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找了一些人,来帮我们盖房子。我将房子盖在山顶上,因为我喜欢坐在最高的山石上,看着朝阳慢慢地升起。房子有五间,一间大堂,一间厨房,我和阿福各一间,还有一个小杂房。房子盖好后,我们这才从村长家里搬回来,购置了一些家具,住了下来,这个时候已到六月。我开始计划,在山的中间,也就是那块平原那里,种上一些桃树,再然后,将下山的路修得更平整一些。山下的水塘,若是养些鱼,种些荷花,那荷塘月色,也必然是一幅美景。
等这些全部完成,已经到了八月中旬,而这个时候,村里的学校已经建好了,村长邀请我前去看看。
在集市边上约莫两三百米的地方,银白色的铁门上方,依然是自右向左四个字,“桃园小学”。走进学校,迎面是十来间宽敞明亮的教室,左边是几间教师办公室,右边是青砖围墙,学校中间是一片草地,有几个小孩子高兴地在草地上奔跑,他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学校。
村长告诉我,数学老师已经找好了,只是还没找到合适的语文老师。我思索片刻,便告诉他,反正闲着也没什么事,就让我来教语文吧。
1939年8月30日,前来学校报名的小孩子已经有近百名,看来这里也算是人丁兴旺。校长四十多岁,一看就是个文化人,他将我叫过去,说是想将这些学生按知识能力分班,让我和数学老师分别对他们进行测试。这时我才知道,许多小孩子由于路途遥远,家里大人农活又忙,一直都没去上学,或者是学了一年半年时间就没有继续了,以六到八岁的最多,也有一些十来岁的。见到数学老师,让我吃了一惊,她竟然才十八九岁的模样,看起来像个小女生,衣着朴素,是个清纯美丽的农家姑娘。一脸的自信,完全与年龄不匹配。
“你好,我叫李然,教语文的。”
“你好,袁圆,如你所想,教数学的。”
简单打过招呼后,我和她一起,准备对这一百来个小孩子进行测试。年纪这么小,姑且叫她小袁老师吧。讨论一番后,定下测试的方法。语文是对汉字的认识程度,数学是对算术的计算难度。最后,将这些学生分成四个班,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只是能分到三年级的,只有10来个,另外三个班级人数相当,都是三十个左右。
第二天早上,我和小袁老师一起来到校长的办公室,见到校长和另一个女孩子说着什么,见到我们进来,就开始进行课程的安排。早上一年级语文(语文的课本叫“国学”)、下午二年级语文由我来教,小袁老师上午教二年级数学(数学的课本叫“算术”),下午一年级数学,星期六的那半天,就集中上体育课,三年级先由校长来替代,至于学前班,就是之前和校长谈话的这位张老师负责。最后,校长对我们说,这刚开始一时找不到那么多合适的老师,各位都辛苦点吧。散会后,我和校长一起去县里购买课本,张老师和小袁老师就去张贴各种字画。
9月1日,星期五,早上七点来到学校,七点半开始了第一堂课。拿着课本走进教室,漆黑的黑板,明亮的教室,二十八张课桌二十八名学生,静静地等着我,他们的语文老师。幼稚小巧的脸庞,纯净清澈的眼神,透漏出对知识的渴望,那一刻我陶醉了,下定决心要好好地教给他们知识,也许他们以后就是祖国的栋梁。我在讲台上认真地讲着,写着,他们在台下认真地听着,看着。没有吵闹,没有调皮,乡村的孩子总是那么地懂事。
就这样日复一日,每天上课,放学,回家,我已经完全融入了这种生活。直到十月下旬的一天,这天早上,我发现小袁老师没有来上课。我去到二年级,让班长组织同学们自己学习。等到中午的时候,我找到村长,让他带我去小袁老师家。在村长家的时候,见到了小张老师,原来小张老师是村长的孙女,简单地打过招呼后,和村长急急忙忙地赶往小袁老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