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8800000013

第13章 暮年之歌——《涉江诗》(1)

第一节 浩劫降临与罪人之家

苍翠的珞珈山下,秀丽的东湖一角,真是“晴波浩荡随人远,野色苍茫引兴长”。美丽的东湖之滨,一向是外国专家的居处之地。沈祖棻在湖北(也就是在人世)的最后十年,就栖息在这里。然而同一个世界,总有不同的侧面。她,这位已有三十多年副教授资历的女学者,最后被赶到已废弃的外国专家的司机住屋。

“三户低檐接废垣,十年寥落住荒村。”那是邻近某疗养院大门的路边依山建筑的一排小屋。阴暗潮湿,房中的水泥地面终年有三分之二是湿漉漉的。室内苍蝇成阵,老鼠成群,还有各种毒虫出没。最可怕的是暴雨引发山水肆虐,上漏下漫,桌椅家具都泡在水中,人只能躲在小船似的床上。这就是风光旖旎的湖山一角。

“文革”开始,祖棻一家由原住处被赶到地处武大偏僻一角的下九区。那里只有孤零零一排由车库和司机临时住所改建的简陋平房,五个人挤进了两间狭长的房间。以非罪人的身份,过着罪人般的生活。不久,千帆被集中进了“牛棚”,祖棻每天还要到约两里路之遥的系里去早请示、晚汇报,学习,开会,有时还要守夜班。荒径远途,经常夜半独行,天寒地冻时则体弱难支,如遇狂风暴雨道路淹没,连自己的家门也找不到。

自1947年武大“六·一”惨案后,沈祖棻已不再填词。这时,她忽然用古典诗歌形式记下了这“新居”的实况。

忆惜移居日,山空少四邻。

道路绝灯火,蛇蝮伏荆榛。

昏夜寂如死,暗林疑有人。

中宵归路远,只影往来频。

新居途未熟,微径记朦胧。

衣湿倾盆雨,伞飞卷地风。

惊雷山亦震,横潦路难通。

举首知家近,残灯一点红。

载物车难借,犹欣釜甑存。

青蝇飞蔽碗,雄虺卧当门。

草长遮残砌,泥深漫短垣。

相看惟老弱,三户不成村。

市远多艰阻,平居生事微。

邻翁分菜与,弱息负薪归。

挑水晨炊饭,临湖晓浣衣。

班行常夜值,谁与守空扉?

初到经风雨,从容未识愁。

忽闻山泻瀑,顿讶榻如舟。

注屋盆争泼,冲门水乱流。

安眠能几夜,卑湿历春秋。

客子常多畏,群儿来近村。

怒哗朝绕户,飞石夜敲门。

斫树崩檐瓦,偷绳堕裤裈。

秋风茅屋感,难共杜公论。

樵径接渔村,不闻车马喧。

湖山何暇赏,朝会及时奔。

踏雪天方晓,迎凉日已昏。

全家犹健在,十载长儿孙。

这全是实录,摘几则祖棻的日记为证:

一九七六年九月十六日

……夜早早发现大门边一大蜈蚣,约六寸多长,半寸多宽,二三分厚,从未见过如此大老蜈蚣,用火钳夹烧死。

如不发现,被咬,其痛毒不堪设想矣。……

一九七六年八月二十日

……威克回告,天将大暴雨,并有冰雹,自明日起连续至九月十五日,全排屋人均紧张,我家尤甚,即商量挖沟防水计划。威克已约小袁来帮忙,牛儿除共同防御外,并另为我家厨房后门进水措施帮忙。心甚烦忧!

祖棻过去从不写日记。自1975年3月21日起,至她离汉去宁的1977年4月24日止,两年又一月的时间中,却无日不记。鲁迅先生曾说他的日记是登书账,记往来,并不打算给别人看;祖棻的日记则全是平淡的日常生活,生病的病情记录,所谓“琐屑米盐消日月,飞腾意气付云烟”,绝不会料到还会被人摘录。她的日记中绝不谈国家大事(当时是任何人都可以查抄“罪人”及其家属的日记,并可随意断章取义,加以意想不到的罪名的),耗尽她的心力的再也不是唐诗宋词。邻居有时看见她填表,奇怪地说:“这个婆婆还有文化!”她疾病缠身,自言自语于陋室之中,有时在梦中大叫而醒,再不写几个字,也许连文字语言的用处都会忘记了。她兼做自己的护理、厨娘、保姆各项工作,日记的最主要题材,就是保持泥炉煤火,“红炉薪炭冷频添,执爨行吟未得兼”。她为了保炉火,省却劈柴加薪之劳,每每深夜再加上煤饼,清晨赶紧去看,一见炉火尚存,便似了却一件大事。运柴、搬煤都是紧要的环节。早上放鸡,黄昏驱蚊,半夜赶鼠,兢兢业业,如遇水管破了,电灯坏了,便如大祸临头。

她的肠胃功能已经紊乱,没有一天不腹泻肚痛。每日饮食,花生计粒,馒头论片,有时只吃一顿:“新来慵更病,一食似高僧。”她还自嘲说:“盘餐病后朝朝减,衣带新来日日长,饱吸山光饮湖渌,自应肠胃厌膏粱。”“薄粥酸齑亦已捐,空厨偶袅药炉烟,天教久向人间住,辟谷依然未得仙。”

也有病体稍可的时候,又无物可吃,饿得手发抖。想买点新鲜菜蔬,则是:“早市争喧肩背摩,新蔬侵晓已无多,旗亭索脍纵横队,山路舆薪上下坡。”后人难以想象当时的供应奇缺,站了半天队,一点菜蔬已经从后门打发,白站一回,徒劳往返。有时又因带错了那五颜六色的配给票而白跑一趟。加上售货员总在开批斗会,经常停止营业,买点东西难上加难。有时走运,祖棻买到了富裕的东西,或是女儿千方百计带了饮食回来。但又霉又湿的房屋无法贮藏,天晴就得翻晒,而搬出搬进,力不从心。有时绳子断了,畚箕翻了,或被猪鸡践踏了乱成一团。

一个高智能的学者、诗人,她的全副心力就是这样消耗的。

这也不是她一个人的遭遇,“文革”大劫那时钱锺书守仓库,何其芳养猪,巴金扫厕所……这还是幸运的。何似吴宓被打瞎致残,老舍已投水自尽……这些,终于不是以“谤书”之名,而是以反思大白天下,是幸事,还是痛史?

第二节 文章知己 患难夫妻

“文化大革命”中,千帆所受的磨难,不言而喻。他在湖北沙洋长年“改造”,专业放牛。中国知识分子在这一时期中成了放牛里手的大有人在。如当代诗人戈壁舟自诩能吹笛指挥群牛;三十年代名作家毕奂午,到平反归队时,农场不肯放走这位一人能放两牛的好把式等,都是文坛的“佳话轶事”。千帆聪明绝顶,无论什么活计一学就会,还能为牛治病接生。他放过六十几头牛。他特别选取其中一条破角老黄牛为之作诗吟咏。他赞美它耕田技巧精熟,德性尤其纯全,妇孺都能驱使戏弄。虽然衰老角破,服劳不改。终因天寒地冻病倒,它泪下如泉,也难逃一刀。生前竭尽全力,死后饱人口腹,给予的多,要求的少。既无高官厚禄,也谈不上青史留名,堪为榜样云:

自我来沙洋,牧牛几五年。

所牧六十余,驯劣互争妍。

中有老黄牯,特出居群先,技巧颇精能,德性尤纯全。

耕驾夙娴习,勤渠不须鞭,进退合指挥,妇孺从驱牵。

素不践蔬圃,亦不犯稻田,虽纵鼻绳头,罔或肆腾骞。

慈爱逮儿孙,抵戏任流连。

骎骎岁月驶,角裂垂衰颜,因得破角号,服劳尚怡然,似怀尽瘁心,未逞卸仔肩。

今年雪降早,北风掀寒天,一病莫能兴,泪下如流泉。

斤斧何曾赦,卒葬人腹焉。

贡献罄其有,身后继身前。

所与者何厚,所取者何谦。

爵赏所不及,书史所弗传。

迅翁咏甘牛,名言着遗篇,破角诚可师,吾曹当勉旃。

(《破角诗一首效梅宛陵体》)

这可称咏牛、颂牛之古今绝唱!

千帆老友孙望的儿子原安读了这首诗说:“程伯伯就是这条牛!”

诗中暗引鲁迅自誓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不同道路的学者,在这一点上有认同的心声!

这或是中国式的黑色幽默!

农场的生活是可以想知的,所谓“明月有情偏射牖,暗风无赖每穿衣”(千帆诗中语)。唯一的安慰是两老间的诗信往还,祖棻有一首诗说:

千帆沙洋来书,有四十年文章知己,患难夫妻,未能共度晚年之叹,感赋。

合卺苍黄值乱离,经筵转徙际明时,廿年分受流人谤,八口曾为巧妇炊。

历尽新婚垂老别,未成白首碧山期。

文章知己虽堪许,患难夫妻自可悲!

这岂止是杜甫在天宝年间所写的《新婚别》《垂老别》的痛苦。

“这真是杜甫所未见之奇穷”,所以祖棻也写出了“杜甫所未有之奇句”(舒芜在《〈沈祖棻创作诗集〉序》中语)。

祖棻在凄苦孤寂之中,写诗寄千帆说:

门外东湖水,秋风起碧波。

伤心家似客,附骨病成魔。

同室期应远,移居愁更多。

幽窗人不寐,漫问夜如何?

清秋明月夜,相望隔重城。

多病思良伴,长离负旧盟。

有情惜往日,无意卜他生。

还待乌头白,归来共短檠。

千帆也感慨万端地挂念祖棻的衰病寂寞,无人照顾。

诵子苾近作“十年春梦总成婆”“老去始知才已尽”及“短发乱梳头”诸句,感叹今昔,不能入睡。辄作二诗奉寄。此亦少陵所谓“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也。

伤别伤春幼妇词,灯前红袖写乌丝,巴渝唱遍吴娘曲,应记阿婆初嫁时。

歌云酒雾趁飞光,理鬓薰衣语笑香。

看碧转朱朱转碧,女孙今已解扶床。

祖棻的邻居本是善良的普通人,看鸡、分菜、借火,常有来往——他们奇怪“这个婆婆蛮有文化”。有时劳她代写书信,填水电表,甚至要她为“向阳院”大字报写稿。但是居民委员会的阶级觉悟和革命警惕性仍然很高,始终不肯出具祖棻有病需要千帆回家照看的证明。

千帆改造了二十年,仍未就地“消化”。有一次两牛相斗,他怕伤人,跑去拉扯,结果造成了脚踝处粉碎性骨折。因此得到“奖赏”,遣返汉口就医,但“摘帽”还是两年后的事。

终于也等到了乌白头、马生角的日子。1975年初,六十三岁的程千帆,被恩准“摘帽”,准予退休。但手续还未办完,还须再回沙洋农场一年多。直到1976年4月,才允许将户口迁回珞珈山,并要求立即办理退休手续,“须立办手续,不可延期!”于是千帆在上午动员,下午填表,晚上批准,这种旋风式的高效率工作安排下,终止了他在国立武汉大学三十余年的教学生涯。当年下放何其急?如今回归何其缓?今朝退休又何其急?谁知道!

但究竟盼到了公公婆婆相守的日子,“结婚卌载一飞梭,雪海炎山取此过”(千帆诗中语)。在祖棻已是“浮生消几别,忍死待多年”,本来是怕文字招祸,但又积习难除,“相期戒吟咏,却复写新篇”。千帆照料祖棻的病体,稍为痊可时还相伴去观赏一下东湖的风光。他在一首诗中写道:

雨中为子苾求药时拟游湖

转烛飘蓬损少年,相思相对雪盈颠。

酸辛避死曾无地,怅望来书每各天。

好雨渐催山翠活,良方从乞宿疴蠲,行春莫怕欹危步,袖底东湖绝可怜。

千帆写信告诉住在北京的友人顾肇仓[59],自比为“退院老僧”。

顾先生回信说,从前语言学家黎锦熙在甘肃时,曾戏署其居所曰“土地堂”,因终日只有土地公公、土地婆婆相对。程沈二人“病媪当檐亲晒药,老翁补屋自牵萝”的生活,也许是他们俩一生中的蜜月生活吧!

人世之间,也有多少富贵、功名、权力,就是感情,也不乏海誓山盟、男欢女爱,甚至百忍为先、同甘共苦。但是,智慧与心灵的相知相契、相应相同,就更为珍贵了。远古有赵明诚、李清照,今世有鲁迅、许广平,钱锺书、杨绛,这才是最重要的人生!

美丽的东湖!朱德曾赋诗:“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看!你作了一个见证!

第三节 留给诗人的一丝温暖——天伦之乐

“天无绝人之路。”祖棻在日记中有时这样写着。那多是为大雨封门,无法出外倒便盆,而一时雨小时庆幸的话。几年后,小姑结婚,婆婆也随之搬住新居。多年间,祖棻独守陋室的时候,唯一的欢乐,就是在关山工厂做工的独生女丽则带着外孙女早早回家来小住。

祖棻为生丽则剖腹开刀五次,死里逃生,对孩子格外疼爱。丽则自幼聪慧,“少小弄文墨,勤学历朝暮”。由于父亲牵连,受到歧视,虽品学兼优,求为共青团员也不可得(这事曾作为坚持阶级路线的典型事例上报请示)。当时有种特殊身份,号为“可教育子女”,她只能进一所半工半读学校(华中师范学院第二附属中学工读班),但读书有罪,学校停课,后来去做工人。家学的继承当然谈不到了。但母亲始终是“每夸母女兼知己,聊慰亲朋各异方”。丽则结婚后,在休息日总赶回来料理安排,才使祖棻得延其残喘。有时一些琐细的事,也叫这黯淡的生活透出亮色。如有一首诗,记“丽儿途中拾得腊梅残枝,归供案头,感赋”:

拾得街尘里,归供瓶水中。

荣枯原有分,开落岂因风。

残萼能余几?孤芳自不同。

名园盛桃李,留汝伴寒松。

这里有身世的感怀,也有温情的安慰。

丽则生女早产,取名早早。到能说会走时,更为祖棻钟爱。如果她偶尔留在这湖畔小屋中,小屋就充满了春天的光彩。

祖棻1976年6月10日日记说:

与早早折夹竹桃二小枝,野花草三茎,松枝二小枝,插瓶。灯光下美好有致。

看!这寒简的花束,这相依为命的苦中有乐的祖孙!

同类推荐
  • 穿越岁月的烟云

    穿越岁月的烟云

    该书作者花了很大的精力和一年的时间,用写实描述的文学手法,把自己和家人的风雨人生经历,和着历史的节拍,与永和同呼吸共命运,将半个世纪多的岁月烟云,真实地展现给了我们,这就是题名为《穿越岁月的烟云》。这部凝聚着多年心血和夙愿的洋洋十几万言的回忆录,如一股清凉山风,沁人心脾,激发和勾起读者澎湃的思绪。
  • 蒙哥马利(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蒙哥马利(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伯纳德·劳·蒙哥马利(Bernard Law Montgomery,1887年11月17日-1976年3月25日),英国陆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杰出的指挥官之一,1943年,参加攻占西西里和登陆意大利,1944年统率盟军进入法国,6月6日指挥盟军进攻诺曼底,取得了诺曼底登陆作战的胜利。后晋升陆军元帅,受封子爵,1946-1948年任帝国总参谋长。
  • 胡雪岩发迹史

    胡雪岩发迹史

    胡雪岩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如何从穷乡僻壤走入富丽堂皇的大都市的?又是怎样一步步地走近和他命运息息相关的钱庄?他生命中的两个大贵人是谁?左宗棠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和胡雪岩是怎样互相扶持的?王有龄又是何方神圣?他在胡雪岩的生命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神奇的胡雪岩是怎么主导中外大商战的?最后他又为何会一败涂地?到底是谁给了他致命一击……想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那么就请打开《胡雪岩发迹史》,让我们一起回到历史的轮回中,去重新品味那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乐章吧!
  • 默克尔传:创造德国奇迹的女人

    默克尔传:创造德国奇迹的女人

    默克尔是一个谜。她在世界政坛呼风唤雨,举足轻重,但人们对她的过去、她的内心几乎一无所知。这个女人很少透露关于自己的信息。她在民主德国的过去,她突然迅速地攀上德国权力顶峰的内幕,一概讳莫如深。默克尔的人生经历和从政生涯如同一部悬疑电影。她总是出人意料地转变立场,在对手的阵营里猛冲,让人措手不及;她采取多种策略和战术,一次次赢得德国选民的信赖与支持;必要时,她会毫不犹豫地为权力而献身。本书是通往默克尔世界的一次旅行,为您解开德国“铁娘子”身上的斯芬克斯之谜……
  •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1)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1)

    名人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自有许多特别之处。我们在追溯名人的成长历程时可以发现,虽然他们的成长背景各不相同,但或多或少都具有影响他们人生的重要事件,成为他们人生发展的重要契机,使他们从此走上追求真正人生的道路,并获得人生的成功。名人有成功的契机,但他们决不仅仅依靠幸运和机会。机遇只给有所准备的人,这是永远的真理。因此,我们不要抱怨没有幸运和机遇,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做好思想准备,开始人生的真正行动,这样,才会获得人生的灵感和成功的契机。
热门推荐
  • 吸血鬼殿下的落跑萌宠

    吸血鬼殿下的落跑萌宠

    一个天生就与平常人不一样的女生,被人群排斥,终于有一天,进入了一个魔法学院,本以为能过上逍遥日子,麻烦连连找上她:遇上冷酷王子、迷糊的成为四大家族候选人的候选未婚妻,花痴女个个瞪着她,四个如花似玉的王子,到底谁才是真爱?
  • 丁玲散文

    丁玲散文

    《丁玲散文》收录了丁玲的散文精品数十篇。丁玲的创作源于生活,她作品中的人和事,大多是她经历过或看见过的。她的散文语言自然、朴素、激昂、豪放,凝练深邃,雄健酣畅。用最普通的文字写出生活中的各种情愫。
  • 那一年,你未娶我未嫁

    那一年,你未娶我未嫁

    第一年见到他,他只是个小乞丐,站在她家的门口,哆哆嗦嗦的将手中的碗伸向她,她看着可怜,就将他带回了家,陪他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冬季,在炉火旁为他跳着才学会的舞蹈,那年,她6岁,而他10岁,十年以后,她是宰相之女,而他,是当朝天子,十年之别,问君是否记得,那年冬天……那一年,你未娶我未嫁。
  • 诱拐呆萌妃:魅王宠妻无度

    诱拐呆萌妃:魅王宠妻无度

    她是21世纪异能天才,人类的傀儡,一朝穿越为相府煞星二小姐,再次睁眸,已是自由之身,这一世她只想坐吃等死当米虫,却不想一群妖孽男人接踵而来,也罢,她就挑个合眼的嫁了吧,他宠她,爱她,敬她,最后却抛弃了她,她恨他,怨他,恼他,却被梦魇缠身,得岁月之后她才发现,前世,她是魔,他是神,他曾许她一生,陪她成魔,她却囚他十世,弃他升神。新婚之夜,大红喜服,沙华似血,幽冥死潭,凤落囚凰,她刺他一剑将他血封于此,完成神愿,他笑如谪仙:落儿,不要自责,做神很累,很久前我就想休息了……
  • 怨灵残暴

    怨灵残暴

    怨灵双生,残暴鬼魅!杀人无形,一心为谁?
  • 洪荒或有仙

    洪荒或有仙

    北方有山曰苍茫,高不知几许,广不知几何,人力不可达。不知从何时起,每隔万年有妖兽从苍茫出,祸乱天下。万年前,夏王大禹诛妖兽黑龙化蛇,并率领十二部众平定妖兽之乱,建立十二国。万年后的今天,大禹王早已经羽化,大乱将至,谁能力挽狂澜?
  • 高考志愿填报诀窍:考生和家长必须知道的100个真相

    高考志愿填报诀窍:考生和家长必须知道的100个真相

    身为高校教师,这些年我一直在做高考志愿填报的研究工作,接受过全国各地无数考生和家长的咨询。每年9月,当高考尘埃落定,我的邮箱和手机里会存满考生和家长的问候。我从中分享过他们的欢愉,也分担过他们的懊悔。而这一切,几乎都和当初选填志愿有关。那张小小的“志愿表”上,承载了太多的冒险和侥幸,也承载了太多的幸福和痛苦。你轻轻一点,就可能成功,成功得令人羡慕;也可能失败,失败得一塌糊涂。有的人迷信“平行志愿”,录取时才发现里面有陷阱;有的人对专业的理解望名生义,入校后才发现是南辕北辙;有的人被“专业大类录取”。
  • 美人如斯梦如画

    美人如斯梦如画

    三月桃花纷飞,她坐于桃花树下喝着绍兴城里秘制的桃花酿。哪知一缕酒香引来了爱美如花的他。调笑着要讨些酒喝。昂头一瞥,自此一见美人误终身。再美的桃花美不过他。再香的酒酿香不过他。他说,“我便是这世间之最,谁要是比我美,我就毁了他。”花美,残花,树美,砍树,昂望星空,他要闭月羞花。然而,这样的他遇到她,不知是谁的劫?动了谁的情?伤了谁的心?
  • 培养男子汉

    培养男子汉

    《培养男子汉》主要内容:男孩天生具有竞争和冒险精神,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行为。然而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之下,全世界的男孩正表现得日渐柔弱。《培养男子汉》的目的是培养男孩子明显的阳刚气质、强烈的好奇心、勇敢、礼貌、坚忍克己、尝试各种挑战、永不服输等完美男性品质。
  • 光所选中的人

    光所选中的人

    人类的欲望比潘多拉魔盒还强大,过去灭亡的文明再一次被惊醒,人类的未来在何方?这场人类还有胜算吗?是接受命运的灭亡,还是奋起反抗,一切都在人类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