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3800000007

第7章 楹联欣赏(1)

第一节楹联的欣赏价值

对联的欣赏价值,首先表现在它的内容上。

对联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概括地说,至少有七个方面。这就是:宣示哲理,录载史实,概述人生,昭明心志,寄寓褒贬,抒发感慨,描绘风光。

宣示哲理者,主要是一些格言联。例如: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这副对联告诉人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把这样的对联做座右铭,就会受到激励、鼓舞和鞭策,从而产生坚强的毅力。

录载史实者,如粤汉铁路通车联。

1936年,粤汉铁路建成通车。为了庆祝这一通贯一省,连接珠江、湘江、长江三条河流的南北大动脉首次启用,通车之日,有人在车头上悬挂了这样一副对联:

花事年年,为问岭表白云,寒梅开未?

车尘历历,指顾汉阳红树,流水依然。

上联用“十月先开岭上梅”句意。“岭”指南岭。下联用“晴川历历汉阳树”句意。两联巧妙地把三省不同的景色、地理和气候联系起来,融为一体,写得很有特色。同时,也为这次通车留下了历史性的纪念。

大凡与某一事件相关的对联,都有一定程度的录载史实的作用。但是对联之录载史实,与史书之录载史实有本质的不同。对联是艺术地录载,史书则为直接记叙。

概述人生者,如霍县韩侯岭韩侯庙联:

成败一知己,

存亡两妇人。

这副对联,原为“十年成败一知己,七尺存亡两妇人”。后多将“十年”与“七尺”省去,于是显得更为精练。“十年”,指韩信从投军到被杀。“七尺”,就指韩信,据《史记》载,淮阴侯韩信投军后,先入项羽麾下,后奔刘邦,均不得重用,于是决心逃走。刘邦谋士萧何深识其才,星夜将他追回。高祖二年(前205年),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平齐定楚,卓有战功。西汉建立,刘邦怕他谋反,将他拘禁。高祖十二年(前195年),韩信被吕后所杀,计又出自萧何。所谓“成败一知己”,就指萧何。“两妇人”,指漂母和吕后。《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少时,家贫,尝从人寄食。“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这个漂母当时是韩信的救命恩人。全联仅14个字,不仅概括了韩信一生,而且将其成败所由都点出来了。其精其深,令人过目不忘。

昭明心志者,也很常见。清代无锡县令武承谟在接印前一日挂出四副对联做安民告示,宣传施政纲领,便很典型。县衙前照壁上的一副是:

罔违道,罔咈民,真正公平,心斯无怍;

不容情,不受贿,招摇撞骗,法所必严。

头门的一副是:

视民如伤,锡邑苍生皆我子;

修己以敬,东林前辈是吾师。

仪门的一副是:

工堪比官,斧斤利刃,随手携来,因材而用;

医可喻政,硝磺猛剂,有时投下,看病何如。

大堂的一副是:

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

官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

这些对联,话里藏锋,好人快意,歹徒惊心。《楹联丛话》说对联一贴出,“四乡皆聚观”,“时先声所夺,平日绅衿之出入县庭者,皆悚息危惧,有避至他省者”。可见其影响之大。

寄寓褒贬者,如赵纯熙挽束衣人联。

抗日战争期间,上海复旦大学迁到重庆北碚对岸夏坝,学校由三青团头目陈昺德管理。学校有只破船,往返于夏坝与北碚间。某日满载开回夏坝,快到岸时翻了船,如及时组织抢救,乘客可全部救起。陈昺德得到消息却说:“我的船都打烂了,还救什么人!”因此淹死三个复旦学生,有位叫做“束衣人”的学生,常在《新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文艺论文与诗歌,即三位遇难者之一。在追悼会上,赵纯熙写了如下一副挽联:

生手驾破船,渡洪流,焉得不翻,束衣人你死得好苦!

特务当老板,蓄敌意,如何肯救,陈昺德他罪不容诛!

这副对联表达了作者对“束衣人”之死的挽惜,对三青团头目陈昺德见死不救的无比愤慨。

抒发感慨者,如赵从谊题署衙联。

《坚瓠集》云,清代漳浦人赵从谊,任黔中独山州知州。那里不仅州城荒凉,衙署也十分简陋。赵从谊于是自题一副对联于楹柱曰:

茅屋三间,坐由我,卧由我;

里长一个,左是他,右是他。

三间茅屋权当衙署,故“坐由我,卧由我”;身边只一里长听命,故“左是他,右是他”。赵从谊可能想说,他在这里当知州,确实单调乏味。但他这么一写,倒使人觉得,他当这样一个“大员”,也颇有些滑稽。

描绘风光者,如无名氏题扬州二十四桥联: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

这副对联,写了云影、秋水、扁舟、小桥、箫声、月色,如身临其境,物我难分。

还有一些方面,就不赘述了。

上述七方面的内容,有时也没有截然的界限。比如赵纯熙之挽“束衣人”联和赵从谊题署衙联,也兼有录载史实的性质。这些不同方面的内容,只要表达得好,都能给人以有力的感染。

对联的欣赏价值,也表现在它的写作技巧上。对联的写作技巧,乃对联艺术之所在,包括立意技巧、险救技巧等。

对联的立意,在写作要求之“五要”部分已有叙述。这里再从欣赏上说一个观点,就是立意新颖的对联总给人以别有天地的感觉,使那些平淡无奇的作品相形见拙。除了选择的角度要与众不同而外,作者敏锐的洞察力、敢言人之所未言的胆识以及奇巧的思路都要能够体现出来。西安市流传的一副对联,其立意就不同凡响。联曰:

翻身不忘共产党,

吃喝全靠秦始皇。

此联是一副流水对。先讲结果,后述原因,是其立意特点。单看上联,只是一句口号,比较平常。下联一接上去,便妙不可言。“秦始皇”二字用的是借代,实指正开发的与秦始皇相关的一批旅游点和由此发展起来的旅游业,并非指秦始皇本人,是以人代事。临潼地区的旅游业正是在兵马俑开发之后才兴盛起来的。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大批第三产业的发展,而大批第三产业的发展,便使当地老百姓一天天富裕起来。此联不仅道出了临潼地区的旅游特点,而且把临潼旅游业的发展与共产党领导的辩证关系以及人们在富裕起来之后对党的感激之情,都表达出来了。联语于朴实中见幽默,令人一笑之后,想到了许多东西。立意这样好、内涵这样丰富、表达这样奇巧而又真切反映百姓心声的对联,而今不可多得。虽然“吃喝”对“翻身”欠工,但瑕不掩瑜。

险救技巧,指的是将一些看来极其平淡甚至不成其为对联句子的上联,通过下联的巧妙搭配,使之别开生面,石化成金。

相传清代何绍基一次到长沙浏阳的南邦寺游览,正碰上该寺一位僧人圆寂。入寺之后,住持便请他写一副挽联。他想到南邦寺死了个和尚,便在纸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南邦寺死个和尚。

住持一看说,此事人人皆知,何劳写到挽联中去。何绍基听了,也觉得不妥,但毕竟是进士出身,略思片刻,便写道:

西竺国添一如来。

南邦寺,在湖南浏阳县。西竺国,指佛教发祥地印度。如来,是佛祖的名称。单是“南邦寺死个和尚”,确实平平淡淡,无足道哉!一续“西竺国添一如来”之后,情况就不同了。你看,和尚变成了佛祖,不正是达到了出家人最高的理想嘛!这样的事情当然不会有,但作者能这样化平淡为神奇,确实令人称道。

清代刘金门亦有过类似的情形。相传他为乡翁写寿联,笑问老翁生于何日,老翁答“十一月十一日”,刘金门不知不觉便在纸上写下:

十一月十一日。

等“日”字写完,才感到有些不妙。乡翁亦暗暗叫苦,但不好作声。刘金门又问乡翁多少寿辰,乡翁答曰“八十”。刘金门心中一喜,于是续道:

八千春八千秋。

这副寿联的神韵也是全靠下联提起来的。

像这种先险后救的对联,一般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联的欣赏价值,还表现在其书法艺术上。书法并不是对联内在的东西,仅仅是对联的一种载体或者说发表手段。但是,对联和书法皆为汉字所独有,对联不与书法结合则已,一旦结合,便多了一个不可排除的欣赏内容。有时甚至会出现这种情形,尚不深究对联本身写得如何,仅仅因为对联的书法很好,便使人流连忘返、击节赞叹。

第二节楹联的欣赏方法

对对联的欣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角度。这同欣赏者的兴趣爱好特别是文化素养等有直接的关系。比如一个不懂对联和书法的人、一个只懂对联不懂书法的人和一个既懂对联又懂书法的人同至一处园林,即使欣赏同一副对联,其着眼点也是不相同的。前者可能只觉得字的笔画曲直或者字上贴的金、上的色是否好看,并不能理解什么;中者就可能去分析对联的内容、构思和修辞技巧;而后者则可能在中者的基础上还要去评价其书法的优劣。

尽管人们对对联的欣赏角度与层次有所不同,但就其欣赏方法而言,一般都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大致的步骤是:

第一步,先看外表,即对联的长短、书法的水平之类。看字写得如何,仅限于书写悬挂的对联。

第二步,分析内容。要分析内容,较长的对联如未断句者,还得先断句。如果句都断不下来,对内容的领会就不可能不出差错。断句之后,就可以仔细领会联中说了些什么,为什么这样说,说得怎么样,有何奇特之处,上下联之间的意思有何联系等。如果是描绘一地风光的,就要了解该地的地理环境和相关的人物掌故。如果是记事的,就要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局和相关的人物,搞清事件的历史背景。下面分析一例。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岑春煊出任四川巡抚,一到成都就拿百姓开刀。他镇压农民运动,捕杀其领袖廖九妹,对各界钳制甚烈,引起了广泛的不满。他的老师赵藩其时正在四川当川南道按察使,看见这种情况,非常气愤。但岑春煊是上司,不便直言规劝。于是当年腊月,赵藩从总结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历史经验的角度写下了这样一副著名的对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对联是给武侯祠题的,但目的是给岑春煊看。据说,刻好之后,赵藩故意将对联披红挂彩,让人敲锣打鼓抬着绕道巡抚衙门,再送武侯祠。但岑并未理睬,仍一意孤行。次年春,赵藩又特意于武侯祠宴请岑春煊。岑春煊看了此联之后,不但不觉悟,反而认为赵藩“意在讽谏”,指责他“为政失查”,把他降调到永宁道去了。赵藩当时虽然被降了职,但他题写的这副对联,至今仍发人深省,焕发着灿烂的光辉。这个历史事件也因此永远在人民中传颂。

不了解这些来龙去脉,对这副对联就不可能有深入的理解。

碰上有不认得的字与读不懂的词语,还要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比如一些宣扬佛理的对联,佛学的术语很多,不查佛学词典,不向内行请教,就会不知所云。

第三步,弄清技巧。技巧包括构思的技巧和修辞的技巧等方面。每副对联的构思和所用的修辞技巧可能都是不相同的。欣赏对联时,就要把该对联中作者所用的构思与修辞的技巧所在都找出来。下面也分析一例。

清代末年,体仁阁大学士徐桐,家居东交民巷,紧靠外国使馆区。洋人每次欲买其宅,均遭拒绝。徐桐对洋人在中国境内横行颇为不满,一日作一联于门曰:

望洋兴叹,

与鬼为邻。

当时人们便称洋人为“洋鬼子”,联语即由此名立意,表达其对洋人的蔑视。内嵌“洋鬼”二字,上联又借用一成语来表达,是为构思与技巧。像这样将所观对联从立意到技巧都体察出来,欣赏就算是到家了。

风格也可以欣赏。比如赵藩题成都武侯祠联就属于谨深型,而临潼地区流传的“翻身”联与徐桐所题的“望洋”联,又均属于幽默型。对对联风格的欣赏,可以算第四步。

将欣赏分为四步,并不是绝对的。有的对联旦一读懂了,对其风格可能就能体会出来了,不一定要等到技巧分析之后。

第三节楹联的断句与标点

对联的断句与标点是对联欣赏的重要一环。准确地标点和断句,有助于我们欣赏对联,同时,在欣赏的基础上又能使断句和标点更准确。

一、断句

每联八个字以上,就有断句问题了。十一字以上,有时断句就有些困难。一百字以上的长联,有些地方要断句,更不是件容易事。但是,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应在哪些地方点断或者停顿,心里都是有安排的。这就决定了不管什么样的对联,再难也可以把句断下来。

断句的关键,是弄懂联意。但弄懂联意,有时得花工夫。第一步就要反复诵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几遍,熟了,有些地方的意思就可以悟出来,用典较多或地方色彩较浓的对联,光诵读不解决问题,还要翻资料,查工具书,向他人请教。通过这些方法把联意弄懂了,句就可以断下来了。

断句还有些辅助手段。

一是利用对联交代写作背景或意图的题跋的启示。清代俞樾挽钟文烝联有这样一段序文:“子精勤《穀梁》之学,著《穀梁补注》二十四卷,主讲上海敬业书院者十余年。余每至沪,必与讨论经义,今不可得矣。其殁也,年六十。”读这段序文,就知道死者曾“著《穀梁补注》二十四卷”,后到上海讲学,作者常与讨论经义,六十时去世。了解到这些背景材料,挽联就可以这么断了:

廿四卷补注,为穀梁子功臣,频年手校青编,镂版告成犹及见;

六十年耆儒,是乾嘉间宗派,此后我来黄浦,谈经同调更无人。

同类推荐
  • 民用航空法概论

    民用航空法概论

    本书主要涉及了与民用航空法有关的各个领域,内容更注重实用性,既包含了公法的内容,又包含了私法的内容。主要论述了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国际性民用航空组织和公约、民用航空器、航空人员、民用机场、国际航空运输、我国航空运输法律制度、航空器对地面第三人的损害赔偿责任、航空保险法律制度、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法律制度等,并给出了一些参考案例,同时还附有现行的公约和航空法。
  • 文学理论实用教程

    文学理论实用教程

    文学理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八大基础课之一,本书为其配套教材。本书力求破解文学理论讲授中教材与教学相脱节的问题,重视教学性,循学生接受与吸收知识的理路来编写教材,在理念与体例上有很大创新。
  • 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

    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

    《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是古德莱得完成美国“学校教育研究”的调研报告书。书中基于总结调查的教师的数据、学生的数据、家长的数据、教学实践的数据以及决策的数据,详细说明了美国学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找出了形成学校教育种种弱点的原因,深刻揭示了在人们所向往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实践之间的差距,提出了全面改革学校的整套方案。
  • 经济法(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教材)

    经济法(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教材)

    本书是应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之邀编写的一本关于中国经济法的简明教程。关于中国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可以说是观点林立。
  • 能源科学知识(青少年科普知识阅读手册)

    能源科学知识(青少年科普知识阅读手册)

    本套丛书的编辑对知识的尊重还主要表现在不断追随科学和人类发展的步伐以及青少年对知识的新的渴求。希望广大青少年通过阅读这套丛书,激发学科学的热情,以及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帮助他们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了解人类社会,插上科学的翅膀,去探索科学的奥秘,勇攀科学的高峰。
热门推荐
  • 仙从天降:公子快到碗里来

    仙从天降:公子快到碗里来

    她原本是天界的使者,守护一方。却无意中被打落人间,遇到了外表冷漠却内心火热的他,从此开启了追夫之路!“哎呀!我摔倒了必须要亲亲才能起来!”“……”“哎呀!我生病了,必须要抱抱才能康复!”“……”对于她的追求一直冷眼旁观的他,终于在她身边无缘无故多了一群烂桃花后,不淡定了!“小璃璃,我生病了,这药必须有人抱着喝完才管用!”“……”“那个,你这么晚不睡觉有什么事吗?”陌璃一脸黑线的看着躺在自己床上衣衫不整的某人说道。“过来跟你睡觉啊!”某人单刀直入的说道。亲,你的高冷去哪里了!“高冷是什么?可以吃吗?那要等睡完觉再吃吧!”“……”看来,某人的漫漫追妻路要开始喽!
  • 离婚这点小事

    离婚这点小事

    她亲眼见到老公和另一个女人出轨,她绝望无措,身边却飘来一个声音:“想报复他们吗?”她笃定点头:“想!”“报复十万的,还是二十万的?”暗夜中,她只能看清他的侧脸,来不及思考,她咬牙点了二十万的菜单。只是眼泪还没擦干,她就见到他的车子义无反顾的撞向了那对狗男女。“小姐,二十万的欠款,记得按时打入账户!”他即刻驾车离开,却没想过这一次的擦肩而过,会让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有了牵扯。两周后,她将那张签了名的支票塞进他左胸口袋,“先生,二十万我已经还清,但麻烦你以后不要再来纠缠我!”他站在原地手足无措,他怎么也没到,自己清清白白二十八年,竟会被一个一无是处的女人拒绝,
  • 疯武王

    疯武王

    世界无奇不有,穿越就是其中之一。主人公何元乐(yue),是一个疯子般的天才。18岁的MBA硕士因为父亲的离世,被继母囚禁在疯人院。一待就是一年半。终于有一天他穿越了。但穿越后他有一次遇到了和前世相似的情况,可是庆幸的是,他还可以挽救这一切。新的身体,修为全废。被人认为拍着马都追不上别人。但他创造了奇迹,一步步走向强者的巅峰。。。。
  • 用味如神

    用味如神

    味,是中国菜的灵魂;百菜百味,是中国菜的特色。日本人吃饭用眼睛,观其颜色,法国人吃饭用鼻子,闻其味道,而中国人吃饭用舌尖品味,是味觉最高享受,这也许正是中国人会吃,中国堪称美食国度的一个原因所在。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调味的基本知识,四大味神,经典味型,凉菜调味,营养调味等内容,是一本知识面广,可读性强,选料讲究,易学易做的饮食指导用书,是家庭餐饮的良师益友,是饭店酒楼、厨师学校、宾馆酒店厨师必备的工具书。
  • 蒹葭惊梦

    蒹葭惊梦

    在寂静的宇宙中,有种众多的生命星系,星系与星系之间因为宇宙场域的存在,将这些星系分割成了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平面。每个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平面只要有着生命的存在,便都演绎各自的文明。物理学将这种时间和空间平面称之为位面。俞尘位面便是地球的一个时间和空间位面,一个独特空间,它有着地球的科技,却是个人烟稀少没有阳光、没有春夏秋冬的世界。平静而空旷,如山如画如墨。这属于一个被遗弃的位面,史书记载着这个位面也曾极度繁荣,后来因为资源的耗尽,所有的人类都进入了更高的位面,而留下的人类不足以前的千分之一,都是些社会底层的老弱病残或者罪犯,几百年后,人类的科技愈发退步
  • 依稀往梦幻如真

    依稀往梦幻如真

    听风低吟,爱直至成伤……似梦非梦,亦真且真……
  • 英雄联盟之超级新星

    英雄联盟之超级新星

    游戏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不务正业的一件事情,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游戏也能够使人走上人生巅峰?我叫赵睿,高一新生,在电竞圈英雄联盟这款竞技游戏当中有着最强路人王和国服第一大腿的称号,有着三个帐号的我,占据着国服排位积分的前三名,受到无数的职业战队邀约,无数次的拒绝之后,我自己也没有料到,竟然会以一种莫名其妙的方式进入我的职业生涯。“你这么厉害,有本事到LPL来单杀我,傻逼。”在一次单排中,我遇到了一个职业战队选手的挑衅。LPL赛场,二十分钟推完高地水晶获得比赛胜利之后,我带着自己的队员去和对方友谊握手。“我来了,也单杀了。”我笑着道。从此,我因‘不务正业’而获得荣耀,财富与地位。
  • 爱情也会不期而遇

    爱情也会不期而遇

    从不期待爱情的方僮僮,偶然就邂逅了他。他霸道,不顾她的意愿为她安排好一切;他专情,身边面容姣好、身量妖娆的女子,从未走进他的心。当爱渐渐在心底萌生,当在爱里渐渐沉沦,一场阴谋将一切的美好全部打碎!自己成为孤儿,是拜他父母所赐!相爱的恋人真的无法再相聚了吗?往昔的温存终将成为泡影?就在误会解除之际,突如其来的车祸,让方僮僮丢了记忆、变了面容,身边的人不是以前心心念念的他,而是一切的始作俑者!阔别五年的他们,还会认出彼此吗?还会找回曾经丢失的爱吗?
  • 武尊剑神传

    武尊剑神传

    华夏国某市一名大学生,从小被师傅带大,因女朋友被黑社会成员迫害,独身一人独闯黑社会基地杀死数名黑社会成员含恨而死。从而穿越到了万峰大陆,发生了一系列逆天狗血的事情。
  • 桃花谢,桃花烬

    桃花谢,桃花烬

    他的无意闯入,让她的心里泛起一丝波澜……他终于君临天下,却已物是人非