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风筝的造型和设计】
一、制作风筝三要素
(一)体积、重量、弹性必须左右对称平衡
一个风筝的结构面积左右完全对称,不一定就表示平衡,因两侧上糊的使用量及骨架左右重量粗细不同、弹性不同,两端也会失去力的平衡。风筝完成施放时,骨架(竹条)粗或弹性小的一边受风的阻力较大,竹条细弹性大的一边,受风的阻力则较小,这样风筝升空后达不到平衡稳定的效果,风筝会向阻力小的一边倾斜。
在制作中,测试竹条的弹性,可用两手将竹条向内侧加压,使其成弧状,试验左右两端的弹性是否一致,如感觉力量不一致时,将弹性较强一边的竹条加以修细,调整至两端弹性相等为止。
(二)硬面与软面的配合
1、硬面:
所谓硬面就是风筝完全被骨架围住,例如:八卦、七星、中国城等风筝,全面有被竹条封闭者,因缺少弹性,受风力不变形,阻力较大,所以硬面的作用是承受风力使风筝上扬,故风筝要靠有硬面才能升扬于空中。
2、软面:
所谓软面就是没有被骨架围住的部分,例如蜻蜓、蝴蝶、鸟型等风筝,没有被竹条封闭的翅膀部分,在遇风时,风筝面会变成斜面,把风泄掉,所以承受风力较小,因而有平衡和稳定的作用。
(三)适当的提线
风筝上拴绑有角度之线称为提线。无论风筝设计及制作得如何正确,若提线的位置不当,仍然不能使风筝平稳的升空。提线的位置、长度、角度等对风筝的施力及受力皆有重要的关系。
1、提线长度:
取风筝面宽度用二倍长最为适宜。
2、提线位置选择:
风筝提线有双线及单线之分,但通常都采用双线,选择最适合的部位。
3、提线角度:
通常提线的角度是将上线与风筝面的角度成90度为适宜,但遇强风时可将提线角度改为90-10度之间,使风筝向前倾,下部阻力减低,泄除些风力,使其平稳飘扬于空中,若风筝飞翔情况稳定、不摇摆,但不容易爬高时,可将提线角度稍为调高或低,再试飞几次以确定适合的角度,因风筝形态、大小、构造、重量及风的强弱,对提线角度都有很大的关系。
二、造型与设计
制作一只风筝,一般要经过设计、选料、整形、绑扎骨架、裱糊、裁剪、绘画、装配、拴脚线、试放等十道工序,其主要工序过程可概括为扎、糊、绘、放四个部分。风筝艺人们把它通称作“风筝四艺”,有的则总结为“扎、糊、绘、放、风、线”六门技能。准确、熟练地掌握“四艺”或“六能”,就能扎制出理想的风筝。
(一)构思
风筝设计和其它造型艺术设计一样,在设计成果未落实之前,要进行一系列的思考活动,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构思”。这个过程可分为三步:
1、根据构思的要求,在生活和资料中发现题材,进行分析、研究和想象,并提出各种设计方案。
2、风筝的设计制作者应对自己的设想作全面的分析、比较,从优选择最佳方案,并对构思设计的方案逐步形象化、具体化。
3、构思与设计是相互联系的,完整的构思须通过总体设计与具体形象的制作来表达。构思是反复认识的过程,它在制作中要不断优化、不断完善。在构思时,风筝制作者要尽量考虑周密,为设计制作打好基础。在确定风筝的题材、式样时,还要考虑到风筝的制作方式、方法和材料的选择,以及人力、物力等条件。
所以,题材、内容确定后,在具体构思过程中,还要侧重考虑到:(1)制作材料的条件;(2)根据风筝的功能,决定风筝的式样和规格;(3)按照内容和制作材料来确定色彩的基调;(4)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装饰手法和艺术风格。
(二)设计
风筝的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没有固定格式遵循,而主要靠风筝制作者根据风筝可取的广泛题材和多种式样,依靠平时积累的丰富知识和对这些知识的灵活运用。例如,风筝爱好者要设计一种的动物风筝,那么首先,要根据动物的外形选择风筝的形式。由于金鱼接近于椭圆形,与现有的软翅风筝近似,因此在结构和性能上,就可充分运用扎制传统的拍子风筝的经验,为了携带方便,也可把骨架设计成可拆折的软拍子式风筝。设计程序应为:(1)绘出1:1的金鱼外形图;(2)根据金鱼的造型要求及风筝飞行的必要条件,决定骨架的平面位置和形状,并制定拆折的方法;(3)按照风筝稳定性的要求,确定骨架的纵向和横向弯曲度;(4)对照风筝飞行的要求,估算出主要骨框架的截面尺寸,这样一个风筝的设计完成了。
我们可以将风筝设计归纳为四个一致性,以便于掌握要领:
(1)设计与造型大小的一致性。设计首先考虑风筝的造型大小。比如,一个板式风筝,先要决定高度和最大直径,才能掌握好造型与规格大小、各部分的比例关系,以做到造型合理。
(2)设计与材料、工艺的一致性。风筝制作,首先要求我们对材料和制作工艺有科学的认识,同时,又要有创新精神,才能把材料与工艺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在设计意图之中。
(3)设计与制作的一致性。风筝制作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设计与制作往往是同一的。我国民间的风筝艺人大都自己设计、自己制作。有的是打好腹稿就开始制作。所以一个风筝制作的成功与否,往往决定于掌握制作工艺的人同设计者之间协调统一相互配合。
(4)设计与制作成本的一致性。设计风筝时,对制作的材料和方法都要考虑,要尽量用最低的成本取得最好的艺术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制作材料时,既要选择理想材料,又要考虑到制作成本。
在风筝设计时,还应在风筝的性能、图案、色彩三个体现风筝质量的问题上进行周密的考虑。一是性能上要能适应较大的风力变化,尤其是在较小的风力中也能起飞。这就要考虑风筝的起飞性能和稳定性能,要以较小的翼载荷来达到适应大小风力都能起飞并保持稳定。在设计时要科学地分析结构、重量,并对左右两边竹条是否对称,折拆结构、骨架尺寸是否合理等诸多方面进行计算。二是绘制结构图。风筝艺人绘制风筝结构图的方法是:根据风筝设计造型的比例,绘出1:1的轮廓图,并绘出骨架的位置。再根据放飞的条件和要求,计算出受风部分的截面尺寸。然后针对骨架受力的大小,分析材料后,方可决定骨架的结构、位置、尺寸,以及各接头部分的形式和连接方法。这样,一张详细的风筝结构图便绘制出来了。三是画面色彩的设计,应遵循远视放飞效果和近视欣赏效果相结合的原则。
(三)造型
风筝一般是以竹料为骨架,用纸或绢裱糊,再精心绘制而成。骨架结构的造型与主题表现的内容应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我国风筝的造型结构,最常见的是平板式和立体式两种。
平板式的风筝,造型种类很多。它的特点是:风筝主体为平面,四周扎以竹篾,中间糊以纸或绢,尾部系有彩穗。放飞时,主体飞行平稳,尾部的彩穗随风飘动。还有一种风筝,前面的骨架用篾子,后面是纸边,或在纸边内裹上一根线。这是板子式的“软片”风筝,很受风筝爱好者喜欢。
另外,有的风筝采用硬架结构和软片结构相结合的造型。比如蝴蝶风筝,就可以将头、腹部分用硬架结构,四个翅膀用软片结构;金鱼风筝的头、腹部分也可用硬架结构,尾、鳍部分用软片结构;沙燕风筝的头、翼部分用硬架结构,双尾部分用软片结构。
立体式风筝结构造型的特点是,头部和主体骨架为浮雕式,双翼为平面。如鹦鹉风筝的头、胸、腹,以及眼睛、触须、嘴、腿、爪等,就是按照自然界的实物形象设计造型的。
在模拟自然物的形状进行造型时,抓住适于装饰美的因素加以夸张变形,是风筝造型的常用方法,“夸张”是指对物象特征的夸大,“变形”则是夸张的结果。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写意和传神,突出风筝的主题。
【第二节工具材料】
制作风筝所需要的工具材料主要有:竹材、纸、颜料、糨糊、捆绑骨架用线和施放栓线等材料,以及小刀、剪刀、小锯条、铅笔、毛笔、蜡烛或酒精灯等工具。
一、骨架材料——竹材
竹材是制作传统风筝的主要材料,用于风筝骨架的制作。骨架还可以辅以苇子、高粱秆等材料,现代风筝也开始用木材、玻璃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或轻金属等材料制作风筝的骨架。
竹材质轻、纤维直而密(皮部),有一定的强度、韧性和弹性;加工方便,便于劈成各种规格的条;易于弯曲,而且定型后不易变形,但刚性不如木材。
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多产竹,种类很多。毛竹(楠竹)材质坚硬,强而韧,篾性良好,是制作各类风筝的良好材料;桂竹则用于制作风筝主要受力部分;水竹竹型中等偏薄,可用于制作风筝的细部骨架;慈竹竹质柔软,力学强度较差,但材质较轻,可用于制作中型风筝的直杆。
二、绑扎和施放材料——线绳
传统风筝的绑扎用线,最常用的有棉线、丝线。近年多用尼龙线,但很松滑,容易自行脱落。目前一般喜用白色的涤纶线。
放飞所用的栓线传统上多用棉线、麻线和丝线。棉线质地柔软,价格便宜,但不够结实,只适合放飞小型风筝;麻线较棉线结实,价格也不贵,适合放飞大型风筝,但质地较硬;丝线既结实又柔软,而且耐磨,是理想的材料,只是价格较前二者昂贵些。现代风筝的栓线还可使用化纤材料的线制品,如涤纶线、尼龙线等。
三、蒙面材料——纸、绢
传统风筝的蒙面以纸、绢为主。现代也使用其他多种新材料。
风筝蒙面所用的纸要求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变形小,所以要选用纤维长、有韧性、薄面轻、透气量小、着色性好的手工纸,如绵纸、皮纸、宣纸、高丽纸等。现代也选用符合条件的机制纸。纸的选择取决于风筝的大小、部位、飞行条件和着色要求等多种因素,其中主要受制于风筝的大小。一般来说,风筝越小,用纸越薄,越轻柔。
绢重量轻、强度大、着色性能好,是传统风筝的常用蒙面材料,但成本较高。现在,有的用人造纤维纺织品代替绢。蒙面用纺织品大都要经过先期处理,即用胶矾混合液浸湿后晾干熨平,既减小透气性,也便于绘画时的着色。也有使用未经胶矾处理过的“生”绢蒙面,另有其特殊效果。
大型风筝的蒙面往往要使用符合材料,即用绵纸或皮纸托裱后的绢。这种材料强度大,气密性好,着色性好,具有单独的纸或绢无法比拟的性能。
由于传统的蒙面材料没有抗水性,强度差,经不住大风或高速飞行,遇湿后颜色易脱落,现在风筝的蒙面往往使用尼龙绸、无纺布等新材料。
四、彩绘材料——颜料
中国传统风筝彩绘所使用的材料主要采用自制的方法,价廉、物美,色彩鲜艳而且持久。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类:
黑色:用锅烟子加入牛皮胶水熬制、沉淀、过滤而成。
水色:胭脂、槐黄等色用紫草梗、槐树花等材料加水熬制而成;花青、靛青则用经过沤渍的蓝靛草(又名蓼蓝)加石灰水并搅烂,使成靛水,再滤去杂质,制成膏状。
石色:取各色矿石,用乳钵研碎,可制成石青、石绿、赭石等石色颜料。
调和各种颜料所使用的胶矾,是将研成细粉的白矾,加开水制成矾水,澄清去渣后倒入熬好的胶水中即可。胶、矾比例以发酸为宜,味涩则矾多,味淡则矾少。
风筝彩绘还可以使用水溶性化学染料——“品色”。“品色”能完全溶于水,不必加胶,而且透明度高,透光性好。绘制的风筝逆光时显得格外艳丽,为其他颜料所无法比拟。缺点是部分颜色(如黄、绿等)耐久性较差,时间长了容易褪色。常用的“品色”有品红(大红)、酸性桃红、槐黄、碱性橙黄、品绿、湖蓝、青莲、玫瑰精(紫红色)等。
此外,现在绘制风筝也可使用中国画颜料、水彩画颜料、水粉画颜料、丙烯画颜料等。除锅烟子和墨外,黑色还可用碳素墨水。
竹材的选择
作为扎制风筝骨架的主要材料,竹竿要选择经过自然干燥一段时间的成年竹竿的中部。
新竹由于水分多、易弯曲变形,需要置于阴凉处经过一段时间自然干燥才能使用。而放置数年、水分很少的竹子则又因变得脆而坚硬、不易弯曲,一般也很少使用。没有长成的幼竹和生长多年、自然裂开的老竹当然也不适合用。
竹竿的根部节密、须多,外形也多不齐整,不可使用;梢部则明显变细、枝多,也不可用。所以,只可选用竹竿节长、粗细均匀的中段。
竹条的准备
选择后的竹材,经过切、剖、削、磨等程序做成竹条,以备扎制骨架之用。
将选好的竹竿横断切开,沿竹平直的自然纹理剖开,削去竹青内部组织疏松的竹黄部分,只使用最外部的竹皮和皮内纤维组织密集的竹青部分。
剖小竹可以用一般的刀子,剖大竹则需要专用工具,除传统的厚背劈竹刀之外,我们还可以自制劈刀。剖竹的方法是:先将锯成所需尺寸的竹子劈半,再劈半架木片,用刀的反面击打使之裂开;削去内竹结,外竹节不要去除,以免造成竹子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