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7200000002

第2章 1949-1956年·构建新生

1949年,咱们北京获得和平解放,整座古城因此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北京的文化也因此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否则,北京城和她的文化,呈现的将是另外一种状况。这是历史的幸事,这是北京人的幸事,也是北京文化的幸事。我认为,如果要观察和思考咱北京建国以来演艺文化的发展,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出发点。

北京获解放,古城得新生。变化着、出新着,可以说是此时北京演艺文化的显着特点。一些新歌剧、新曲艺、新评剧等的陆续上演,犹如一股清新之风,吹拂着北京舞台,让人有一种崭新的感觉。

街巷胡同的演出

那阵儿,北京街巷胡同的群众性、民间的演出活动挺热闹的。平常的日子,走街串巷有练把式的、唱鼓曲的、耍傀儡戏的(我们称之为“耍gúdiùdiú的”或“耍猴栗子的”)、耍猴儿的、耍狗熊的、耍小白耗子的;逢年过节和搞庆祝活动的时候就更热闹了:有扭秧歌的、打腰鼓的、跑旱船的,有小车会、高跷会、狮子会(我们东北园胡同就有一个狮子会),还有广场演出、街头活报剧演出,喻宜萱、郭淑珍的女高音独唱我是在师大附中操场上听的,《放下你的鞭子》我是在宣外(宣武门外)大街城门前看的……我爱贪热闹,常常是他们演到哪儿我看到哪儿,没个够。

那时候,胡同里兴评剧,而且是新评剧,《小女婿》中小白玉霜的“鸟入林”、《刘巧儿》中新凤霞的“巧儿我”这些唱儿(“唱儿”是“唱词”的口语俗称),很多人都会哼上几句,就跟现在唱流行歌曲似的。趁这评剧的热火劲儿,我母亲还带着我妹妹、我弟弟和我,到中和戏院看了新凤霞主演的《艺海深仇》。看完后,我们心里都沉沉的,谁都很少说话。当时那样子,现在还记着呢。以后,听的多了,小白玉霜、新凤霞、喜彩莲、马泰、魏荣元、张德福等都成了我最喜欢的评剧演员。

晓市的评戏大棚

从1949年到1956年,我先后在宣外的香炉营四条跟和外(和平门外)的东北园胡同住家。如果从看演出的角度说,那个时候,对我影响最大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城墙下晓市的戏棚,一处是城南的天桥。

我小时候,咱们北京的城墙和城门都还有。那时,从和平门到宣武门的城墙北侧是晓市——后来成全天的了。这里吸引我的,除了有数不过来的小摊外,还有个大戏棚。戏棚是用席围成的,里面靠西边用木板搭了个戏台。唱的都是评剧。据查,评剧起于对口莲花落,成于平腔梆子戏(与“半班戏”无关),普通老百姓都爱看。戏每日白天开,上下午各一场,进门交钱看戏,随来随看。

我当时有七八岁,年纪虽小,但看戏入场有窍门,就是从席拴绑得不严实的空隙处钻进去,那时候我个头小,有个小空儿就能钻进去。由于我大都是开戏时候钻进去的,大人们都忙着戏的事呢,没人管,何况我又是个小孩呢。

记得当时看的有《千里送京娘》《珍珠衫》《花为媒》什么的,戏名还是听大人们说的。听戏时,我站在舞台一侧,免得挡住别人,累了就趴在台沿上看,听着看着没劲了,就从大门口大大方方地走出来,然后去逛晓市……

天桥是咱老百姓的“文化乐园”

天桥,有人称其为“杂吧地儿”,对我来说,天桥是难得的“文化乐园”。

看演出,如果说晓市的大戏棚是我的启蒙地,那么,天桥就是我的培育园。

所以,我看所有的演出,我的喜怒哀乐,我的好恶臧否,最后,都会回归到平民视角、百姓心态上来。这是骨子里的东西。

这么多年,我去天桥不知多少次了;这么多年,我在天桥听的看的,多了去了。

这里,有我走不过来的场子:相声场子、把式场子、盘杠子场子、戏法场子、摔跤场子、耍中幡场子、评书场子、大鼓书场子、竹板书场子、莲花落场子、滑稽二簧场子、拉洋片场子……这里,还有评书茶馆、戏园子、电影院、魔术小剧场……

这里,有我好多心中的“大明星”:大变活人的新文丽(音),口技高超的汤金橙(成),说文明相声的女演员回婉华,说唱拉洋片的小金牙,摔跤、练中幡高手宝三(宝善林),挥耍巨型大刀、打弹弓的张宝忠,练真枪刺咽喉的朱国全,飞身盘杠的“飞飞飞”曹贵荣,飞车走壁的皮德福……

这些人物,不是“光说不练”,不是“银样蜡枪头”,而是人人有故事,个个怀绝技,是令人叹服、让人永记的人。

逛天桥趣事

记得第一次去天桥,是我父亲让我当农民的二叔带我去的。当时我也就十来岁。我们来到新文丽变戏法的场子时,他正演大变活人。只见他用一根长棍在一个箱子里外前后敲打一通后,让一个小演员蹲进去。之后,他拿出锤子和钉子,准备请一位观众帮忙把盖子钉结实。新文丽“让”了一圈后,走到我二叔面前,很客气地请他完成这个事,厚道、老实的二叔说什么也不干,新文丽只好请别人了。因为没见过这场面,当时我既紧张又担心,呆呆的不知所措。但还是坚持看完了最后把箱子变空的场景。几十年了,“大变活人”的“底”现在我也不得其解,成了我心中的“哥德巴赫猜想”。

现在有热心人动议,在老天桥旧址做一番重建或改建的大工程。我认为,其用心是好的,但世易时移,即使实现了,再也不会重现昔时的盛景了。

听曲艺和曲剧

曲艺我是在劝业场(一家大型的百货商场,位置在东西河沿东口)的新罗天和前门小剧场听的,相声、快板、口技、双簧和各种鼓曲都有,老活儿多,新活儿少,新、老我都爱听。记得主要演员有高德明、孙宝才(艺名“大狗熊”)、高凤山、关学曾、谭伯儒、汤金橙(成)、罗荣寿、赵振铎、马玉萍、刘司昌、王学义等。高凤山嗓音高亮,活路宽,举止言谈透着诙谐、幽默,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我才知道,我们是三河县(市)的老乡。

咱们北京土生土长的曲剧我是在西单剧场听的,剧目是魏喜奎主演的《啼笑姻缘》,充满京味鼓曲的旋律,让人感到亲切,令人陶醉。

听京剧和昆曲

那时候,大栅栏里的庆乐戏院是我常听京戏的地方。我在这儿看过的戏有《姜子牙与哪吒》《黄飞虎》《血滴子》《牛郎织女》等,而且轮流上演。戏里除了有火爆的武打场面外,还有玄妙的机关布景、惊异的口喷火影、撩目的大转舞台和有趣的真牛上台。这些,对少年时代的我有十足的吸引力。小歌剧《兄妹开荒》是每晚的开场戏,其中“雄鸡,雄鸡,高呀高声叫——”

的唱儿,我现在还能自得其乐地哼出来……

1956年5月,被周总理赞为“救活一个剧种”的昆曲《十五贯》的演出震动京城,一时形成“满城争说(瞧)《十五贯》”的热潮。我特想看,可努着劲也没买到票,只好从话匣子的转播中弥补遗憾了。

我的流行歌曲和“插曲”

那时,也有流行歌曲,我喜欢的有《高楼万丈平地起》《团结就是力量》《我是一个兵》《歌唱二郎山》《让我们荡起双桨》等;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莓花儿开》《喀秋莎》更是我爱哼唱的,据说,当时用汉语唱这些歌的人比用俄语唱的人多。

说个插曲:我小学是先后在上斜街小学、汇文五小和南新街小学读的。

在小学期间,我还给街坊的小朋友“导演”过《刘巧儿》的片段,因为喜欢侯宝林先生的相声还和同学刘养性登台学说过《夜行记》,还被选为学校朗诵小组的成员,还学会了吹笛子、演奏大正琴……

重要的事

一件对我很重要的事:

我父亲是京东三河县人,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很爱听河北梆子,喜欢的名角是李桂云。其实,我家住在香炉营四条的时候,就和梆子剧团在一条胡同。剧团常年在华北戏院演出。但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始终没能安安稳稳地坐在华北戏院的观众席上,舒心地听一出他喜欢的河北梆子戏,比如《蝴蝶杯》《大登殿》什么的。每想到这些,我不禁悲从心来。

我母亲出生在天津,生长在京西北南口镇,出身在一个铁路工人家庭。

她喜爱听京戏,尤喜言菊朋的唱。老人家曾对我说,言先生的唱有文气、细腻、内在、有听头;有时说着说着还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来,还颇有言派的韵味。这是母亲跟话匣子学的。母亲很聪慧,往往听上几遍就会。记得我八九岁的时候,母亲有时兴致一来,常请几位女“票友”到家里一块唱唱,过过戏瘾。每当这时候,我是没出家门就听了戏,受了熏。

可以说,我喜欢文艺,喜欢看文艺演出,是有幸得了父母基因的,是受了父母遗传的。

我非常感念我的父亲和我的母亲!

我长跪拜谢我的父亲和我的母亲!

以上所记,对我,当然是很重要的事。

同类推荐
  • 华语电影的全球传播与形象建构

    华语电影的全球传播与形象建构

    新世纪以来,影像、资本与文化的跨界流动构成了华语电影最为显著的存在生态。本书立足华语电影跨地域传播与形象建构这一主题,围绕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跨界传播与理论建构、合拍片、全球视野与产业实践等分支,汇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在场观察与理论思考,希冀探索华语电影未来发展新图景。
  • 美术史求索录

    美术史求索录

    李福顺先生为现今国内著名之书画家、美术理论家和书画鉴定家,本书为其书画鉴赏方面的文字集稿,可供广大书画艺术爱好者阅读。
  • 中国折扇

    中国折扇

    扇子起源于我国的远古时代,从考古资料推测,扇子的应用至少不晚于新石器时代陶器出现之后,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扇子的种类和用途都在不断地演变,扇文化也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折扇》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折扇文化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音乐的历史

    音乐的历史

    《音乐的历史》评述了世界音乐史上各个时期伟大的音乐家的心路历程。在众多人物面前,作者按时间先后顺序,以平易近人的语气、独特的犀利目光,对西方音乐发展历史进行了梳理。静心读来,高雅的音乐,经典的旋律,名垂乐史的大师,仿佛就在你的身边。该书逻辑和条理清晰,读者可以读一本故事书的状态来品读房龙的音乐思想,并由此大体把握欧洲音乐史的发展脉络,知晓那些光鲜的音乐家的别样人生。
  • 元代艺术观念研究

    元代艺术观念研究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朝代,元曲尤为著名,本书带你走进元朝的生活艺术。
热门推荐
  • 凯源玺我记忆中最美的那段时光

    凯源玺我记忆中最美的那段时光

    一位四叶草,坐着一个不属于她的位置。但她命中注定这一生会不平凡。
  • 泛永嘉江日暮回舟

    泛永嘉江日暮回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星光下的勇者

    星光下的勇者

    为了拯救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为了人类可以再度进化,为了证明人类是坚强的生物,他只能承担起这个万年使命,他的遗传因子也决定了他不平凡的一生,他是光之战士也是一个普通人类。黑暗降临,光芒出现,人类会选择灭亡的黑暗还是重生的光芒?
  • 冰火十二族

    冰火十二族

    一万年前。神缘入身,我从此开始驻守天庭,直到意识耗尽。我将不念情欲、不图权势、不享清闲。我将恪守天规,听从天命。我将无休无眠,忘乎生死。我是天上正义的化身,天下恶势的死敌。我是太阳神的传承者,神族最有利的坚盾,天地三界因我而威严,众生异族因我而和平。我将我所有都献给我所预见,诸神见证,我心见证。……………………………………………………一万年后。我再不是神族之人。
  • 点亮心灯照亮世界

    点亮心灯照亮世界

    点亮一盏心灯,照亮整个世界。点亮一盏心灯,照亮整个世界。点亮一盏心灯,照亮整个世界。点亮一盏心灯,照亮整个世界。点亮一盏心灯,照亮整个世界。
  • 崛起血路

    崛起血路

    枷锁再现,万物涌现智慧,科技不再是究极力量。人族只能追寻上古之谜,在破败之中寻求出路,磨灭镌刻于血脉之中的枷锁。薪火的光芒划破笼罩的雾霭。。。。
  • 霸道男友来袭

    霸道男友来袭

    她以为对她好的人并不多,所以,她会刻意和别人保持距离,只想落得清闲自在。只是,他出现了,从此,世界就变得很复杂,所有的规章,全被打乱了。她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劫数……
  • 天使的秘密

    天使的秘密

    前世,她是被神选中的下一届天使女王,却因为一次偶然的相遇,爱上了死神。为了他,她抛下天堂,放弃了女王的身份。却依旧被步步紧逼,最终,她为他而死“别难过,我会回来的。”这是她留下的最后的誓言。这一世十六年后,她夜夜噩梦,不知所措时,终于遇见了他。他暗自发誓“这次,谁也阻止不了我,你终会是我的”。
  • 大院子女

    大院子女

    某军区大院绿树成萨,阳光灿烂。革命的热望,铁马金戈的梦想,嘹亮的军号声,每天都唤醒着将门子女的热血。副司令员之子章卫平、副参谋长之子乔念朝、后勤部长之女方玮及马非拉等大院子女,在青春期的躁动中,或挣脱父辈的绑缚去中越边境参加“世界革命”,或在荒凉的生命绝境中锤炼“革命的理想”,或在灵与肉、情与爱撕扯的悲苦中无望地沉浮。在情的困扰、性的诱惑、理想的追求中,提升为从单纯到复杂、从无知到成熟、从迷惘到坚定的人生轨迹。小说揭示了大院生活钱为人知的神秘,透视了大院文化的深层化的内涵。
  • 萌妻求抱抱:大叔,玩心跳

    萌妻求抱抱:大叔,玩心跳

    她是被父母一直抛弃的孩子,疼爱她的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那年两位老人家相继去世,她的天瞬间就崩塌了,是他宮穆白的出现,才又给她撑起了一片天。从此,滑入骨髓的宠爱,让她宛如公主一般的待遇。只是他霸道的说:“以后除了我,不准跟任何男性生物接触。不然……”就吻,狠狠地问她,吻的她天旋地转。但是那个男人,就是不说爱她。直到那天……她忍受不住,拉着他的手:“穆白叔叔,你看我是不是发育了,我要申请换一批小内内。”他脸黑,这么明目张胆的那啥他。真的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