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条小路,穿过几条小巷,来到了小袁老师的家。这是一座破旧的房子,还是用土砖砌起来的,而且应该有十几年了吧。乡村人家的门,白天一般都是打开着的。我们走进去,我发现墙壁上有许多小洞,筷子粗,透着风,可以看到外面的阳光。堂屋里只有一张破旧的桌子,和几把椅子,再无其他。想不到小袁老师的家里是这么简陋。
村长告诉我说,小袁老师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留下娘俩相依为命,日子过得清苦。村长喊了几声小袁,“哎!”小袁老师清脆的声音。然后后屋的门打开,一股浓烈的药味随之飘来。小袁老师见到我,愣了一下,然后对村长点点头。
“李老师,我妈妈突然病得很严重,需要人陪着,今天没办法去学校,我,对不起!”
“小袁老师,你怎么和我道歉呢,我只是早上没见到你,就过来看看,你妈妈呢?”
小袁老师想也没想,就回答,“在这边,房里面。”
我和村长跟着小袁老师走进房里,房间里依然简陋,一个衣柜,一个书桌,都是陈旧的,靠近里面的墙边,床上躺着一个妇人,额头上盖着一条毛巾,脸色苍白,似乎是睡着了。
“早上医生来过了,说是高烧,开了一些药,我刚才正在熬着药,应该快好了。”她又摸了一下妇人的额头,“好像退了些。李老师,村长,你们坐吧,我去看看药。”
我内心深处出现了一股莫名的感动,这个瘦弱的女孩的形象,忽然间变得那么的伟大,忍不住眼眶有些湿润。我的父母生病的时候,我好像不是在书房,就是在游山玩水,我竟然连端茶倒水这般简单的小事,也没有为他们做过,可惜我明白的太晚,太晚。子欲养而亲已不在。
“哦,对了,你们还没吃饭吧,我去做饭,一块到这里吃了。”小袁老师刚准备走出房门,又探回身来说了一句。
我让村长去找医生来给袁母挂上吊瓶,这样能好得快点。我则向后屋厨房走去,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
看到小袁老师正在准备将药倒进碗里,可是那药罐太重也太烫。我急忙走过去,“我来吧。”接过湿布,捏住药罐后勺,放到桌子上缓缓手,然后倒进碗里,浓浓的中药味扑面而来。
我和小袁老师一起将袁母扶起来,靠在床头的墙上,袁母竟然醒了,虚弱的声音,“这位是谁呀?”
“妈妈,他就是我和您说的李老师,人很好的。”
“大娘,我叫李然,药很烫,您慢点喝。”
喝完了药,又扶着袁母躺下,她似乎是好了一些,但仍然没什么精神,很快就沉沉地睡去。我和小袁老师又回到厨房,切菜做饭。
等到饭菜都已经熟了的时候,村长也带着医生来了,医生迅速地给袁母挂上吊瓶后,就和我们一起,围着堂屋的桌子吃饭。
一碟炒莲藕、一碗豆角、一大盘丝瓜鸡蛋汤,再加上一些咸菜,我知道这些,对于她们来说,已经是很丰盛的了。
吃完饭,我和村长向小袁老师告别,让她放心,下午的课我让班长带着学生们自习就好了,明天我再找个人来帮她照看母亲。医生还要等吊瓶打完才走。我留下一些钱,小袁老师说什么都不肯要,一个劲地感谢,我只好将钱给了医生,让他多照顾点袁母。
第二天早上,很早的时候,我就和阿福带着一些鱼来到小袁老师家。袁母脸色似乎好了很多,已经坐在床头上,对我打招呼。
小袁老师已经做好早饭,将阿福手中的鱼放到木桶里,又连声感谢。
谁说村里的人太木讷,他们最淳朴最善良,你对他们的一点帮助,他们都铭记于心,将你当作恩人看待。
“这是我家兄长,李福。”我连忙和她说,“我家的池塘,鱼多到吃不完,吃都吃腻了,这才拿过来给的。”
吃过早饭,小袁老师见母亲好了很多,烧早就退下了,而且有阿福留下来照顾,这才决定和我一起去学校。
我却不知,阿福将我的过去,向袁母抖了个精光,当然除了最后的那些惨痛的事情。
就是这次探病的事情,拉近了我与小袁老师的距离,也是我们走在一起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