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7400000002

第2章 从两者关系到社会网络(1)

什么是依附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每年都要去德国慕尼黑考察保育设施。2011年10月去德国考察时,最先访问的是0~3岁孩子的保育设施。在德国,保育形态不是按照年龄区分,0~3岁的孩子都在一起生活,混龄班比较普遍。婴儿上厕所的情景也非常有趣。婴儿即使是爬着去厕所,保育人员也一点都不着急,就在厕所前面等着。厕所里面有一个带梯子的、换尿布的台子,婴儿都是自己爬到台子上去,而不是由保育员抱上去。

我还参观了3~6岁孩子的保育设施以及其他保育设施。在这些保育设施中,孩子们也都是默默地按照自己决定的内容开展活动。我们保育园的保育方针也是主张从婴儿期开始就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因此对德国保育园的很多做法就很容易理解。最近,日本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满地跑的现象比较多。如果孩子是因为高兴而满地跑是没有问题的。而有些时候,孩子似乎是因为情绪不稳定而满地跑;有些时候,是有发育障碍的孩子在满地跑,自己找不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只是毫无意义地乱跑。德国主张婴儿能够做的事应该由婴儿自己做,而在日本,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都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同样是孩子,却为什么有着这样的差异呢?

托儿所和幼儿园

在德国的慕尼黑,3岁以下孩子的保育设施叫托儿所(Kinder Krippe),3~6岁孩子的保育设施叫幼儿园(Kindergarten),0~6岁孩子的保育设施称为koop。

婴幼儿教育与初等教育的关系

日本婴幼儿教育设施的雏形源于东京女子师范学校(现在的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附属幼儿园,是一个重视为上小学做准备的幼儿教育设施。那么,学校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现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将小学教育称为初等教育,小学校是接受初等教育的场所。初等教育的目的是教授基础知识,采用的是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孩子的方法,传授知识的场所就是教室。为了便于传授知识,教室的前面是讲台、黑板,桌子的排列要考虑孩子能够听到教师的声音以及教师的视线可达到的距离。通常认为一个班级50人左右比较合适。采取教师面对多数学生(便于传授知识)的形式。这就是日本明治时期学校的基本形式。这个形式被原封不动地套用于保育设施,变成一个教师面对多数孩子、从上至下、便于发出指令这样的形态。

现实中,幼儿园和保育园实施的不是初等教育,而是婴幼儿教育。婴幼儿教育不是教授孩子们知识,而是为未来接受知识打基础。这个基础就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很好地完成发育。发育不是在教师的教授和指导下完成的,而是由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完成。虽然是孩子们自己行动,但绝不是放任不管。为了孩子们能够健康、顺利地完成发育,需要一个辅助他们完成发育的环境。保育人员的作用不是像小学教师那样教授知识给孩子,而是准备一个能够让孩子们充分完成发育的环境。在保育人员准备好的环境中,孩子们通过玩和生活去完成发育。保育室不是教室,而是孩子们玩和生活的空间。在初等教育中,有将各种知识加以整理后的语文、算术等科目,而在婴幼儿教育中,则是将孩子发育所需要的内容整理成为“领域”。追溯到幼儿园是为进入小学做准备的这一原点,直至今天,在日本的婴幼儿教育中,保育园还是像小学校那样,在教室里给孩子上课,这种情况在幼儿园里比较普遍。而保育园又是什么一种状况呢?日本的保育园依然具有替代没有保育条件的家庭看护孩子的功能,在许多保育园里,保育人员似乎在代替母亲的作用。有的孩子到了5岁仍然找不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只是满地乱跑。这其中也许有保育人员的责任,因为他们未能准备好让孩子自己主动做些什么的环境。

那么,几岁开始从婴幼儿教育转入初等教育比较合适?

最近脑科学研究的成果表明,8岁左右比较合适。因为在这个阶段,人的大脑迎来临界期。临界期前后有什么不同呢?

8岁前的孩子必须通过亲眼看、亲耳听、亲手摸这样的直接体验才能够学到知识,因此,在此期间培养五感十分重要,五感主要是通过玩和生活来培养。而8岁以后,则可以通过读书,也就是非亲耳、亲眼的听和看这样的间接体验掌握知识。在小学低年级的教科书中,有些可以使孩子直接体验的内容,到了高年级,会增加像地理、历史等只能间接体验的内容。日本的婴幼儿教育是以0~6岁孩子为对象,而在多数国家婴幼儿教育是以0~8岁孩子为对象,在婴幼儿教育中尤其注重对0岁婴儿的教育。

脑的临界期

又称为感性期,是大脑发育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在环境的影响下,大脑中用来记忆和感觉的神经回路集中形成,反复组合。语言、运动、音乐、数字等的临界期基本是在0~9岁,世界上将在临界期教授的内容称为婴幼儿教育。最近,对在这个时期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社会性”以及“人格形成”引起重视。

在婴儿保育中建立与孩子的依附关系

日本的婴儿保育在世界上曾经是很先进的。其时,欧美普遍认为婴儿最好是由家里人看护,与建立面向婴儿的保育设施相比,更重视健全家长照顾3岁前孩子的育儿休假制度。最近,这些观点发生了变化,哺乳期婴儿保育迅速普及。曾被认为理所当然的理论看来需要重新梳理。

婴儿教育的根本在于母子关系,从这样的关系中形成依附(Attachment)关系。我曾问过我们的保育员,什么叫依附关系,大多数人回答:“在母子关系中,重视孩子,以柔情包容孩子”。这是不正确的。

东京大学远藤利彦准教授常年从事依附理论的研究,他认为婴儿与大人之间有三种关系:第一种是孩子处于负面状态(不安、恐惧、担心)时,需要大人帮助他去克服;第二种是孩子处于正面状态(高兴)时,大人要和孩子一起高兴;第三种是大人以柔情和温暖包容孩子。其中,所谓依附关系指的只是孩子在负面状态时大人所起的作用。婴儿是从已经形成依附关系的大人这个安全基地出发,在好奇心和探求心的驱使下跑出去的,而在他跑去的地方,还是会感到危险和不安。当他返回来时,若有一个可以安心的安全基地,他就会再次跑出去,这被称作“安全环”,这种孩子与安全基地的关系就是依附关系。这种关系需要大人和孩子之间的互动。为了让孩子能够随时安心返回,保育员需要明确自己所在的位置,这就是守护的姿态。有无安全基地,会影响到孩子的积极性。

依附理论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的研究为基础的。当时,由于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不好,许多青少年走向了犯罪,人们普遍认为原因是婴儿时期未能在母子之间形成依附关系造成的。因此,研究认为婴儿期如果没有形成依附关系,会对今后处理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可是也有人提出,母子之间没有形成依附关系未必会导致成年后处理不好与其他人的社会关系。

人际关系

从两者关系到多样性(社会网络)

我们保育园也接受临时保育的孩子。临时保育的孩子原来都是在家里由母亲照看的。与每天在保育园生活的孩子相比,他们与母亲在一起的时间肯定要多一些。这些孩子送到保育园来的时候,会出现对别的孩子不感兴趣的情况。按道理说,如果母子关系很好,应该更容易建立起与他人的关系,但事实恰恰相反。这说明人与人的关系不取决于两者之间的依附关系,而是在多种多样的关系(社会网络)中形成的。

在日本以往的婴幼儿教育中,也出现过过于重视母子关系的情况。的确,对于婴儿来说,母亲的存在非常重要,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假如家长出现问题时,由于有了孩子与保育人员之间形成的依附关系,保育员会成为孩子依附的对象。除此之外,孩子与孩子之间也可以形成依附关系。如果孩子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能够得到朋友的安慰,也可以获得巨大的力量。因此,与母亲之间的依附关系对孩子来说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有人帮助克服。“在摔倒、受伤、感到疼痛的时候,会有人把他抱起来”。在孩子心里有这样一个人十分重要。这种安心感会成为孩子想要飞向外部世界的动力。保育人员应该是孩子在心理上可以依附的人。

几年前,我在德国考察时,曾经邂逅了这样一幕。

那是6月末一个炎热的夏日。到了室外活动的时间,孩子们都跑到太阳底下,戴帽子的孩子寥寥无几。保育员也不说让他们戴上帽子。我不由问道“这么晒,不要紧吗?”保育员回答说,“没关系,孩子觉得热了,自己就会到阴凉地去玩。”沙子堆没有阴凉地儿,孩子们就跑来对保育员说,“给我们弄把遮阳伞吧”。而不用遮阳伞在太阳底下玩的孩子就会对保育员说,“给我们涂点防晒霜吧”。

当孩子们跑到院子里时,3个保育员却在阴凉地儿开始喝茶。我当时想,她们不管孩子,自己却在阴凉地儿喝茶,太不像话了。可仔细一想,这是我的误解。我发现,孩子们遇到什么问题时,就会跑到保育员这里来。保育员已经给孩子们明示了自己所在的位置,给孩子提供了安全基地。如果保育员和孩子们一起玩,孩子们也有可能会找不到保育员。孩子们知道,当他们遇到什么问题时,有人能够帮助他们,所以他们可以安心地玩。也就是说,这些保育员已经为孩子们提供了安全基地。并非一直和孩子们一起玩才是好的保育员。遇到困难的孩子回来找你,要求你给予帮助时,你能够回应孩子,就是好的保育员。在孩子不需要时不要伸手相助。

3岁前的孩子应该放在家里吗

我们再来说说日本。尽管人们普遍认为人与人的关系是在社会网络中形成的,但仍有人认为,“3岁以下的孩子最好放在家里自己带”。对于这样的观点,我不由得反问自己“真的是这样吗?”因为自己在家里带孩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家里只有母亲一个人带孩子时,母亲不可能时刻陪伴着孩子。婴儿吸完母乳,情绪很好,开始自己玩。这时,母亲就会急着去打扫房间、洗衣服、做饭。

而在保育园里,有专门做饭的厨师,也有专门收拾屋子的职员。在扫除时,会有其他保育员照看孩子。而母亲一个人在家里照看孩子会很辛苦。

为什么母亲一个人会很辛苦呢?这是因为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的哺乳期比较短的缘故。

断奶意味着要为生育下一个孩子做准备。女性在哺乳期间基本没有月经。这是为了避免几个婴儿同时争夺母乳。人类的哺乳期比较短,不到1年就要断奶。而同样是灵长类动物,黑猩猩是在4岁左右断奶,猩猩是在7岁左右断奶。为什么只有人类的哺乳期短呢?对此有种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人类的大脑需要发育,需要早一点补充营养更丰富的食物;一种说法是婴儿死亡率比较高,需要生更多的孩子,等等。我在保育园内看到婴儿时,想到的是在人类的成长过程中,可能更需要有年龄相近的兄弟姐妹。

年龄相近孩子的重要性

对于0岁的婴儿来说,有一个年龄比自己大1岁左右的孩子十分重要。在对社会网络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婴儿是根据功能来区分选择别人的”。比如想玩的时候,会选择发育程度相近的孩子;想模仿的时候,会选择比自己发育程度稍高的孩子;需要别人教自己的时候,会选择发育程度更高一些的孩子。

其中,婴儿最重要的学习就是模仿,周围有比他大1岁左右的孩子非常重要。人在1岁前断奶,理由之一就是人可以做出利于消化的断奶食品。

大猩猩3岁断奶,比黑猩猩和猩猩的哺乳期要短,因为大猩猩的母亲还必须抚养另外一个相差3岁的孩子。大猩猩哺乳期短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大猩猩的父亲会帮着带孩子。

从大猩猩的例子可以看出,抚养相差3岁的孩子也是很辛苦的。

而一个人抚养仅相差1岁的孩子肯定是很困难的。迄今为止,当有了仅差1岁的孩子时,都是借助各种人的力量,尤其是借助爷爷、奶奶,或者年纪大的人的帮助来抚养的。最近,这种帮助没有了,所以人们都不愿生孩子,出现了出生率降低的状况。

有人主张,3岁以下的孩子应该在家庭内抚养。我也认为3岁以下在家庭内抚养的主张是正确的。这是对“家庭”这一概念做了冷静思考后得出的结论。可这里所说的家庭,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什么是在家庭内抚养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家”这个汉字:上面有一个宝字盖,意思是在房顶下,再往前追溯,则指的是在洞穴中。也就是说,人类在洞穴中,围坐在一起吃饭,构成了家庭。这个家庭中有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大家在一起吃饭叫作共食。在这种共食关系中,婴儿可以看到不同的发育过程,理解他人,确立自己。这样看来,“3岁以前应该在家庭内抚养”这句话本来的含义是“3岁以前的孩子应该在共食关系中抚养”。而我们经常听到的“3岁以前应该在家庭内抚养”的主张却是“3岁以前(不是在保育设施,而是)应该在自己家里抚养”。而现在自己家里能够建立的只是母亲和孩子两个人的关系。这已经不同于原来意义上的家庭了。

同类推荐
  • 给孩子留钱不如教孩子本事

    给孩子留钱不如教孩子本事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就是早期教育的倡导者,他主张从日常生活的训练着手,顺应孩子在不同时期的特定喜好,让他们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品格习惯,自发地学习各项技能,以达到建构一个人完美人格的目的。每个家长都可以是“专家”,每个孩子都能成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所以,聪明的父母,会和孩子一起去找寻成长的真理,一起去创造生活的快乐和完美。给孩子架起成功的桥梁,这本书也许能给你一些启迪。
  • 教育孩子要懂心理学第二版

    教育孩子要懂心理学第二版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心理的发育和生理成长发育同等重要;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问题,学龄期的孩子更是步入了竞争的行列,他们需要有独立的心理、思维、行为,这时家长要做的是当他们取得成绩时表扬、肯定他;当他们失落时,家长要鼓励、支持他,而不是一味地保护或漫骂。爱的表达方式有很多,只要我们肯多花点时间,多用点心思,多点沟通,多点理解,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
  • 专家传授宝宝健康成长方案(0~3岁)

    专家传授宝宝健康成长方案(0~3岁)

    本书作者马军,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女与儿少卫生学系副主任。作者根据婴有儿生长发育特点和中国国内婴儿养护经验,详细讲述了孩子从出生到3岁新手父母将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养育问题。“宝宝的发育与进程”“宝宝的科学喂养”宝宝的常见疾病题”“新手爸爸行动指南”“连线育儿专家集锦”。其文中讲述的宝宝发育特点和养护方式极具中国特色,是真正的中国人自己的育儿经。
  • 你是我的小星星:星座宝贝个性化教育攻略

    你是我的小星星:星座宝贝个性化教育攻略

    本书独辟蹊径,从星座教育的角度出发,通过大量教育的案例,对不同星座的孩子进行个性化识别,并将之与个性化的父母形成对照,再进一步分析家长和孩子的个性化匹配的适应情况,最后给出家长和孩子的个性化匹配的应对建议。以此引导家长用正确的方法发现培养孩子的合理目标,针对孩子进行个性化教育,帮助孩子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的走向目标,让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 3-4年级,孩子成长与定型的关键期

    3-4年级,孩子成长与定型的关键期

    培养孩子最关键的就是儿童时期,尤其是孩子在读3-4年级的时候。无数事实证明,孩子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3-4年级是个非常重要的坎,不管是孩子的学习还是孩子的道德观念,家长的教育在这一时期都起着基础的、广泛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热门推荐
  • 妖尾之无名

    妖尾之无名

    基本上就是無聊寫來練筆的主角簡單來說.就是意志不堅定的死廢物又因為某些原因所以個性稍微有病一點、神經一點、道德感重了一點女主角應該是艾爾莎沒有問題但還是會有別人但應該不會讓主角爽的太無腦就是兩人關係多少有參考國術師的架構畢竟當初太監讓我挺扼腕的PS.補個內容大綱好了就是一個心理懦弱的男孩和一個心靈堅強的女孩兩人生活得點點滴滴應該吧...
  • 名侦探柯南的名侦探柯颖

    名侦探柯南的名侦探柯颖

    她,冰山一枚,但在他面前却总是另一幅模样;他,阳光正太,在她面前总是温柔。她把他当成初恋,但只求他幸福;他自认为自己只把她当成亲生妹妹,却没有发现自己真正的心意……
  • 请废八股折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

    请废八股折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现代傲娇老婆

    我的现代傲娇老婆

    她,是穿越而来的古代国师,来到现代,就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吃尽天下美男的豆腐!可是为什么自从照顾了这个冷酷的小孩后,张萌萌,你眼睛往哪里看啊。还有,形象点,别丢老子的脸!!缩小版迷你型的南宫御看着自己面前这个死死盯着帅哥的女子,就差留口水了!!!!眼里满是嫌弃。可恶,长得都没他好看,这花痴的品味果然是低下!!!……………………可是当霸气的南宫御爱上张萌萌时!小御。我觉得这果汁太甜了?张萌萌瞥了瞥嘴巴,一脸的嫌弃!太甜了啊!我试试,咦?不会,我觉得刚刚好啊?某人一个眼神甩过来!白天!这是怎么回事,这果汁怎么这么甜啊?某男使劲的给下属白天挤眼睛!
  • 未知时空之旅

    未知时空之旅

    滴滴滴.....,嗤——,一个少年跌坐在马路旁的边上,看了看开车的司机,眼中的茫然不减,反而多了几分。干嘛呢?!不要命了!要死别找我,一边死去!呸!真是晦气,一出门就有人寻死,一个开着面包车的男人,打着方向盘,骂骂咧咧的踩着油门开走了。少年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缓缓的站起了身,抬头看向天空,喃喃道:快到了...快到了...就快到了......夜幕降临,独自一人走在幽静而偏僻的小路上,一道白光闪过.....他进入了一个奇怪的地方......一个奇异的空间......一个奇异的蓝色封闭空间......一个月后......
  • 你有多美好,只有我知道

    你有多美好,只有我知道

    程陆扬这个人颜值高、家世好、眼光刁,想和他谈恋爱的人可以绕地球三周半。但是,在秦真眼里——他自恋:“我承认我长得是帅了点,回头率只增不减,女人就算了,男人也这么花痴。”他嘴贱:“你穿成这样要我怎么带你出去?不知道的以为我乐善好施,拎了个乞丐跟着耀武扬威。”他傲娇:“我也是一个霸道总裁,你这个女人那么爱钱,为了钱爱我一下又不吃亏。”后来,秦真才知道,原来一个毒舌的人说起情话来也可以字字动人。你看,他虽然张扬霸道,可一旦遇见值得他放在心上的人,就会变得柔软起来,收起全部棱角,眨眼间变成世上最可爱的人。
  • 不朽的忠魂

    不朽的忠魂

    《人文在线作家文库:不朽的忠魂》是一部中国石油发展史,这是一部三代石油儿女的奋斗史。小说借“油娃”一家的生活经历,讲述了几代石油人真实的故事,全面地展现了我国石油工业从“抗战”之初到上世纪末六十多年的历史。在这一串串可歌可泣的故事中有说不尽的石油人流淌的血汗和泪水,他们历尽艰辛、众志成城、战天斗地、拼搏奋进……《人文在线作家文库:不朽的忠魂》在摄取您眼球的同时震撼您的心灵!小说脉络清晰,情节紧凑,穿插巧妙,有张有弛,文笔生动流畅,使您轻松走如那个渐行渐远的火红的年代。
  • 佛说安宅陀罗尼咒经

    佛说安宅陀罗尼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终焉默示录

    终焉默示录

    这是一个冷静而冷酷的故事,高考结束没多久的我,带着比我小一岁的亲妹妹在丧尸横行的末世行走,我们并不用担心被咬到……但是渐渐露出诡谲嘴脸的世界,让我不得不拔出利刃,带着一群没有目的的非人,走向终焉……
  • 秦学术史探赜

    秦学术史探赜

    《秦俑·秦文化》丛书总序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中华大地西北黄土地上,揭开了一处古代宝藏。这便是后来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坑。由兹伊始,便掀起了一阵又一阵不大不小的秦兵马俑旋风。国外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纷至沓来。兵马俑的代表也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五大洲。来兵马俑博物馆参观的中外观众每年200余万。以兵马俑命名的现代生活用品、食品也投入市场。古代优秀文化有力地冲击着现代文明,这种文化现象在许多古文化现象中还是不多见的。所以,有人便说这是一种“秦俑效应”。 “秦俑效应”的深层影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