经可以将其看作一种新型资源。而先进的分析法的推广,将使数据成为21世纪数字经济中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动力。通观全局,大数据的分析范围也将日益宽广,在不久的一段时间内,其对科学、保健、商业、财经、政府和娱乐等社会各个方面,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大数据时代,新的数字鸿沟是否会因为大数据的广泛运用而出现?
Intuit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Brad Smith说:“在大数据时代,数字鸿沟的问题是不需要考虑的。而与之相反,大数据甚至可能会带来一个新的‘数据民主’,使一些小型企业的老板和消费者能够同大型有实力的竞争者站在一个高台高度,对数据进行高效的使用。”这一观点并非是无风之浪。在最新发布的名为《新数据民主:大数据如何帮助小型企业和消费者改变命运》的分析报告里,作者所持有的观点与Smith的这一观点惊人的一致。
大数据将帮助客户更多地节约时间和金钱
Intuit公司在数据趋势预测报告中指出:“以往的几十年中,风险管理的职责已经开始从机构向个体转移,目前,这一趋势并不会改变,未来还将继续保持,而且力度还会有所增大。与此同时,保健、保险、退休和其他经济问题也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变得错综复杂。而大数据的出现和发展刚好作为一个中转站,对这些问题进行挽救和简化,甚至是帮助管理层做出决策。在未来5~7年里,在目前看来令人头疼的数据,也会因为新兴技术和新的分析工具的出现,而变成一些可以利用的数据,从而无限降低决策中的个人因素,减少不确定性,使个人的时间和金钱得到更大的节约。”
大数据帮助中小型企业了解客户
对于公司而言,Smith认为,数字化的数据无限地缩小了空间与地域的差距。对此,他是这样说的:“我们认为,对小型企业而言,大数据信息无疑将成为他们的点金石。数据的广泛运用,已经将我们带回到那个只有本地商户熟悉附近消费者需求的年代。也就是说,因为大数据的出现,我们可以抛却空间、地域的差异,了解到更多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使得小型企业更为高效地运营,让本地商户能够同其他任何地方、任何规模的企业展开竞争。”
另外,Smith还说:“Intuit已经做好了利用大数据重回这一时代的准备。他们能够为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以及银行、信用合作社、消费者和会计专业人员等提供更多的业务和财务管理服务。”
同时,基于美国超过25%的企业在使用Intuit公司的产品,所以,Intuit公司为客户创建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存储库,他们将这些数据信息分享给了用户。这些数据包括:交易数据、行为数据、用户生成数据,以及从社交网络和推特等社会媒体中收集而来的社交数据。因为这些数据的开放,用户可以在更大范围内从这些数据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内容,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客户以及市场需求。
大数据与“数据民主”
随着大数据的日益发展,有人会生出这样的疑问:大数据应该服务于个人还是服务于商业?的确,这已经是现阶段我们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就目前而言,大数据的主流服务还是要偏向于商业价值。因此,很多人便误以为:大数据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商业组织赚钱,让他们从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工具。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在不远的未来,定然会有公司因自我迷失或因外部误导,而走上商业利益至上的数据利用之路。殊不知,这种做法无异于引火烧身。要知道,在新知识和信息机制大发展的环境下,一旦大数据在引爆商业利益的过程中,损害到了其他团队或个人的利益,就会引发报复性的反击。而这种反击,也绝对不会仅仅局限在个人层面,倒有可能会引爆社会层面的反击。
不可否认,现阶段,一些商业巨头会自主性地将大数据当作一种竞争优势,或是占据市场的先发性资源。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要知道,大数据最终的所有者并不是某个特定的行业,或者是某一类商业组织,其最终的服务者必然是社会和个人。所以,只有将数据共享出去,才能真正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和长远化。
之所以说大数据最终的所有者是社会和个人,是有依据的。正如市场是人的活动产物一般,只有有人参与,这些大数据才会有意义。若是大数据不能服务到社会个人身上,那么,大数据的存在就只是一串数字而已,别无他用。
另外,大数据之所以能够称得上“大”,不仅仅在于其总体体量之大,也在于对个人的意义之“大”。对个人而言,大数据不仅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隐私。同时,也意味着一个人将自己的后续生存和发展完全寄托在大数据上。严格来说,就是数据将掌控个人的一切。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数据又是个人生命的一部分,是社会肌体全新的核心构成。一个人从出生,到读书、就业等后续发展,都与数据有着本质的关联,可以说,人的一生就是由一串串数据组成的。社会肌体也是这般,因为社会是由人构成的。试想一下,如果人们放弃对大数据的权利要求,便等于是将个人的一部分天然权利割让给他人,成为他人谋取暴利的工具。
同样,大数据的广泛运用还可对现有的社会权力进行强有力的冲击。不论是政府还是商业组织,他们手中所掌控的信息数据都会对社会基础产生破坏,而且随着大数据的泛滥和相关技术的开发,这种风险也越发明显。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社会不安,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机制的正常运行。
在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持全社会的数据民主?如何界定大数据的权益归属?如何控制大数据的使用风险呢?
如果大数据在商业的方向上太消极,那带来的将不仅是个人隐私方面的问题,大数据的风险既是个人风险,更是社会风险。当发生大数据损害的时候,付出代价的不仅仅是个人,还有整个社会的文化价值观、权力和财富的结构。大数据的权益归属之争,关系到个人和社会的自由,甚至是未来。
大数据民主化趋势:数据科学家将消失
日前,人们对数据科学家的推崇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一些财富杂志甚至将其誉为21世纪最性感的职业,并称其为“企业中的超级体育明星”。然而,随着大数据技术和管理流程的日益完善,数据科学家所能发挥的作用将越发微弱,甚至是毫无作用。因此,Good Data的高级副总裁Cliff Cate就声明“我们不需要数据科学家”。
在最近的一次“全球大数据研讨会”上,Cliff Cate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说:“我们必须得认清,现在围绕着数据科学家的炒作时代已经结束了。”对此观点,与会人员都感同身受,一致认可。
Cliff Cate还说:“现在的大数据发展已经进行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这一时期,企业用户能够独立地利用直觉和互动,从大数据中获取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由此,数据科学家的存在已经可有可无。”
前段时间,Cliff Cate组织了一个关于大数据未来的讨论,除了Cliff Cate之外,还有一个数据科学家、三个数据库专家和一个高级架构师共同参加。
作为GoodData的客户高级副总裁,Cliff Cate是唯一一个站在客户角度去参加讨论的人。其他人关注的视角大都集中在基础设施的问题上,如速度、可扩展性以及响应时间,等等。而他则更关注客户如何使用这些技术,又如何能够利用技术获取最大的商业价值。
所以,不可避免地,大家的观点产生了分歧,并发生了争论。争论的对象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大数据技术公司应该为普通企业用户提供他们能够理解的解决方案。要知道,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每天的数据产生量堪称数以万计,所以,他们急需从这些数据中找到对自己有利的,能够给自己带来价值的信息。但他们大都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或者应该找谁帮忙。因此,大数据技术公司就应该从这方面考虑,为企业提供利用大数据获取价值的最佳方案。
第二,关于信息的表现方式。现阶段,大多数数据的表达方式都是存在于电子表格里。虽然电子表格所表述的数据很清晰,但它却缺乏一定的交互性,并不具备视图表达的体现力。要知道,客户想要从数据中获得价值,就要不断地对数据进行可视化的交互对比。电子表格在这一点上,就有了很大的滞后性。而一个直观的UI,就能够让企业很轻松地接受一些烦琐的大数据。进而利用自己筛选出来的数据进行更好的决策。记住,在大数据应用中,每个季度看报告远不如每天都和数据打交道获取的价值多。
第三,关于数据科学家这个职业,Cliff Cate认为,这个概念已经没有了存在下去的必要。对企业来说,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让他们更直观明了地利用数据和定制数据的解决方案。而对这些数据最了解的人,定然是他们企业团队的整体,而非所谓的数据科学家。而且,现在的数据科学家大多还是采用传统的商业智能来对数据进行分析。而这样分析出来的数据,也只有那些具备数据科学专业背景的人才能够操作并从中获取价值。所以,在为企业用户提供数据解决方案时,完全可以绕过数据科学家,用其他的方式为客户汇总出一个新一代的解决方案。这样,客户就能够更加容易地驾驭这些大数据。而不同部门的人员也可以通过这种可视化的方式,共同从大数据中获取价值。
必须承认,由Cliff Cate发起的这样的一个关于大数据市场的未来的讨论会,使得一个新一代的大数据解决方案正在浮出水面。而这也必将让更多的普通用户得益于大数据。
而对大数据本身而言,只有从那些基础设施的讨论转向如何为普通用户提供应用解决方案,才能使大数据的应用变得更加民主。
48.透明化思维
美民众要求政府公开大数据审查
2014年年初,一个由25位消费者组成、关注公民自由和隐私的组织联盟,给奥巴马总统写了一封信,称民众的未来是岌岌可危的。他们希望奥巴马总统公开对大数据和未来隐私权的评审,让民众参与其中。此外,还有一些其他联盟,如CDD、电子隐私信息中心和美国公民自由联盟等,已经写信给白宫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主任约翰·霍德伦。他们在信中提出自己的要求,即在大数据审查期间,公众能够拥有参与的机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要求,那是因为政府利用大数据收集了民众信息和隐私,并导致民众的未来岌岌可危。
后来,联盟会见了奥巴马总统的顾问,评审的领导者—约翰·波德斯塔。CDD的总裁杰弗里·切斯特说道:“这个不仅仅是白宫与政客的利益问题,更涉及全体民众,所以,我们希望这个过程能向民众公开。”
在给奥巴马总统的信中,联盟还警告说:这种政府机构和大型商业实体店大量收集民众资料的行为,势必会将民众置于危险之中。所以,我们呼吁白宫方面能够在收集意见后再进行评审。
而在之后的白宫评审时,超过5000家网上公司和组织自发地书写了一份请愿书,而请愿书的主要内容则是针对“我们反对杂乱无章的监控”。
2014年1月17日,奥巴马总统宣布将由总统特别顾问波德斯塔对大数据和未来隐私权进行为期90天的审查。
数据公开,所考验的不仅是涉事的官方集体,更是直接考验具体官员的处置能力和政策水平。而在一些媒体的舆论造势下,部分官员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由此,信息的公开面越来越广,内容也越来越多。
要想真正达到信息公开,除了扩大政府信息公开面,同时,对各地政府开展信息公开的能力建设也势在必行。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并不能一蹴而就。简简单单的一道自上而下的命令文件无法达到这个目的,只有各地政府和各部门的官员都以身作则,担起身上的责任,同时拥有应对媒体诘问的能力,并且能够对信息数据有一个全面的掌握,这项改进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一项项个案才能得以改善,并汇集成最终想要的结果。
此外,信息公开要还需要满足民众多样化的需求,而政务公开在这方面还相对存在一些“需求缺口”。比如说,一些重形式、轻实效的应付式公开,“民众想知道的藏起来,无关紧要的才公开”的选择性公开,以及“只公布不回应、只告诉不说明”的单向度公开等,都是因为地方政府人员在执行过程中的投机,才使得民众的公开诉求一次次碰壁,也使得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一再下降。
因此,让信息公开能够满足公众的需求,已经是目前政府信息公开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但大多时候却往往事与愿违,即便是到了现在,民众在申请信息公开时仍然常常会被拒绝。地方上很多部门都会以“保密需要”“程序烦琐”等为缘由,推脱掉公众的信息需求。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则是因为滞后的公开意识以及故步自封的行为作风等因素。同时,制度上的欠缺和供给不足,也是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
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施行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种现状。五年来,从财政预算决算、“三公”经费等信息逐渐出现在民众的视野当中开始,百姓对政府信息的了解也越来越多。
虽然政府信息公开的透明度越来越大,民众也都有目共睹。但我们更应该了解到,社会各方面对信息公开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期望也不断提高。现在已经不仅仅要“看得见”,更要“看得懂”。既要做信息的接受者,也要做信息的参与者;既想看到政府公布的,又想看到自己所关心的。所以,在这种新的需求和期待下,政府信息的公开也需要进行改变,政府建设也需要一个更加阳光透明的环境。
此外,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是在对充分了解公共事务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这些公共事务的信息,则大多都掌控在政府的手里。政府手里已经掌握大约全社会80%的信息,并且这些信息都是经过筛选处理过的,比一般的信息更有价值,更能直接作用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加强对信息的整合、共享与利用,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而且,推行政府信息公开也必将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发展方向。
总而言之,政府信息公开想要深入推进,首先就要树立一个追求政治清明的思想观念,然后利用先进技术条件和有力制度加以保障。只有在此基础上展开工作,才能无往不利,全面发展。
如果开放“大数据”的话,将有利于探索惠民之道。
随着群众路线被重申,中共中央已经将西方兴起的“大数据”理论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结合到了一起,并将其进行改善,切实转变为政府职能。
北京九州联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王川久说:“在政府推出大数据平台、公开部分交通数据以前,我们是需要向其他商家手中购买这些资料的。而现在,我们就不用为这种数据而烦恼,也不需要浪费精力和金钱去进行购买,而且,这些数据比以往从商家手中购买的更具权威。”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解释一下,王川久在上面所提到的数据平台,是一家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在去年测试后而推出的北京市政务数据资源网。而王川久现在所经营的公司,正试图借助这一平台开发出一款公交出行应用软件,用以查询公交车到站信息。
北京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挖掘数据信息,并从数据中取得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已成为重要的商业创新力量,但大量的可用数据都被控制在政府部门手里。所以,企业如果想要开发和利用数据,就必然少不了政府的支持。因此,我们才开发了这个数据平台。同时,我们也将继续将不同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然后面向社会开放,让更多的人得以利用,创造更多的价值。”
事实也正如这位负责人所言,这个数据资源平台在试运行的一年内,就接连不断地上线公布了不下400个数据包。这些数据所包括的行业甚多,其中有教育、交通、旅游和医疗等。此外,这家网站平台还在不停地向社会征集一些地理信息和健康管理之类的应用,希望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到目前为止,已经有数十家企业与其联系,想要利用并开发这些数据。
如今,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已将政府数据的公开视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动力。就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一站通网站为例,这家网站已经公布了包括人口、空气污染、实时交通、水资源、食物与卫生等12类动态信息数据集。这些数据使得市场被更为广泛地开发利用,衍生出了多个智能应用程序。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前车之鉴,其他地方政府开始纷纷效仿,致力于探索“大数据”的惠民之道。上海市科委就制订发布了一个推进大数据研究与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在这个计划中,食品安全、医疗卫生、智慧交通等方面的信息数据将会逐步实现交互共享,并形成一个一体化的服务模式,为社会民众谋福。当然,上海方面也只是其中之一,浙江和广东两地的部分政府部门也起草了关于信息公开共享方面的计划,开始实施大数据战略的工作方案。然而,当数据信息为各地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红利,各地政府部门开始纷纷“入海”的时候,问题也接踵而来。
北京市经信委的一个负责人说:“要想真正实现大数据的共享,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其中最为让人焦头烂额的,就是一些部门对数据的‘占有欲’”。他们不愿公开数据,想把数据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里。这就导致了数据封闭、‘沉睡’,不能真正被社会开发利用。”
面对这个问题,工业和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表示:政府部门的“信息垄断”必须打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数据惠民的战略目标。国家层面也应该出台一些相关的针对方案,协调数据的开放和利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大数据的开发利用更为便利,我国政府也做出了一些相对的政策支持。国务院曾发布了一份《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意见》,使得信息公开变得更为透明化,从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信息封闭、信息垄断这种社会现象。
49.大众思维
让大众用得起的大数据
近日,到中国计算机报社就大数据做交流的时候,Teradata天睿公司大中华区Aster事业部总监孔宇华这样说道:“Teradata现在所攻关的方向,就是把目前现在炙手可热的大数据从谷歌、雅虎、阿里巴巴这些技术性公司中带出来,将这些数据的价值最大化,使其能够更普遍地被利用。”
在他眼中,此“大”数据非彼数据,不过它们还是有着共同点或不同点。他说:“我们都要认清,大数据其实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概念,它会随着技术方面的发展而不断地发生改变。比如说,曾经被我们视为至关重要的通话话单、交易流水等数据,在如今已经不再是家珍一般的存在,已经渐渐不能为人们利用。这是一个共性,不论在哪个行业,大数据都是随时变化的,或许现在我们所认为的某些大数据可能在不久的未来,就会变成一串稀松平常的数据。然而,共性之中必然存在差异。就拿现在大部分企业来说,他们要分析的数据已经不可能只存储在一个服务器上,而为了更快的发展,他们对数据的分析就不得不在大数据平台上展开。
“但想要直观分析出这些非结构化的数据,却是非常困难的。这就需要一个媒介,通过特定的处理方法,将这些抽象的数据转换为常规的结构化数据来分析。随着数据的来源越来越多,数据种类也越发完善。这就需要采用一种混搭分析的方法,对数据在时间序列、地理、时空、社交网络等方面做出全方位的分析,这样才能从数据中提炼出更多的价值。而我们现在所要做的,正是这样的媒介,通过我们的手段,将大数据大众化、普遍化,使其更为便易地被运用,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那么,如何让大数据服务于大众而不是控制大众?
对人们来说,互联网是进行传播的一项工业革命技术,并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或生活,甚至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令各行各业关注。下面,就介绍一下大数据从文化、制度和技术几个层面,是在怎样深刻地改造中国。
首先,大数据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组织的新形态和洗脑方式,并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习惯和价值观,加速了思想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毫无疑问,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会造就一个混乱的市场。这也意味着,人类的文明和秩序会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有所改变。虽然到底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现在还无法定论。但是,随着互联网方面的技术进步,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以前不为人所知的信息将被人们了解,人们的内心和精神定然会焕然一新,得到全方位的升华。
其次,大数据的产生就像是动物园的动物由野生进入驯化的过程。互联网的终端技术,从手机、信用卡和全球定位导航技术等,把每个人从生物的细胞级体征一直到思维方式,全部通过信息跟踪和记录的方式,进入数据分析和归类库。现在,每个人正在由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演变成一个数据单元或单位,而所谓的自由和隐私,基本上已经变得透明起来。这是人类政治方面前所未有的技术进步。
再次,大数据时代给经济学带来了一种颠覆,甚至是毁灭性的影响。在经济学上,不让左手触及右手是市场发展的潜在意识,是经济学的一个基础。然而现在,这个基础已经被颠覆,从固有变成了预期。实际上,这是市场决策者的一种策略,用以让市场消费者维系市场运行的手段。因此,市场发展经济学的所谓预期,完全是鸡肋一般的存在。市场决策者只要存在计划、规划和执行,市场就能正常运转。而这一切,就是大数据赋予社会统治的权力。
此外,我们必须了解,未来的竞争就是数据的竞争,谁获取数据的能力高、提取数据的能力强、处理数据的效果好,谁就能立足于不败之地。当然,市场、金融、交易等传统形式必然会继续存在下去,但已经不是原来意义的市场了。
无论如何,对大数据的大众分享,都是一件值得考虑和必须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