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在寻找工作的时候不要因为一时的打击而灰心丧气。你的职业命运只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面试官不过是你职业生涯的一个指路人而已。他们说出你在职场中的真相,从客观上也能够让你少走一些弯路,如果明白了这一点,那么在求职路上所有的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
尽人事,还是听天命
在这几年中前来应聘的人有很多,最后以失败而告终的也不少。我并不认为面试官对一个应聘者说出“你不太适合”这句话时就代表着对他的否定,那只是不适合,个人与岗位需求的吻合程度欠佳,仅此而已。所以,年轻人在寻找工作的时候不要因为一时的打击而灰心丧气。你的职业命运只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面试官不过是你职业生涯的一个指路人而已。他们说出你在职场中的真相,从客观上也能够让你少走一些弯路,如果明白了这一点,那么在求职路上所有的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
所以,要我说,有时候没有被录用反而是一次成功的面试,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这类的案例不在少数。倘若你觉得自己的职业命运是能够算得出来的,那就大错特错了。你固执地认为我进这家公司是上天注定的,非要成为这里的成员不可,那好,满足你了,你来吧,来了以后发现自己能力不足,怎么企业文化这么怪异,为什么提成拿得这么少,又不幸运地被安排到自己不擅长的工作岗位上,同事之间的关系还没有上一家公司融洽,唉!这命啊!怎么样,看看你算的职业命准不准?现在终于开始相信:原来职业规划根本不是算命。
有一些人混迹于职场多年成绩甚微,我们来看看这些人大都有着怎样的共性:一开始不清楚自己到底应该在哪个职业领域中发展,所以贸然随便进了某个企业,种种不合适不满意,之后又糊里糊涂地跳了几次槽,回头一看工资基本还是原地踏步,唯一的长进就是对不同行业、不同职位有了一些摸爬滚打的经验,只可惜每一种行业都是浅尝辄止,经验也大多是负面的教训。浪费了自己最重要的几年光阴,转眼就到了而立之年,在事业上连个大方向都没有,只会越来越慌张,最后一事无成。
你不要忙着嘲笑这样的人,据我这几年的观察,这类人中八成以上都是天资聪明的,为什么越聪明反而越让自己的职业命运不堪呢?或许是他们认为没有什么工作是自己承担不了的,所以就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来尝试各类工作,聪明是多了一些,但内心的坚持反而少了一些,最后所有的结果都是蜻蜓点水。蜻蜓点水也就罢了,遗憾的是他们对自己规划中的失误毫无察觉,只是简单地将其归纳为命运不济,这就不免有怨天尤人的嫌疑了。由此可见将职业规划等同于算命的那些人更容易缺乏核心竞争力,很难改变底薪长跑的状态,而上天所赐予的才智也都白白丢弃了。
我们再来看看另一群人,他们与上面所提及的员工不同,他们觉得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不假,但命运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存在很多转机的,头脑有多灵活命运就有多灵活。这些人不一定有着很高的起点,也并非都来自重点学校,甚至所选择的专业也不见得多么热门,但是他们能够准确把握职业发展的方向,遇到工作瓶颈的时候也能够灵巧扭转思路。所以在努力了几年之后他们在职场中的价值并不逊色于那些高起点的人群,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有一个朋友在一个中型企业担任财务总监,他从来没有出过国,学校则是一所不知名的专科院校。一开始他的导师给了他这样的预言:
“只要踏实本分,做个会计也会自得其乐。”这话听着很舒服,细细琢磨才发现原来导师也将他定位成职场中的一个普通小会计呢!历经财务生涯十余载,他在职场上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华丽转身。从最佳出纳,到优秀会计,再到主管会计,最后又晋升为财务总监,可以说他的每一步都踩得踏实稳健。后来在母校聚会的时候再次见到导师和同窗,才发现原来曾经在班级中最不起眼的自己如今却吸纳了众人羡慕的眼光。他的职场收益完全在于他对职业规划内容的把握和应用,职业规划的执行完全是自己的事情,而非他人。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一开始被人预测为平凡无奇的职业命运到最后竟有了180度的大转弯,让同龄的本科生、研究生都望尘莫及。在我所认识的职场精英中,有一部分人有着低学历,却拿着高薪水,他们为了改变命运所付出的辛劳是常人难以体会的。如果没有足够的自我规划和执行力,没有一份想和命运抗争的胆量,他们又怎么能够获得这般的成绩呢?
你完全可以将改变职业命运视为一件有趣的事情。现在你不妨看看周围有多少无法挣脱命运的人,觉得无法得到跳跃式的发展,想去寻求自己曾经定下的职业目标但又舍不得丢弃眼前的既得利益,每天都处在纠结和矛盾中。时间流逝,年龄见长,想要转行的成本也日益增大,曾经想要创业的万丈豪情也在无聊的日常事务中消磨殆尽。但是有的人却能够白手起家,学历不代表能力,文凭不代表水平,奋发图强,有针对性地学习,在实践中提升能力,不断增加自己在职场中的硬件筹码,这是改变职业命运的有效手段,想尽一切办法总能够获得一份与预期目标相匹配的回报。
我在工作中也见过一些不断抱怨的人,他们似乎满腹苦水,无处发泄。我认为他们之所以有今天的抱怨,主要是因为在工作之初就缺乏一个合适的职业规划,或者是仅仅做了一些短期的职业指导,而这样的职业指导在自己寻找到勉强可以接受的工作之后就被停止了,他们在参加工作之后也不愿意花费心思来研究与职业生涯相关的书籍。就在前几天我恰好遇到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我有意将话题引向职业规划上来,却发现他根本不接茬,因为他对职业规划全然没有概念。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有的人到了三十而立的年岁依然要为自己的职业去向感到迷茫,甚至还要在这种迷茫中继续周旋下去。说到底还是因为他对职业理解得过于片面,只是将其作为自己挣钱谋生的工具而已,没有从高远的角度上来考虑职业规划的事宜。实际上一切与职业规划相关的理论和技巧最终都需要走向实践的环节,想要改变职业生涯的命运,首先要懂得选择。
现在我就告诉你一组公式:职业规划≠职业算命,职业选择>职场努力。有成功者就有失败者,要不然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成败之分呢?那你说这些失败者就没有努力吗?当然不是,他们的努力程度往往不亚于成功的人。我见过不少职场失利的人在职业发展上的努力甚至要比那些顺风顺水的人还要多得多,可是越努力道路反而越狭窄。而另一些人在最初的那个阶段中较为吃力,但是会在以后越来越轻松,最后在职场上得心应手。之所以二者有差异,根源就在于选择不同。
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强调的就是选择的重要性,我觉得这俗话说得好极了,因为人生最大的两个选择就在其中:第一,找一个正确的人生伴侣;第二,做一份能够开发自身潜力的事业。你想想看,白天我们需要在职场拼搏,做自己所热爱的事业,甘之如饴;晚上我们回到家中和家人在一起,温馨自在。还有比这更美好的人生吗?
“选择”这两个字看起来简简单单,但是里面却大有文章,好比说我们择偶,明明自己心有所属,但是偏偏算命的说你们八字不合,你怎么办?犹豫了,纠结了,最后信命了,放弃吧。如此重大的人生选择竟然在一个算命者的一句话中草率为之,你说是不是让人叹息?再来看看事业,“随便找个工作就行!”你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简直是不用一丝一毫的心思。你在商场挑选一套衣服也得比试一番,问一下价格,寻求一下朋友的意见吧,怎么找个工作比挑个衣服还随意呢?你知不知道你这一个不假思索的选择承担着未来幸福的重量?当然,这世界上没有人会选择对自己不利的事物,之所以还是有了这样的选择,原因是他们不懂得如何选择。
因为不会选择,所以怀揣着浮躁的心将一份又一份的工作换来换去,抱着侥幸的心理希望在这样的过程中用中彩票的概率来发掘出挣大钱的奥秘。年复一年,迷惑不减。你为什么不静下心来按照职业规划的正确流程来做选择呢?或许你就能够惊奇地发现那片适合你生长的土壤,没有选择的行动多半是事倍功半。在这里我又要说一句俗话了— “条条大路通罗马”,如果成功是最终的目的,那么可以有多条道路供你选择,不过你要明白这些道路不是别人为你开辟好,而是需要你来做铺路人。昨天的你选择了怎样的道路,明天的你就会拥有与之相对应的人生;今天的你选择了什么样的事业,未来的你就会拥有一个与之相等同的职业生涯。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大学一毕业各自奔前程呈现出截然不同命运的原因了。
再回到那个公式上:职业规划≠职业算命,既然所有的一切都是你自己选择的,那么自然也就不存在什么“人命天定”这一说法了。你的职业命运的实际操控者不是别人而是你自身,你可以参考那些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但是我认为那些理论究竟有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还是需要你在现实中亲身体验方能够下结论。我建议你首先将自己放在现实环境下来积极考虑所能够涉及的问题,将值得利用的机会充分利用起来。纵然是暂时处在一种不利的职场状态中,或是从事了一份不被别人看好的事业,也不要轻易气馁,你的职业状况依然可能通过你的正确选择和踏实努力而得到改善,这只是一个过程问题,一个时间问题,时机成熟了,一切就会豁然开朗。
再回到这个公式上:职业选择>职场努力,职场努力并非不重要,只是选择的权重更胜一筹,选择对了再进行努力,选择是努力的前提,选择错了,越努力越迷失。在这里所指的职业选择并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那个选择,而是指在职业发展中所涉及的一系列选择。因为在职业发展的旅途上,每一个选择之间都具有连续性,也就是说你不能觉得其中的哪次选择就为你的成败定性了,我们也很难将所有选择都完成在同一时间中,毕竟事情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所以,在职业生涯起步阶段或是遇到了职业瓶颈的时候都不必心急,再难再苦都还是会有可供选择的余地的。认真把握选择权,保持头脑灵活性,争取自己的职业路径能够沿着规划稳步前行,踏实一些,只要你争取,你想要的总会到来。
职场支点理论
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开始学习写作文,老师耳提面命:“要有中心,不要跑题!”小学时代一去不复返,老师的这句话你还记得吗?在我们追求事业的时候,就好像是一篇尚未落笔的作文,你要定下什么样的中心思想,有什么样的论证论据来支持你的中心,这些你都考虑好了吗?我觉得工作和作文在某些地方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作文有中心才能合格,职业有支点方能优秀,咱们就来谈谈在职场中需要引起注意的几大支点,我们按照行业、职业、企业和个人这样一个递进顺序来分析。
职场五大支点
支点一:行业选择和自身条件关系微妙,要参悟
我朋友的女儿今年大学毕业了,她学习的是人事管理专业,算是热门专业。热门有热门的好,也有其不好的地方,好比说该专业的毕业生在职场中供大于求,这就是其不妙的地方,这个小姑娘自然也面临着重重就业压力。几经奔走之后,她被一家小企业录用,与专业相对口从事管理。偶然的一次碰面,她告诉我自己打算去那个小单位里走马上任了,我直言不讳地跟她讲:“有欠妥当”。她一脸茫然,可以看得出那表情里更多的是失望。我跟她解释,任何一个企业都是需要管理人员的,小型企业当然也不例外,但是倘若真的这样去想,那只能证明我们依然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没有跳到现实中来。现实是什么样的一种现实?
现今的小型企业在管理的意识上较为模糊,也往往缺乏规范的模板,像一些微型企业、小型企业他们更偏重于业务上的发展机会,而对于人才管理、金融管理等项目尚未发展到战略层面上。这时候,如果她要去小企业里拉业务,我觉得不错,一来可以自我锻炼,二则也给了企业生存发展的机会,双赢。更何况每一个大企业都是从微型企业、小型企业演变而来的,所以说,做业务去小型企业,完全可以。但是至于做管理,尤其是人事管理,我更建议这个姑娘能够到大中型这类对管理颇为理解并能够极好应用的企业中去,一是为了长见识,二是为了更专业。因为管理学绝不是大学生们书本上的那几个案例,那些名词解释,管理学是在实际工作中自己总结才行,学问深不可测。所以,高起点在某种意义上就意味着省去了自己摸黑前行的那段路程,直接到了一个规范的空间中,从一开始就培养正确的管理观念并学习相关操作办法。
支点二:职业发展内在发展空间有多大,要明白
看过《杜拉拉升职记》没有?那里面的故事就发生在行政部门和销售部门之间。单就行政部门来说,我不否认在一些大型公司中会设置一些行政主管、行政总裁这类的职位,我也承认一些人事部门的经理做出的成绩很漂亮,但是根据我个人的职场经验来说,我觉得行政这个部门对大多数人来说它的内在发展空间是存在一定局限性的。它对人才的要求相对而言较为宽松,没有太多的专业技术上的限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门槛比较低。有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尤其是女生,她们所选择的第一份职业就是做行政,做这个工作事务是很繁杂,但工作压力较小,有的人也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在一年半载中晋升到办公室主任的位置上,但是它的职业发展空间很狭窄。
我也见过很多做行政工作的人,他们对自己所拿到的薪资评价不一。起步的时候所定下的工资好像也不低,但要说高薪,即便是你努力了几年恐怕也很难称得上是高薪。刚毕业的大学生们常常因为不知道做什么工作所以选择了行政,不可否认这个职业对企业的发展是有它的价值的,但它的价值也是有局限的。所以,你在择业的时候要考虑这个职业的内在发展空间有多大,它能够激发你几成的能力,而你又能够通过它获得多少的薪金?一旦走上这个岗位,你的价值是能够迅速飙升,还是保持平平?工资是与日俱增还是后继乏力?这些都要考虑得明明白白。
倘若你就喜欢从事平稳安逸的工作也就罢了,但如果你期待的是挑战高难度勇于突破自我,那么当面试官跟你说“先做行政试试吧”的时候,我觉得你得好好想想,不要在这个岗位上做了几年之后才发现自己的锐利被磨平,难以在竞争大浪中冲杀角逐,这时候再开始后悔就太晚了。所以,我建议你尽可能在职场赛场中做前锋。
支点三:企业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有差别之分,无等级之谈
我们都得承认企业是各有特点的,不同的企业自然存在差别,但并没有什么“高级”或“低级”之分。有的人就喜欢对外企津津乐道,总觉得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但是我认为外企也好,国企、民企也好,里面也都是存在三六九等之分的。有人喜欢外企,有人却觉得在国企就职很稳定,还有人认为民企发展空间更大,更能够让人施展手脚。至于你究竟要选择进入什么样的企业中去,不过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罢了。
我们来看看很多人羡慕不已的外企,且不说外企中也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有的外企甚至在内部管理和员工福利上连我国的民企都不如,即便是有头有脸的一些公司,他们内部也会在员工待遇和发展空间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这个差异还不是一星半点的。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年轻人似乎更容易被外企光鲜亮丽的外表所倾倒,不管是选择进入哪种类型的企业中,我奉劝广大求职者最好还是擦亮自己的眼睛比较好。
再来谈谈企业的规模,从规模来划分则不外乎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也不要带有偏见地认为大型企业就是优于中小型企业,哪一个大企业不是从中小企业走来的呢?诚然,在大型企业中,它们那种成熟的思维模式、管理理念以及较为完善的培训体系等对一个新人来说是最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能够获得更好的人脉积累的机会;在中小企业也不错,只要在大体上与你的职业规划相吻合,同时你还可以幸运地同公司一同成长,因为人才对他们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所以你的坚持很有可能让自己成长为企业的中坚力量。现实中的确也存在很多员工同企业共同成长并实现自身价值的案例,我们耳熟能详的就有杨元庆与联想之间的故事。
可见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相比较最后也不过是平分秋色而已,它们自身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点。大企业中往往分工很细,工作都呈现出流程化的趋势,这就导致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内容相对狭隘单一;中小型企业中则能够给人增加实战经验的机会,因为员工在里面常常身兼数职,但是员工参加系统培训的机会很少,企业本身在市场大环境中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
支点四:个人在进行职业规划的时候务必要考虑地域问题
行业、职业、企业都很重要,但是它们都属于外因,而内因则指的是员工个人。员工在就业之前有必要进行职业规划,规划的时候需要考虑多重因素,而地域因素则成为需要考虑的重点,可是这个明明很重要的一点却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大学是收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们,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外来人员,在就业的时候就需要面临这样的选择:是应该留在大城市发展还是到中小城市中去,抑或是回到自己的故乡去建设,这就属于地域选择了。地域选择一旦确定,人们的职业发展也就基本定型了。
前几年人们一提到创业、就业,首先就想到奔赴“北上广深”(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类大型城市,有数据显示年轻人在走出大学后有七成以上都想要去这样的一线城市中闯一闯。除了这四大中心城市之外,咨询率较高的还有大连、青岛、济南等。因为城市中各类企业、公司,或是国营,或是民营,甚至还有外企,都是星罗棋布的,人们的选择性就大大增加了。工作和生活在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上也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毕竟人才要发展相应的配套设施也要跟上,一个发展较好的平台、一些重要的培训机会都能够让新人得到快速的成长。
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大型城市中竞争残酷,工资看起来不低,但是生活成本也很高,职场新人在这里生存需要担负较大的心理压力。我强调地域选择重要,但是在现实情况中我们很难做到一成不变地停留在某个城市中。世事在不断变化,职业规划的调整、企业的扩张、因公出差等都有可能出现城市的跨越,更何况如今职业流动性较大,一个员工跳跃于不同地域之间的情况已经屡见不鲜了。不过,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建议年轻人在职业的初期阶段去领略感受一下发达地区的工作状态,即便是你日后想要到二三线城市里发展,那种在大城市里的工作经验、眼界见识也是能够对你大有帮助的。至于为了找到合适的工作而频繁跳跃于不同城市之间我是不赞成的,毕竟你一手编织的人脉网也是有着地域性的,除了人脉还有其他不可移动的资源,你到了一个新的城市中肯定要从头开始这些资源的积累,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你的发展成本。
支点五:转行有风险,跳槽需谨慎。职业发展中期的跳槽尤其要慎重
我在面试的时候按照惯例会询问应聘者有没有工作经验,以前从事于哪个行业。有的人面对这样的问题会侃侃而谈,说自己曾经做过多少种行业,似乎做的行业越多就越能够增加自己的自信心一样。但是我要听到的是对他的职业发展究竟有没有益处,他们对自己所从事过的行业有没有一个深刻的了解,也就是所谓的“行业意识”具不具备。
好比说我要招聘一位部门主管,这个职位肯定比行政文员更能够吸引求职者的目光,求职简历纷至沓来,而且多数都是有过工作经验的处于职业发展中期的这类人。如果他们在简历中洋洋洒洒地写自己从事过某家某家企业,做过这个行业那个行业,所以点缀的花边式的介绍我会直接略过,我重点要看到的是他在上一家企业中、上一个行业中持续工作了多少年。我在前面也讲了职业选择、职业目标等,你的选择只有和行业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
或许现在的你刚刚参加工作,因为涉世未深,所以也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做哪种行业,这时候你需要尝试,这无可厚非,但如果你告诉我你花费了三四年的时间尝试了五六种工作,我就会觉得不太妥当了。至少你应该在入行之前就立下长志:我要做透这个行业!只有这样,你从事了技术也好、管理也好都是深层面的,不是皮毛功夫,这才称得上是长进。话说回来,没有几年的工夫你怎么敢说自己了解那个行业?你频繁地跳槽转行,我要问你了:“上个行业中的内部惯例你知道吗?那个行业有着什么样的发展趋势?行业的价值链何在?人脉积累上要侧重什么?工作细节层面上的问题你都解决透彻了吗?”这些问题,你能够回答出几个来?
所以说,转行跳槽不是不可以,但你得保证自己手里有“资本”。你做着工程设计的工作想要到金融界试一把,不错,人家那个行业年赚几百万都习以为常,但是你对他们的行业了解几分呢?金融界里刮的大风有几级你知道吗?那个行业中“潜规则”的水有多深你研究过吗?
以上所提到的这职场五个支点,其实就是一个想要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必须要考虑的五大问题。这五个支点相辅相成,犹如五根栋梁支起我们事业的大厦,既然有着根基性的作用,我们更要认真打造,慎重思量。在这里我想到了阿基米德的一句经典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能够将地球撬起来。”同样的道理,职场中有了支点,事业也才能够稳固。
你离成功只差一步
提到职场,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气派的办公楼、宽敞的办公室、西装革履、白领丽人,其实,那只是一个被美化了的缩略图。三百六十行,各种行业各种岗位,这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都有正在为事业奋斗的情景。行业无贵贱,敬业才可贵,职业规划做得再好也不如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来得实在。在这一节中我们就来讲讲事业的靶心—“敬业”,分享几个在不同工作岗位上敬业实战的真实案例,看看他们是否能够打动你的心,让你也开始对自己的事业进行反思。
敬业的最高境界是“零失职”,也就是用强烈的责任感来兑现工作使命。要考察一个员工合格与否首先就要看其是否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我经常做这样一个比喻:工作就是人生的一份考试卷,只有做到全负责零失职才能考出满分的成绩。或许你看到这里就开始想了:再敬业的人也不可能有“零失职”呀,除非他是个十分幸运的人了!其实,在工作中交满分试卷的人还真的不少,他们所依靠的可不是幸运之神,而是内心的一种坚持。一个人感觉到自己很负责很敬业,那不叫真的敬业,真正的敬业是你明明已经尽心尽力了却毫无察觉,反而觉得习以为常。
我们来认识一个人,她叫文花枝,工作在湖南湘潭新天地旅行社,一个普普通通的导游员。因为平凡,所以她的敬业精神是很难被众人所察觉的,但是一次意外的车祸却让她一时间成为了公众人物。
2005年8月28日,文花枝带队坐上了旅游大巴车,下午两点左右该车行驶到陕西洛川境内的道路上,突然一辆大货车超速改道超车将文花枝所在的大巴车道路占据了。说时迟那时快,在众人都还没有来得及反应的时候两辆车迎面相撞!一次重大的交通事故发生了,结果导致6人遇难,22人受伤。
可怕的一幕过去之后,原本昏迷的导游文花枝渐渐苏醒,车祸发生的时候她正坐在前排,亲眼目睹了惨烈的情景,而且也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挫伤。但是她根本没有意识到身体的疼痛,而是马上转身去看自己的团队,随后发现司机与同行的另外一位导游已经罹难。强烈的恐惧笼罩着她,她想要起身去查看游客们的伤情,这才发现自己根本动弹不得。因为她左腿胫骨已经断裂,腿上的骨头露在外面,肌肉被刺穿,车的座位将其腰部以下卡得死死的,根本不能动弹。
无法行动的文花枝使出全力对游客们进行喊话,她要用自己的声音叫醒即将永远沉睡的人们,她要众人有勇气相信救援人员会马上赶来。救援队伍赶来之后,他们打算将位于前排的文花枝先行抢救,这个年轻的导游却平静地摇摇头,坚定地说道:“我是导游,请先救救坐在后面的游客们。”听到这样的一句话,施救人员愣住了,他们看着眼前这位身受重伤的文弱女子,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后来那些幸存者们对车祸后的情景进行了描述。他们说那时候眼前一片狼藉,血迹随处可见,即使救援人员赶来了,但是他们在营救每一位受难者的时候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当时的情况每分每秒都是生死之间,谁先被抢救谁就有可能得到生还的机会,可是这个年轻的导游一次次将这样的机会让给她的游客们,自己却忍着剧烈的疼痛坚持等待。看着游客们陆续被营救,她从没停止过给大家鼓气喊话,而且声音越来越大。“我记得导游不断对我们大喊,让我们千万不要睡过去,说只要挺住就能活下来。”一位游客这样回忆道,“我根本没有想到看起来瘦瘦弱弱的导游竟然有这么大的力气给我们鼓励。这孩子这么年纪轻轻,这样的行为很是难得,要不是她的大声喊话,我自己恐怕也是一口气上不来就不行了。”
游走在死亡线上的人们被文花枝的鼓励唤醒,他们有了越来越强烈的求生意识,彼此之间也开始互相打气。可他们不知道这个导游员的伤势格外严重,文花枝被救援队救走的时候车厢里已经空无一人,她是最后一个离开的。因为伤势严重,身体虚弱,加上等待的时间过长,文花枝在被救治的过程中一度陷入昏迷。下午两点多车祸发生,等到文花枝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已经是四点多了,最佳的抢救时间已经错失。她的左腿骨折的地方有九处,右腿大腿更是骨折严重,胸口处有四根肋骨骨折,髋骨出现骨折的地方也至少有三处,并且伤口被严重感染,伤势朝着进一步恶化的方向发展。
医院的专家马上进行了紧急会诊,结论是:不得不对文花枝进行左大腿截肢手术。主治医生遗憾地说道:“如果能够在第一时间就抢救,她的左腿可以治愈,但是清创处理的时间太迟了。”后来文花枝的父亲曾含着热泪责备女儿,问她为什么傻到要将最先获救的机会拱手让给别人,文花枝却平静地笑道:“我是您的女儿,所以你觉得我宝贝,但是车上的游客又有哪一个不是自己父母的宝贝呢?再说,我是导游,我有责任为游客着想。”
后来偶有人对文花枝问起是否会为当时的决定感到后悔,她都会开朗地应答:“做工作的分内事情,有什么好后悔的,这难道不是应该做的事情吗?”
蒙迪·斯泰尔是著名的管理咨询专家,他曾经在《洛杉矶时报》专栏中写过这样一段话:“每个人都被赋予了工作的权利。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了这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工作是人的天职,是人类共同拥有和崇尚的一种精神。当我们把工作当成一项使命时,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实现人生的价值。这种工作态度或许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应付工作’成为一种习惯时,其结果可想而知。工作上的日渐平庸虽然从表面看起来只是损失时间,但是对你的人生将留下无法挽回的遗憾。”
我们从名人的话中能够找到一些付出和收获的关系,但我个人更觉得敬业最好也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它更是职场中普遍的一种生存法则,是成功者所应当具备的本能反应。对于一个敬业负责的人而言,他们的人生会因为对职责的坚守而愈发精彩,或许在别人看来这是一个充满苦痛的历程,是一个需要付出沉重代价的过程,但是他们宁愿为守护“责任”这两个字去牺牲去付出,也不愿意承受推却责任之后的懊悔。
我们再来看一个在事业上敬业奉献的真实故事。
不知道你对2003 年还有没有印象,那时候打开电视或电脑看到的都是关于“非典”的新闻。病毒的弥漫让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危急关头许多“白衣英雄”站在一线上同病魔抗争,他们中的很多人为了坚守职责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但是医生们为了挽救别人的生命却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种敬业精神多么难能可贵。现在你不妨反躬自问一下,如果换作是你,你敢不敢用生命做事业的赌注呢?
在同非典型性肺炎战斗中因公殉职的第一位医生名叫邓练贤,他是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的党支部书记。在万家团圆的除夕之夜,邓练贤接到了来自医院的紧急电话,原来是有两位病情严重的“非典”病人转入本院中。虽然处在放假期间,但是考虑到医院人员配置紧张,邓练贤毅然决然地决定挺身而出,他不顾家人的阻挠坚持要到医院去为传染病科人员进行调配和组织。
邓练贤是该医院中传染病科的主任医师,他对于自己所接手的这项工作的风险是一清二楚的,但是医生的职责不容推卸,有很多事情都需要他来全程参与亲力亲为。在一次抢救患者的时候邓练贤不幸感染病毒,当时传染病科中笼罩着病毒的魔影,几乎没有哪个医护人员能够幸免传染,而邓练贤的病情则最为严重。在平日的工作中但凡是和病人相关的事情他一定要细心过问。事必躬亲的工作作风导致他全身的免疫系统被严重破坏,两个月之后邓练贤牺牲在工作岗位上。邓练贤的敬业精神让他的离开平静而坦然,他生前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已经将从医作为我终生的事业,早已做好随时付出的准备,实现病人的需要就是我的工作目标。”
如果你对自己的事业是发自内心的热爱,那么你就愿意为它去奉献所有,不要觉得这是多么官方的语言,天道酬勤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一个人只有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让一切行为都变成自动自发不求回报之举,要么物质、要么精神,你总会得到一种。我认为三百六十行中的任何一种职业都能够在社会上产生价值,有的岗位是光鲜亮丽的,有的岗位则是鲜为人知的,有些敬业负责是能够获得荣誉和奖赏的,有的付出和努力是只有自己知晓的,无论怎样,只要你在工作中尽心尽力了那就算得上是成功的。或许你刚刚步入职场,觉得敬业不过是完成本职任务这么简单。
但要知道总会有人比你更上进更优秀,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所付出的不仅仅是自己的青春年华,这样的人是我所敬佩的,他们的敬业也是无上崇高的。那接下来我们就说说那些敬业负责的员工他们所具有的共同表现。
敬业负责的表现
(1)对自己的工作岗位有正确的认识,每天按时完成工作,同时也要投入情感,将工作岗位变成自己的情感依托。
(2)一旦发现工作中存在责任的空缺,则立马主动挺身补上,保证工作能够按照原计划顺利进行。
(3)遇到困难不逃避,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来解决,注重行动力。
(4)严格要求自己,凡是经手的事务都确保完成,不留后患。
(5)将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前,懂得个人想要取得成就需要依赖集体。
(6)能够坚持践行敬业的精神,面对职场诱惑有强大的定力。
(7)对企业能够常怀感恩之心,深知没有企业就没有个人,不忘企业的恩情。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来维护企业的名誉。
勇于担当、诚实负责,朝着“零失职”的方向努力,将失误控制在最低值。
及时将手头上的工作进行分类处理,从而保证它们能够有条不紊地进展。
(10)在初入职场的时候就要打好基础,杜绝在工作中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
职场中的“墙头草”做不得
什么是职场中的“墙头草”?我们说“天下熙熙,皆为利趋;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生在世追名逐利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在工作中过于看重“利”字,甚至一切都将个人利益作为出发点,那么他就很有可能成为职场中的一棵“墙头草”。摇摆不定是他的本性,他会随时改变自己的职业方向来迎合能够给自己带来利益的人,这样一来自己的意志力和判断力就会迅速下降,到最后甚至连基本的原则都没有了。
我们一直在谈职业生涯规划对一个人的发展是多么重要,但是如果你在工作中做不到忠诚,你所有的规划又怎么能够得以实现呢?古人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讲的就是做人不可做“墙头草”。近几年我看到有不少的年轻人都在忙着跳槽,他们的心态相当浮躁,尤其是那些刚刚大学毕业的人,短短一两年就能更换七八份工作,难怪有人将当今的职场形容为“跳槽时代”。在这个时代下应运而生了一批“钟摆员工”,利益的引诱、规划的欠缺让他们随时都摆出准备跳槽的姿势,他们会反反复复地在不同企业中徘徊游弋,因为有利益在身后发挥着驱动作用。
对这些“钟摆员工”而言,他们只不过将工作视为短暂的职业,而根本称不上事业之谈,岗位也就更没有什么固定性了,即便是找到了很适合于自己的企业和岗位他们还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更有甚者为了个人的蝇头小利不惜出卖企业的商业机密,导致员工之间信任度降低,企业中笼罩着不安的氛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员工的工作,这样的害群之马扰得企业效益难以提升。所以,我说职场中的“墙头草”万万做不得,你可以侥幸一时的鱼目混珠,却不能保证自己永远不露出破绽,否则在整个职场领域中,你将很难再继续立足。
在前面“古代职业规划面面观”中,我特意提到了三国时期吕布这个人物,他就是因为“墙头草”的身份最后身败名裂的。在职场中像吕布这样的人物还不在少数,我将其分为四大类型,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都要对这样的人小心防范,同时更要时刻警惕自己千万不要成为这样的人。
职场四类“墙头草”你中招了吗?
1.不学无术型的“钟摆员工”
他们根本不懂得“责任”两个字怎么写,在工作岗位上终日抱着得过且过的念头。这种类型的员工只想从事那些省心省力的事务,工作在他们眼中充其量算得上是件谋生的工具,要说利用事业来充实自己的人生,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2.见利忘义型的“钟摆员工”
其典型特征是缺乏原则,唯利是图,只愿同甘,不思共苦。这种类型的员工往往成为企业竞争对手挖墙脚的对象,对方稍微给出一些甜头,他就会忘记企业中的规章制度,做出一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糊涂事,容易让企业蒙受损失。
3.阿谀奉承型的“钟摆员工”
这种类型的员工因为善于玩弄心机而在单位里很吃得开。他们是职场中典型的变色龙,对待不同身份的人会换上不同的面孔,遇到企业领导则阿谀奉承、毕恭毕敬,从外表上看去似乎还对企业相当忠诚,但实际上却是心猿意马,若将重任托付给这样的员工,大事难成。
4.暗箭难防型的“钟摆员工”
他们在专业技能上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因为价值观的动摇不定容易出现大方向的偏差,最终导致职场出轨事件的发生。他们看起来是不错的千里良驹,实则却是害群之马,倘若其他员工受到他们语言上的诱导,则在企业内部的腐蚀性作用就开始生效,最终弱化团队核心竞争力。
我们接下来将话题转到忠诚上,员工的忠诚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动力,也是能够让优秀者变得越发出色的关键所在,正是应了莎士比亚的那句话:“忠诚你的所爱,你就会得到忠诚的爱。”所以,如果你真的想在事业上有所作为,那我建议你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忠诚。当然,职场里面诱惑是很大的,绝对的忠诚也很难做到,尤其是当你一开始选择了某个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的企业时。这时候企业的根基还不牢固,规模也算不上大,各种事务流程都尚未步入正轨,这里面的员工所面临的诱惑更大,特别是竞争对手愿意拿出更为丰厚的待遇对员工进行利诱的时候,接二连三的跳槽就开始了。不过,正是因为很少有人具备这样的定力,所以忠诚对企业来讲才显得越发宝贵。
来看一个真实的职场故事,相信你从中也能够发现一些微妙的道理。美国电子界有不少的精英人士,而克里丹·斯特就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位。在业界,克里丹·斯特的名字也算是广为人知的,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一开始就职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中。
在那家电子公司中,老板给了斯特工程师的头衔,但是他并不认为自己仅仅是工程师,反而觉得自己同样也是这个公司的主人翁,这样的心态让他在处理每件事情时都尽心尽力。不久之后,斯特所在的小公司陷入困顿,原因是比利孚电子公司对其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大鱼吃小鱼的时代里,小公司很自然地处于竞争劣势,斯特为此也深感烦恼。
某天早上,斯特接到了一份进餐邀请函,打开一看竟然是比利孚电子公司技术部经理寄来的。竞争对手发来的邀请,这似乎很有趣味,他决定一探究竟。双方见面之后,先是一番寒暄,随后那位经理便提出想要同斯特进行一笔交易,比利孚电子公司会给他丰厚的回报,以此来交换斯特公司新研发的产品数据资料。
原本性格温和的斯特这一次却勃然大怒,他毫不留情地斥责那位经理的卑劣手段,义正词严地说道,即便是自己的公司危在旦夕也不会为了这些私利去做背信弃义的事情。同时,他还不忘对比利孚电子公司进行批评和讽刺,嘲讽他们竞争手段的阴暗。
面对斯特的指责,比利孚电子公司的经理显得既平静又有耐心,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露出了笑容,说道:“这件事情是我不对,为了表示我的歉意,我敬你一杯酒。”
不久之后,斯特所在的公司在竞争大浪中最终还是难逃厄运。面对企业的破产,斯特在难过之余也不得不重新寻找一份新的工作。有一天,他忽然收到了来自比利孚电子公司的聘请书,不明就里的斯特应邀来到该公司总裁办公室,随后被告知他已经是这个公司的技术部门经理了,这一切让斯特大吃一惊。
原来,最初的技术部门经理退休了,在他离开公司之前向总裁推荐了斯特,说他在技术研究上很有潜力,是一个难能可贵的人才,他身上有着忠诚正直的品质。这一切都在上次他们二人的进餐中流露无遗。一个能够在诱惑面前摇头拒绝的人,一定是一个以岗位为荣的人才,他们可能会错失一些眼前的小利,但是却能够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机会。
确实如此,任何一家企业都会重用那些才华与忠诚兼备的员工,员工职业道德的最佳体现莫过于他们对企业的执着和对责任的履行。反之,那些“钟摆员工”则会因为定力的缺乏而遭到企业的质疑,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所以我在这里告诫大家在就职之前就要服下“定心丸”,不要随随便便地见异思迁。另外,我认为“忠诚”这种关系应该是一种相互的状态,也就是说员工忠诚于企业,而企业也要对员工给予充分的信任。杰克·韦尔奇曾经说过:“我忠诚我的员工,这是我对他们应负的责任。”恺撒大帝也说过同类的话:“我忠诚我的臣民,因为我的臣民对我忠诚。”现今的企业管理者都通常依据时间来鉴别忠诚度,他们觉得员工在企业中持续工作的时间年限就是最简单的衡量其忠诚度强弱的标准。一个参加工作不到三个月就开始考虑跳槽的员工他的忠诚度是无法跟那些陪伴企业三十余年的员工相比较的。我个人觉得,只要一份工作和你个人的职业规划是在一条平行线上,也就是说它并不羁绊你的发展,那么大体而言就是适合你的,你可以在它身上做进一步长远的规划,当然前提是带着一颗忠诚的心。在这里还需要明确一点,那就是并非所有的跳槽都是“墙头草”的象征。也有一些正面的跳槽转行,好比说当某个企业所提供的发展空间并不能满足员工长远的职业规划和个人能力时,员工选择离开去寻找更适合自己的领域这是无可厚非的,这样的员工算不得是“钟摆员工”。
我在面试新人的时候也非常看重应聘者在上一家公司的就职年限。如果他在自己以前的工作岗位上坚持工作了五年以上,其他专业技能不说,最起码我会给他一个及格分数,因为这个人是有定力的,踏实肯干类型的,这点满足了再来谈那些职业规划、价值观等,当然应届毕业生要做另谈。我认为一个人能够在岗位上坚定不移地工作五年,他的纵向能力已经变得很扎实,基础牢固,这样在以后的职位晋升时也可以视为一种有利条件。反之,如果这个人在不同的企业之间来回跳槽,并且职位一直处在同一个层级之上,那么他在自身能力上多多少少都会有所亏欠。
在面试过程中这样看人的可不只是我自己,很多资深的人事管理人员,他们能够从眼前这个人的言谈举止以及对上一家企业的评价中参透他的性格特征,甚至能够估量出他的内在潜力和职业前途。你想想看,一个做惯了“墙头草”的人,即使他在面试过程中掩饰得再好,也总会有破绽露出的那一天。做管理的是要为企业招聘千里良驹,不想却遇到了害群之马,那么这个“墙头草”的根基又怎么能够扎得稳呢?所以说,在职场中为人处世一定要有定力,要看重自己的忠诚心,跳槽是可以的,但不要做人人厌弃的“钟摆员工”。
职场中之所以会频繁出现“墙头草”,其根源还是因为他们在一开始就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职业规划,根本不知道具体大方向该往哪里走。由此可见,做职业生涯规划的确是刻不容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